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在中華民國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东部战区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將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应钦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1945年9月9日,中华民国南京市
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举行

受降經過

1945年8月10日,日本在美軍原子彈震懾下,被迫通過中立國瑞士瑞典,向盟國發出降伏照會。[1]:1003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全國廣播天皇停戰詔書》。[1]:10038月21日,日本在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經與國軍聯絡後,派代表參謀次長今井武夫,偕同參謀橋島芳雄中佐、前川國雄少佐、譯員木村辰南,乘坐繫有紅十字運輸機,飞至湖南芷江,作在華日軍投降之洽談。[2]:236

今井一行下機後,乘上一輛插有白旗吉普車,先至招待所[2]:236。洽降會議開始,今井偕隨員魚貫而入,主持投降會議者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萧毅肃,其右為美軍魏德邁將軍代表波特勒,其左為副參謀長冷欣[2]:236。首由萧毅肃向日方提出投降條件,今井武夫低首聆聽,蕭總參謀長詢以日軍在華分佈情況[2]:236-237。今井即交出地圖一幅,據載在中國之日軍共1,090,000人[2]:237。此外,在台灣方面有5個師團,在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約有2個師團[2]:237。以上各地區,總共敵軍投降之兵力為1,283,200人[2]:237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為迅速辦理受理事宜,恢復全般秩序起見,當即遵照最高統帥之指示,策定分15個地區受降,指派就近之最高軍事長官分別接受日軍之投降[2]:239

受降仪式结束后,何应钦发表讲话:“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的结果。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分区受降情况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划分15个受降区,何应钦任全权代表。[3][4]

中国战区分区受降表[5]:89-90
受降區受降單位受降主官受降地區受降辦理地點日軍投降代表
第一受降区
第一方面軍盧漢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河內土橋勇逸
第二受降区第二方面軍張發奎廣州香港雷州半島海南島廣州田中久一
第三受降区第七戰區余漢謀曲江汕頭汕頭末藤知文
第四受降区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長沙衡陽長沙坂西一良
第五受降区第九戰區薛岳南昌九江南昌笠原幸雄
第六受降区第三戰區顧祝同杭州廈門杭州野地嘉平
第七受降区第三方面軍湯恩伯地區上海南京十川次郎(南京)、松井太久郎(上海)
第八受降区第六戰區孫蔚如武昌宜昌漢口岡部直三郎
第九受降区第十戰區李品仙徐州安慶蚌埠海州地區徐州森茂樹
第十受降区第十一戰區孫連仲(北平)、李延年(济南)北平天津石家莊保定孫連仲
青島濟南德州(李延年)
北平濟南下村定(北平)、細川忠康(济南)
第十一受降区第一戰區胡宗南。一战区副参谋长李昆岗少将、裴昌会为副主任。出任战区前进指挥所主任,9月6日偕战区司令部作战科长杨荫寰飞机抵郑州。原定洛陽地區,后为阻止八路军接受日伪军投降,第38军55师由卢氏杜关镇进驻郑州,孔从洲兼任郑洛警备司令,主力推进开封;第40军经郑州北进新乡,受降地区扩大为开封、郑州、新乡鄭州原定第110师团长木村经宏中将,后改为第12军司令官鹰森孝、参谋长中山源夫少将以下日军43334名。
第十二受降区第五戰區劉峙鄭州開封新鄉南陽襄樊地區郾城9月20日举行了受降仪式,刘峙主持了仪式,日军第12军团司令官鹰森孝在投降书上签字,在郾城投降的日军有31560名。
第十三受降区第二戰區閻錫山山西太原澄田徠四郎
第十四受降区第十二戰區傅作義地區歸綏根本博
第十五受降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陳儀臺灣澎湖臺北安藤利吉

参考文献

  1. 楊克林、曹紅. . 廣州: 廣東旅遊出版社. 1995年1月. ISBN 7805215413.
  2. 李怡. . 台北: 力行書局. 1969.
  3. 從投降到受降—撼動歷史的26天 - 檔案樂活情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6).
  5. 何應欽. . 台北: 正中書局. 1974年10月.

外部链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