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交匯車站

百老匯交匯車站英語:)是美國紐約地鐵一個車站複合群,由高架的BMT卡納西線BMT牙買加線,以及地下的IND福爾頓街線共用。同時此站也有福爾頓街高架鐵路停靠,直至1956年該線停駛。位於布魯克林東紐約貝德福德-斯圖弗森的邊界,百老匯、福爾頓街和凡希克凌大道的交界。閘機區位於福爾頓街線車站的東端。

百老匯交匯
A C J M Z L
百老匯交匯車站高架站體
位置美國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凡希克凌大道及福爾頓街
镇区布鲁克林
区域東紐約褰普路斯山貝德福德-斯圖弗森
地理坐标40°40′44.11″N 73°54′12.43″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複合群
途经A  A  (任何時候停站)
C  C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J  J  (任何時候停站)
M  M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Z  Z  (僅繁忙時段的尖峰方向停站)
L  L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BMT卡納西線
IND福爾頓街線
BMT牙買加線
系統B系統BMTIND
交通 NYCT巴士:B20、B25、B83、Q24、Q56
長島鐵路城市總站地帶東紐約
车站构造
车站层数3層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621[2]
营运
乘客數量
(2016)
3,085,401(車站複合群)[3] 1.5%
排行166/422
位置

此站設有以下列車服務:

  • A線J線L線列車(任何時候停站)
  • C線M線列車(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 Z線列車(僅繁忙時段的尖峰時段停站)

車站結構

3F 跨線橋 月台之間轉乘
2F
月台
北行 第八大道布什維克大道-阿伯丁街
島式月台,只有往第八大道左側開門
南端分隔
島式月台,不使用,此側不開門
南行 卡納西-洛克威公園道大西洋大道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夾層 轉乘層
1F
月台
南行 寬街(早上尖峰時段哈爾西街、其餘時間昌禧街
早上尖峰時段往寬街(昌禧街)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尖峰時段 平日往森林小丘-71大道,週末往埃塞克斯街(昌西街)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北行 牙買加中心-帕森斯/射手阿拉巴馬大道
黃昏時段往牙買加中心-帕森斯/射手(阿拉巴馬大道)
G 街道層 出入口
B
月台層
北行 168街 深夜時往英伍德-207街洛克威大道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北行快速 英伍德-207街猶提卡大道
南行快速 勒弗茲林蔭路/遠洛克威/洛克威公園尤克利德大道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南行 尤克利德大道 深夜時往遠洛克威)自由大道

百老匯交匯車站是由三個車站組成,其中兩個是BMT牙買加線及BMT卡纳西线的高架車站,另一個是IND福爾頓街線的地下車站。IND站可以由位在交匯車站東側的地面層的建築物進入,有樓梯可以到月台層。BMT的二個車站可以從地面層乘坐新架設的電扶梯到上方的中層樓,比BMT牙買加線高,和BMT卡纳西线同層。有人行橋從上方的中層樓到BMT卡纳西线的北側月台[4][5][6]

出入口

檢票口在車站大廳內,有旋轉的驗票閘門。檢票口蓋在IND線車站的旁邊,其南邊是凡辛德倫大道和福爾頓街,北邊是特魯克斯頓街及百老匯,這也是整個車站唯一的出入口。車站大廳也有一個警察管理區(纽约市警察局地鐵警察33區)的據點,位在建築物的最南端[4][5][6]。這個車站以前是纽约市警察局地鐵警察33區辦公室的一部份[7]。車站大廳鄰近卡拉漢-凱里游乐场,在凡辛德倫大道西邊不遠的地方[4][6][8]

在薩克曼街西側的公園有一個IND路線的通風用建築[9][9],以前那裡可能也有另外一個IND車站的出口,不過目前找不到相關的資料佐證[8]

BMT卡納西線月台

百老匯交匯
L
L線列車南行側式月台
與北行島式月台
地理坐标40°40′44″N 73°54′13″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L  L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BMT卡納西線
系統B系統BMT
1個島式月台
1個側式月台(只限南行)
股道2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高架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132[2]
历史
启用日期1928年12月14日1928-12-14
下一站
北向布什維克大道-阿伯丁街L 
南向大西洋大道L 
位置
軌道配置圖

BMT卡納西線的百老匯交匯車站設有兩條軌道,一個島式月台和一個側式月台。北行往曼哈頓的列車使用島式月台,而南行往卡納西的列車使用側式月台(與IRT萊辛頓大道線布林格陵車站有類似的配置)。然而與布林格陵車站不同,後者如有需要可以使用島式月台[4]

車站在1928年7月14日開放[10],是紐約市內其中一個最高的高架月台,跨過已經高架的BMT牙買加線月台。然而車站月台非常高的情況下,在北端卻要進入隧道。車站此端快速向下傾斜,月台端距離隧道入口只有約200碼的距離。此處安裝了新的剪式橫渡線

北行月台的南端分岔成兩條「腿」,連接兩條正常情況下不使用、卡納西線與牙買加線的接駁軌道。偶而路線改道之時將使用這些軌道。南行軌道在北行月台兩條「腿」的中間昇上來,而北行「高架橋」在車站東面接近訊號塔時進入急彎。1999年起此站進行一系列翻新,興建了新的上跨道和拆除了危險的下跨道。

2001年安裝了新的藝術品,是由Al Loving製作的《布魯克林,新早晨》()[11]

BMT牙買加線月台

百老匯交匯
J M Z
南行Z線列車開出
地理坐标40°40′44″N 73°54′13″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J  J  (任何時候停站)
M  M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Z  Z  (僅繁忙時段的尖峰方向停站)
軌道BMT牙買加線
系統B系統BMT
2個島式月台
跨月台轉乘
股道3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高架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092[2]
历史
启用日期1885年6月14日1885-06-14[12]
旧称百老匯-東園道(1885-2003)
下一站
位置

BMT牙買加線上的百老匯交匯車站是快車停靠的車站,有三條軌道以及兩個島式月台[4]。中間的快車軌道臨時作為M線列車總站[4],在車站的兩側都有軌道連接東紐約車輛段。列車可以途經此站進入車輛段,或是從車輛段途經此站進入牙買加線。

此站最早叫做百老匯-東園道車站(),因為其出入口在車站的極東側,該出入口已封閉,但街梯和車站屋仍然存在[4]。在月台中間,在大約康威街的位置曾有第二個檢票口,不過也已經封閉[4][13],也在2000年左右拆除[4][14]。舊福爾頓高架鐵路軌道的鐵架可以在車站複合的月台下方部分看見。每個月台有兩條樓梯接到交匯車站較上面的夾層[4]。夾層在月台上方,利用兩條較長電扶梯連接卡納西線車站及地面層的出入口[4]。地面層有通道通到IND福爾頓街線檢票口[4]。夾層比月台要多延伸1/3的長度[4],是用混凝土所作的。一度有窗戶[15],不過後來已經封閉。

IND福爾頓街線月台

百老匯交匯
A C
北行A線列車在慢車軌道停靠此站
地理坐标40°40′44″N 73°54′13″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A  A  (任何時候停站)
C  C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軌道IND福爾頓街線
系統B系統IND
2個島式月台
跨月台轉乘
股道4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无障碍车站
无障碍换乘可跨月台無障礙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184[2]
历史
启用日期1946年12月30日1946-12-30
旧称百老匯-東紐約(1946-2003)
下一站
北向猶提卡大道 (快速):A 
洛克威大道 (普通):A  C 
南向自由大道 (普通):A  C 
尤克利德大道 (快速):A 
位置

IND福爾頓街線上的百老匯交匯車站,以前稱為「百老匯-東紐約車站」()[4][16][17]是一個有四條軌道軌、兩個島式月台的快車地鐵站[4]

此車站在1930年代興建,在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幾乎完工,但因為物資短缺而停工[4][18][19],在戰後繼續施工,完成了必要的軌道及維修工程,並且興建了到BMT線的電扶梯[19][17]。43公尺電扶梯的合約在1945年11月7日交由奧的斯電梯公司負責[17]。此車站在1946年12月30日開始營運[18][16][20],不過電扶梯因為材料供應問題,延至1948年7月1日才完成[17][15][21]。同時也建立了和車站在一起的卡拉漢-凱里遊樂場[4][9]。在1950年代早期,為了可停放11節車廂的列車,將月台長度延伸到660英呎[22][23][24]

這個車站的瓷磚帶相當特別,結合了光澤和啞光的瓷磚,其中在邊緣有鈷藍色的光澤,中間部份則是藍莓色的啞光部份。車站在2003年更名,牆上瓷磚上的EASTAN改為對應字形的JUNCTION。在往皇后區一側的月台有一個仍運作中的控制塔[25]

在車站的東側,隧道往左右两侧擴展,配合區間軌分支出來的額外軌道。這個鐘口是為了計劃中、延長BMT牙買加線的延伸線而設計,或是為了另一個計劃中的牙買加大道地鐵而設計[26]。這個钟口不是為了IND第二系統所預備,其年代可以追溯到較早期的IND福尔顿街线計劃,當時是將此車站以西的軌道和此車站東邊的二條線連接:BMT牙买加线以及到勒弗茲林蔭路車站BMT福尔顿街线(最後還是在格蘭特大道車站連到IND福尔顿街线)[27]。其中一個鐘口是緊急出口。

參考資料

  1. "NYC Subway Wireless – Active Stations". Transit Wireless Wifi. Retrieved 2016-05-18.
  2.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13].
  3.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5-31 [2017-06-01].
  4. (PDF). nyc.gov.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November 2008 [27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6-06).
  5. (PD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5 [19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6-16).
  6. (PDF). nyc.gov.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86–113. June 2014 [16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02).
  7. (PDF). Wave of Long Island. Fultonhistory.com. May 18, 1977 [2016-07-16].
  8. (PDF). Urban Land Institute. 2014-06-26 [2016-07-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2-15).
  9. .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and Recreation. [2016-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10. . [2017-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11. . Brooklyn Daily Eagle (Brooklyn, NY). June 13, 1885: 6.
  12. (PDF). pcac.org. New York City Transit Riders Council. November 2001 [6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22).
  13. . mta.nyc.ny.us. New York City Transit. 1997-02-02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2-02). 无效|dead-url=bot: unknown (帮助)
  14. . New York City Board of Transportation. 1949.
  15. . Brooklyn Daily Eagle. January 2, 1947 [15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Newspapers.com.
  16. . Brooklyn Daily Eagle. February 17, 1947 [15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Newspapers.com.
  17. Joseph B. Raskin. .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 November 2013 [12 August 2015]. ISBN 978-0-8232-536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18. Blauvelt, Paul. . Brooklyn Daily Eagle: 21. June 9, 1946 [9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Newspapers.com.
  19. . Brooklyn Daily Eagle. December 28, 1946: 3 [16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Newspapers.com.
  20. (PDF). The Herald Statesman. Fultonhistory.com. September 22, 1947: 4 [16 July 2016].
  21. Bennett, Charles G. .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0, 1949 [16 July 2016].
  22. Noonan, Dan. . Brooklyn Daily Eagle. March 6, 1951: 5 [16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Newspapers.com.
  23. Ingalls, Leonard. . New York Times. August 28, 1953 [January 25, 2016].
  24. .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2, 1948 [27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FiS6X83Uv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bellmouth can be seen towards the right, at the 5:40 mark in the video, just before the train enters the Broadway Junction station.
  26. . April 17, 1929: 4.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百老匯交匯車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