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裔臺灣人

臺灣漳州人臺灣閩南人族群中的第二大群體,僅次於泉州裔臺灣人。父系祖籍位於福建漳州府(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漳州市)。其語言為閩南語漳州方言。今日多數漳州裔人已與其他臺灣族群廣泛融合,祖籍界線已不如早期社會分明。

臺灣漳州人
總人口
約佔臺灣臺灣閩南人人口的35%[1]
分佈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島澎湖群島
語言
臺灣閩南語(臺灣話
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宗教信仰
佛教
道教臺灣民間信仰
基督宗教新教天主教
其他
相关族群
閩南人泉州裔潮州裔臺灣原住民

歷史上,漳州人移民臺灣可至少追溯至荷蘭時期的閩南倭寇首領顏思齊,他曾率領漳泉人於笨港登陸並從事開墾。原鄉漳州平原被稱為「閩南穀倉」,因此漳州移民與其後裔在臺灣西部平原、中部盆地、北部丘陵、平野,以及東部的花東縱谷等地均取得相當優秀的開墾成就。

傳統上,相較泉州裔偏向聚居於城市,漳州裔則多散居於鄉里間。泉州裔在航海與經商上取得優異的成就,漳州裔則在農耕開墾方面有著重大貢獻;也因此,泉州裔的成就多半表現在郊商與宮廟文化上,而漳州裔則有較多的地主與豪族。清治乾隆中葉,漳泉裔之間因利益衝突與祖籍意識的催化下,經常發生大規模械鬥事件,俗稱「漳泉拚」。除了與泉州裔的衝突,因為鞏固開墾利益而逐漸壯大的會黨,也會因官府介入而引發民變,如林爽文戴潮春等民變領袖均為漳州裔。

文化與信仰

音樂和戲劇

宗教信仰

漳州移民渡海至臺灣開墾時,把家鄉神祇信仰一併帶到了臺灣。迄今臺灣的閩南裔漳州人仍不忘本,對待與家鄉同名、同神的寺廟,依然祭以鼎盛的香火。開漳聖王為漳州裔最具代表性的鄉土神,開漳聖王廟分佈臺灣各地漳州閩南人開發的地區。

語言

閩南裔漳州移民主要分佈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蘭陽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蘭花蓮、桃園以及貢寮一帶的臺灣話腔調和漳州話特徵高度吻合,台中盆地嘉義山線的內埔腔音韻也偏向漳州話。臺灣話混合第一優勢腔在漳州話和泉州話的比例當中,大部分的音韻聲調和漳州話相似,混入少部分泉州同安話,臺灣南部口音大部分為偏漳州音的臺灣閩南語第一優勢腔,為目前的第一優勢腔,也是傳媒及廣播常用的腔調。[2]

各時期名人

荷西與鄭氏時期

清治時期

日治時期

戰後時期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