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江湖,是中文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概念或辭彙,現代比較常用的最廣義的解釋大約指非統治或非官方階級的民間社會,與形容官場的「廟堂」或「朝廷」相對應[1]。由這廣義解釋引申出來,「江湖」狹義上也可以任指民間社會的某個群體或組成部分,比如用江湖隱喻黑社會是較常見的例子,或在武俠小說中也會用江湖代指武林群體。又比如,當有人講拳擊手泰森「重出江湖」時,這裡的「江湖」指的是跟職業拳壇相關的群體或小型社會,所以「江湖」指涉的對象並不固定,要看上下文決定,唯一共同點就是一般都是描述相對官方的民間社會。

辞源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江湖,出处自《庄子》多篇,〈内篇·逍遥游〉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而无所容?”〈内篇·大宗师〉〈外篇·天运〉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内篇·大宗师〉又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外篇·至乐〉〈外篇·达生〉曰:“夫以鸟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外篇·山木〉曰:“夫风狐云豹,栖于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皆具有寓言启示的意义。

用途

地理

江湖,本义是指“”和“”的合称,狭义是指“长江”和“洞庭湖”(或“太湖”),广义是指天下任何江河湖泊、溪流池沼。[2] 司马迁《史记》曰:“(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司马光《资治通鉴》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又曰:“据险守要,泛舟江湖。”此处皆是指水名。

凡是有水降下的地方就可形成江湖,从这个层面又引申为“民间”、“社会”、“四方各地”的意思,形而上可称之为“世间”。[2] 班固《汉书》曰:“(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白居易《琵琶行》序曰:“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此处指的是域内四方各处。

市井行当

江湖,指中国旧时走南闯北,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靠五术杂耍行商贩卖乞讨等在街头集市讨生活的人。[2] 常年游走四方,经历世故之人,可称之为“老江湖”。江湖市井之中有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无从计数,概称为三百六十行,归纳为“江湖八门”。[3]

码头帮会

江湖文化,可指中国传统社会的商文化、帮会文化、社团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山头文化、角头文化、黑帮文化。[4][5] 江湖并不属于朝廷也不属于家族,处于“公”与“私”之间,包括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集体利益而行动的互助团体。

船帮漕运是古时商帮最重要的交通运输,船舟航行在江湖之上、停泊在码头之中,久而久之,“江湖”与“码头”两词就成为市井商人的重要行话。[6] 江湖码头中互不认识的人聚会在一起,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形成最早的“会”和“帮”。[6] 这种互助团体可以溯源至“团”、“”、“市”、“作”的古代工商组织。

游民社会

江湖,包括社会下层阶级一群不服王法、脱离统治、流离失所、非主流社会(不士、不农、不工、不商)、遭受打压的草根社群,称之为“游民”或“流民”。[7][8] 游民经常是以乞丐为业,中国旧社会的乞丐团伙首领称为“团头”,这种游民组织演变成为武侠小说中的丐帮[lower-alpha 1]

武侠文学

江湖,武侠文学中指习武之侠客活跃的圈子,又称为“武林”。[lower-alpha 2]江湖豪客传》之中讲述一百零八将集结梁山,落草为寇,起义造反,赋予“在(官方)控制之外”的含义。[9]

武侠文化中的江湖游侠,可以溯源至先秦时代墨者游士。游士行走于列国之间,说服诸侯,提倡“任侠”精神,活跃于民间社会,对后来的武侠文化有推波助澜的功能。[8][10]

武侠作家创作的武侠小说,叙述各种江湖人物的矛盾、江湖儿女的恩仇,以及江湖门派的争斗,编织引人入胜的虚构江湖事迹;甚至晓以民族大义,刻画一个为国为民、有担当的江湖大侠。[11]

地下社会

江湖,在过去是不受政府管制、不在官署立案、不显现在表面社会、深入民间内里、游走在法外之地的秘密結社。江湖之中有自发的一套规则和戒律,这种规则不一定与王法冲突,但肯定是不一样。[5] 江湖中人一旦触犯江湖规则,也将由江湖门中的长辈做出处罚。

“江湖”一词,在现代也是“黑社会”的代称。[9][12]

隐沦

江湖,与“山林”同义,指高士远离朝廷公家,隐身避世之居所。[2] 范仲淹《岳阳楼记》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严先生祠堂记》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是也。”李商隐《安定城楼》曰:“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禅宗

江湖,在禅门借代指雲遊四海的雲遊僧众,其起源於六祖慧能门下的两大弟子:南岳怀让法嗣马祖道一开创洪州宗,居於江西青原行思法嗣石头希迁开创石头宗,居於湖南[13][14] 前往參學兩位大師之人極多,兩類人遂合稱「江湖僧」、「江湖眾」,簡稱「江湖」,或有說因為雲遊僧行腳三山五湖而得名。[15]

日本江戶時代禪師無著道忠則認為江湖原指長江洞庭湖,散居江上湖邊而非名山大剎的禪士稱為「江湖人」,不擔任名山大剎住持者聚會在一起則稱為「江湖眾」。[16][17]

此外亦有數個相關稱呼,如雲遊僧舉行之結夏安居稱為「江湖僧會」、「江湖會」,師家稱為「江湖名勝禪師」,僧堂稱為「江湖道場」、「江湖寮」;祝賀住持晉山繼承寺務的疏文稱為「江湖疏」、「江湖友社疏」,該疏文若由東藏主(管理東方經藏者)宣讀稱為「東江湖疏」,由西藏主宣讀稱為「西江湖疏」。[15]

日本禪宗有透過江湖會教化民眾、發展教團的「江湖派」。[18] 日本曹洞宗亦每年舉辦江湖會,僧眾參加之次數稱為「法臘」,並以法臘決定僧眾之長幼次序、座位等。[17][19][20][21]

另见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

注解

  1. “团头”是唐宋商业领袖的称谓,源自“团”的行业组织。
  2. “武林”一词源自宋元话本小说,原意指的是商业繁华的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参考文献

  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5854
  2.  維基詞典中與江湖有關的條目
  3. 云游客《江湖丛谈》:“在早年,江湖人到了他们有地盘之处,都有一种组织,他们江湖人的团体叫做长春会。……会中按着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门生意,一门有一门的领袖。”
  4. 赵志. . 凤凰网文化. 2011-04-25.
  5. 蔡永飞. . 中国观察. 中国报道周刊. 2003-07-30.
  6. 木萱子. . 晋商之死.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1793808. 经商需要历经的地方,自然条件自然不会好的,长途贩运,山高水长,成群结队是最理想的形式,既可保证安全,又可互相帮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许多人将江湖与帮会结合在一起……以致“江湖”一词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帮会的代名词,“码头”一词也是中国古代帮会最重要的行话之一。
  7. 王学泰. .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133—134. ISBN 9787511325310.
  8. 野夫. . Iconada.tv. 2011-11-14.
  9. . 巴士的報. 2016-01-13.
  10. . 中国孔子基金会. 2007-05-19.
  11. 陈墨. .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18-10-05 [2019-09-03].
  12. 唐曉東. . 香港01. 2019-07-07.
  13.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1922 (中文).
  14. 慈怡法師主編. .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台灣)‎).
  15. 慈怡法師 (编). . 佛光大辭典.
  16.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1922 (中文).
  17.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灣)‎).
  18.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灣)‎).
  19.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1922 (中文).
  20. 慈怡法師 (编). . 佛光大辭典.
  21.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