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是好

林是好1907年-1991年),本名林氏好別稱林麗美,是一位出身臺南音樂工作者及社會運動者。她是台語流行歌曲《月夜愁》的首唱者。

林是好
表記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生平

早年生活

1907年,林氏好出生於臺南廳;隨後,她的父親離世,她因此自幼即由母親撫養長大。後來,她在臺南太平境教會受洗並因而開始接觸音樂。畢業臺南女子公學校後,她進入教員養成講習所就讀。後來,她曾任臺南第二幼稚園保姆」職務長達七年[1],也曾於末廣公學校擔任音樂教師,更曾被招募入臺南管絃樂團擔任第二小提琴[2]

1923年7月,林氏好和盧丙丁結婚;盧丙丁是積極從事抗日民族運動的臺灣民眾黨領導人之一。

1927年,盧丙丁因投身反殖民運動遭臺南警察署逮捕關押,並;事後,林氏好開始獨力撫養兩子,並為避免幼子受牽連而將其改姓「林」。

1928年,臺南州廳當局為紀念昭和天皇登基欲將大南門公墓廢除遷移;盧丙丁、洪石柱莊孟侯等強力反對並四處演說,隨後,警察逮捕侯北海、莊孟侯等,林氏好遭牽連並被迫離開教職(該事件又被稱作「大南門廢棄墓園事件」)。[3]

1931年,《台灣新民報》舉辦模擬臺灣州市議員選舉,林氏好當選為臺南市議員。

1932年,盧丙丁前往廈門躲避追緝,並從此與林氏好失去聯繫。[4] 隨後,林氏好被學校以「不善教職」為由辭退,林氏好不久轉而投入婦女運動,參與於臺南女青年會、組織芸香吟社等團體。

歌唱生涯

1932年10月,林氏好從歌手招考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為古侖美亞旗下台語流行音樂歌手。1932年12月27日,林氏好於臺南放送局廣播表演獨唱,為她生涯首次個人公開獨唱會。1933年,林氏好進入錄音室灌製其首張發行曲盤──〈紅鶯之鳴〉;稍後,她又錄製演唱歌曲〈一個紅蛋〉(或作〈一顆紅蛋〉)及由平埔族歌謠改編而成的《月夜愁》。[5]1935年2月6日到2月17日間,她在嘉義公會堂、彰化公會堂、臺中公會堂、新竹公會堂臺南公會堂等地舉辦巡迴獨唱公演[3]。稍後墩仔腳大地震發生後,林氏好又參與義演以為受災民眾募集物資[4]

此間,林氏好曾前往日本関屋敏子學習聲樂;此前,她也曾向台南神學院吳威廉牧師娘(Margaret Mellis Gauld)與義籍音樂家莎樂可莉學習鋼琴與聲樂[3]。學成返臺後,她除演唱當時台灣流行歌曲外,也擔任音樂老師;當時,她旗下最出名學生為望春風的主唱純純

戰後,林氏好將她的名字改作「是好」。

晚年生活

1966年前後,林是好罹患舌癌,並因而退出樂壇

晚年,林是好長期隱居北投並從事幕後工作[1]

1991年,林是好因舌癌及糖尿病發生嚴重併發症,隨後病逝於淡水馬偕醫院[2]

此外,她曾長期與屏東「有忠管絃樂團」等樂團合作,並從事「南星歌舞團」的籌備及推廣工作,也曾至臺灣山區採集原住民音樂[1],更持續奉獻於社會關懷服務及教育工作[2]

相關詞條

外部鏈結

參考來源

  1. . memory.ncl.edu.tw. 國家圖書館. [2017-10-21] (中文(台灣)‎).
  2. . 人間福報. [2017-10-21].
  3. 郭俊沛, 建築師事務所. . 彰化縣彰化市: 彰化縣文化局. 2005年3月: 2–2、2–17-2–22. ISBN 957-01-9832-X.
  4. 陳慧勻. (PDF). 2013 [2017-10-21].
  5. 黃, 信彰. . 臺北市: 臺北市文化局. 2010年10月: 130–133. ISBN 986-02-5053-X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