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簡稱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回應台灣民主化的呼聲與本土化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分開,在不變更原有憲法架構的原則下,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條文。自民國80年(1991年)首次修訂以來,目前為第七次增修版本(2005年修訂)[1],其中李登輝總統在任內通過國民大會把憲法增修六次,而陳水扁總統在任內通過任務型國民大會把憲法增修一次。自憲法增修由原本的國民大會增修,改為須經四分之三出席的立法委員同意(出席立法委員至少86名)及公民投票(經過半數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國民投票同意)才能生效,此後從未有憲法增修條文獲得通過。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
---|---|
管轄區 |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 |
批准 | 1991年4月22日 |
施行 | 1991年5月1日 |
制度 | 單一半總統制 共和立憲制 |
分支機構 | 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 |
國家元首 | 總統 |
立法機構 | 一院制(立法院) |
行政機構 | 行政院院長領導行政院 |
司法機構 | 司法院 |
地方制度 | 單一制 |
選舉人團 | 無 |
立法機構首設 | 1992年1月1日(國民大會) 1993年2月1日(立法院) |
修正次數 | 7次 |
最近修正 | 2005年6月10日 |
審議者 | 國民大會 |
副署 | 臺北市 445名1947年選出之國民大會代表中的438名 |
取代 | 中華民國憲法的大多數條文 |
中华民国宪政史 | |||||||||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天坛 宪草 |
民三 约法 |
训政时期 约法 | |||||||
安福宪法 | 五五宪草 | ||||||||
曹锟宪法 | 期成宪草 | ||||||||
民国宪法案 | 政协宪草 | ||||||||
中華民國憲法 | |||||||||
–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憲政研討委員會憲法草案 – 憲法增修条文 |
中華民國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 |
政治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在中華民國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其序言載明增修憲法之目的,係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條文中也未對省制、領土變更等涉及法統的內容予以大幅度的修改或凍結;但其中將台澎金馬等實際管轄領土稱為「自由地區」、省虛級化、正副總統直選、中央公職人員僅由自由地區之國民選出等條文,使中華民國憲法定義在自由地區順利運行。
第一次增修
民國80年(1991年)4月30日,當時總統李登輝依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十項之規定,公告自同年5月1日起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同年5月1日,李登輝公告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但因國家尚未統一,原有憲法條文仍有窒礙難行之處。為因應國家統一前的憲政運作,制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一屆國民大會(萬年國會)第二次臨時會於民國80年4月議決通過,同年5月1日由總統公布的第一次憲法增修條文,主要內容為:
第二次增修
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在民國80年(1991年)12月21日經由選舉產生。民國81年(1992年)5月,第二屆國民大會第一次臨時會議決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十一條至第十八條條文(廢止第三;四條及第五條第三項關於監察委員的條文),同年5月28日由總統公布,是為第二次憲法增修條文,主要內容為:
第三次增修
民國83年(1994年)7月間,第二屆國民大會第四次臨時會將第一次及第二次憲法增修條文全盤調整,修正為第一條至第十條,並經議決通過,同年8月1日由總統公布,是為第三次憲法增修條文,主要內容為:
- 國民大會自第三屆起設議長、副議長各一人。
- 確定總統、副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方式;罷免案由國民大會提出,經人民投票同意通過。
- 總統發布依憲法經國民大會或立法院同意任命人員之任免命令,無須行政院院長之副署。
- 「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
第四次增修
政治背景
本次憲法增修,是經過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在國家發展會議中的共識而進行的。1996年12月,當時總統李登輝舉行國家發展會議;會議中,為了要把行政院院長一職改由總統任命不用經立法院同意,李登輝以「台灣省虛級化」及「凍結台灣省長及省議會選舉」來交換。可是,此舉對时任台灣省長宋楚瑜產生巨大的政治打擊,而且國民黨亦有人指此舉為李登輝發表特殊兩國論的開端,為國民黨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分裂種下遠因。
行政院與立法院的關係原本是近似內閣制中行政權及立法權的關係;但修憲後,行政院長在總統任命後無須經立法院同意,但立法院行使倒閣權後總統可以解散立法院。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總統有權無責。國民黨及民進黨稱這樣制度為「改良式的雙首長制」。但條文的漏洞和缺陷在民進黨上台後逐漸顯露,並在陳水扁政府後,形成近八年少數政府的政治困局。
增修內容
1997年6、7月間,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將第三次憲法增修條文全盤調整,修正為第一條至第十一條,於7月18日議決通過,同年7月21日由總統公布,是為第四次憲法增修條文,主要內容為:
- 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之,不用經立法院同意。
- 總統於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後十日內,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
- 對於總統、副總統彈劾權由監察院改為由立法院行使之,並僅限於犯內亂、外患罪。
- 將覆議門檻由三分之二降至二分之一。
- 立法院立法委員自第四屆起增至二百二十五人。
- 司法院設大法官十五人,並以其中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長,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起實施;司法院大法官任期八年,不分屆次,個別計算,並不得連任。
- 增列司法預算獨立條款。
- 凍結省級自治選舉,省設省政府、省諮議會,省主席、省府委員、省諮議會議員均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之。
- 增列扶植中小型經濟事業條款。
- 取消教科文預算下限。
第五次增修(違憲失效)
政治背景
本次修憲是歷次修憲中最引起社會爭議的一次。此次修憲包括國民大會代表自行延任,甚具爭議。由於國民大會的未來動向是傾向廢止,以立法委員選舉政黨比例產生。在國民大會議長蘇南成的帶頭下,國民大會通過這一修憲案。
增修內容
1999年9月3日,第三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修正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第四條、第九條及第十條條文,同年9月15日由總統公布,是為憲法第五次增修,主要內容為:
- 國民大會代表第四屆為300人,自第五屆起為150人,依規定以比例代表方式選出之。並以立法委員選舉,各政黨所推薦及獨立參選之候選人得票數之比例分配當選名額。
- 國民大會代表於任期中遇立法委員改選時同時改選,連選得連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任期至第四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之日止,不適用憲法第28條第1項之規定。(失效)
- 第四屆立法委員任期至2002年6月30日止。第五屆立法委員任期自2002年7月1日起為四年,連選得連任,其選舉應於每屆任滿前或解散後60日內完成之。(失效)
- 增訂國家應重視社會福利工作,對於社會救助和國民就業等救濟性支出應優先編列。
- 增列保障退役軍人條款。
- 針對保障離島居民條款,增列澎湖地區。
注:本次修憲之第一、四、九、十條經大法官會議第499號解釋文指出,因違背修憲正當程序,於解釋文公佈當日(2000年3月24日)起即時失效,回退到第四次修憲内容。[2]
第六次增修
2000年4月間,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五次會議將第五次憲法增修條文以全文修正模式予以修正,修正後全文共計十一條,於4月24日議決通過,同年4月25日由總統公布,是為第六次憲法增修條文,主要內容為:
- 國民大會代表300人,於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經公告半年,或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時,應於3個月內採比例代表制選出之。比例代表制之選舉方式以法律定之。
- 國民大會之職權為複決立法院所提之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議決立法院提出之總統、副總統彈劾案。
- 國民大會代表於選舉結果確認後10日內自行集會,國民大會集會以一個月為限。國民大會代表任期與集會期間相同。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任期至2000年5月19日止。(取消第四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副總統缺位時,改由立法院補選。
- 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改由立法院提出,經人民投票同意通過。
- 立法院提出之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刪除不限於犯內亂、外患罪。
- 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
- 增列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全體立法委員依法決議,並提經國民大會依法複決同意,不得變更之。
- 司法院大法官除法官轉任者外,不適用憲法第八十一條及有關法官終身職待遇之規定。
- 總統對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等三院有關人事的提名,由國民大會改為立法院行使同意權。
第七次增修
2004年8月,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經公告半年後,於2005年5月14日選出任務型國大代表三百名,並於同年6月7日複決通過修正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第二條、第四條、第五條及第八條條文,並增訂第十二條條文 ,同年6月10日由總統公佈施行,主要內容為:
- 立法院總統、副總統彈劾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以上之決議,由司法院大法官召開憲法法庭審理。
- 改由公民複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此舉移除國民大會全部職務。
- 領土變更、修憲程序:立法委員四分之一提議,四分之三出席,出席委員四分之三決議,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即通過之。
- 立法委員自第七屆起,席次由225席減為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
- 自由地區直轄市、縣市73人(每縣市至少1人)。自由地區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3人。不分區及僑選部分(34人)由獲得百分之5以上政黨選舉票之政黨依得票比率選出之,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綜結憲法第七次增修,共有5項重點:
- 立法委員席次由225席減為113席。
- 立法委員任期由3年改為4年。
-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為並立制單一選區兩票制。
- 廢除國民大會,改由公民複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
- 總統副總統之彈劾改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
數 | % | 占代表人數% | ||
---|---|---|---|---|
代表人數 | 300 | 100.00 | ||
門檻票數 | 225 | 75.00 | ||
同意票數 | 249 | 83.84 | 83.00 | |
不同意票數 | 48 | 16.16 | 16.00 | |
有效票數 | 297 | 99.66 | 99.00 | |
無效票數 | 1 | 0.34 | 0.33 | |
總投票數 | 298 | 100.00 | 99.33 | |
結果 | 通過 |
参考文献
- 引用
外部链接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文 中華民國總統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