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廳
桃園廳( Tōen chō),原稱桃仔園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之一,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11月至1920年10月間,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楊梅壢、咸菜硼、中壢等六支廳。其範圍包含現今的桃園市,新竹縣關西鎮,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和土城區。
桃園廳 | ||||
台灣總督府的廳 | ||||
| ||||
首府 | 桃仔園 | |||
歷史 | ||||
- 成立 | 1901年 | |||
- 廢除 | 1920年 | |||
行政分區 | 6支廳 |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
漢字 | 桃園廳 |
白話字 | |
台羅 | |
日文假名 | -{とうえんちょう Tōen chō}- |
沿革
桃園廳管轄範圍包含桃澗堡、海山堡和部分竹北二堡。此地區於1895年8月由台北縣管轄,桃澗堡和海山堡由台北縣直轄,竹北二堡則是由台北縣新竹支廳管轄。1897年6月,桃澗堡下設有桃仔園辨務署(管82庄)和中壢辨務署(管35庄),桃澗堡下設有新埔辨務署。1898年6月,中壢辨務署併入桃仔園辨務署。[1]
1901年11月,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劃分台北縣為基隆、深坑、台北、新竹、桃仔園等五個廳級行政區,桃仔園廳因此成立,最初下轄大坵園、三角湧、大嵙崁、楊梅壢、咸菜硼、中壢等六支廳,下設33區。1902年12月,桃園廳下的街庄整併為219個,並修改區名編號,整併為26區。1903年4月,桃仔園廳改稱桃園廳;同年6月,數字區名修改為地名區名。1909年10月,台灣的行政區劃由十二廳改制為二十廳,而桃園廳的行政區劃照舊。1914年11月,桃園廳蕃地地區增設高崗(ガオカン)支廳[2]。1915年2月,大坵園支廳廢止,其下的竹圍區與大坵園區併入桃園廳直轄,石觀音區併入中壢支廳。[1]
1920年10月,時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為提高地方官的權限,廢西部十廳,實施「五州二廳」制度,部分咸菜硼支廳併入新竹州新竹郡,三角湧支廳併入臺北州海山郡,大嵙崁支廳併入新竹州大溪郡,其餘併入新竹州桃園郡和中壢郡。
堡里 | 1895年5月 | 1895年8月 | 1897年6月 | 1898年6月 | 1901年11月 | 1920年10月 | ||
---|---|---|---|---|---|---|---|---|
海山堡 | 台北縣新竹支廳 | 台北縣直轄 | 台北縣 | 三角湧辨務署 | 台北縣 | 三角湧辨務署 | 桃園廳 | 併入台北州與新竹州 |
桃澗堡 | 桃仔園辨務署
中壢辨務署 |
桃仔園辨務署 | ||||||
竹北二堡 | 台北縣新竹支廳 | 新竹縣 | 新埔辨務署 | 新埔辨務署 |
- 1901年桃仔園廳位置,北側灰色地區
- 1909年桃園廳位置,橘色地區
歷任廳長
- 第一任:佐藤友熊
- 第二任:竹內卷太郎
- 第三任:津田毅一
- 第四任:西美波
- 第五任:武藤針五郎
- 第六任:永田綱明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地圖
行政區劃列表
參考資料
- 桃園廳庶務課. . 1919-12-10.
-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 . 19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