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憲草
五五宪草是中華民國在正式的《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前所擬定的宪法草案之一,草案由中國國民黨组织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定,基本上反映了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是五权宪法的正式草稿。此草案在随后的政协会议上被大幅度更改,修改后的政协宪草於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議決通過成為正式的《中華民國憲法》,並於1947年12月25日实施。
中华民国宪政史 | |||||||||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天坛 宪草 |
民三 约法 |
训政时期 约法 | |||||||
安福宪法 | 五五宪草 | ||||||||
曹锟宪法 | 期成宪草 | ||||||||
民国宪法案 | 政协宪草 | ||||||||
中華民國憲法 | |||||||||
–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憲政研討委員會憲法草案 – 憲法增修条文 |
早期的草案
1913年第一屆國民大會提出《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又稱天壇草案),這部草案的基礎是臨時約法,其中的規定使當時掌權的袁世凱非常不滿,因此他不讓國會討論這部草案,相反地,他於1914年將國會解散,於5月1日提出自己的《中華民國約法》(袁記約法)。1919年段祺瑞執政期間提出過一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八年草案),1923年曹錕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期間提出一部《中華民國憲法》(曹錕憲法),1925年(民國14年)段祺瑞再次執政時又提出過一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十四年草案)。
五五宪草
中華民國21年(1932年)年12月,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会议召開,會中提議起草憲法及召開國民大會,以結束黨治,還政於民。最後決議以原則二十五條,交由立法院起草憲法。翌年,立法院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制定由此开始。民國25年(1936年)5月5日,由國民政府公佈之,即為「五五憲草」。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