黃巾之亂

黄巾之亂,又称黄巾起义[註 1]黃巾民變,是中国歷史東漢灵帝時的大规模民變,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組織的起義之一,開始於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張角张宝张梁等人領導,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漢末三國時期一干著名群雄幾乎都有直接、間接參與討伐黃巾軍。

黃巾之亂
動亂影響範圍的一部分

黃巾之亂地圖
日期主要衝突: 184年3月4日(東漢靈帝光和七年二月五日)-185年
零星衝突: 185年-205年
地点
當時的關東八州皆受影響
结果 雖然東漢朝廷成功鎮壓黃巾軍,但漢室威信大減,此外為了打擊黃巾餘黨,皇帝下放军權給州牧。此舉被劉昭認為導致漢末群雄割據的原因[1]
参战方
東漢 黃巾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漢靈帝
何進
盧植
董卓
皇甫嵩
朱儁
曹操
劉備
孫堅
張角(病歿)
張梁
張寶
張曼成
波才
兵力
約35萬(含各地方支援官方的義勇軍) 規模最高時估計約30萬兵力(含部众家属,作战军队4—5万)
伤亡与损失
不詳 不詳

背景

统治腐朽

东汉中期以后,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显示出来。朝廷上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经济上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地不断壮大,土地兼并激烈进行,使大批农民失掉土地,或流离失所,人民负担沉重,苦难日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6]

到了时期,羌亂導致国家财政逐渐枯竭,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和财政开支不得不经常减百官俸禄,借王侯租税,以应付军国急需;桓帝时期还一度公开地卖官鬻爵,大肆聚敛。到了灵帝时期,更变本加厉,拼命搜刮。他公布卖官的价格,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甚至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议价。官吏一到任,就尽量搜刮民众。政府为了多卖官,就经常调换官吏,甚至一个地方官,一个月内就调换几个人。为了刮钱,灵帝还规定,郡国向大司农少府上交各种租税贡献时,都要先抽一分交入宫中,谓之「导行钱」。又在西园造万金堂,调发司农金帛充积其中,作为他的私藏。他还把钱寄存在小黄门、中常侍那里,各有数千万。

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各州刺史部检察区所辖的郡县的小规模的民變此起彼伏。这些民變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問題並沒有解決。当时有一首民谣说:“髮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7]

太平道的创建和传播

与此同时,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於冀州魏郡(今河北邯鄲[8],用法術、咒語(實為草藥)到處為人醫病。据说,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中藥,偽稱符水)後,都不藥而癒,張角被百姓奉為活神仙,張角又派出八使到外傳教。因此,追隨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及八州刺史部监查区所辖郡县,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的三分之二。

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有三、四十萬人加入,張角見信徒漸多,便創建了「黃天太平」,又稱「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稱「大賢良師」,他把勢力範圍分三十六區,稱為「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個領袖,全由張角控制,反抗漢室之聲日盛。信眾中不乏豪強、官員、宦官等。虽有司徒杨赐等官员上表朝廷,要求捕杀太平道首领,驱散教民,但漢廷並未引起警觉,未尝壓制。

太平道是中國最早的一個道教組織。張角知道當時人民仇恨官府,便借治病傳教,秘密起義。

過程

黃巾起義

汉灵帝光和七年甲子年(184年),張角相約信眾在三月五日(4月3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黃巾軍,而且根據五德終始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头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败的后漢王朝。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準備,又數次到洛陽聯合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裡應外合。

在起事前一個月,張角的門徒濟南唐周官府告發,供出洛邑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9]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3月4日)發難,史称黃巾起義,因為变民頭綁黄巾,所以被朝廷稱為「黃巾」或「蛾賊」、「蟻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為「地公將軍」、張梁為「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有農民起義,黃巾軍勢如破竹,“殊不畏死,父兄殲殪,子弟群起”[10],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漢室部署

劉備關羽張飛參與平定黃巾之亂

漢靈帝於三月戊申日(184年4月1日)拜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卫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如劉備就受到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組織義軍。時中常侍呂彊言於漢靈帝說:「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黨錮之禍積怨日久,若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已經無救了。)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4月5日)大赦黨人,發還各被流放的罪犯,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兵器,推舉眾將領門第的子弟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面試。

而另一方面又發精兵鎮壓各地舉事:盧植領副將宗員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朱儁各領一軍,控制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潁川一帶的黃巾軍,朱儁又上表召募下邳孫堅為佐軍司馬,帶同鄉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發與朱儁軍連軍。於甲子日(4月17日)[11]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官兵在首戰並未得利,於四月,朱儁軍就被黃巾軍波才所敗而撤退,皇甫嵩唯有進駐長社防守,被波才率大軍圍城,官軍人少,士氣低落。又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

反击

五月,漢靈帝皇甫嵩被圍,派骑都尉曹操率軍救援。不過援軍未到時,皇甫嵩已心生一計,在傍晚時份吹起大風,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黃巾軍營寨周圍的雜草,火攻黃巾,大呼進攻,城上亦舉出火把響應,皇甫嵩以鼓助戰,衝入敵陣,大破敌軍,黃巾軍大亂,四處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軍,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夾擊,屠殺數萬人,官軍勝。

六月,南陽太守秦頡張曼成戰鬥,斬殺了張曼成。黃巾軍便改以趙弘為帥,以十餘萬人佔據宛城。而皇甫嵩與朱儁軍繼續進擊汝南陳國的黃巾軍,追擊波才陽翟,最後在西華大敗彭脫,餘軍想逃到宛城,但孫堅登城先入,眾人蟻附般推進,大破敵軍,成功討平豫州一帶的黃巾軍。另一方面,盧植數戰間大破張角,斬殺萬多人。

張角唯有撤到廣宗盧植建築攔擋、挖掘壕溝,製造雲梯,將可攻下城池。正值漢靈帝派小黄门左豐視察軍情,有人勸盧植賄賂左豐,但盧植不肯,左豐便向靈帝上表進讒:「廣宗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暗示盧植圍賊不攻,意在「養寇自重」。靈帝大怒,用囚車押解盧植回京師朝廷唯有下詔再重新調動將領皇甫嵩北上東郡朱儁則攻南陽趙弘;而以董卓代替盧植。而同樣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巴郡叛變,領導人「天師張修則亦在起兵攻打郡縣,但未受到靈帝重視。

剿滅餘敌

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共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但六月至八月也不能攻克,京師有奏議徵朱儁回師,幸而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未行。但消息传开,朱儁急迫,进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儁又因兵力不足,便擴大防圍、建築陣壘,堆砌土山觀望城內。朱儁軍鳴鼓攻打西南,黃巾軍注意力被引開,朱儁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偷襲敵人後方,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向官軍投降。張超、徐璆和秦頡都認為可以接受,但朱儁認為如接受的話,會給百姓有利則為賊,無利则乞降的錯誤觀念,便不接受並急攻,可是數戰不克,朱儁登上土山觀望城内情势,明白黃巾军投降不成且毫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戰,所以未能攻克。朱儁便解開圍軍,韓忠果然出戰,被朱儁大破,朱儁向北追擊韓忠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投降,而秦頡对韓忠积怨已久,便將他殺死。這舉動反令黃巾餘黨不安,又推孙夏(《演義》改名為“孫仲”)為帥,据守宛城内城。朱儁再次急攻,十一月癸巳日(185年1月11日)黃巾軍敗走,官軍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斬殺孙夏及萬多人,黃巾軍解散,宛城一帶平定[12]。中平二年(185年)春季,班師回雒陽。

另一方面,皇甫嵩八月到達東郡倉亭,大破、生擒卜巳,斬殺七千多人。而董卓進攻張角不成功,無功而還,便在乙巳日(9月20日)要求皇甫嵩繼續北上。不過,張角已經病死,在十月於廣宗便和張梁戰鬥,張梁軍多势強,於首戰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閉營與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觀察敵軍舉動,黃巾軍戰意顿时鬆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時份突襲敵陣,戰至下午,成功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逃走時溺死於河水中的也有五萬多人,焚燒車輜三萬多輛,虜獲人數甚多。而張角則被破棺戮屍,運首級回京師。十一月,皇甫嵩與鉅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陽,成功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暫平息。

結果

起義雖被平息,但漢室威信遇上一次嚴重的打擊,然而漢靈帝并未改觀,反而繼續享樂。於各地還不斷發生小型暴亂,產生許多分散的勢力,包括黑山白波黃龍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13]浮雲飛燕白爵楊鳳于毒等,勢力大的二三万人,勢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估计还有30万人)。[14]而由飛燕率领的黑山軍,甚至号称从者百万。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黃巾餘軍死灰復燃,紛紛起事。二月,郭泰等於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漢廷派遣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軍,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雖然沒有第一次黃巾之亂般盛,但卻令漢靈帝十分頭痛。

為了有效平滅暴亂,於中平五年(188年)三月,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份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黨。而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導致董卓討伐戰後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在軍閥手中如同無物,所以黃巾起義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也是三國時代的序幕。雖然如此,舉事仍造就了大赦黨人,令許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影响

在組成三十六方、確定起事日期上,張角的確為黃巾軍起了领衔作用,但後來卻失去了這種有計劃性的行動。他們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張角雖是太平道的领袖,卻只在冀州轉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沒有同一目標,只是佔地死守或四處搶劫。加上當友军有難時,各軍都不會相救,官軍利用此缺點予以各个擊破。雖然黃巾之乱,令天下震動,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黃巾軍终未能推翻漢朝。

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晚期的政局有深刻影響。为了有效平定叛亂,朝廷对暴动频发和集中的刺史监察区改置州牧,延缓了黃巾之亂对全國的蔓延,起到了減緩東漢结束的作用。董卓掌權后,地方手握重兵的刺史和太守集體反叛中央朝廷,為東漢晚期軍閥鏖戰揭開序幕,史稱群雄割據,是三國分立的遠因。

评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的提出,对儒家三纲五常的说教,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东汉朝廷的統治受到衝擊,加速了它的衰亡。黃巾起義,是亂世的發端, 為日後諸侯割據,群雄紛爭埋下了伏筆。

重要參戰人物

详见黄巾军人物词条。

  • 黃巾賊張角(汉末冀州巨鹿郡人,太平道教主,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经过十余年发展,在全国各地拥有教徒数十万。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张角在冀州魏郡起兵反汉,自称“天公将军”。约五月,为北中郎将卢植所败,困守广宗县城,约十月左右,病卒于城内。)
    • 張梁(张宝之弟。袁纪作“张良”;《九州春秋》作“角弟梁,梁弟宝”,今史书多从范书。起兵后自称“人公将军”,随张角同守广宗城,十月城破,被诛杀。)[19]
    • 張寶(张角之弟,与弟张梁自称“大医”,起兵后自称“地公将军”,率军据守下曲阳县城,十一月城破,被诛杀。)[20]
      • 張曼成(荆州南阳郡黄巾军渠帅,自称“神上使”。三月,攻杀南阳太守褚贡,率数万人屯兵于宛城;六月,新任南阳太守秦颉讨伐张曼成,斩之。)
      • 趙弘(六月,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死后,赵弘为渠帅,率军据守宛城,至八月,镇贼中郎将朱儁声东击西,攻破外城,斩之。)
      • 韓忠(赵弘死后,南阳黄巾军拥韩忠为帅,韩忠困守内城,欲投降,朱儁不许;朱儁又伪开活路,诱韩忠率众突围,一举生擒;随后,南阳太守秦颉泄愤杀之。)
      • 孫夏(韩忠死后,南阳黄巾余部心不自安,又拥孙夏为渠帅,据守宛城。十一月二十二日,城破(推别部司马孙坚先登破城事为此时),孙夏率军突围成功,朱儁率军追至西鄂县精山,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南阳黄巾平。《三國演義》作孫仲)[21][22]
      • 馬元義(为太平道一方渠帅。往返雒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五月,案发被捕,车裂而死。)[23]
      • 唐周(青州济南人,袁纪作“(兖州)济阴人唐客”。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太平道教徒唐周向东汉政府告密,揭发太平道密谋起兵反汉。)
      • 波才(豫州颍川郡黄巾军渠帅。四月,波才率军击败右中郎将朱儁,朱儁与左中郎将皇甫嵩退守长社县城;五月,皇甫嵩定下夜袭火攻之计,与骑都尉曹操合力击败黄巾军,波才退守阳翟县城(颍川郡郡治);后,城破,颍川黄巾灭。)
      • 彭脫(豫州汝南郡黄巾军渠帅。四月,汝南黄巾军(疑为彭脱率军)击败汝南太守赵谦,六月,皇甫嵩、朱儁率军击败彭脱军于西华县,汝南黄巾灭(注:另有陈国、幽州黄巾事,但无渠帅姓名记载。)
      • 卜巳張伯梁仲寧(兖州黄巾军渠帅。八月,皇甫嵩率军在兖州东郡仓亭击败黄巾军,斩首万余级,护军司马傅燮率军生擒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24]
    • 郭家: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
  • 中平元年之后出现的黄巾军首领
    • 何儀黃邵劉辟何曼(此四人为汝南、颍川黄巾军渠帅(刘辟确为汝南黄巾军渠帅),约起兵于中平末。初平元年(190年),归附袁术;二年(191年),归附豫州刺史(袁术置)孙坚;建安元年(196年)二月,兖州牧曹操率军讨伐之,黄邵夜袭曹操军营,反对于禁击败,斩之,刘辟、何仪、何曼遂降;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刘辟反叛,联合刘备在许都附近作乱,曹仁率军讨平之。)
    • 管亥(青州黄巾军渠帅。约初平三年(192年),管亥率军侵略北海国,将孔融围困在都昌县城,郑玄之子郑益恩赴难而死,孔融派东莱人太史慈前往平原国向国相刘备求援;刘备率军抵达后,管亥退兵。同年,青州黄巾军(当为另一支)攻克兖州任城国,杀国相郑遂,又杀刺史刘岱,东郡太守(袁绍置)曹操率军讨伐黄巾,至冬,收服三十万青州黄巾军。)
    • 龔都(《三国志》中为汝南贼,未注明是黄巾军,另《武帝纪》写作共都。)
    • 馬相趙祗(中平五年(188年)六月,马相等人起兵于益州,先后攻破广汉郡(绵竹县、雒县)、蜀郡、犍为郡、巴郡等地,杀害政府官员;马相自称天子,不久为益州从事贾龙所败。)[25]
    • 王饒趙播趙蕃(此二人为马相所使,率军攻克广汉郡雒县(州治及郡治),杀益州刺史郤俭。《太平御览·卷441》引《益部耆旧传》有“赵蕃”,疑为“赵播”,此“赵蕃”攻占阆中县城,后内乱溃败。)[26][27]
    • 吴桓(扬州会稽郡黄巾军渠帅。会稽郡官员留赞与吴桓交战,阵斩之。)
    • 张饶(青州黄巾军渠帅,《袁纪·卷30》作“张余”。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在兖州泰山郡为太守应劭所败,又在冀州勃海郡东光县为公孙瓒所败;张绕率众二十万从冀州返回,与北海相孔融交战,孔融大败,退守朱虚县。)
    • 萬秉陳敗(扬州吴郡黄巾军渠帅。建安七年(202年),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孙权置)朱治率军讨伐之。)
    • 王度(原为兖州东郡东阿县丞,趁乱加入黄巾军,后为程昱所败。)
    • 郭泰(中平五年(188年)二月起兵于并州西河郡白波谷,攻打太原郡、河东郡,聚众十余万人,汉廷不能讨灭。六年(189年)十月,白波黄巾进犯河东郡,董卓派牛辅率军讨伐,不克。按方诗铭所言来推,初平二年(191年),赵谦、李傕破白波,郭泰入黑山,号“大贤”;四年(193年)六月,为袁绍所败。)
    • 杨奉(疑为黑山校尉杨凤。中平五年(188年)二月,杨奉与郭泰起兵于白波谷,推于初平二年(191年),白波军败,杨奉归降于李傕。兴平二年(195年),李郭之乱时,杨奉背叛李傕,又积极参与东归事;建安元年(196年)八月,皇帝刘协抵达雒阳后,封杨奉为车骑将军,屯梁县;九月,兖州牧曹操将刘协迁都于许县,杨奉与韩暹反叛,被曹操击败后,投奔扬州袁术;又被徐州刺史吕布引诱,背叛袁术;又投奔刘备,被刘备诈杀。)
    • 韩暹胡才李乐(此三人原为白波黄巾军将领。刘协东归时,杨奉引此三人为援军,保护刘协抵达河东郡安邑县。建安元年(196年)初,胡才、李乐放弃参与东归,后(时间不详),李乐病死,胡才则被仇家所杀。七月,韩暹抵达雒阳;八月,韩暹封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卫将军董承引兖州牧曹操进京,罢免韩暹,韩暹投奔屯兵于梁县的杨奉;被曹操击败后,韩暹又与杨奉一同投奔扬州袁术,杨奉死后,韩暹欲北归并州,被杼秋县地方将领张宣所截杀。)
    • 管承(青州东莱郡长广县人,乱世时聚合三千余家,割据一方。《三国志》中管承为海贼,唯一提及“管承为黄巾贼帅”的史料是《太平御览》卷七十四引《齐地记》:崂山东北五里入海有管彦岛,是黄巾贼帅管承后也。汉末设长广郡,何夔出任长广太守,派人将管承招安;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曹操亲自率军至青州北海国淳于县,派乐进、李典、张郃讨伐管承,在长广县激战,管承逃入海岛避难。)
    • 吴霸(汝南黄巾军渠帅,约在兴平元年(194年)左右,被李通生擒。事见陈志《李通传》。)
    • 徐和司马俱(此二人为济南、乐安黄巾军渠帅。建安八年(203年),乐进率军讨伐乐安郡黄巾;十二年(207年)十月,徐和、司马俱起兵作乱,攻杀济南王刘赟。曹操令典军校尉夏侯渊督泰山(太守吕虔)、齐、平原三郡、威虏将军臧霸四路兵马讨平之。)
    • 陈宝(扬州吴郡黄巾贼。事见《太平御览·卷53》引《列女后传》,陈宝欲强奸妇女吕荣,吕荣不从,惨被杀害。)

三國演義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便是描寫此次事件。當中黃巾軍將領程遠志鄧茂裴元紹高昇等人皆屬虛構,孫夏被誤名為孫仲廖化依三國志紀載的逝世年齡為70-79歲推算,生年應在185年~193年之間,184年時不到10歲的廖化應不可能參與黃巾之亂,即便可能參與也只是動亂結束多年後各地流竄的殘餘勢力,亦或是參與黃巾之亂的廖化為同名同姓的另一人。

注释

  1.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2]吕思勉《秦汉史》[3]黎东方《细说三国》[4]等使用的是“黄巾之亂”;中国大陆人教版中学《历史》课本、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从论》、央视版《三国演义》等使用的是“黄巾起义”。[5]

参考文献

引用

  1. 《续汉书》志第二十八百官五刘昭注:至孝灵在位,横流既及,刘焉徼伪,自为身谋,非有忧国之心,专怀狼据之策,抗论昏世,荐议愚主,盛称宜重牧伯,谓足镇压万里,挟奸树算,苟罔一时,岂可永为国本,长期胜术哉?夫圣主御世,莫不大庇生民,承其休谋,传其典制。犹云事久獘生,无或通贯,故变改正服,革异质文,分爵三五,参差不一。况在竖呆之君,挟奸诈之臣,共所创置,焉可仍因?大建尊州之规,竟无一日之治。故焉牧益土,造帝服于岷、峨;袁绍取冀,下制书于燕、朔;刘表荆南,郊天祀地;魏祖据兖,遂构皇业:汉之殄灭,祸源乎此。
  2. 钱穆. . 北京: 生活·新知·三联书店. 2001: 12. ISBN 7-108-01529-3 (中文(简体)‎). 如汉末黄巾之乱,可以从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学术思想民间信仰种种角度去看,然后能析理造微,达到六通四解,犁然曲当的境界。
  3. 吕思勉.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300. ISBN 7-5325-4027-8 (中文(简体)‎). 黄巾之乱,中常侍与通声气。
  4. 黎东方. .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7-208-03442-7. 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若干次的失败的农民革命之一。
  5. . 沪江中学学科网. [2013-01-15].
  6. 统治腐朽 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3. 中华文化信息网
  7. 崔寔《政论》
  8. 東漢末年在全國13州104郡縣及封國之上下設置,魏郡屬於冀州。
  9. 《後漢書·皇甫嵩傳》:“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揚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元義數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未及舉事,而張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靈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隸,使鉤盾令周斌將三府椽屬,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餘人,推考冀州,逐補角等。”
  10. 《魏志·陶謙傳》
  11. 《後漢書·孝靈帝紀》作“庚子日”,但據兩千年中西曆換算,此月丙午朔,無庚子日,誤,今從《三國志·吳志·孫破虜堅傳》。
  12. 《后汉书·朱俊传》:“(韩忠)馀众惧不自安,复以孙夏为帅,还屯宛中。俊急攻之。夏走,追至西鄂精山,又破之。复斩万余级,贼遂解散。”
  13. 《三国志·张燕传》裴注引《典略》,作“张雷公”。
  14. 《后汉书·朱儁传》
  15. 後漢書(卷八):「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郡守褚貢。」
  16. 後漢書(卷八):「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衞。」
  17. 後漢書(卷八):「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衞。」
  18. 後漢書(卷四十五):「黃巾起,(袁)祕從太守趙謙擊之,軍敗,祕與功曹封觀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謙以得免。詔祕等門閭號曰「七賢」」。;又謝承書註:「封觀與主簿陳端、門下督范仲禮、賊曹劉偉德、主記史丁子嗣、記室史張仲然、議生袁祕等七人擢刃突陳,與戰並死」
  19. 後漢書(卷七十一):「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斬(張)梁。」
  20.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復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攻角弟(張)寶於下曲陽,又斬之。」
  21. 後漢書(卷七十一):「時南陽黃巾張曼成起兵,……後太守秦頡擊殺曼成,賊更以趙弘為帥,……(朱)儁因急擊弘,斬之。賊餘帥韓忠復據宛拒儁。……忠等遂降。而秦頡積忿忠,遂殺之。餘眾懼不自安,復以孫夏為帥,……。」
  22. 後漢書(卷八):「朱儁拔宛城,斬黃巾別帥孫夏。」
  23. 後漢書(卷七十一):「張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
  24. 後漢書(卷五十八)續漢書註:「(傅)燮軍斬賊三帥卜巳、張伯、梁仲寧等,功高為封首。」
  25. 後漢書(卷八):「益州黃巾馬相攻殺刺史郗儉,自稱天子,又寇巴郡,殺郡守趙部,益州從事賈龍擊相,斬之。」
  26. 《華陽國志·卷十下·先賢士女總贊下·漢中士女》:「(郤)儉為黃巾賊王饒、趙播等所殺。」
  27. 《太平御覽·卷四百四十一·人事部八十二·貞女下》引陳壽《益部耆舊傳》:巴三貞者,閬中馬眇新妻義,西充國王玄憤妻姬,皆閬中人也;閬中趙蔓君妻華,西充國人也。姬早失夫,介然守操。中平五年,黃巾餘類延益州,賊帥趙蕃據閬中城,構迫衣冠,令人婦女為質,義、姬、華等隨北入城。後賊類爭勢,攻破閬中,時人或死或奔,家室相失,義、姬、華隨類出城走。傅聞後賊,或構略婦女,於是三人自度窮迫,恐不免於據逼,乃相與自沉水而死。鄉党聞之,莫不感傷,號曰「三貞」。

来源

  • 范曄:《後漢書,本紀卷八,孝靈帝紀》
  • 范曄:《後漢書,列傳卷六十一,皇甫嵩傳》
  • 陳壽:《三國志
  • 三國志註
  • 資治通鑑
  • 後漢書
  •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 - 「黃天太平」的侷限性》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