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鐵J線與Z線

J線納蘇街慢車英語:)與Z線納蘇街快車英語:[1],是美國紐約地鐵B分部的兩條地鐵路線,過去曾稱為「牙買加快車」,在R160型顯示為「牙買加慢車/快車」。由於該線在曼哈頓下城使用BMT納蘇街線,因此其路線徽號為棕色[2]

納蘇街慢車及納蘇街快車
一列R32型J線列車停靠馬爾西大道
一列R160型Z線列車進入科斯丘什科街
一列R179型J線列車進入法拉盛大道
一列R42型J線列車進入馬爾西大道
北端總站牙買加中心-帕森斯/射手
南端總站寬街
車站總數30個(J線)
26個(Z線)
車廠東紐約車廠
開始服務1893年1893(前身)
1967年11月1967-11(現在J線)
1988年12月11日1988-12-11(現在Z線)

J線列車任何時候都營運,而Z線只在繁忙時段營運[3],平日每個尖峰方向開行6班,來往牙買加牙買加中心-帕森斯/射手曼哈頓下城寬街,途經威廉斯堡大橋,使用整條BMT射手大道線BMT牙買加線BMT納蘇街線。Z線營運時,兩條路線在蘇特芬林蔭路-射手大道-JFK機場百老匯交匯之間形成一對隔站停靠的路線。其餘時間只有J線列車營運,停靠沿途所有車站。

現時的J線/Z線衍生自若干路線,包括來往曼哈頓下城與皇后區168街的「JJ/15」; 來往曼哈頓中城57街與皇后區的168街的「KK」;來往皇后區的168街與布魯克林布萊頓海灘的「QJ」;以及來往曼哈頓下城與卡納西-洛克威公園道的「14」。現時的隔站停靠措施自1988年起實行。

歷史

  • BMT牙買加線於1883年開幕,是現今紐約地鐵最老的服務路線。
  • 1888年6月25日,列車自德里格士大道車站駛往凡希凌車站,三個星期後,延駛到碼頭。
  • 1893年,路線往東延駛至賽普雷斯丘陵。
  • 1908年9月16日,路線自克雷森車站發車,經由威廉斯堡橋駛往艾色克斯車站。
  • 1913年8月4日欽伯斯街車站開幕,尖峰慢車訖站改至運河街車站。
  • 1915至1916年間,BMT牙買加線重建,新增快車用的第三軌。
  • 1917年,碼頭的訖站關閉。5月28日延駛至111街車站。
  • 隔年投入鋼鐵車廂營運。7月3日,電氣化工程鋪設至168街車站。列車改至此發車,駛往欽伯斯街車站,尖峰方向行快車自東園道駛往威廉堡橋,間甚至有只停起訖站的快速列車;其他時段自168街車站發車,駛往欽伯斯街。
  • 1924年啟用標示措施,快/慢車分別被編為15、14號。
  • 1931年5月30日BMT納蘇街線通車,15號線延駛該線。
  • 1959年6月18日起實施隔站停靠措施,15號線列車自東園道車站以西行快車,停靠「A」,14號線停靠「B」,列表如下:
車站車站
AB168街A森林園道
B160街AB埃德恣巷
AB蘇特芬大道B賽普雷斯丘陵
B皇后大道A克雷森街
B大主教大道B諾塢大道
A121街A克利夫蘭街
A111街B凡希凌
B102街B阿拉巴馬大道
A塢哈芬大道AB東園道
  • 1960年,編號15更為編號J及JJ,編號14更為KK
  • 1967年11月26日克莉絲蒂街連接道通車,15號線更為QJ線,行經BMT布來頓線訖於布來頓海灘車站。
  • 1988年12月11日,射手大道線完工,J線從121街改到牙買加中心-帕森斯/射手車站。同時間,J/Z線隔站停靠措施啟用。
  • 1990年9月30日後因工程因素,訖站調回運河街。
  • 1999年5月至9月,廉斯堡橋重建關閉,J線改為往返牙買加中心-帕森斯/射手車站與麥朵大道之間,於非尖峰行駛慢車。
  • 2001年9月11日後,R線停駛,J線延駛至灣橋-95街,成為當時營運區間最長的列車,紐約地鐵各線於10月28日恢復正常營運。

BMT百老匯線演變

以下列出各時段列車的重大變革(不包含M線):

早上尖峰慢車早上尖峰快車下午尖峰慢車下午尖峰快車其他時段慢車特定區間
1959至196714 168街↔運河街,停靠「B」15 168街↔百老街,停靠「A」14 克雷森街↔運河街15 168街↔百老街15 168街↔百老街14 亞特蘭提大道或洛克威公園↔運河街,限下午尖峰列車。
1967至1968JJ 168街↔運河街,停靠「B」
RJ168街↔95街(布魯克林)
QJ 168街↔布來頓海灘,停靠「A」JJ克雷森街↔運河街
RJ168街→95街(單向)
QJ 168街↔布來頓海灘JJ 168街↔百老街
QJ168街↔布來頓海灘(中午及晚上)
JJ亞特蘭提大道↔運河街,限下午尖峰列車。
1968至1973KK 168街↔57街(曼哈頓),停靠「B」QJ 168街↔科尼島-斯提威爾大道,停靠「A」KK168街↔57街(曼哈頓),停靠「B」QJ 168街↔科尼島-斯提威爾大道,停靠「A」QJ 168街↔科尼島-斯提威爾大道QJ 深夜、凌晨及週末百老街↔科尼島-斯提威爾大道
1973至1976K 東園道↔57街(曼哈頓)J 168街↔百老街,分為兩線停靠「A」與「B」K 東園道↔57街(曼哈頓)'J 168街↔百老街,全部停靠'J 168街↔百老街,全部停靠

K線於1976年取消,J線於1988年BMT射手大道線通車後調整為慢車。

路線

服務形式

以下表格顯示J線與Z線所使用路線,特定時段在有陰影的格的路段內營運:[4]

路線 起點 終點 軌道 時段
J Z
日間 晚上 週末 繁忙時段 繁忙時段
BMT射手大道線 牙買加中心 蘇特芬林蔭路 全部          
BMT牙買加線 121街 阿拉巴馬大道 慢車(全部)  
慢車(隔站停靠)          
百老匯交匯 馬爾西大道 慢車      
威廉斯堡大橋 全部
BMT納蘇街線 埃塞克斯街 寬街

車站

更詳細的車站列表參見上方列出的路線。

綠色車站與藍色車站分別標示J線列車與Z線列車在繁忙時段的尖峰方向停靠的車站。J線列車在繁忙時段以外停靠所有車站。

車站服務圖例
任何時候停站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僅深夜停站
僅平日停站
任何時候停站(除繁忙時段的尖峰方向外)
僅尖峰時段的尖峰方向停站
車站已關閉
時段資料
車站符合ADA標準
  車站在指定方向符合ADA標準
 
升降機只到夾層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轉乘 連接
皇后區
射手大道線
牙買加中心-帕森斯/射手 E  Q44選擇巴士服務
蘇特芬林蔭路-射手大道-JFK機場
E  AirTrain JFK
長島鐵路牙買加
Q44選擇巴士服務
牙買加線
121街 Q10線巴士往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
| 111街
104街 往曼哈頓方向列車因車站翻新不會停靠直至2018年初
伍德哈文林蔭路 Q52/Q53選擇巴士服務
| 85街-森林公園道
75街-埃爾德斯巷
布魯克林
| 塞普雷斯山
克雷森街
諾伍德大道
| 克里夫蘭街
凡希克凌大道
阿拉巴馬大道
百老匯交匯 A  C IND福爾頓街線
L BMT卡納西線
M 
長島鐵路大西洋支線東紐約
早上繁忙時段部分北行列車以此站為起終點站[lower-alpha 1]
黃昏繁忙時段部分南行列車自此站起載
昌西街 M 
哈爾西街 M 
蓋茲大道 M 
科斯丘什科街 M  B46選擇巴士服務
默特爾大道-百老匯 M  M線接駁巴士往威克奧夫大道
法拉盛大道 M  B15巴士往JFK機場
羅里默街 M 
休斯街 M 
馬爾西大道 M  B44選擇巴士服務
曼哈頓
納蘇街線
埃塞克斯街 M 
F IND第六大道線德蘭西街
布利
堅尼街 4  6  <6>IRT萊辛頓大道線
N  Q  R  W BMT百老匯線
錢伯斯街 4  5  6  <6>IRT萊辛頓大道線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
福爾頓街 2  3 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4  5 IRT萊辛頓大道線
A  C IND第八大道線
可連往N  R  W BMT百老匯線),科特蘭街途經戴伊街行人通道
寬街

備註

  1. (PDF). New York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6-12-28].
  2. . mta.info. [2017-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3. (PDF). progressiveaction.info. New York City Transit. July 29, 2016 [August 19, 2016].
  4. (PD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25 [2017-07-01].

外部連結

  1. 部分北行列車在早上繁忙時段自此站起載繼續前往牙買加中心;部分由寬街開抵的北行列車在早上繁忙時段後期以此站為總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