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亞爾王朝

齊亞爾王朝波斯語زیاریان英語Ziyarids)是928年至1043年統治裏海沿岸戈爾甘馬贊德蘭地區的伊朗王朝。馬爾達維季(Mardavij)是王朝的創建者,他從薩曼王朝軍隊騷亂當中乘亂控制伊朗北部,又將勢力擴張至哈馬丹伊斯法罕[1]

Faravahar background
大伊朗地區歷史
現代國家興起前
現代之前
齊亞爾王朝
زیاریان
公元930年-公元1090年
齊亞爾王朝地圖,淡藍色部分顯示他們王朝領土最大的程度,時間並不長。
政府君王制
國王 
 公元930年到935年
馬哈茂德 (建國者)
 公元1087年到1090年
吉蘭沙(末代國王)
历史时期中世紀
 建立
公元930年
 终结
公元1090年
先前国
继承国
阿拔斯王朝
尼扎里·伊斯瑪儀王朝
白益王朝

中世紀的重要科學家比魯尼得到齊亞爾統治者伽布斯(Qabus)的支持,比魯尼在1000年將其著作《編年史》獻給伽布斯,他又在戈爾甘觀測到月蝕[2]

著名建築物伽布斯之穹都是在這個時期建造的,這是其中一個在後伊斯蘭時期仍殘存、帶有日期銘文的古建築。伽布斯之穹主要由耐火磚組成,它是一個龐大的圓柱體,頂部呈圓錐形,塔高49米。有傳伽布斯曾置放在一個玻璃棺內,並懸放在伽布斯之穹內,玻璃棺由圓穹上伸出的鐵鏈支撐[3]


齊維爾王朝(波斯語:زیاریان)是源自吉蘭(Gilaki)的伊朗人建立的王朝,在公元930年至1090年間統治塔巴里斯坦。疆域最大的時候,它統治了當今伊朗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區。

起源

這個王朝是沙漢莎哈文德部落首領,瓦爾登沙(Vardanshah)的後代,其起源可追溯到傳說中的國王阿魯什·法哈丹,後者是吉蘭的統治者,並活在伊朗列王紀 中傳奇德國王凱·霍斯羅在位的時期。[4] 瓦爾登沙有一個兒子叫齊亞爾 (Ziyar),與吉蘭國王 Harusindan 的姐姐結婚,並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叫 Mardavij(馬爾達維季)。後來,馬爾達維季在一位吉蘭軍事領袖阿斯法·伊本·希魯亞(Asfar ibn Shiruya)麾下效命,但他背叛了後者,並征服塔巴里斯坦(Tabaristan),從而建立了以他的父親命名的齊亞爾王朝。

歷史

然後,馬爾達維季開始大舉擴張領土,殺死阿斯法·伊本·希魯亞,並佔領了伊朗的幾個重要城市,如哈馬丹(Hamadan),迪納瓦(Dinavar),卡尚(Kashan),伊斯法罕(Isfahan),設拉子(Shiraz)[5] 和原來在阿拔斯王朝(Abbasid)控制的阿瓦士(Ahvaz)。[6] 他進一步計劃通過征服巴格達,和驅逐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來恢復薩珊王朝,但他在935年被謀殺。[6] 馬爾達維季死後,他擔任將軍的兄弟武什米爾(Vushmgir)被加冕為新的齊亞爾王朝統治者,都城建在雷伊 (伊朗)(Ray)。

白益王朝統治者阿里·伊本·白益(Ali ibn Buya)的兄弟之一哈桑·伊本·白益(Hasan ibn Buya)趁馬爾達維季之死,從齊亞爾王朝手中取得伊斯法罕。薩曼人也想利用這個機會,但被武什米爾擊敗,武什米爾又將戈爾甘(Gorgan)從薩曼人的手中奪來。

然而,武什米爾很快決定接受薩曼尼德王朝為其宗主國,並於936年將戈爾甘讓與馬坎·伊本·卡吉[7][8] 他回過頭來對付哈桑·伊本·白益,在938年奪回伊斯法罕。在939或940年,薩曼尼徳王朝在呼羅珊的總督阿布·阿里·查加尼襲擊戈爾甘;雖然武什米爾給予馬坎·伊本·卡吉援助,但是戈爾甘在長期被圍困後仍然淪陷。然後,阿布·阿里·查加尼與武什米爾在雷伊的戰鬥中,武什米爾被擊敗,馬坎·伊本·卡吉則陣亡。武什米爾逃到塔巴里斯坦,但他在薩里的總督,哈桑·伊本·發魯詹(是馬坎·伊本·卡吉的表親),指責這位齊亞爾王朝統治者該為馬坎·伊本·卡吉之死負責,而發動叛亂。武什米爾將他擊敗,但哈桑·伊本·發魯詹說服薩曼尼德的阿布·阿里·查加尼入侵塔巴里斯坦。武什米爾被迫再次承認薩曼尼德王朝為其宗主國。哈桑·伊本·發魯詹在940年奪下伊斯法罕,進一步加劇了齊亞爾王朝的憂患。

當阿布·阿里·查加尼離開,前往呼羅珊時,武什米爾奪回了雷伊。然後,在943年,雷伊被白益王朝的哈桑·伊本·白益佔領,齊亞爾王朝從此永遠失去這個城市。返回塔巴里斯坦後,他被先前佔領戈爾甘的哈桑·伊本·發魯詹擊敗。武什米爾逃往塔巴里斯坦東部山區的巴文德王朝(Bavandids),然後再逃到了薩曼尼德王朝努一世(Samanid Nuh I)的宮廷。哈桑·伊本·發魯詹與哈桑·伊本·白益結盟,但是當阿布·阿里·查加尼於945年從白益王朝手中奪走雷伊時,哈桑·伊本·發魯詹屈服於薩曼尼德王朝的權威。儘管如此,在945年,武什米爾在薩曼尼德人的支持下攻占了戈爾甘,但無法保留在當地的統治權。直到947年,他才得以在龐大的薩曼尼德軍隊的幫助下,從哈桑·伊本·白益的手中奪下戈爾甘和塔巴里斯坦。

公元948年,哈桑·伊本·白益(自從白益王朝於945年進入巴格達以來,他一直使用Rukn al-Dawla (Pillar of the State,國家的支柱)頭銜)入侵塔巴里斯坦和戈爾甘,從武什米爾(Vushmgir)手中奪走。在哈桑·伊本·發魯詹支持白益王朝的同時,武什米爾則依賴他的薩曼尼德帝國盟友撐腰。 塔巴里斯坦和戈爾甘數次易手,直到955年,在與薩曼尼德王朝簽訂的條約中,哈桑·伊本·白益(Rukn al-Daula)承諾讓武什米爾保住塔里巴斯坦。但是,雙方之間的和平並沒有持續太久。 958年,武什米爾短暫佔領了白益王朝哈桑·伊本·白益的首都雷伊。哈桑·伊本·白益隨後反攻,於960年暫時佔領戈爾甘,然後在962年短暫佔領了塔巴里斯坦和戈爾甘兩地。他可能另外在966年也佔領過塔巴里斯坦和戈爾甘,但為期不長。[9]

薩曼尼德帝國軍隊抵達,預備聯合攻打白益王朝,不久,武什米爾卻在在一次狩獵中被一頭野豬攻擊身亡。由長子比蘇通(Bisutun)繼任。然而,薩曼尼德帝國的軍隊偏好他另一個兒子卡武斯(Qabus),對比蘇通的統治提出挑戰。 比蘇通隨後對哈桑·伊本·白益臣服,成為附庸,以換取白益王朝的保護,來對抗薩曼尼德帝國,薩曼尼德的軍隊被迫撤回呼羅珊。公元 971年,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穆提(al-Muti)給予比蘇通 Zahir al-Dawla 的稱號。 比蘇通於977年去世,由弟弟卡武斯繼任。但是,卡武斯在980年被白益王朝統治者阿杜德·道萊(Adud al-Dawla)驅逐,原因是他給予阿杜德·道萊敵對的兄弟法赫爾·道萊(Fakhr al-Dawla)庇護。 卡武斯在呼羅珊流亡期間,白益人在塔巴里斯坦統治了17年。 998年,卡武斯返回塔巴里斯坦,並在那裡重新確立他王朝的統治權。然後,他與當時控制呼羅珊加茲納維德王朝的統治者馬哈茂德(Mahmud of Ghazni)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但卡武斯仍擁有自己的獨立主權。在卡武斯統治時期,他的王國對學者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中世紀的偉大科學家比魯尼(Abu Rayhan Biruni)得到恰布什的贊助。他在1000年左右就將自己的年代記事作品比魯尼的年代記事獻給卡武斯,並在卡武斯的都城戈爾甘觀察到當時的月食[10]

由於卡武斯的強暴統治方式,他在1012年被自己的軍隊所推翻,由他的兒子曼努齊爾繼任,曼努齊爾迅速的承認加茲納維德王朝的宗主權,並娶了他的一個女兒。曼努齊爾於1031年去世,由其兒子阿努希爾凡·撒拉弗·馬利繼承,這個繼承人是由馬哈茂德(Mahmud of Ghazni)所挑選。從1032年到1040年,王位背後的真正權力由阿努希爾凡·撒拉弗·馬利的親戚 Abu Kalijar ibn Vayhan 所掌握。 1035年,Abu Kalijar ibn Vayhan 停止向加茲納維德王朝呈獻貢品,導致加茲納維德人入侵塔巴里斯坦,並洗劫齊亞爾王朝首府阿莫勒[11] Abu Kalijar ibn Vayhan 終於明白不向加茲納維德人呈獻貢品的後果之後,被迫繼續呈貢。這事件給予阿努希爾凡·撒拉弗·馬利機會將 Abu Kalijar ibn Vayhan 問罪下獄,因而得以牢牢控制他自己的王國。 1041/1042年,當時是呼羅珊地區的新主人,塞爾柱人,入侵阿努希爾凡·撒拉弗·馬利的領土,並迫使他接受了塞爾柱人的宗主地位。

阿努希爾凡·撒拉弗·馬利於1059年去世,他的堂兄弟凱卡武斯繼位,他是波斯文學裡面重要著作 -《{{link-en}恰布什·納馬|Qabus nama}},英文譯名為 Mirror of Princes》的那位多才多藝的作者。凱卡武斯於1087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吉蘭沙繼承。然而,吉蘭沙的統治時間很短。 1090年,哈桑·沙巴(Hansan-i Sabbah)領導的尼扎里·伊斯瑪儀王朝(Nizari Ismaili state)入侵,並征服了他的領土,從而結束了統治塔巴里斯坦的齊亞爾王朝。

藝術與建築

齊亞爾王朝最著名的建築作品之一是貢巴德·卡武斯高塔(Gonbad Kavous)(英文譯名“Dome of Qabus”,這座高塔也是卡武斯的陵寢)。這個陵寢是最早的磚造建築紀念碑之一,在上面註明日期的銘文經過伊斯蘭統治時期,仍能倖存。這個陵墓用燒磚建造,是一個巨大的圓柱型建築,頂上覆蓋有圓錐形的屋頂。整個圓柱由10個平面構成,直徑17 公尺,磚牆厚度3公尺[12]。從基座到尖端的高度為49公尺 。相傳卡武斯的遺體被封在一個玻璃棺材中,棺材由鐵鍊懸掛在塔內的內部圓頂中。

齊亞爾王朝統治者名單

  • 馬哈茂德(公元930年到935年)
  • 武什米爾(公元935年到967年)
  • 比蘇通(公元967年到977年)
  • 卡武斯(公元977到981年)
  • 白益王朝佔領時期(公元977到997年)
  • 卡武斯(公元997年到1012年)
  • 曼努齊爾(公元1012到1031年)
  • 阿努希爾凡·撒拉弗·馬利(公元1030年到1050年)
  • 凱卡武斯(公元1050年到1087年)
  • 吉蘭沙(公元1087年到1090年)

另請參照

參考文獻

  1. Newman 2000,第37页
  2. Frye 1975,第394页
  3. Yar-Shater 1990,第562页
  4. Madelung 1975, p. 212.
  5. Madelung 1975, p. 213.
  6. "Ziyarids", C.E. Bosworth, Encyclopaedia Iranica, (October 1, 2010).
  7. Nazim (1987), pp. 164–165
  8. Madelung (1975), p. 213
  9. "The Minor Dynasties of Northern Iran", C.E. Bosworth,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 ed. W. Madelu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214.
  10. "The Exact Sciences", E.S. Kennedy,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The period from the Arab invasion to the Saljuqs, Vol. 4, 394.
  11. The Ghaznavids, C.E. Bosworth,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IV, part 1, ed. M.S. Asimov, C.E. Bosworth,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1997), 107.
  12. http://looklex.com/e.o/gonbad-e_qabus.htm


  • (英文)Newman, Andrew J., , Routledge, 2000, ISBN 0700712771
  • (英文)Frye, Richard Nels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ISBN 0521200938
  • (英文)Yar-Shater, Ehsan, 4,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9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