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縣

成都縣中国名,位于今成都市区西北部[1],与同城而治逾千年的华阳县共为成都的附郭县,构成了现在的成都市区。得名于战国中期,初设县于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后,长期为蜀郡益州成都府成都府路成都路郡治、州治、府治、路治,于1952年撤销。[2][3][4]

成都县
地名出处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川西行政区温江专区
区划类别
建置时间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撤销时间1952年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
时区UTC+8(东八区
电话区号+86 

注:行政区划数据来自1952年

歷史沿革

战国时期,古蜀国开明朝第九位君主开明尚迁都至成都,慎靓王五年(前316年)司马错灭蜀后于成都建县,封公子通为蜀侯,于成都置蜀郡[lower-alpha 1],以张若守。西汉时分置广都县,隶蜀郡。更始二年(24年)公孙述于成都自立蜀王兴平初年,益州牧刘焉绵竹徙治成都,后其子刘璋以成都降刘备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2]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改置为成都国,封司马颖为成都王。光熙元年(306年)李雄于成都自立,建立成汉永和三年(347年)东晋桓温攻破成都,平之。咸安二年(374年)前秦苻坚邓羌杨安等伐蜀并攻占成都,太元八年(383年)东晋收复。晋安帝时分置怀宁郡[lower-alpha 2]始康郡[lower-alpha 3],又分广都地置宁蜀郡[lower-alpha 4]元嘉十年(433年)又立宋兴郡[lower-alpha 5]宋宁郡[lower-alpha 6]。梁徙始康郡于新都承圣元年(552年)武陵王萧纪于成都称帝,兵败被杀。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入魏,而后北周置总管府并废宋兴、宋宁、怀宁三郡入蜀郡,又废宁蜀郡广都县。开皇初年,州郡俱废,后省新繁、兴乐(原新都)二县入成都县。[2]

武德初年,复置新繁、兴乐。贞观十七年(643年),从成都县东部划出蜀县,后改名华阳县[5]至德二载(757年)改蜀郡为成都府,成都县为府治。五代时,王建孟知祥分别在成都建立前蜀后蜀。宋朝时,为益州路成都府路)路治。元朝时,为成都路治。明朝时,复为成都府治。洪武十年(1377年),新繁县省入成都县,十一年(1378年)封朱椿为蜀王于成都县、建蜀王[6],十三年(1380年)复置新繁县。康熙九年(1670年),华阳县并入成都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2]新唐书中成都县评价为次赤[5]元史中成都县评价为下[7]清史稿中成都县评价为冲、繁、难[8]

辛亥革命后,成都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后与重庆蜀军政府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成都县为四川首府,隶西川道,后隶第一行政监察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置省辖市成都市为四川省会,以成都、华阳两县城区为成都市市区,成都、华阳两县直辖乡村地区。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12日,民国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起义,使解放军迅速完成对成都的合围。27日,解放军在成都会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贺龙率军进入成都城[9]。其后,成都县隶属川西行政区下属的温江专区

1952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撤销成都县,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成都市和温江专区溫江縣新都縣郫縣新繁縣4縣。[3][10][4]

行政區劃

嘉庆年间,成都县境内东西袤三十五里,南北广五十里,与华阳县分治,县内关隘有沱江镇、蠶次镇、天迴镇,场市有驷马桥、天迴镇、三河场、金泉场、青龙场、崇义桥、两路口、太平场、复兴场、青羊场、苏坡桥、马家场共十二处,编户二十团里,分为六,共有三十四。城内有衚衕三十二条。[2]

成都縣撤销前,共辖2个、14个、3个区公所[11]

  • 城關鎮(鎮公所設在茶店子)
  • 第一區(區公所設在土橋):西城鄉、青蘇鄉、清溪鄉、金泉鄉、萬福鄉、太平鄉
  • 第二區(區公所設在祟義橋):崇義鄉、仁義鄉、安靖鄉、復興鄉
  • 第三區(區公所設在天回鎮):三河鄉、天回鄉、青龍鄉、駟馬鄉

1952年6月,经政务院[lower-alpha 7]批准,撤销成都县,原屬成都縣城区与太平、天回二乡划入成都市,青苏乡划归温江县,祟義(今大豐)、復興(今斑竹園鄉一部分)二鄉及仁義鄉的新四村划入新繁縣,三河鄉(今三河街道)划入新都縣,金泉、万福、清溪、仁义、安靖五乡划入郫县[3][4]

人口

嘉庆十八年(1813年)县志载原额增添共69597户,男215237丁,妇171160口,共386397丁口。同治八年(1869年)查除乡间六甲不计外,有23757户,男53320丁,女29463口。康熙六十年(1721年)迁湖北荆州满洲蒙古八旗共2000余户、5000余名,至同治十年(1871年)共有4500余户、13700余名。[2]

教育

成都县内有数个知名书院,如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少城书院等。成都县籍知名进士有:[2][12]

注释

  1. 蜀郡得名于境内蜀山
  2. 领始平、西平、万年三县
  3. 领始康、新城、谈、晋丰四县
  4. 领广汉、广都、升迁四县
  5. 领南汉、建昌永川三县
  6. 领兴平、宜昌、永安三县
  7. 1952年6月21日政务院【政政齐李第77号】批复

參考資料

  1. 何俊华. . 成都晚报. 2016-12-30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0).
  2. 清·李玉宣等.重修成都县志.1815(清嘉庆二十年).
  3. . www.xzqh.org. [2018-07-30].
  4. 陈潮; 陈洪玲.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3.10: 11,117-118. ISBN 978-7-5031-3184-4.
  5. 新唐书·志第三十二·地理六》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载曰南京,为府,上元元年罢京......成都,次赤。有江渎祠。北十八里有万岁池,天宝中,长史章仇兼琼筑堤,积水溉田。南百步有官源渠堤百余里,天宝二载,令独孤戒盈筑。华阳,次赤。本蜀,贞观十七年析成都置,乾元元年更名。
  6.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成都倚。洪武十一年建蜀王府。
  7. 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成都,下。唐、宋為成都府治所……
  8. 清史稿·志四十四·地理十六》成都府......(康熙)九年,省华阳入成都。雍正六年,复设华阳......成都冲,繁,难。倚。武担山在城西北隅。西:龙华山。北:天回山。郫江自郫县入,绕城东而南,入华阳,与锦江合,名二江,亦曰都江。沱江自新繁入,迳县北,又东流入新都。金水河自城西穿城东出入江。摩柯池在城内。有天迥、沱江二镇。一驿:锦官......
  9. 胡跃先.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来源:四川日报. 2009-10-23 [2015-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简体中文).
  10. 民政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沿革 第3卷. 北京市:測繪出版社,1988.04.第12頁
  1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都市金牛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 金牛文史資料選輯 第6輯. 1989.09. 第74頁
  12. 杨虎. . 成都晚报. 2010-04-07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