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在英語裡「紀元前」是用「B.C.」來代表,「紀元後」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基督前)的首字母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前」;而「A.D.」則是拉丁文「Anno Domini」(主的年份)的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後」。
後來,由於西曆紀元成為世界通用和標準化, 直到千年後,因著一些非基督徒的對此原始意義反感,就試圖用「B.C.E.」和「C.E.」來分別代表「紀元前」和「紀元後」;「C.E.」是「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而「B.C.E.」是「Before the 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前」,許多人簡略從舊「B.C.」。但「C.E.」也被一些人認為是「Christian Era」的縮寫。
公历纪元或公元(英語:,縮寫為),也称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地使用的紀年標準。
其源自於歐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國家,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為紀年的開始,原稱基督纪年。
一些现代学者及科學家基于世俗化和宗教中立原则,加上為免世俗及非宗教的學術內容範疇涉及基督教 以試圖更改抹掉原創與其歷史意義。 (Christ 指耶穌基督,Domini 指上帝)的人士[1],和避免涉及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C.E.)及公元前(Before common era, B.C.E.)。[2][3][4]
第一年被稱作基督元年(耶穌出生的那一年)
歷史
公元紀年起源於基督教的影響。公元525年,基督教神學家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建議將耶穌生年定為紀元元年,以取代當時羅馬教廷所採用的「戴克里先曆」(以迫害基督徒著稱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登基之年,即公元284年做為元年,俗稱「殉教紀元」,Era of Martyrs)。伊希格斯並推算耶穌是生於古羅馬建國後754年,但後來的歷史學家發現他的計算可能有誤,耶穌並非出生于公元1年;現在一般以耶穌誕生在约公元前7年至前4年左右的說法最可靠(大希律王卒于公元前4年)。
英語用法
在英語裡,傳統上「紀元前」是用「B.C.」來代表,「紀元後」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基督前)的首字母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前」;而「A.D.」則是拉丁文「Anno Domini」(在主之年)的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後」。現代由於西曆紀元的通用和標準化,為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1]以及文化、意識形態上的爭議,也為了分清基督正確出生年分的訛誤(耶穌並非出生于公元1年),英語中越來越常用「B.C.E.」和「C.E.」來分別代表「紀元前」和「紀元後」;「C.E.」是「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而「B.C.E.」是「Before the 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前」,但許多人基于各種因素仍然使用「B.C.」,「A.D.」则略去不寫。而「C.E.」也被一些人認為是「Christian Era」(基督紀年)的縮寫。
採用
聯合國採用公元(B.C.E. 和 C.E.)而非西元(B.C. 和 A.D.)。本身信仰基督新教的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也支持使用公元做為紀年,他也指基督教人士可以將 C.E. 理解為「Christian Era」。中國歷史上最通行的紀年方式是干支紀年法,即把 10 天干和 12 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 60 年為一週期。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的其他紀元方式有: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等等。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後,湖北軍政府使用黃帝紀年。次年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決定採用國際通用的公元曆法做為國曆,但紀元部分沿用中國獨自的紀年傳統,稱民國紀年。 因最初是從西方傳入,故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後以「西曆」或「西元」作為習慣翻譯,如今臺灣地區仍沿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同年10月1日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使用民國紀年,改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制度[5],大陸地區改稱「公元」,以昭明其是「國際共同」,避免「西方獨用」的歧義。
参考文献
- . Daily Mail Online. 2011-09-24 [201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 Irvin, Dale T.; Sunquist, Scott (2001). History of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p. xi. ISBN 0-567-08866-9. Retrieved 2011-05-18.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scholarship upon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turn led to this system of dating becoming the most widely used one across the globe today. Many scholars in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in the West in recent years have sought to lessen the explicitly Christian meaning of this system without abandoning the usefulness of a single, common, global form of dating. For this reason the terms common era and before the common era, abbreviated as CE and BCE, have grown in popularity as designations. The terms are meant, in deference to non-Christians, to soften the explicit theological claims made by the older Latin terminolog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continuity with earlier generations of mostly western Christian historical research.
- Andrew Herrmann. . Chicago Sun-Times. 27 May 2006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Herrmann observes, "The changes – showing up at museums,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in school textbooks – have been touted as more sensitive to people of faiths outside of Christianity." However, Herrmann notes, "The use of BCE and CE have rankled some Christians"
- McKim, Donald K. . Westminster dictionary of theological terms. 1996 [2011-05-18]. ISBN 978-0-664-25511-4.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