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慧朗

招提慧朗 738年-820年[1],又稱招提朗大朗禪師中國唐代佛教禪宗比丘禪師,為石頭希遷禪師之徒。[2]

慧朗俗姓歐陽,名惠明[3],為始興曲江(今廣東韶關曲江縣)人,於十三歲時依鄧林寺模禪師出家,十七歲遊學南嶽 ,二十歲從南嶽石頭希遷和尚受具足戒[1][4][5]

此後史料產生兩種說法。北宋余靖《武溪集‧韶州月華山花界寺傳法住持記》指出慧朗於受戒後說「戒豈律我哉?」,便前往虔州南康龔公山(在今江西南部)參謁馬祖道一,並向其詢問何謂知見,道一禪師表示佛無知見。此後慧朗歸返南嶽,「晝操井臼之役,夜與其徒發坼齒鍵」,直到希遷禪師圓寂後才離開。[5]

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則記載慧朗往江西參謁道一禪師時,道一禪師詢問其「汝來何求?」,慧朗表示其來「求佛知見」,道一禪師表示「佛無知見、知見乃魔界」,並認為慧朗禪師未得到希遷禪師之心法,應歸返南嶽。慧朗回南嶽後,詢問希遷禪師如何是佛,希遷禪師說慧朗沒有佛性含靈則有。慧朗追問為何其沒有,希遷禪師則表示是慧朗「不肯承當」,慧朗於當下悟道[2][4]

慧朗後隨希遷禪師駐錫於潭州梁端招提寺說法接眾[1],常對參學者說:「去去汝無佛性」[5],且三十多年未曾出門,時人尊稱為「招提朗」[1][3][5][4]、「大朗禪師」(與希遷禪師另一位法嗣小朗禪師(興國振朗)相對[1][6])。希遷禪師圓寂後,慧朗與同門師兄弟振朗、波利(或作「利」)、天皇道悟、道銑、智舟等人共同為其於東嶺(南嶽南台山蹠)建[1]

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慧朗前往羅浮,途中經過曲江之都渚,認為此地清幽便於此駐錫,前來拜訪者甚多。[1][5]該寺院於慧朗過世後荒蕪,到南漢中宗時才復興,宋真宗時賜額為花界寺。[5]

慧朗於元和十五年(西元820年)正月二十二日遷化,享壽八十三歲,僧夏(受戒年數)六十四,[3]門人劉軻曾作碑記述之。[1][5]

參考來源

  1. 楊曾文. . 《唐五代禪宗史》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 [2020-03-27]. ISBN 750042437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中文(中国大陆)‎).
  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灣)‎).
  3. 靜、筠兩位禪師. 祖堂集卷四‧招提》. 952年 (中文).
  4. 道原. 景德傳燈錄卷十四‧招提慧朗》. 1004年 (中文).
  5. 余靖. 《武溪集卷九‧韶州月華山花界寺傳法住持記》 (中文).
  6. 道原. 景德傳燈錄卷十四‧興國振朗》. 1004年 (中文).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