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

“下水”廣義指一般指动物内脏,或泛指除去肌肉以外的其他动物器官,狹義指豬腸豬肺。相對下水,上水為豬腰豬肝客家菜有一味薑絲大腸

下水英語:)又叫“某杂”,如“猪杂”、“牛杂”。

名稱來源可能自內臟位置或「雜碎」一字的諧音,並無絕對定論[1]

因各地的风俗饮食习惯不同,下水的具体所指范围也有很大不同。而且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下水的地位也有巨大差异:有些文化中(比如伊斯蘭文化猶太文化),动物肉以外的所有器官都在应抛弃的废物之列;而另一些文化中,下水则可能是比肉类更有价值的食品

有时下水也被称为杂碎,但杂碎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歐洲

不是只有華人才吃動物內臟,在歐洲的某些地區,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小腸大腸(通常都是的)、脚掌等器官都是正常食材之一。像例如捷克斯洛伐克的傳統豬肉料理多羅千卡 (Tlačenka)以及波蘭的傳統豬肉料理薩爾載松(salceson)都有內臟的成份。

分类

参见

相關連結

  1. 劉建仁. .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2014-08-16 [201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9)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