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卡尔弗线

卡爾弗線英語:)是美國紐約市紐約地鐵B分部的一條地鐵路線,由布魯克林下城向南至布魯克林康尼島。此線以安德魯·卡爾弗命名,並興建了現時地鐵路線的前身,原初地面路線。卡爾弗線慢車軌道有F線使用,另外G線也服務介乎卑爾根街和教堂大道之間的路段。教堂大道以北的快車軌道自1976年就未曾定期使用,介乎迪特馬斯大道X大道的尖峰特快軌道自1987年也未曾再有定期使用[1]

IND卡爾弗線
F線列車服務整條IND卡爾弗線。G線服務卑爾根街至教堂大道之間的路線。
概覽
服務類型地鐵
所屬系統紐約地鐵
起點站傑伊街-都會科技以北
終點站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
技術數據
路線結構地下及高架
正線數目2–4
車站數目21個
軌距4英尺8 12英寸(1,435毫米)
電氣化方式600 V DC 第三軌供電
開通營運1919–1954
擁有者紐約市
營運者紐約市公共運輸局

此線以一個傑伊街-都會科技以北的聯鎖開始,該處卡爾弗線可以前往IND第六大道線IND第八大道線,南至肯辛頓教堂大道為止,全線多為四線軌道,之後上升跨過戈瓦納斯運河,也是唯一原初獨立地鐵系統位於地面以上的建築。肯辛頓,一個坡度容許列車上升至紐約市興建、以雙重合約名義為布魯克林捷運公司營運的三線軌道高架結構。此坡度1954年啟用時由肯辛頓西北到日落公園的舊路線仍然以卡爾弗接駁線的方式維持原樣,直至1975年關閉為止。此線在康尼島的最後部分位於雙層高架結構的下層,BMT布萊頓線在上方。

卡爾弗線的高架部分到1954年為止都以BMT分部營運,現時只營運舊IND路線的F線列車,並以IND的一部分進行標識距離[2]和設置信號[3]。然而教堂大道以南的高架路段卻使用BMT的電台頻率B1[2][4]

服務

以下路線使用全部或部分IND卡爾弗線[5]

  時段 路段
任何時段 全線
任何時段 介乎卑爾根街教堂大道

車站列表

車站服務圖例
任何時候停站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僅深夜停站
僅繁忙時段停站
時段資料
車站符合ADA標準
  車站在指定方向符合ADA標準
 
升降機只到夾層
鄰里
(大約)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軌道 服務 啟用 轉乘和備註
以繼續IND第六大道線慢車軌道(F )開始
布魯克林下城 傑伊街-都會科技 全部 F  1933年2月1日[6] IND福爾頓街線A  C 
BMT第四大道線N  R  W 
快車軌道開始(沒有定期的服務
IND跨城線G )匯入到慢車軌道
鵝卵山 卑爾根街 全部 F  G  1933年3月20日[7] 上層:慢車(使用中)
下層:快車(沒有定期的服務
卡爾洛花園 卡爾洛街 慢車 F  G  1933年10月7日[8]
戈瓦納斯 史密斯-第九街 慢車 F  G  1933年10月7日[8]
第四大道 慢車 F  G  1933年10月7日[8] BMT第四大道線D  N  R  W ),第九街
公園坡 第七大道 全部 F  G  1933年10月7日[8]
快車軌道分岔(沒有定期的服務
溫莎台 15街-展望公園 慢車 F  G  1933年10月7日[8]
快車軌道在下層重新匯合(沒有定期的服務
漢密爾頓堡公園道 慢車 F  G  1933年10月7日[8]
快車軌道上升(沒有定期的服務
肯辛頓 教堂大道 全部 F  G  1933年10月7日[8] G 線列車的南端總站
連接軌道教堂大道車廠
南行快車軌道匯合南行慢車軌道,雙向快車軌道成為3軌線(舊BMT卡爾弗線)
日落公園 第九大道 全部 卡爾弗接駁線 1919年3月16日[9][10] 下層停止,1975年5月11日關閉,可轉乘BMT西城線
自治市公園 漢密爾頓堡公園道 慢車 卡爾弗接駁線 1919年3月16日[9][10] 1975年5月11日關閉,1985年拆除
13大道 慢車 卡爾弗接駁線 1919年3月16日[9][10] 1975年5月11日關閉,1985年拆除
肯辛頓/
自治市公園
迪特馬斯大道 慢車 F  1919年3月16日[9][10]
18大道 全部 F  1919年3月16日[9][10]
米德伍德 I大道 慢車 F  1919年3月16日[9][10]
海灣公園道 慢車 F  1919年3月16日[9][10]
N大道 慢車 F  1919年3月16日[9][10]
格雷夫森德 P大道 慢車 F  1919年3月16日[9][10]
金斯公路 全部 F  1919年3月16日[9][10] 繁忙時段部分F線列車的南端總站
U大道 慢車 F  1919年5月10日[11][12]
X大道 慢車 F  1919年5月10日[9][11][12]
快車軌道匯入南行慢車軌道,繼續前往康尼島車廠
康尼島 內普群大道 全部 F  1920年5月1日[13]
西八街-紐約水族館 全部 F  1920年5月1日[13] BMT布萊頓線Q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 全部 F  1920年5月1日[13] BMT布萊頓線Q 
BMT海灘線N 
BMT西城線D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IND卡尔弗线
  • 康尼島交通

參考資料

  1.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09-10-07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25).
  2. . thejoekorner.com. [201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1).
  3. City of New York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Dilemma in the Millenium[sic]: Capital Needs of the World's Capital C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ugust 1998, signal system data table (page 197) from the New York City Transit Authority
  4. Dougherty, Peter. 3rd. Dougherty. 2006 [2002]. OCLC 49777633 Google Books (英语).
  5. (PD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25 [2017-07-01].
  6. . Brooklyn Daily Eagle. 1933-03-12: 8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Newspapers.com.
  7. New York Times, City Subway Adds Lin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arch 21, 1933, page 4
  8. New York Times, City Subway Extend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ctober 7, 1933, page 16
  9. . J.B. Lyon Company. 1920-01-01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5) (英语).
  10. New York Times, B.R.T. Will Open Culver Line Elevated Road as Far as Kings Highway on Sunday Nex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arch 9, 1919, page 23
  11. New York Times, New Transit Line Open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ay 11, 1919, page 25
  12. New York Times, New Culver Exten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ay 18, 1919, page 116
  13. .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 1920 [August 15, 2016].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外部連結

KML is from Wikidata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