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語:英語:)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及政治中心;在20世纪以后对公众开放,成为世界知名景点建築和人类文化遗产。

凡尔赛宫
凡爾賽宮西立面空照圖,拍攝於2013年8月19日
概要
用途宮殿, 藝術博物館, 影片搭景[*]
地點 法國法蘭西島大區伊夫林省凡尔赛
坐标48°48′17″N 2°07′13″E
技术细节
建筑面积67,000 m2
窗户数目2,153
房间数量700
楼梯数量67
绘画数量6,123
素描数量1,500
雕刻数量15,034
雕塑数量2,102
家具数量5,210
网站
www.chateauversailles.fr
地圖
凡尔赛的宫殿和园林
世界遗产
凡尔赛宫图(现藏于凡尔赛美术馆)
官方名稱(英文)
(法文)
位置 法國欧洲和北美地区
標準 (i) (ii) (iv)
編號83
登录年份1979年(第3屆大會
網站UNESCO的记录(英文)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在17~18世纪的欧洲引起风潮,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彼得大帝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威廉二世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基姆湖宫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历史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沼泽荒地。

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宮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1]

166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Fouquet)的沃子爵府邸(Château de Vaux-le-Vicomte),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圣日耳曼宫凡塞讷宫圣克鲁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路易十四憤怒他不盡職守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两位主要设计师:园林家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和建筑家路易·勒沃(Louis Le 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16至17世纪期间巴黎市民不断发生暴动,更是在在1648年至1653年,发生两次规模巨大的投石黨叛亂,导致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当时位于巴黎城内的卢浮宫杜伊勒里宫)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过考察和权衡,他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为此征购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诺特尔在1667年设计凡尔赛宫花园和喷泉,勒沃则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

1674年,建筑师儒勒·哈杜安·孟萨尔从于1670年去世的勒沃手中接管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三条放射状大道。为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羅浮宮) 迁往凡尔赛。法国的政治、外交决策都在凡尔赛宫决定,凡尔赛成為事实上的法国首都。为消除势力强大的法国地方贵族(如孔代亲王家族)的割据叛乱危险,凡尔赛宫落成之后,路易十四即将全国主要贵族集中于凡尔赛宫居住。

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的建筑工程完工,而整个宫殿和花园的建设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随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并成为法国乃至欧洲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皇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为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大特里亚农宫马尔利宫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期,在凡尔赛宫花园中修建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

为显示王权的威严,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经常在宫中举行场面浩大壮观的典礼、晚会、舞会、狩猎和其他娱乐活动。1751年,路易十五为庆祝长孙勃艮第公爵降生而举办的烟火晚会,消耗66万里弗尔的焰火

1770年,路易十五为王太子举行的婚礼花费达900万里弗尔。在其颠峰时代——路易十五晚期和路易十六早期,维持凡尔赛宫廷的费用占法国岁入的四分之一。但这些活动收到一定的成效:路易十四登基以前势力雄厚、心怀不满、屡屡反叛的法国大贵族至路易十四时代已被奢靡的宫廷生活所笼络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于宫中为荣,争先恐后仿效国王及宫中的礼仪、着装,担心失去国王的宠愛。

1789年,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法国三級会议会场被封闭后,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和一些下级僧侣、激进贵族前往凡尔赛宫室内网球场集会,签署著名的《网球场宣言》,宣誓称如未能为法国制订出一部成文宪法,就绝不解散。

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凡尔赛宫被普鲁士帝国军队占领。

威廉一世於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此畫由德國畫家安東·馮·維爾納繪於1885年。

1871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从德意志的一个诸侯王升格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此举动深深伤害了法国人的民族骄傲,酿成法国对德国的仇恨,为一战的爆发埋下伏笔。同年,德国在凡尔赛与法国签订了初步和约。此后入住凡尔赛宫的梯也尔政府策划镇压巴黎公社的行动。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政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把凡尔赛宫改造为公共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全部供人展出、一般市民也可参观。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召开的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镜厅召开,法国政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借此羞辱战败德国、报德国统一时候的一箭之仇;但同时,被羞辱的德国也因此记恨法国,为二战埋下伏笔,间接导致煽动德国爱国情绪的希特勒崛起。协约国于6月28日在镜厅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在镜厅召开

1920年,在大特里亚农宫签订制裁德意志帝国的同盟——奥匈帝国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匈牙利王国特里亚农和约

1937年,凡尔赛宫作为历史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法国政府多次在宫中和花园中举办外事活动,召开国际会议,签署国际条约

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9年,法国政府(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开始对凡尔赛宫每年整修。

2006年,开始每年对凡尔赛宫的文物进行重点展示,每个重点展示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

2014年,凡尔赛宫正殿的金色屋顶整修完成,全体显得比之前的版本更加富丽堂皇。

2018年,开始修缮侧面两厅的建筑,把金色屋顶继续融入还未被加入的主体建筑中。

建筑特色

凡尔赛宫外立面,可见其横向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划分
凡尔赛宫大理石院,以粉红色砖楼、和法式高脚顶为特色,屋顶金边和老虎窗则保持蓝色色系,直到2014年被修缮成金色。此房即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

凡尔赛宫宫殿视其立面朝向,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作为正面入口的東立面,由于大理石庭院的路易十三狩猎行宫得以保留,因此风格统一为与狩猎行宫相同的,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式宫邸的风貌:立面划分为两段,下段为法兰西岛砖楼风格的两层红砖墙面,配合米黄色琢石修饰的形体边缘和落地门连窗,古典柱式运用极为克制,只使用少量的塔斯干壁柱强调建筑区隔;上段则是深蓝色法式高屋顶配合金色缘边老虎窗(原为蓝色,2014年被法国政府修缮,变为金色)。其余三个方向立面,特别是作为凡尔赛宫花园宏大背景的西立面,则为典型的意大利古典主义风格,屋顶使用意式平屋顶而几乎无法察觉,立面则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立面左右对称,并使用大量的高卢壁柱装饰,图景焦点更以神殿门廊般的圆柱外廊强调,整体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但是,凡尔赛宫过度追求宏大、奢华,居住功能却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著名景观

1789年的凡尔赛宫平面图
凡尔赛宫殿后侧及花园

凡尔赛宫的主要景观集中于主楼二层和花园中。

  • 大理石庭院:

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 中央的建筑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 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

  • 国王大套间(Grand appartement du roi):

围绕路易十三行宫北侧的新宫殿北部,其二层是以阿波罗厅为中心,由象征太阳系七曜的七座豪华大厅与其它附属房间组成的“国王大套间”。 在勒沃的原始设计里,这里是国王日常起居议政的场所,但在凡尔赛宫的第三次扩建以后,这里主要作为进行官方接见或庆祝活动的“国事套间”。 其楼下则是公主们的套间。

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礼拜堂。 路易十四时代,这里是王家礼拜堂,但后来其地位被位于新北翼的新王家礼拜堂取代。 路易十五时起,鉴于国王套间的房间用作大型接见活动略显局促,这个多余的礼拜堂被改建为国王接见厅。

  • 丰收厅(Salon de l'Abondance):

在海格立斯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

又译金星厅或爱神厅,在丰收厅之西。 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原是狄安娜厅的附属前厅,不在七曜厅之列,但在凡尔赛宫第三次扩建中,国王大套间花园一侧的门厅,即旧维纳斯厅被拆毁,其装饰与天花壁画移于面积大致相等的此厅,此厅便成为与狄安娜厅并列的大套间主要门厅。 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

又译月神厅,位于主楼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前临著名的“使节大阶梯”(毁于1752年),是大套间的主要入口。其墙壁用各种精美瓷器装饰。

又译火星厅或战神厅,在狄安娜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是拱卫国王寝宫的卫兵厅,但大套间不用作寝宫后,国王一般在此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 大厅的天花板上有奥德朗油画《战神驾驶狼驭战车》。 大厅内壁炉两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经布置台球桌。

又译水星厅,在玛尔斯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是贵族等候国王接见的候见厅,后来则用作国王的御床接见厅(Chambre de parade)。 厅内有一张大床,围以银质栏杆,还有一座纯银大壁橱,墙壁上则围有金色和银色锦缎。 路易十四的孫兒安茹公爵(后来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

又译太阳神厅,在勒沃的设计中,此厅是国王的正寝,与现在的王后卧室对称布置,但后来用作国王的御座厅。 该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 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因此在勒沃的设计中,最尊贵的这座大厅是国王大套间的第四大厅,其余六座大厅骈列其两侧,譬如星辰围绕太阳旋转,但在往后的改建中,此厅成为国王大套间最后一座大厅。

  • 战争厅(Salon de la Guerre):

在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之西,北、西两面面向花园,南面通往镜厅。 此处原本是国王大套间的国事会议室“朱庇特厅”(Salon de Jupiter,或译木星厅),第三次扩建时改为国王大套间与镜厅的连接厅堂。 厅内的装饰由孟莎和勒布伦完成,主要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镀金壁炉之上为路易十四的骑马浮雕像。

镜厅
  • 镜厅(Galerie des glaces):

又译镜廊,在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 这座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大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廊厅(Galerie),由孟萨尔在国王大套间的两座大厅(日常卧室“萨顿厅”(Salon de Saturne,或译土星厅)、敞廊门厅旧“维纳斯厅”)、与之对称的王后大套间的两座大厅、以及连接两座大套间的敞廊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大厅长76米,高13米,宽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对称地布置了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17面巨大镜窗,合计34面巨窗,宣示着路易十四至1678年镜廊动工之年止,其34年的统治和17年的亲政中,法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打造。 波旁王朝时,这里不仅经常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更是最盛大的朝觐仪式和外国使节接见仪式举行的场所。

  • 和平厅(Salon de la Paix):

在主楼的西南角、镜厅之南,为一方厅,由王后大套间的原第五大厅改建而成,装饰风格与战争厅相似,但壁炉上的油画主题为“路易十五创造和平”。 厅内装饰以罗马帝王像、狮子、法国和纳瓦拉王国国徽为主题。重大朝仪时,臣工自北侧的战争厅进入镜廊,直至和平厅附近的御座处向国王行礼,这个过程寓意着在太阳王以其赫赫武功,引导法国与欧洲走向持久的和平。

  • 国王套间(Appartement du roi):

位于主楼东面,即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二层,在凡尔赛宫第三次扩建后成为国王日常起居的场所。 正中央为国王卧室,位于整个凡尔赛宫的中轴线上,正对宫前的三条射线状大道。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 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 国王卧室北边为国事会议室,连接着其东国王日常休息的私人卧室,北部则隐藏着国王日常办公的图书室。国王卧室南边为眼厅,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牛眼形状的天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牛眼厅之东依次为宴会室和卫兵室,日常朝见中,臣工便是由卫兵室经宴会室进宫觐见。

王后卧室
  • 王后大套间(Grand appartement de la reine):

位于主楼南侧,包括由东至西分别是王后卫兵室、大宴会室、候见室(俗称“贵族沙龙”,Salon des nobles)和王后卧室,王后卧室之西即为和平厅。 在勒沃的原始设计中,王后大套间由七座厅堂组成,与国王大套间的七曜大厅完全对称,但经历若干次改造后,王后大套间只剩下前四座大厅,功能和装修也大为改变,现在的装修布局乃按玛丽·安托瓦内特时期复原。王后大套间的楼下为王太子套间(Apartment du Dauphin)。

  • 剧场:

由路易十五下令修建,位于北翼。设计师为加布里埃尔(Ange Jacques Gabriel)。 剧场深26米,宽22米,可以容纳750名观众,为其照明需要3000多根蜡烛。 1789年10月2日剧院最后一次举行演出,招待路易十六招来保护王宫的佛兰德斯卫队。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政府的国民会议曾设于此。

在北翼楼群的南端,1700年修建,路易十四称这座教堂是奉献给圣路易的。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气势上胜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亚尔宫修道院、宫殿综合建筑群),但没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轴线上,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已经高于神权。 路易十五、王储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

  • 战争画廊

在南翼建筑群中。曾为王子和亲王的住处。 展出众多战争主题的绘画作品,如《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普瓦蒂埃大捷》、《里沃利战役》、《亨利四世进入巴黎》等。

  • 花园:

现存面积为100公顷,以阿波罗喷泉为中心,主楼北部有勒托喷泉,主楼南部有桔园和温室。 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 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花园内还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和众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

1687年由路易十四为其情妇曼特侬夫人建造,只有一层,室内装潢相比之下比较朴素。 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有时厌倦豪华的凡尔赛宫,也会到这里居住。1805年至1815年,拿破仑经常居住于此。

路易十五为其情妇建造。 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主要房间有大沙龙、小沙龙、画室、卧室、化妆室等。 附近有路易十六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修建的瑞士农庄,有茅屋、磨坊、羊圈,王后常化妆为乡间牧羊女在此游玩。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1. . [2014-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8).

来源

  • J. M.Montclos, R. Polidori Versailles, Könemann, 1996
  • D. v. Cruysse Madame sein ist ein ellendes Handwerck - eine deutsche Prinzessin am Hof des Sonnenkönigs, Piper, 1996
  • Burke, Peter Ludwig XIV. Die Inszenierung des Sonnenkönigs, Berlin 1993.
  • Krause, Katharina Die Maison de plaisance. Landhäuser in der Ile-de-France (1660 - 1730), München, Berlin 1996 (hier werden die Herleitung von V. aus der älteren Bauaufgabe des Landschlosses (Villa, Jagdschloss) und die grundsätzlichen Neuerungen, die dann mit der ständigen Verlegung der Residenz verbunden waren, deutlich. Eine ausgezeichnete Arbeit).
  • Krause, Katharina Wie beschreibt man Architektur? Das Fräulein von Scudery spaziert durch Versailles, Freiburg i. Br. 2002.
  • Histoire du Château de Versailles (1911-1918) Pierre de Nolhac, Paris: André Marty
  • Pierre Verlet (1961) Versailles, Paris: Librarie Arthèmem Fayard
  • Fabien Oppermann, "Images et usages du château de Versailles au XXe siècle", thesis, École des Chartes, 2004.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凡尔赛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