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

恒生指數英語:)是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標,指數由52隻恒指成份股的市值計算出來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十二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3%。恒生指數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藍籌股。恒生指數由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計算及按季檢討,公佈成份股調整。恒生指數是1964年由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所創製,關士光因此被譽為「恒指之父」。在關士光的自傳書《龍與皇冠:香港回憶錄》()的前言中,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主席羅伯特·尼爾德將恒生指數譽為香港「資本主義的終極衡量標準」。

恒生指數
国际证券识别码HK0000004322
性质股價指數
成立日期1964年
官网www.hsi.com.hk
本條目為香港經濟系列之一
就業
農業 - 漁業 - 礦業
能源 - 製造業口罩
商業
證券及期貨交易歷史
恒生指數
貨幣 - 聯繫匯率制度 - 外匯基金
金融(管理) - 銀行
地產
通訊及廣播
港口 - 貿易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旅遊業 - 港澳個人遊
消費物價指數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地理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恒生指數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發報。多年來,恒生指數一直獲引用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指數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公司。在推出早期,恒指僅每日報價一次;惟在電腦化推動下,恒指早已每十數秒變動接近實時報價,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兩秒報價。

歷史

1940年代末,香港曾有过伊利斯股票指数

早期

1969年至2012年恒生指數走勢圖

1964年,時任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受恒生銀行董事長何善衡所託,創製恒生指數。恒生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基數點100點,並選出33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分股,初時僅供恒生銀行內部參閱,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發報,開始點數是150點。當時香港只得英資的香港證券交易所(簡稱香港會),上市公司總數不過60多間,主要是外資大行。

恆指歷史最低收市位是1967年8月31日的58.61點,原因是六七暴動引發的股災。1985年1月2日,恒生指數增加4隻分類指數,把33隻成份股以行業分為4個分類:恒生金融分類指數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恒生工商業分類指數。1986年5月6日,香港期貨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數期貨合約。

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26日,恒指錄得歷來單日最大跌幅(以百分比計)33.33%,當日恒指收市報2241.69點,下跌1120.7點,是1987年10月期间由纽约华尔街黑色星期一引發的八七股災。1993年3月推出恒生指數期權合約,為投資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資風險。

加入紅籌股

在恆指推出初期,成份股一向由本地業務為主的公司囊括,指數長久以來代表著本港的經濟興衰。不過,自從90年代起內地改革開放,市場多了紅色資本企業,其後市場關注更漸漸增加,於1992年8月4日,中信泰富(現稱中信股份(0267))成為了首隻晉身恆指成分股的紅籌股。由於市場愛將恆指成分股叫作藍籌股,這些具雙重身分的股票亦順理成章被稱為「紫籌股」,而隨著恒指公司修改國指及紅籌股指數對內地民企公司定義,近幾年更出現具三重身份的恒指成分股。(即指同時屬於恒生指數、國企指數及紅籌股指數的成分股,然而這類成分股所佔的數目卻非常之少,截至2020年為止,只有6隻恒指成分股同時屬於以上提及過的指數之成分股)

重大改革

隨著有不少大型中概股(例如美團點評、京東、網易等)在港以同股不同權及/或第二上市方式在港交易,恆指公司在2020年5月公布容許相關公司納入恆指指數系列(包括此指數),有關決定會於2020年的第三次季度檢討時實施;但基於該類股票的特殊性,相關成分股的所佔權重會較現有成分股為低,同時只計算可於交易所進行買賣的流通股分總額,以避免對其他潛在合資格納入恆指成份股的上市公司在季度檢討中遭到不公平對待。

另外,為迎合香港股票市場的急速發展,恒指公司於2020年12月向業界就一系列提出的改革措施作出咨詢,當中包括了提高成分股數目上限至介乎65與80間之間、劃一所有成分股的權重上限為8%、取消納入指數的上市年期限制以及把以香港為公司基地的成分股數目上限定為25隻,以便有更多可用的名額引入具潛力的上市公司加入至此指數,預計在2021年第一季會有初步結果。

歷年指數走勢

千禧年前

1993年12月10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0,000點並以10,228.10點收市。1993年12月24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1,000點並以11,039.80點收市。1994年1月3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12,000點。1996年11月18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13,000點。1997年5月14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4,000點並以14,153.60點收市。

1997年6月20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5,000點並以15,154.40點收市。1997年7月31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6,000點並以16,365.70點收市。1997年10月29日,恆指收報10,765.3點,當日的升幅是18.82%(1705.41點),主要因對沖基金活動以及前一日暴跌後的反彈所致。之前一日,泰銖被狙擊,對沖基金拋售港股,恆指下跌1438.31點,當日最多曾跌1722.32點。

2007年10月的恒生指數

千禧年後

2000年1月3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7,000點並以17,369.63點收市。

2000年3月27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18,000點。

2001年10月3日,恒生綜合指數設立,提供更具廣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標,綜合指數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頭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

除了在港註冊的紅籌股,其實90年代初亦開始有在內地註冊的H股在港掛牌,不過一直未有獲納入成為恆指成份股。其後中央讓更多重磅國企來港上市,直至2006年8月11日,恆指服務公司決定將中國建設銀行港交所0939上交所601939)的H股納入成為恆指成份股,成為史上首隻染藍H股,中國建設銀行成為首隻晉身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國企股

2006年11月15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9,000點並以19,093.00點收市。

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20,000點並以20,001.91點收市。

2007年,受內地宣布推出「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帶動,恆指2007年10月18日突破30,000點,並於2007年10月30日升上31,958.41點的歷史新高(此記錄保持超過十年,直至被2018年1月29日的33,484.08點打破)。可是最終「港股直通車」未成事,港股亦隨之回落,其後更遇上金融海嘯

次貸風暴

2008年1月22日,當日暴跌2,061.2點,收市報21,757.63點,跌幅達8.65%,創歷史最大單日收市跌幅。當時美國次按風暴無法受控,引發的全球股災,恆指盤中曾一度下跌2,109.23點。

2008年1月23日,當日恆指收市升2,332.54點,報24,090.17點,恆指盤中曾一度上升2,482.35點,主要原因是美國突然減息四分三厘救市及前一日暴跌後的反彈。

2008年5月9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中國鋁業2600)及騰訊控股0700)成為成份股取代長江基建1038)及電訊盈科0008),在2008年6月10日生效。

2008年10月27日,市場憂慮全球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拖累恒指下午曾一度下跌1,942點,低見10,676點,收市報11,015點,跌1,602點或12.7%。與2007年10月30日歷史高位31,958點比較,恒指於一年間,累跌了20,943點或65.5%[1]

重點情況

自2003年年中開始,恒生指數逐漸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8,331點反彈,進入長達四年半的牛市。於2003年6月17日重上10,000點後,更先後於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別突破20,000點及30,000點,並於2007年10月30日升上新高31,958.41點。

港股直通車2014年才落實、內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調整及美國次按風暴惡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指數由高位反覆下跌,於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視為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移動平均線,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21,041.25點,及後雖曾一度反彈至26,000點水平,但隨著美國次按風暴新一波危機爆發,受投資銀行、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政困難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數每況愈下,更於2008年10月27日報出最低位10,676.29點,為2004年5月以來的新低,其後雖反彈上15,000點水平,不過於2009年3月9日再度跌至11,344.58點,其後展開升浪,先後於5月份再度突破牛熊分界線,7月27日重上20,000點。唯擔心歐洲債務危機以及歐元下跌,令恒指在2010年5月17日再次失守20,000點大關,在19,000至20,000點水平上落。直至6月14日才重上20,000點收盤。其後股市一路揚起,2010年10月,恒生指數因資金推動,於10月11日升破23,000點,後於10月14日創上2008年以來的最高收市點23,852.17點。2010年11月第一星期,受大量利好消息,包括高盛調高恒指12個月目標至29,000點、內地PMI數據好過預期、以及美國的量化寬鬆數額大過預期的消息帶動,恒生指數1星期內由23,096.32點升至24,876.82點水平,為一年半以來升得最快的一個星期。這項紀錄已被2015年4月的上升1999.74點打破,由25,275.65升至27,272.39點。

總的來說,2010年代的香港,經歷金融海嘯後經濟持續暢旺,恒生指數從2010年的10,000多點節節上升,到2016年底的22,000多點。2017年升勢更加凌厲,從年初的約22,000點急升至年底約30,000點,更於2018年1月達到歷史新高33,484.08點。

2009年-2012年

2009年3月9日,匯豐控股開市後不斷沉底,收市前徘徊於37至38元水平。但於收市競價時段,匯控急跌至33元收市,單日暴跌逾24%,為歷來最大跌幅[2]。拖累恒指急跌576.94點或4.8%並以11,344.58點全日低位收市[3]

2010年2月5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華潤置地1109)成為成份股,在2010年3月8日生效。

2010年8月13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百麗國際1880)及中煤能源1898)成為成份股,在2010年9月6日生效。

2011年11月11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康師傅0322)及中國旺旺0151)成為成份股,是次檢討仍沒有剔除任何成分股,恒指成分股數目會由現時的46隻,進一步增加至48隻,在2011年12月5日生效。

2012年5月10日進一步增加至49隻,金沙中國1928)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2012年11月17日 ,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昆侖能源0135)成為成份股。增至50隻的上限。在2012年12月10日生效。

2013年

2013年2月6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聯想集團0992)成為成份股,中國鋁業2600)則一如預期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3年3月4日生效。

2013年5月10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銀河娛樂0027)成為成份股,思捷環球0330)則一如預期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3年6月17日生效。

2014年

2014年2月12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蒙牛乳業2319)成為成份股,中煤能源1898)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4年3月10日生效。

2014年8月15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成份股不變,每隻成份股的權重上限將在未來12個月通過五輪指數調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並從下一次指數檢討開始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恒生指數的選股範圍[4]

2014年11月7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領匯房產基金(現稱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0823))成為成份股,中遠太平洋1199)則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4年12月8日生效。

2015年

2015年2月13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因應長和系重組,長和0001)取代長江實業的成份股地位。和記黃埔(0013)將在完成合併後被剔除,直至下次定期指數檢討前不會作出成份股替代。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5年3月18日生效。

2015年4月8日,受外圍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帶動,恒指單日暴升961.22點,收報26,236.86點,成交2,500.318 億元。當日內地資金大舉南下,港股通在開通後,首次出現「爆額」的情況,於下午2時09分,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已用盡[5]

2015年4月9日,受外圍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帶動,恒指單日一度暴升1,685.81點,升至27,922.67點。惟之後受到內地A股突然急跌拖累,恒指升幅顯著收窄至約500點,低見26,732點,全日高低波幅超過1000點。[6]收市升707.53點,報26,944.39點。成交2,915.287億。當日有中國資金前進相對便宜的港股套利,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於下午1時46分用盡[7][8]

2015年4月27日,受匯豐控股遷冊總部消息及內地股市做好帶動下,恒指最多曾飆527點至28,588點,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收市升372點,報28,433點,港股總成交1,928億元[9]

2016年

2016年1月4日及2016年1月7日,內地股市急挫7%,兩度觸及熔斷機制,恆指2日分別下跌587.28點及647.47點。1月11日再受內地股市急挫5%影響,恆指自2013年6月26日以來首度跌穿2萬點,一度低見19,865.18點,比同年1月8日收市價下跌590.53點。同月20日,受港匯跌勢影響,恒指跌穿19,000點水平,收報18,886點[10]。至1月29日,雖然恒指於2016年1月最後交易日反彈2.5%,但受內地股市拖累下恒指全月累跌2,231點或10%[11]

2016年2月5日臨近農曆新年假期,總結恒指在羊年的表現,全年累積跌5,543點或22.3%,也是2008年鼠年以來回報最差的農曆年[12][13]。同月11日猴年首個交易日收市報18,545點,跌742點或3.85%,以點數計是2008年鼠年以來最差的紅盤收市,主要受美國股市在香港農曆年間暴跌影響,香港農曆年間發生旺角騷亂亦加速跌勢[14]

2016年打後時間裏,恒生指數從18,000點左右低位回升至年中和年底的22,000點左右。如在6月24日收市20,259點,9月12日收報23,290點,接近年底的11月14日收市報22,222.22點。

升勢凌厲,重回金融海嘯前的高位(2017年-2018年)

2017年末,恒指升勢凌厲,重回金融海嘯前的高位,從年初的約22,000點急升至年底約30,000點。

2018年年初,恒指衝破32,000和33,000點關口,更於1月26日以33,154.12點收市,創下歷史上最高收市點[15][16]。數天後在1月29日,達到歷史新高33,484.08點,這天則以32,966.89點收市[17]。2018年2月6日,受前一晚美國股市因債息急升而暴跌超過1000點影響,恆指暴跌1649點或5.1%,為史上第二大單日點數跌幅大及2015年8月24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18][19]。隨後在2月9日,受美國股市同一星期內再次暴跌超過1000點影響,恆指曾跌超過1300點,低見29,129點,收市跌943點[20]

同年3月6日,美國總統建議部分國家納入增加關稅之豁免國,使中美貿易戰憂慮降溫,美股上日低開高收。恆指承接外圍升勢高開,午後升幅一度達733.67點,高見30,620.06點,收市升幅收窄至624.34點,報30,510.73點[21]

貿易戰及反修例風波下(2018年-2019年)

2018年,恒生指數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陰霾下走勢大不如前。5月至6月間美股和中國內地股市都出現下跌。恒生指數在2月9日低見29129點後,3月曾回升至接近32000點後再度回落,踏入6月,恆生指數加速下跌,6月19日下午恒生指數一度急跌977.21點,低見29,332.28點,失守牛熊線。6月26日受美股下跌影響,恒指再跌至28,505.09點的2017年12月初低位。及至8月2日收市,恒指收報27,714.56點,為2018年全年首次在28,000點以下收市[17][22]。同時,中國內地上證綜合指數也受貿易戰拖累,顯示出同樣的大跌幅[23]。到9月6日恒指自2017年8月初以來首次跌穿27,000點收市,9月7日恒指跌至26,669.58點的14個月低位,累積跌超過20%。10月4日恒指被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超越,是自2003年4月28日以來首次[24]。2018年10月25日,恒指自2017年5月9日以來首次跌穿25,000點[25]。2018年10月30日,恒指低見24,540.63點,2018年10月31日恒指收24,979點,10月份累計下跌2808點或10.1%,為自2016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同時,恒指連續6個月下跌,為1982年以來最長跌浪[26]

然而在大約1星期後,恒指受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市場憧憬中美貿易戰緩和的利好消息帶動,在11月2日收市報26,486點,升1070點,或全星期累積升1768點,結束了連續5周的跌勢,並創下近7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市;同時,國企指數、上證、日經、韓國和台灣等亞太地區股市都展現升勢[27][28]

2018年12月初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中美元首會晤,雙方同意凍結增加關稅,貿易戰有降溫跡象。消息帶動恒生指數上升,12月3日恒指全日升675點或2.6%,收報27,182點,其中在中午升穿100天平均線。上證綜合指數、台灣、日韓和美股等都向好[29]

踏入2019年,恒生指數自低見24,540點的低位後持續轉向上,4月3日恒指漲至29,999點,與30,000點僅差1點,並且是9個月以來收市新高。[30]4月15日,恒指升至30,280.12點,是截至2019年4月為止的最高點。不過5月4日Google誤報恒指狂跌4,336點[31],以及5月初特朗普威脅向中國加徵關稅,5月10日由10%加徵為25%,恒指於5月6日及9日分別大跌871點及692點,全星期(5月6至10日)更大跌1531點,一星期內失守30,000點及29,000點的整數關口。5月14日,受美股暴跌617點影響,恒指一度跌穿100天及250天線,低見27,925.62點的3個月低位,收市報28,122.02點,跌428.22點。5月31日恒指低見26,850點,收市報26,901點,跌213點。恒指5月累跌2,798點,跌幅達9.4%。以點數計,是史上最傷的「五窮月」。以百分比計,為2012年以來最差的5月表現。[32]7月22日,剛發生元朗暴力事件大批白衣人士襲擊市民後首個交易日,下午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開記招後恒指受香港局勢影響跌幅擴大,低見28,303點,收市跌394點,報28,371點。傳聞白衣人士再次對市民施襲,多個商場提早關門不營業,拖累多個地產股下跌。[33]

2019年8月5日,受中美局勢緊張及當日發生大三罷嚴重影響交通,當日上午10時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開記招後恒指受香港局勢影響跌幅擴大,恒指跌767.26點,收26151.32點,成交金額994億[34]

2019年8月6日,受美股暴跌767點拖累,恒指一度跌至25,397.35點的七個月低位,唯人民幣跌勢喘定,令恆指跌幅收窄至175.08點,收25,976.24點。成交1226億。

2019年8月15日,受美股暴跌800點拖累,恒指一度下試2019年1月3日的低位,低見24,899.93點,在8月上半月已累計跌約10%,唯受地產及中資電訊股帶動下,令恒指最終倒升193.18點收市,報25,495.46點,成交966億。

2019年9月4日,受傳行政長官於收市後宣佈撤回修例消息帶動,恒指下午一度急升1126.36點,高見26,654.21點。收市仍升995.38點,報26,523.23點,成交1163億。

2019年10月4日,受傳行政長官下午3時開記招落實禁蒙面法影響,恒指下午一度急跌497.82點,低見25,612.49點,收市仍下跌289.28點,收報25,821.03點,成交金額683億[35]

2019年11月11日,受周末社會局勢緊張及當日一連5天發生大三罷嚴重影響交通,再加上市場擔心中美貿易戰影響,恒指下午一度急跌820.67點,低見26,830.47點,收市仍下跌724.58點,收報26,926.55點,成交865億[36]。在一連5天發生大三罷的一星期,恒指累計跌1324.48點或4.79%。

疫情陰霾及政局不穩下的港股(2020年-)

2020年1月8日,受中東局勢緊張拖累,恆指早上一度跌464.34點,低見27,857.74點,收市跌幅收窄至234.14點,報28,087.92點,成交966億。

2020年1月14日,受隔夜納指創新高帶動,恆指一度重上29,000點,高見29,149.53點的八個月高位,唯受科網股獲利盤湧現,拖累恆指一度倒跌164.45點,低見28,790.49點,收報28,885.14點,跌69.8點。成交1192億。

2020年1月20日,受美股再創新高帶動,恆指一度再升至29,174.92點的八個月高位,唯內地前2天COVID-2019確診個案急增(武漢市前2天出現136宗COVID-2019確診個案)而且擴散至內地其他省份及廣東省的深圳市也出現COVID-2019確診個案,疫情已到香港的門口,令市場擔心香港春節出現COVID-2019確診個案風險急增影響,拖累大市以近全日低位28,795.91點收市,倒跌260.51點。成交1115億。

2020年1月21日,受市場擔心COVID-2019疫情擴散及穆迪下調香港評級拖累。恆指以近全日低位27,985.33點收市,大跌810.58點,成交1328億。

2020年1月23日,受前1天傍晚香港有首2宗初步確診COVID-2019個案及武漢市封城影響,恆指一度跌634.67點,收27,909.12點,跌431.92點,成交1187億[37]

2020年1月29日,受在春節假期期間香港宣佈所有學校延長春節假期,政府公務員實施在家工作,令市場擔心COVID-2019疫情擴散。恆指以近全日低位27,160.63點收市,大跌789.01點,為12年來最差春節後首日表現,成交1240億。受中港兩地疫情影響,恆指春節後首星期累計下跌1637.01點或5.86%,為2018年2月5日至9日以來最大單週點數跌幅[38]

2020年3月9日,受油價戰令油價一度暴跌3成拖累,恆指一度跌穿25,000點,一度大跌1,198.29點,低見24,948.38點的七個月低位,收市大跌1,106.21點(4.23%),收報25,040.46點。成交1696.44億[39]

2020年3月12日,受前一晚世衛宣佈COVID-2019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美股再暴瀉1,464點,恆指一度跌至24,117.94點的近三年低位,收報24,309.07點,跌922.54點,成交1522億,當日收市後的恆指夜市期貨更跌超過5%,出現跌停。

2020年3月13日,隔晚美股暴瀉2352點或10%,創1987年股災後最大單日跌幅。恆指開市跌1,789.75點或7.36%,報22,519點,創2017年1月9日以來新低,唯受澳洲央行注入資金帶動,恆指由低位反彈超過1600點,跌幅曾縮窄至124點或0.51%,高見24,184點,收市跌276.16點或1.14%,報24,032.91點,成交2,024億。受油價戰,世衛宣佈COVID-2019疫情全球大流行致美股暴瀉影響,恆指一星期累計下跌2113.76點或8.08%,為2018年2月5日至9日以來最大單週點數及百分比跌幅[40][41]


2020年3月16日,美國聯儲局周日突然減息1厘並重啟量寬,觸發市場恐慌情緒,加上內地公布首兩個月經濟數據遜色,拖累恒指下午一度大跌1,190點,報22,842點,收市跌969點或4%,報23,063點。創2017年1月下旬以來,即超過三年收市新低[42]

2020年3月18日,美股期貨再跌停,加上市傳大型金融機構要求英國停市兩周,觸發市場恐慌情緒。恒生指數午後愈跌愈深,一度大冧近1,096點,見22,167點的逾3年低位;收市報22,291點,跌971點或4.18%[43]

2020年3月19日,恒指跌至21,139.26點,創2016年7月14日以來新低,由3月11日晚世衛宣佈COVID-2019疫情全球大流行起計,短短6個交易日恆指累計跌近4100點或16.22%。由香港出現首宗確診COVID-2019個案起的短短8星期,累計跌近7200點或25.41%。[44]

2020年3月23日,受市場疫情擴散,及香港COVID-2019確診數字急升加上對經濟前景的憂慮升溫,美股期貨今早跌停因而拖累恒指低開1145點,至港股收市時,跌幅大致維持約3%附近,恒指全日亦保持逾3%的跌幅,最少亦跌3.25%或740點,報22064點,收市跌1108點或4.86%,報21696點,成交1298億,由香港1月23日出現首宗確診COVID-2019個案起計短短2個月,恆指跌去6645點或23.45%[45]

2020年3月累跌2,526點或9.67%,以點數計是歷年3月最大跌幅,以百分比計是2001年以來3月最大跌幅及201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2020年第一季累跌4,586點或16.27%,是2008年以來第一季最大跌幅。

恒指於3月底出現反彈,於4月29日反彈至24,855點,由低位反彈3,716點或17.58%。踏入5月再度下跌,5月22日更因市場恐懼港版國安法推出, 大跌1,349點或5.56%,一日內失守24,000點及23,000點大關,報22,930點,是2015年7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及2018年2月6日以來最大單日點數跌幅。

2020年6月23日,受美國白宮經濟顧問納雅羅一度誤報中美貿易協議結束拖累,恆指一度跌過326.46點,低見24,184.88點,唯消息被澄清為非真有其事之後,指數由近日強勢的騰訊,港交所及友邦帶領下,倒升396點,以全日最高位24,907.34點收市,成交1195億。

2020年6月29日,受美股上日急跌730點拖累,恆指下午一度跌過401.37點,低見24,148.62點,收市跌幅收窄至248.71點,收報24,301.28點,成交1330億。

2020年7月2日,受港交所及騰訊急升,加上內險及內房造好帶動,恆指以全日最高位25,124.19點收市,升697點,成交1759億.

2020年7月6日,受A股急升近6%帶動,恆指下午一度急升1,080.49點,高見26,453.61點,收市仍升966.04點,收報26,339.16點,成交2508億.

2020年7月7日,受美股上升帶動,恆指一度升至26,782.62點,唯香港出現多宗本地COVID-2019確診個案及有半數源頭不明,令市場擔心疫情惡化,加上獲利盤湧現,拖累大市倒跌,並以近全日低位25,975.66點收市,跌363.5點,成交2399億[46]

2020年7月14日,受美股科技股急回影響,恆指一度下跌至25,254.32點,跌過517.8點,收市跌幅收窄至294.23點,收報25,477.89點,成交1789億。

2020年7月15日,受美股造好帶動,恆指高開410.89點後,唯受特朗普通過香港政策法,加上A股下跌拖累,恆指一度下跌178.42點,幸騰訊以全日最高位收市,帶動恆指最後微升3.69點收市,收報25,481.58點,成交1642億。

2020年7月16日,受內地股市急跌4-6%拖累,恆指以近全日低位24,970.69點,跌510.89點,成交1998億。

2020年7月21日,受美股納指創新高及本地科網股急升帶動,恆指以全日最高位25,635.66點,升577.67點,成交1617億。

2020年7月22日,受中美緊張關係拖累,恆指以全日最低位25,057.94點,跌577.72點,完全抵消上日升幅,成交1555億。

2020年7月24日,受中美緊張關係拖累,恆指下午一度跌過664.54點,低見24,598.46點,收市跌幅收窄至557.67點,收報24,705.33點,成交1666億。

2020年8月3日,受匯控業績差於預期拖累,恆指一度低見24,250.98點,跌過344.37點,唯騰訊倒升,加上內地股市造好,帶動恆指跌幅收窄至137.22點,收報24,458.13點,成交1304億。

2020年8月7日,受騰訊一度急跌10%拖累,恆指一度低見24,167.79點,跌過762.79點,唯內地股市尾市跌幅收窄,帶動恆指跌幅收窄至398.96點,收報24,531.62點,成交1778億。

2020年8月28日,受A股上升帶動,恆指下午升至25,749.2點,升過468.05點,唯騰訊下跌,加上市場擔心日本首相健康狀況,令恆指升幅收窄至140.91點,收報25,422.06點,成交1652億。

2020年8月31日,受美股上日上升帶動,恆指一度升至25,847.11點的兩個月新高.升過425.05點,唯內銀及騰訊倒跌,加上市場擔心中印及中台局勢緊張,拖累大市以全日最低位25,177.05點收市,倒跌245.01點,成交1817億。

2020年9月4日,受美股科技股急回5%影響,恆指一度跌至24,488.64點,跌過518.96點,收市跌幅收窄至312.15點,報24,695.45點,收市後成份股轉換令大市成交增至2131億。

2020年9月28日,恒指被日本日經平均指數超越,是自2006年5月30日以來首次。由於恒生指數在過去兩年先後受到中美貿易戰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2019冠狀病毒疫情而被美國道瓊斯指數超越,因此恒生指數同時落後道瓊斯指數及日經平均指數,是自2001年9月17日以來首次。

2020年10月5日,受銀行股上升帶動,恆指一度升至24,039.39點,升580.34點,唯市場關注特朗普健康情況,令恆指升幅收窄至308.73點,收市報23,767.78點,成交925億。


2020年10月14日,港股開市升上24,808.85點的近一個月高位隨即回吐,恒生指數曾倒跌150.84點,低見24,498.84點;收市報24,667.09點,微升17.41點或0.07%。

2020年10月15日,恒生指數今日承接美股低開,其後跌幅擴大,收市跌508點,收報24158點。

2020年11月3日,受美股上升帶動,恆指下午一度重上25,000點,高見25,048.53點,唯市場觀望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令恆指升幅收窄至479.72點,收報24,939.73點,成交1,296億。

2020年11月5日,受科技股上升帶動,恆指以全日最高位25,695.92點收市,急升809.78點,成交1766億。

2020年11月6日,受科技股獲利回吐影響,恆指早上高見25,799.97點,升過104.05點後有獲利回吐,一度倒跌154.94點,低見25,540.98點,唯銀行股上升,帶動恆指最終在收市競價時段收復失地,微升17.05點收市,收報25,712.97點,成交1645億。

2020年11月10日,受美國疫苗有好消息帶動,恆指早上高見26,474.04點,升過457.86點後受內地股市及科技股下跌有獲利回吐,一度升幅收窄至25.70點,低見26,041.87點,唯銀行股上升,帶動恆指最終升285.31點收市,收報26,301.48點,成交大增至2338億。

2020年11月13日,受銀行股及電訊股急跌拖累,恆指早上一度跌過260.2點,低見25,909.18點,唯騰訊以全日最高位602元收市,帶動恆指跌幅收窄,並以全日最高位26,156.86點收市,微跌12.52點,成交1514億。

2020年11月17日,受新經濟股.電訊股及內地股市獲利回吐影響,恆指早上見過26,530.54點的四個半月新高後有獲利回吐,一度倒跌41.69點,低見26,339.88點,唯匯控及友邦上升,帶動恆指收市微升33.42點,收報26,415.09點,成交1435.7億。

2020年11月24日,受新經濟股,內銀及及內險股回吐影響, 恆指早上高開144.14點,高見26,630.34點後跟隨內地股市回吐,一度倒跌76.43點,唯本地金融及地產股在上日急跌後回穩,帶動恆指收市升102點,收報26,588.2點,成交1432.4億。

2020年11月30日,受油股急挫及友邦急挫拖累,恆指下午跌幅擴大,並以近全日低位26,341.49點收市,跌553.19點,成交2406億。

2020年12月7日,受市場擔心美國制裁香港官員拖累,恆指早上一度急跌579.52點,低見26,256.40點,收市跌幅收窄至329.07點,收報26,506.85點,成交1352.7億。

2021年1月19日,受國際金融股造好帶動,恆指上午一度升至29,848.43點的二十一個月高位,收報29,642.28點,升779.51點,成交3015.8億。

2021年1月21日,受匯控上升帶動,恆指早上一度造出30,135.50點的二十一個月高位。唯科技股回吐,恆指下午一度回至29,745.87點,收報29,927.76點,跌34.71點,成交2649.1億。

2021年1月22日,受市場擔心香港疫情影響,恆指下午一度跌至29,413.52點,最終以近低位29,447.85點收市,跌479.52點,成交2441.9億。

2021年1月25日,受騰訊急升10%帶動,恆指下午高見30,191.16點的二十一個月高位,收報30,159.01點,升711.16點,成交2869億。

2021年1月26日,受科技股獲利回吐影響,恆指全數回吐上日升幅,以近低位29,391.26點收市,跌767.75點。成交2789億。

2021年2月4日,受科技股回吐影響,恆指下午一度跌過532.08點,低見28,775.38點,唯內地股市尾市跌幅收窄,帶動恆指跌幅收窄至193.96點,收報29,113.50點。成交2397.8億。

2021年2月18日,受納指回吐影響,恆指一度跌過243.2點,低見30,503.46點.唯騰訊倒升,加上市場憧憬內地股市新春後向好,帶動恆指下午曾倒升421.84點,升至31,168.30點的三十二個月高位,收市報31,084.94點,升338.28點,成交2079.8億。

各年指數最高與最低值

單位計算為港元,最高值與最低值是以交易中出現的極值為準。[47]

時間年初開盤價最高值最高值
日期
最低值最低值
日期
年終收盤價年間升跌年間升跌幅度
1964年-101.45-98.38-101.451.451.45%
1965年-103.531月29日77.9511月30日82.14-19.31-19.03%
1966年-85.812月28日79.1010月31日79.69-2.45-2.98%
1967年-79.831月31日58.618月31日66.92-12.77-16.02%
1968年-107.5512月31日63.123月29日107.5540.6360.71%
1969年-160.0510月31日112.533月28日155.4747.9244.56%
1970年-211.9112月29日154.751月5日211.9156.4436.30%
1971年-406.329月20日201.073月10日341.40129.4961.11%
1972年-843.4012月29日323.951月27日843.40502.00147.04%
1973年-1,774.963月9日400.0112月24日433.68-409.72-48.58%
1974年-481.861月21日150.1112月10日171.11-262.57-60.54%
1975年-352.9412月30日160.421月9日350.00178.89104.55%
1976年-465.333月17日350.001月2日447.6797.6727.91%
1977年-452.175月11日404.0212月30日404.02-43.65-9.75%
1978年-707.799月4日383.441月13日495.5191.4922.64%
1979年-879.3812月31日493.831月2日879.38383.8777.47%
1980年-1,654.5711月13日738.923月19日1,473.59594.2167.57%
1981年-1,810.207月17日1,113.7710月5日1,405.82-67.77-4.60%
1982年-1,445.321月12日676.3012月2日783.82-622.00-44.24%
1983年-1,102.647月21日690.0610月4日874.9491.1211.63%
1984年-1,206.8312月24日746.027月13日1,200.38325.4437.20%
1985年-1,762.5111月21日1,220.741月2日1,752.45552.0745.99%
1986年-2,571.8412月31日1,559.943月9日2,568.30815.8546.55%
1987年2,540.103,949.7010月1日1,894.9012月7日2,302.80-265.50-10.34%
1988年2,238.102,772.507月12日2,223.002月9日2,687.40384.6016.70%
1989年2,706.703,309.605月15日2,093.606月5日2,836.60149.205.55%
1990年2,836.003,559.007月23日2,697.002月2日3,024.00187.406.61%
1991年3,024.004,309.3012月31日2,970.001月16日4,297.301,273.3042.11%
1992年4,297.306,470.8011月12日4,284.101月2日5,512.401,215.1028.28%
1993年5,512.9011,959.1012月30日5,431.301月4日11,888.406,376.00115.67%
1994年11,884.9012,599.201月4日7,670.8012月12日8,191.00-3,697.40-31.10%
1995年8,190.4010,073.4012月29日6,890.101月23日10,073.401,882.4022.98%
1996年10,070.8013,744.3011月28日10,070.801月2日13,451.503,378.1033.53%
1997年13,362.5016,820.308月7日8,775.9010月28日10,722.80-2,728.70-20.29%
1998年10,743.7011,926.203月26日6,544.798月13日10,048.58-674.22-6.29%
1999年9,982.2617,138.1112月29日9,000.242月10日16,962.106,913.5268.80%
2000年17,057.7018,397.573月28日13,596.635月26日15,095.53-1,866.57-11.00%
2001年15,089.8516,274.672月2日8,894.369月21日11,397.21-3,698.32-24.50%
2002年11,368.1312,021.725月17日8,772.4810月10日9,321.29-2,075.92-18.21%
2003年9,333.6412,740.5012月15日8,331.874月25日12,575.943,254.6534.92%
2004年12,664.9914,339.0612月2日10,917.655月17日14,230.141,654.2013.15%
2005年14,216.0415,508.578月16日13,320.531月24日14,876.43646.294.54%
2006年14,843.9720,049.0312月29日14,843.971月3日19,964.725,088.2934.20%
2007年20,004.8431,958.4110月30日18,659.233月5日27,812.65 7,847.9339.31%
2008年27,632.2027,853.601月2日10,676.2910月27日14,387.48-13,425.17-48.27%
2009年14,448.2223,099.5711月18日11,344.583月9日21,872.50 7,485.0252.02%
2010年21,860.0424,988.5711月8日18,971.525月27日23,035.45 1,162.955.32%
2011年23,135.6424,468.644月8日16,170.3510月4日18,434.39-4,601.06-19.97%
2012年18,770.6422,718.8312月27日18,056.406月4日22,656.92 4,222.5322.91%
2013年22,860.2524,111.5512月2日19,426.366月25日23,306.39 649.472.87%
2014年23,452.7625,362.989月4日21,137.613月20日23,605.04 298.651.28%
2015年23,699.2028,588.524月27日20,368.129月29日21,914.40 -1,690.64-7.16%
2016年21,782.6224,364.009月9日18,278.802月12日22,000.56 86.160.39%
2017年21,993.3630,199.6911月22日21,883.821月3日29,919.15 7,918.5935.99%
2018年30,028.2933,484.081月29日24,540.6310月30日25,845.70 -4,073.45-13.61%
2019年25,824.4430,280.124月15日24,896.871月3日28,189.75 2,344.059.07%
2020年28,249.3729,174.921月20日21,139.263月19日27,231.13 -958.62-3.40%
2021年27,087.1331,183.332月18日27,079.241月4日

各項紀錄

  • 歷史最高點數:33,484.08點,於2018年1月29日出現。
  • 歷史最高收市點數:33,154.12點,於2018年1月26日出現。
  • 歷史最低收市點數:58.61點,於1967年8月1日錄得,原因是六七暴動引發的1967年香港股災
  • 歷史最特別收市點數:22,222.22點,於2016年11月14日出現。
  • 歷史單日最大跌幅(以百分率計):33.33%(三分之一),於1987年10月26日出現,當日受到黑色星期一拖累,引發1987年香港股災,收市報2,241.69點,暴瀉1,120.7點。
  • 歷史單日最大跌幅(以點數計):2,138.49點,在2015年7月8日出現,收市跌幅收窄至1,458.75點,報23,516.56點。
    • 以收市計的最大跌幅則是在2008年1月22日出現,報21,757.63點,暴挫2,061.23點,主因是美國次按風暴失控而引發的全球股災;但翌日恆指就出現「大奇蹟日」,創出歷史最大單日點數升幅。
  • 歷史單日最小跌幅:0.02點0.000065%,於2019年4月23日出現,當日收市報29,963.24點。
  •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以百分率計):18.82%,在1997年10月29日錄得,當日收市報10,765.3點,大升1,705.41點,同為第二大點數升幅。主因是對沖基金活動以及前一日暴跌後的反彈引致。之前一日因泰銖被狙擊,對沖基金炒作港股,恒生指數狂瀉1,438.31點,報9,059.89點。
  •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以點數計):2,482.35點,在2008年1月23日錄得,當時報24,239.98點;收市報24,090.17點,仍然暴升2,332.54點,同屬收市單日最大升幅。主要是因為美國突然減息四分三救市,及前一日暴瀉超過2,000點並創出史上第二最大單日點數跌幅後的反彈引致,成為港股「大奇蹟日」之一,完全收復失地。
  • 歷史單日最小升幅:0.06點0.00029%,在2012年3月26日錄得,當日收市報20,668.86點。
  • 單日最大成交金額:3,015.79億,於2021年1月19日出現。
    • 排列第二的在2021年1月20日錄得,成交達3,002.75億。
    • 排列第三的在2015年4月9日錄得,成交達到2,915.29億。
    • 排列第四的在2021年1月25日錄得,成交達2,869.09億。
  • 歷史最長升浪:連升14日,於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1月12日出現,為恆指史上最長升市紀錄。
    • 1月15日下跌後再度連升至1月24日並出現22個交易日中21日上升的紀錄。期間升幅達到3,591.63點。
  • 歷史最長破歷史新高紀錄升浪:連續6日,於2018年1月17日至2018年1月24日出現。
  • 歷史單週最大點數跌幅:3,094.36點、9.49%,於2018年2月5日至2018年2月9日出現。該週受到美國股市及中國股市暴瀉所影響,先後跌穿32,000點、31,000點、30,000點大關。2018年2月7日當日教育局宣佈因流感疫情,幼稚園及小學停課提早放年假進一步加重跌勢。
  • 最多成份股數量:52隻,於2020年12月7日起生效至今。
  • 歷史最長連續高低波幅1000點或以上交易日數 : 3日,於2008年1月22至24日錄得(分別為1,004.06點、1,592.7點及1,487.3點)。
  • 歷史最長連續收市點數變動1000點或以上交易日數 : 3日,分別於2008年1月21日至23日(分別為跌1,383.01點跌2,061.23點升2,332.54點)及2008年10月24日、27日和28日錄得(分別為跌1,142.11點跌1,602.54點升1,580.45點)。

計算

今日恒生指數的計算公式:

  • CI:現時指數
  • YCI:上日收市指數
  • P(t):現時股價
  • P(t-1):上日收市股價
  • IS:已發行股票數量
  • FAF:流通系數
  • CF:比重上限系數

(例如比重上限系數為40%,即指在指數編算上,只計算該成份股40%之流通量股權,會出現升停板及跌停板。)

基準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準日指數是100點。

四個分類指數的計算方法及公式與恒生指數相同。

2006年6月30日恒指服務有限公司宣佈更改恒生指數加入H股後的計算方法及對現有成份股的數目及影響。(詳情於外部連結

計算方法

恒生指數分三階段更改成份股与指數比重上限,第一階段由2006年9月8日開始,恒生指數的計算方法改為以流通市值調整計算。每隻成份股的比重上限為25%。第二階段由2007年3月9日實施2/3的流通調整,流通系數=100-2/3(100%-流通系數)並上調至最接近的5%倍數,比重上限為20%。第三階段由2007年9月7日實施全流通調整,比重上限為15%。此舉主要是為了避免指數受個別大市值成份股(如匯豐控股)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2014年8月15日季度檢討宣布,每隻成份股的權重上限將在未來12個月通過五輪指數調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與恒生國企指數看齊。

現時,對恒生指數影響最大的成份股是騰訊(10%),其次是友邦保險(9.96)、匯豐控股 (8.14)。

交易時段

自2011年3月7日起,恒生指數的交易時段將分階段與內地接通,第一階段將上午的開市時間提早至9時30分,中午12時正休市1小時30分鐘,下午1時30分下午交易開始,照舊下午4時收盤。2012年3月5日起,進一步將下午開市時間提早至1時正,正式與內地同步交易。

現時的交易時段:

開市前時段上午9時至上午9時30分、早市9時30分至中午12時、午市下午1時至下午4時、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下午4時至下午4時08分與下午4時10分之間隨機收市。[48]

流通系數調整

流通量調整系數(Freefloat adjusted factor,簡稱流通系數)是流通股份佔總發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發行量將經流通系數調整後才用以編算指數,策略性持有的股權將不納入指數編算中。例如流通量調整系數為70%,指該成份股流通於市場上之股權為70%。

2009年11月24日恒指公司宣布收緊流通股定義,由現時持股逾30%始被視作非流通股,大幅降至5%。其持股不會被計入流通股部分,亦即不會用作計算恒指比重。

成份股數目

恒指公司於2006年6月30日宣佈將成份股數目由33隻加至38隻(當中包括33隻非H股及5隻H股),並於2007年2月9日宣佈將成份股逐漸增加至50隻。恆指公司在2020年12月公佈未來會將指數成份股逐步增至最多介乎65至80隻,當中H股與非H股數目將不會被固定於持定水平。[49]

選股範疇

恒指成份股必須是以香港主板作為第一或第二的上市地點,恒指公司會按以下準則選出合資格加入指數的上市公司。

第一上市(一般公司):

  • 必須位列在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總市值在首90%之列(市值指按過去一年內的平均值);及
  • 必須位列在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成交額在首90%之列(成交額指按將過去兩年內的成交總額分成八個季度各自作出評估)
  • 已於港交所上市最少兩年,上市少於兩年的公司需同時符合「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恒生指數指引」(俗稱「快速納入機制」)方獲考慮被納入

第一上市(同股不同權公司):

  • 該上市公司註冊地必須位於任一大中華地區,包括香港、中國、澳門或台灣。
  • 在扣除具一股多票的非流通股份後,必須同時位列在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總市值及總成交額首90%之列
  • 已於港交所上市最少兩年,上市少於兩年的公司需同時符合「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恒生指數指引」(俗稱「快速納入機制」)方獲考慮被納入

如該成分股屬國企股,除以上條件外[50],亦必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

  • 該H股公司股本以全國企股香港交易所上市;
  • 該H股公司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並沒有非流通股本;
  • 新上市的H股公司沒有非上市股本;

第二上市(同時適用具/不具同股不同權成分的公司):

  • 該上市公司註冊地必須位於任一大中華地區,包括香港、中國、澳門或台灣。
  • 在扣除不在香港流通的註冊股本(包括由存託人持有作為海外存託證券之相關香港股本的股份)後,同時位列在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總市值及總成交額首90%之列
  • 已於港交所上市最少兩年,上市少於兩年的公司需同時符合「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恒生指數指引」(俗稱「快速納入機制」)方獲考慮被納入


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恒生指數指引
於檢討指數時大型股平均市值排名最少上市時間
第5或以上3個月
第6至156個月
第16至2012個月
第21至2518個月
第25以下24個月

經甄選符合資格後,再按以下3項準則接受最終評選:

  • 公司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
  • 不同行業在恒生指數內所佔的比重能否反映股市分佈;及
  • 公司的財政狀況。


恒生指數任何一隻指數成份股如連續停牌一個月,該成份股將會從指數中剔除。在非常特殊情況下,例如該成份股被認為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牌,才有可能獲保留在指數內。 任何一隻指數成份股為同股不同權公司或/及第二上市公司,獲納入至恒生指數成份股時,所佔的比重上限設定為5%。

恒生指數成份股

恒生指數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藍籌股。由2020年12月7日起,恒生指數五十二隻成份股,包括:

註:雖然「中銀香港」(2388) 大股東是中國銀行,但中銀香港主要業務集中於香港,故不屬於紅籌股。

(H)號為市值只包含H股,(S/SW)號為市值只包含於香港交易所可流通及買賣的股份,是次檢討中變動的流通系數,變動於2020年12月7日生效。只供參考。

股份代號 名稱 流通系數(%) 比重(%)
HSI 恆指成份股
HSF 金融分類
01299 友邦保險 100 9.95
00005 滙豐控股 100 7.68
00939 建設銀行(H) 45 6.33
02318 中國平安(H) 80 4.88
00388 香港交易所 95 4.16
01398 工商銀行(H) 85 3.41
03988 中國銀行(H) 95 2.12
02628 中國人壽(H) 100 1.28
00011 恒生銀行 40 0.98
02388 中銀香港 35 0.87
03328 交通銀行(H) 25 0.36
42.00%
HSU 公用事業分類
00002 中電控股 80 1.43
00003 香港中華煤氣 60 1.21
00006 電能實業 65 0.55
01038 長江基建集團 30 0.30
3.50%
HSP 地產分類
00823 領展房產基金 100 1.35
00016 新鴻基地產 40 1.18
01109 華潤置地 45 1.17
01113 長實集團 70 1.04
02007 碧桂園 35 0.82
00688 中國海外發展 35 0.79
01997 九龍倉置業 55 0.60
00017 新世界發展 60 0.59
00012 恒基地產 30 0.43
00101 恒隆地產 45 0.40
8.37%
HSC 工商業分類
00700 騰訊控股 65 10.00
09988 阿里巴巴(SW) 65 5.00
03690 美團點評(W) 65 5.00
01810 小米集團(W) 65 3.32
00941 中國移動 30 3.13
02269 藥明生物 80 2.20
00883 中國海洋石油 40 1.49
00669 創科實業 85 1.43
00001 長和 70 1.39
00027 銀河娛樂 50 1.22
00175 吉利汽車 60 1.07
02319 蒙牛乳業 70 1.05
02313 申洲國際 55 1.04
02020 安踏體育 40 0.99
02382 舜宇光學科技 65 0.98
01928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35 0.89
01177 中國生物製藥 60 0.85
00386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H) 95 0.84
01093 石藥集團 75 0.69
00066 港鐵公司 25 0.61
00288 萬洲國際 55 0.51
00857 中國石油股份(H) 100 0.50
01876 百威亞太 15 0.46
00267 中信股份 25 0.45
01044 恒安國際 60 0.38
00762 中國聯通 20 0.32
02018 瑞聲科技 60 0.30
46.12%
總/ 100%

最初成分股

恒生銀行初時選取三十間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成分股,作為銀行內部參考資料,以下是三十個恒生指數最初成分股:

歷來變動

下表列出了自1964年來恒生指數成立以來變動。

日期剔除加入成份股數量備註
1964年7月31日30恒生指數基日,成份股為30隻
1964年9月8日聯業紡織31成份股增加到31隻
1965年6月8日港機工程32成份股增加到32隻
1969年4月17日永高公司33成份股增加到33隻
1972年7月3日聯合企業
青洲英坭
南洋紗廠
生力啤酒
南海紗廠
天星小輪
永高公司
亞洲航業
金門打樁
海港中心
恒生銀行
聯邦地產 'A'
太古實業 'A'
南聯實業
33
1973年3月19日牛奶公司新世界發展33
1974年2月25日城市酒店
電車公司
連卡佛'A'
聯邦地產 'A'
屈臣氏
美麗華酒店
東方海外實業
大昌地產
華光航業
永安公司
33
1975年7月23日金門打樁香港隧道33
1975年12月22日太古實業'A'寶光實業33
1978年1月3日黃埔船塢
和記企業
長江實業
和記黃埔
33黃埔船塢與和記企業有限公司合併成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記黃埔取代黃埔船塢與和記企業的上市地位
1978年12月21日聯業紡織新鴻基地產33
1979年11月19日均益倉青洲英坭33
1980年12月12日亞洲航業隆豐國際33
1984年1月16日香港隧道
港機工程
海港中心
會德豐船務'A'
東亞銀行
恒基地產
國際城市
太古地產
33
1984年7月5日太古地產希慎興業33
1985年6月3日會德豐'A'香港電視33
1985年12月2日國際城市恒隆33
1986年3月24日東方海外實業
華光航業
亞洲航業
港機工程
33
1986年6月2日亞洲航業國泰航空33
1986年10月6日香港九龍倉集團九龍倉集團33九龍倉集團取代香港九龍倉集團的上市地位
1987年1月5日永安公司牛奶國際33
1987年2月10日怡和証券怡和策略33當時怡和集團重組,重組後怡和策略取代怡和証券的上市地位
1987年5月27日青洲英坭青洲英坭控股33青洲英坭控股取代青洲英坭的上市地位
1987年9月1日香港油麻地
寶光實業
嘉宏國際
文華東方
33
1988年2月2日香港電話香港電訊33大東電報局收購香港電話,組成香港電訊有限公司,香港電訊取代香港電話的上市地位
1988年11月24日香港電視電視廣播33香港電視因應當年香港政府禁止電視台及旗下公司經營其他非廣播相關業務,分拆成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香港電視集團,電視廣播取代香港電視的上市地位
1989年1月31日青洲英坭控股
香港信託'A'
大昌地產
鷹君
合和實業
麗新國際
33
1989年5月16日香港置地香港置地控股33香港置地控股取代香港置地的上市地位
1990年4月12日鷹君鷹君集團33鷹君集團取代鷹君的上市地位,成為一家集團控股公司
1991年8月17日滙豐銀行滙豐控股33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宣佈進行結構重組成立一間集團控股公司,名為滙豐控股,取代滙豐銀行的上市地位
1992年8月4日嘉宏國際中信泰富33首次納入紅籌股(中信泰富)
1993年6月30日九龍巴士信德集團33
1993年11月24日隆豐國際會德豐33
1994年11月30日怡和
南聯實業
麗新國際
怡和策略
東方報業
淘大置業
德昌電機
粵海投資
33因應怡和系公司放棄香港上市地位而改動,而南聯及麗新則因為市值不符合規定挑出,德昌電機第一次列為成份股
1995年2月28日香港置地控股
牛奶國際
文華東方
香格里拉
信和置業
南華早報
33因應怡和系公司放棄香港上市地位而改動
1996年8月30日港機工程
美麗華酒店
恒基發展
第一太平
33
1997年7月31日東方報業
德昌電機
華潤創業
長江基建集團
33德昌電機第一次挑出成份股
長江基建第一次列為成份股
1998年1月6日中華電力中電控股33中電控股於集團重組後正式成立,取代中華電力的上市地位
1998年1月27日信德集團
南華早報
上海實業
中国电讯
332000年中国电讯更名为中国移动(0941), 注意这不是2002年上市的中国电信(0728)
1999年12月6日大酒店
合和實業
粵海投資
德昌電機控股
道亨銀行
數碼通電訊
33德昌電機第二次列為成份股
2000年8月2日鷹君集團
香格里拉
利豐
聯想集團
33
2000年8月9日香港電訊盈科數碼動力33香港電訊被盈科數碼動力收購
2000年8月17日盈科數碼動力電訊盈科33盈科數碼動力易名為電訊盈科
2001年6月1日第一太平
數碼通電訊
地鐵公司
中國聯通
33
2001年7月31日道亨銀行中國海洋石油33道亨銀行被當時的新加坡發展銀行收購及私有化,上市地位被撤銷
2002年12月2日恒隆集團
希慎興業
思捷環球
中銀香港
33
2003年6月9日新世界發展
信和置業
裕元集團
中遠太平洋
33
2004年9月6日上海實業
電視廣播
招商局國際
駿威汽車
33
2005年6月6日會德豐
恒基發展
新世界發展
信和置業
33
2006年3月6日駿威汽車中國網通33
2006年9月11日德昌電機控股
聯想集團
香港交易所
建設銀行
富士康國際
34成份股增加到34隻,並首次納入H股(建設銀行),德昌電機第二次挑出成份股,聯想集團第一次挑出成份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石油化工
中國銀行
36成份股增加到36隻
2007年3月12日工商銀行
中國人壽
38成份股增加到38隻
2007年6月4日中國平安39成份股增加到39隻
2007年9月10日交通銀行40成份股增加到40隻
2007年12月2日地鐵公司港鐵公司40兩鐵合併後地鐵公司易名為港鐵公司
2007年12月10日中國海外發展
中國石油
中國神華
43成份股增加到43隻
2008年6月10日電訊盈科
長江基建集團
騰訊控股
中國鋁業
43
2008年10月8日中國網通42中國網通被併入中國聯通,上市地位被撤銷,成份股減少到42隻
2009年6月8日裕元工業華潤電力42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0年3月8日華潤置地43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3隻
2010年9月6日百麗國際
中煤能源
45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5隻
2011年2月16日香港電燈電能實業45香港電燈集團易名為電能實業
2011年6月7日富士康國際友邦保險
恒安國際
46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6隻
2011年12月5日中國旺旺
康師傅控股
48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8隻
2012年5月10日金沙中國49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第一間以博彩業公司納入恒指,成份股增加到49隻
2012年12月12日昆侖能源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50隻
2013年3月4日中國鋁業聯想集團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联想集团第二次列为成份股
2013年6月17日思捷環球銀河娛樂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4年3月10日中煤能源蒙牛乳業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4年12月8日中遠太平洋領匯房產基金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領匯房產基金為第一間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恒指。
2015年3月18日長江實業長和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長和系重組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之業務。
2015年5月27日和記黃埔49長江和記實業及和記黃埔併購方案及長江實業地產分拆方案之指數處理 和記黃埔被併入長江和記實業。
2015年6月3日長實地產50長江和記實業及和記黃埔併購方案及長江實業地產分拆方案之指數處理 長江實業地產從長江和記實業分拆。
2016年3月14日華潤啤酒長江基建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長江基建第二次列為成份股
2016年9月5日康師傅控股瑞聲科技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7年3月6日利豐吉利汽車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7年7月19日百麗國際49私有化
2017年9月4日萬洲國際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7年11月23日九龍倉置業51大行料九倉除權跌七成 恒指公司:九倉九置暫並列成分股 九龍倉置業從九龍倉分拆。由於九倉是次分拆的業務規模較大,恒指公司指會暫時讓九龍倉及九龍倉置業都保留在恒生指數內,成份股數目增加到51隻
2017年12月2日國泰航空
昆侖能源
碧桂園
舜宇光學科技
51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8年3月5日九龍倉集團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恒生指數公司在九龍倉集團完成分拆後,宣佈以九龍倉置業(聯交所股份代號:1997)將取代未分拆之九龍倉集團的恒生指數成份股地位,而九龍倉集團(聯交所股份代號:4)將被恒指公司剔除出恒生指數。
2018年6月4日聯想集團石藥集團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第一間藥業股成為恆指成份股,聯想第二次挑出成份股
2018年9月10日東亞銀行
招商局港口
中國生物製藥
申洲國際
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9年3月11日華潤電力創科實業50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20年9月7日信和置業
中國旺旺
中國神華
阿里巴巴
小米集團
藥明生物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首次有第二上市及/或同股不同股公司和生物科技股獲納入指數

2020年12月7日太古股份公司'A'百威亞太
安踏體育
美團
52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分股增加到52隻

参考文献

  1. . 東方日報. 2008-10-28.
  2. . 東方日報. 2009-03-10.
  3. . 证券之星. 2009-03-09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4. (PDF). 恒生指數. 2014-08-15 [2014-08-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8-19).
  5. . 星島日報. 2015-04-08.
  6. . 香港數碼電台. 2015-04-09.
  7. . 蘋果日報. 2015-04-10.
  8. . 都市日報. 2015-04-10.
  9. . 東方日報. 2015-04-28.
  10. . 香港電台. 2016-01-20.
  11. . Money18. 2016-01-29.
  12. . Money18. 2016-02-05 [2016-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1).
  13. . 信報財經新聞. 2016-02-06.
  14. . Money18. 2016-02-11.
  15. . money18.on.cc. [2018-02-07] (中文(香港)‎).
  16. . www.etnet.com.hk. [2018-01-26] (中文(香港)‎).
  17. . Yahoo!財經.
  18. . 蘋果日報. [2015-02-05].
  19. . 蘋果日報. [2018-02-07].
  20. . 蘋果日報. [2018-02-10].
  21. . 蘋果日報. 2018-03-07.
  22. . 明報. 2018-08-03.
  23. . 蘋果日報. 2018-08-03.
  24. 恒指15年來再次低於道指 兩藍籌差過當年「沙士價」,hket,2018/10/04
  25. . 信報財經新聞. 2018-10-26.
  26. . 蘋果日報. 2018-11-01.
  27. . 信報財經新聞. 2018-11-02.
  28. . now新聞台財經. 2018-11-02 (粵語).
  29. . 香港經濟日報. 2018-12-03.
  30. . 東方日報. 2019-04-04.
  31. . on.cc 東網. 2019-05-04.
  32. . money18. 2019-05-31.
  33. . 明報財經. 2019-07-22.
  3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instantf2.php?node=1564994424311&issue=20190805
  35. https://www.mpfinance.com/fin/instantf2.php?node=1570177887327&issue=20191004
  36.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marketalerts/2019-11-12/doc-iihnzahi0301883.shtml
  3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instantf2.php?node=1579769021019&issue=20200123
  38. 星島日報. . std.stheadline.com. [2020-01-30] (英语).
  39. . inews.hket.com. [2020-03-09].
  40. 恒指低收276點 瀉至22519拗腰 舜宇倒升2%,信報財經新聞,2020年3月13日
  41. 《全日總結》恆指曾挫千七點 收市跌幅收窄至276點 騰訊阿里倒升,AASTOCKS,2020年3月13日
  42. 恒指瀉969點創逾三年收市低 舜宇績前插近13%,信報財經新聞,2020年3月16日
  43. 【全球股災】恒指收跌971點 騰訊挫逾4%,money18,2020年3月18日
  44. 美匯破頂亞股暴跌 港股見3 年新低,巴士的報,2020年3月19日
  45. 【港股收市】疫情影響經濟拖累美期 恒指跌1108點 藍籌股全跌
  46. https://news.now.com/home/finance/player?newsId=397090
  47. . www.chinavalue.net. [2020-01-19].
  48. . [2018-01-23].
  49. 非H股當中的香港公司數目上限將定為25隻
  50. 委員會將會接上市公司性質而考慮套用一般公司或同股不同權公司的考慮條件在該國企股當中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