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
山县位于中国安徽省最北端,是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2007年初被列为安徽省直管县试点,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是长三角地区的西北门户。
砀山县 | |
---|---|
县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安徽省宿州市 |
区划类别 | 县 |
区划代码 | 341321 |
毗邻 | 安徽省萧县、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山东省单县、江苏省丰县 |
政府驻地 | 砀城镇人民东路99号 |
方言 | 中原官话-徐淮片-砀山方言 |
经纬度 | 34°16′~34°39′N 116°29′~116°38′E |
总面积 | 1,196.73 平方千米 |
总人口 | 100.46万 |
GDP(2015) | 159.49亿元人民币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邮政编码 | 235300 |
电话区号 | +86 (0)557 |
網站:砀山县人民政府 |
汉语名称 | |||||||||||||
---|---|---|---|---|---|---|---|---|---|---|---|---|---|
繁体字 | |||||||||||||
简化字 | |||||||||||||
| |||||||||||||
日语名称 | |||||||||||||
日語原文 | |||||||||||||
日語舊字體 | |||||||||||||
|
本頁面使用旁註標記,若瀏覽器不,標音會顯示在文字後方,如:衣()。 |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灭魏国,置砀郡(治砀县,縣城在今河南商丘永城市芒山西麓),为三十六郡之一,在今碭山县境设下邑县。碭县东南有砀山(今属永城市),故名。
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今县境仍设下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1公里之毛李庄),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砀郡(仍治故砀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砀郡改属彭越的梁国(治今毛李庄)。六年春,砀郡归汉。十一年三月丙寅,砀郡改属刘恢梁国(都睢阳,今商丘市區南)。高后七年(前181年)二月,改属吕产的吕国。八年八月,改属梁国。後九月,砀郡又归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二月乙卯,砀郡改属刘楫梁国。十二年,梁国封給劉武。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梁国改属豫州刺史部。
新莽时(公元9年),改梁国为陈定郡,治所砀县改为「节砀县」,改下邑县为「下治县」,仍属豫州刺史部。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恢復砀郡(仍治砀故城),下邑县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仍属豫州(治谯,今安徽省亳州市区)。同年,梁国迁都下邑故城,夏邑县属之。
曹魏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魏代汉,今县境仍设夏邑县(仍治今毛李庄),為豫州(初治谯,後多次移治)梁郡之郡治。青龙四年(236年),夏邑县兼梁国国都,後又廢梁國為梁郡。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復置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
北齐(555年)废砀郡、砀县,併入安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縣、雎陽縣之地置永城县,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
唐朝,砀山县属宋州(雎陽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以砀山縣、单父縣、虞城縣、曹州之成武縣表置辉州。
宋朝,属单州。
金朝兴定元年(1217年),砀山县改属归德府(府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兴定五年(1222年),永城县升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郏三县,芒砀山一带又属砀山县辖 。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城为洪水荡没,迁治保安镇。
元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碭山县,还旧地,属东平路。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一带再属永城县。是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三年,复置砀山县,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砀山县随臨濠府徐州改属中书省。六年九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治中立县,由鍾離縣改來)。七年八月,中立府改为凤阳府(治临淮县,由中立县改來)。八年十月,凤阳府設凤阳县(府城即今府城镇)。十三年正月,凤阳府直隶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砀山县改属徐州直隶州。 永乐元年(1403年),徐州屬南直隶。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水患,迁砀山县治于小神集(今砀山县城关镇东南陈寨北门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复旧治(今毛李庄)。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在旧城西1公里之秦家堂築新縣城(今城关镇)。萬曆二十八年竣工,为夯土砖堞城垣。
中華民國元年属江苏省徐海道;後属江苏省銅山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所辖。
1949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区。 1950年2月,砀山县民主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1954年,地方人民政府改稱人民委員會)。 1952年11月15日,砀山县划归江苏省。 1953年3月6日,复属江苏省徐州专区(驻徐州市)。 1955年2月21日,将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撤销宿县专区,砀山县划属蚌埠专区。 1959年3月22日,撤销萧县、砀山县,合併為萧砀县,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7日,萧砀县改属宿县专区;12月15日,撤销萧砀县,恢复砀山县,仍属宿县专区。 1968年8月,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宿縣地區。 1981年12月30日,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至今未变。 2000年4月,宿縣地區改設地級宿州市,砀山县属宿州市。
地理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境内几乎全为平原。县城以北一二十公里处为黄河故道,沿河多为沙土土质,适合酥梨种植。
气候
砀山县年平均日照数为2480.6小时;砀山县年平均气温14℃;砀山县年平均降水量约773.6毫米;年平均降水9.51亿立方米。
砀山县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19.3 (66.7) |
23.9 (75) |
29.4 (84.9) |
34.4 (93.9) |
37.7 (99.9) |
41.0 (105.8) |
41.6 (106.9) |
39.3 (102.7) |
36.1 (97) |
34.7 (94.5) |
28.5 (83.3) |
20.5 (68.9) |
41.6 (106.9) |
平均高温℃(℉) | 5.2 (41.4) |
8.0 (46.4) |
13.5 (56.3) |
21.1 (70) |
26.6 (79.9) |
30.9 (87.6) |
31.7 (89.1) |
30.8 (87.4) |
26.9 (80.4) |
21.4 (70.5) |
14.0 (57.2) |
7.6 (45.7) |
19.81 (67.66) |
每日平均气温℃(℉) | 0.2 (32.4) |
2.7 (36.9) |
7.9 (46.2) |
15.1 (59.2) |
20.5 (68.9) |
25.3 (77.5) |
27.1 (80.8) |
26.2 (79.2) |
21.4 (70.5) |
15.4 (59.7) |
8.2 (46.8) |
2.2 (36) |
14.35 (57.84) |
平均低温℃(℉) | −3.5 (25.7) |
−1.2 (29.8) |
3.2 (37.8) |
9.7 (49.5) |
15.0 (59) |
20.2 (68.4) |
23.4 (74.1) |
22.6 (72.7) |
17.2 (63) |
10.8 (51.4) |
3.8 (38.8) |
−1.7 (28.9) |
9.96 (49.93) |
历史最低温℃(℉) | −19.9 (−3.8) |
−17.5 (0.5) |
−13.4 (7.9) |
−1.8 (28.8) |
4.0 (39.2) |
9.6 (49.3) |
15.5 (59.9) |
12.3 (54.1) |
3.7 (38.7) |
−1.6 (29.1) |
−9.4 (15.1) |
−15.4 (4.3) |
−19.9 (−3.8)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15.5 (0.61) |
19.7 (0.776) |
32.9 (1.295) |
41.3 (1.626) |
62.5 (2.461) |
95.6 (3.764) |
176.5 (6.949) |
124.7 (4.909) |
78.8 (3.102) |
46.3 (1.823) |
21.5 (0.846) |
12.9 (0.508) |
728.2 (28.669) |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 3.8 | 4.9 | 6.3 | 6.8 | 7.5 | 7.7 | 12.8 | 9.5 | 7.8 | 6.7 | 5.3 | 3.8 | 82.9 |
来源 #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 |||||||||||||
来源 #2:气候资源数据库 |
民族
砀山县民族构成主要由汉族、回族构成、其他少数民族较少。回族虽然在人口结构中占据少数部分,但对砀山民风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回族主要为聚居,主要居住地为砀山县城的南关、曹庄镇的回民许庄等地。
特产

砀山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闻名于世,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砀山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系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是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2010年4月,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基尼斯中国种植梨树规模最大的县,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区。砀山酥梨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饮食
砀山 饣它汤(也写作sha汤)、木炭烧饼和豆浆粥是当地的特色小吃。 饣它汤味道香醇,为早点中的重要角色,其制作方法很少被人们了解。一般 饣它汤中主料为羊肉丝,小麦仁,辅料有葱,姜,胡椒面,小茴香,大茴香,丁香,花椒,桂皮等。枣糕亦很有名,当年,胡耀邦视察砀山,品尝后很是赞赏。木炭烧饼是砀山籍游子的最想,有些在外地工作的砀山人经常通过长途客车捎带,除自己食用,也赠同乡解馋。
参考文献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