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濟安宮

樹林濟安宮全名財團法人新北市樹林濟安宮,建立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於樹林潭底地區山麓,奉祀保生大帝,名曰濟安宮,俗稱大道公廟或稱潭底廟。

樹林濟安宮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32號
創建年份 乾隆53年(西元1788年)4月
主神 保生大帝

每年的元宵節舉辦花燈車遶境活動經過樹林溪崑地區,及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千秋舉行保生文化祭,當天舉行繞境遍及整個樹林全區。

興廟沿革

  • 康熙61年(1722年),同安縣賴姓家族為保安息災自故鄉攜奉白礁保生大帝分靈,飄洋過海,入墾海山潭底,築茅屋奉祀祈求保安息災[1]
  • 乾隆16年(1751年),業戶泉州人張方大(張必榮)自臺南安平港輾轉抵達樹林,開拓海山莊墾務。乾隆53年(1788年),張方大(張必榮)重病而向保生大帝祈禱,未幾痊癒,因而首倡籌資建廟於潭底山麓名曰濟安宮,俗稱大道公廟或稱潭底廟,設置廟公看管,並於每年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為年例祭典,組成樹林地區各村落庄民參加公共祭典,扛大道公神轎繞境各村落。於此保生大帝乃由賴姓家族奉祀的神明,演變為全樹林地區民眾信仰的神明,更是地方的守護神。
  • 嘉慶18年(1813年)、道光16年(1836年)及光緒19年(1893年)數次重修,香火日盛。可是進入日治時期,濟安宮年久失修逐漸荒蕪。
  • 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經過樹林的縱貫鐵路開通,樹林(風櫃店)乃漸次形成街市,初具商業雛形,至大正11年(1922年),重修後的潭底濟安宮歷經廿九年歲月,廟堂已漸腐朽,又因應交通之變遷,信徒參拜之便利,至同年7月,遂有地方頭人黃純青、王土龍等發起扶乩卜地之議,神降扶鸞,示意信眾欲遷廟址,時由保生大帝親選靠近火車站之址,於大正12年(1923年)11月,東遷恭迎帝駕供奉於現址權充暫時廟宇。
  • 大正14年(1925年)由王土龍為首籌資四萬三千六十五圓元,卜地於今址,興土木建新廟,延閩南大工匠陳應彬,為保生大帝起造出一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新廟宇,並於昭和2年(1927年)竣工,該年10月24日舉行三朝慶成祈安清醮祭典。在清醮後,樹林地區信仰活動中心也正式的由舊廟址潭底山麓東移至交通便利的保安街一段32號的新廟址,同時以往信奉保生大帝居多的務農信徒,此時也增加了不少從商的信徒。
  • 民國44年(1955年),因經二次大戰及二二八事件,民生凋蔽廟宇傾頹,籌資稍作整修。
  • 民國56年(1967年),再度籌巨資八十餘萬元,全面重修,以成今貌[2]。並舉行三朝慶成福醮。
  • 民國108年(2019年),在董事長陳黃綠妹的引領下,牌樓、屋簷、大殿、左右側殿、文昌殿、太歲殿皆安金箔整修完成,且適逢建廟230年暨東遷百年,故於12月5日至9日舉行「東遷百年、五朝清醮」大典。

祭祀神明

濟安宮內除保生大帝,配祀有哪吒太子、觀音佛祖、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孚佑帝君、關聖帝君、五穀先帝玄天上帝蕭法子,從祀則有王天君趙元帥、文童四尊,另外自1893年起與主神保生大帝合祀之福德正神,則是來自潭底之福德宮[1]。 且在偏殿又配祀有張府天師火德星君開漳聖王三山國王清水祖師五營神將

主殿神房內亦配祀有保生大帝的護法神:江仙官張聖者黑虎將軍。 龍邊側殿文昌殿配祀有文昌帝君,虎邊側殿太歲殿配祀有斗姥元君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值年太歲星君

1967年建醮大祭典

樹林濟安宮慶成福醮醮局

濟安宮於昭和2年(1927年)東遷竣工,該年10月24日舉辦慶成祈安醮祭。因臺灣慣習,醮祭多選於農閑之時,多以陰曆10月末至11月初,過早則忙於農稼,過遲則農曆新年將至。1967年濟安宮為慶祝大修完工,舉行三朝祈安慶成,為籌辦醮祭工作特設「樹林濟安宮慶成福醮醮局」,設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2人,下設總務部、財務部、祭典部、修建部及慶祝活動部,祭典部轄祭典及設備兩組,慶祝活動部設體育、康樂、展覽及紀念事業組。為遴聘道士團主持醮儀,特列道士團名單於神明面前當眾擲筊,由中壢市黃觀開道士當選。但卻因黃道士為粵籍而樹林為閩,後竟推翻神意改由閩籍王添丁道士來主持。濟安宮於廟內道場設內壇,廟外之外壇有玉皇壇、天師壇、北帝壇、觀音壇及福德壇等五大壇。醮祭經費由「斗燈首份」及「丁口錢」來籌措,斗燈平均約一千元,爐主最高則要一萬二千元,丁口錢限醮祭內十二里信徒,但居民非常踴躍捐獻,此相隔40年的建醮大祭典,場面盛大且耗費鉅資,多達一千五百萬元以上[2][3]

請神鑑醮

建醮祭典開始前,濟安宮派人前往鄰近鄉鎮,與濟安宮緣故較深之廟宇借出其主神分身之木像,迎回供奉在醮祭道場中之三界壇。其中包含板橋之接雲寺慈惠宮,萬華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新莊慈祐宮武聖廟,林口竹林山觀音寺,泰山鄉頂泰山巖下泰山巖,龜山嶺頂壽山巖三峽長福巖桃園景福宮,共16尊神明[2]

2019年建醮大祭典

東遷百年慶成崇建五朝清醮

0. 福臨潭底 序 影片

1.上山拜竹 豎立燈篙 影片

2.安龍謝土 奠基四方 影片

3.首部 引鼓入壇 影片

重要文化財

濟安宮東遷記碑,黃純青拜撰
  • 濟安宮重修捐題碑記 : 道光丙申年(1836年)重修捐獻碑。
  • 寄附芳名金額碑 : 大正十一年(1922年)孟冬建廟時之寄附芳名金額碑,於右廡廊。
  • 濟安宮東遷記碑 : 昭和二年(1926年)慶成立碑,臺灣總督府評議員勳六等黃純青拜撰,於左廡廊。
  • 濟安宮道士部:有道長駐點於宮內解籤、收驚,並有大法師在重要節日主持祭改補運拜斗等儀式為信眾提供服務。


保生大帝契子契孫回娘家


相傳有些孩子小時難養和命中註定做人契子或家長想祈求孩子平安順利,通常會到濟安宮燒香,擲筊祈求保生大帝收為契子契女或契孫,在得一個聖筊後

還得連續三次聖筊取得保生大帝的水米才能正式列冊成為保生大帝的契子契孫。

不論何年紀,於每年保生大帝聖誕當日,契子契女或契孫須到樹林濟安宮向保生大帝祝壽,以叩謝神靈,並必須於孩童成為青少年時到廟內向大帝稟報已成年,完成禮儀。

至親同源

據台南市麻豆區草店尾良皇宮所祀奉的保生大帝降乩所示,樹林濟安宮的保生大帝與其為《至親同源》之關係, 相傳在大陸時,兩宮的保生大帝在神界以至親之情互相扶持共事、並共同濟世助人。

渡海來台分隔兩地、在因緣際會下由大觀音亭興濟宮牽線終於相遇相認、故以降文、特明言、兩宮的保生大帝以至親互相扶持、共同濟世。


至:自始至終、從古至今 ,親:親屬、親朋、親人


在2020年麻豆良皇宮庚子年北巡會香時, 兩宮互相交換保生大帝王令,百年之後世人將永記,樹林濟安宮有尊麻豆公祖,麻豆良皇宮有尊樹林公祖,庇佑萬民,永傳世人。


榕樹分金

濟安宮後埕有一棵膾炙人口桑科榕屬的老榕樹,是1923年潭底老廟東遷至現址時,經扶乩卜地,由大帝親選廟址在其分金處以倒裁方式種下樹苗為記,迄今樹齡已達九十歲,
但仍枝葉茂盛,生機無限(二O一五年樹圍約四公尺、樹高約十五公尺)。據樹林地方耆老說,樹苗當初是以倒頭栽方式植下的,所以才會長的特別高挺,又說老樹底下埋有一鎮殿八卦,能逢吉避凶。

參考資料

書目
  •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 聯經出版 1983年
引用
  1. 《樹林濟安宮》
  2. 劉枝萬《臺北縣樹林鎮建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專刊之22,1974年
  3. 《聯合報》1969年3月3日北部地方版

[1]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樹林濟安宮
  1.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