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省 (中華民國)

綏遠省蒙古语),簡稱,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之一,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廢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省
ᠰᠦᠶᠶᠤᠸᠠᠨ
ᠮᠮᠣᠵᠢ
 中华民国的省

1928年-1949年
綏遠位置
首府 歸綏市
歷史
 - 成立 1928年
 - 廢除 1949年
面積 329,397 km²
人口
 - 估計 1,718,089 
     人口密度 5.2 /km² 
現隸屬於  中华人民共和国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東戈壁省南戈壁省

省名由來

清朝時綏遠屬漠南蒙古,因設有綏遠城將軍駐守此地,故名。

管轄範圍

全省轄境相當於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大部(化德县商都县除外)。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底全省土地面積為32萬9,397.19平方公里。

地理

全省以高原為主體,可分三部分:

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主要是戈壁沙漠,富含礦藏,著名的礦都白雲鄂博即位於此。中部有黃河貫通而過,形成河套地區,分前套後套,是精華區,包頭歸綏等大城市多在此區。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為主體,成吉思汗陵為在此區。

人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216萬6,513人,下半年統計為222萬9,945人。

歷史沿革

清朝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因設有綏遠將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設歸綏道,屬山西省。民國初年,袁世凱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便大力推行民政統治制度,分別在內蒙古劃置3个特別區(熱河、察哈爾、綏遠)。民國二年(1914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設置綏遠特別區,將原先由山西省管轄的歸綏道12縣,改由綏遠城將軍管轄,還有歸化城土默特左、右二旗,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也劃歸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稱綏遠省。

1933年熱河被日軍侵佔後,向華北與塞北逼進,1935年傅作義將軍曾在百靈廟擊退日軍,締造百靈廟大捷

七七事變後,日軍於1937年10月,攻佔歸綏,扶植德王成立蒙疆組織統治,於1939年9月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歸綏為「厚和浩特」特別市。抗戰勝利後國府收復失地。並恢復「歸綏」舊稱。

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及黨政軍要員通電宣佈歸順中共,即九·一九起义。中共解放軍和平佔領綏遠省全境。中華民國的綏遠省政府至此徹底消亡。

行政區劃

道制

歸綏道
民國三年(1914年)7月置,為邊要缺,一等,駐歸綏縣(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轄歸綏、薩拉齊、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五原、武川、東勝等縣。後分別增領固陽、包頭(以上後均改置縣)、大佘太、臨河4設治局,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

縣、市、局

民國二年(1913年)置綏遠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綏遠省,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以前,轄有3市、20縣、18旗、4行政督察區

綏遠省
行政督察區及盟部專署駐地代碼縣等級縣市局駐地(2020年10月)北洋時期沿革
省直轄地區 23001不適用歸綏市綏遠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城區)綏遠道綏遠省會,民國26年(1937年)11月,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改歸綏縣為厚和浩特市。抗戰結束後,於民國36年(1947年)11月正式設市。
二等歸綏縣綏遠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城區)綏遠道清代為歸化城直隸廳綏遠城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易名歸化縣綏遠縣。均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4月綏遠縣併入歸化縣[1],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因與福建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易今名,以歸化、綏遠2縣首字命名。
第一區 武川縣 23002不適用包頭市包頭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城區)綏遠道民國22年(1933年)4月析包頭縣城區置[2]
23003五等包頭縣包頭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城區)綏遠道民國12年(1923年)11月析薩拉齊包頭鎮及五原、東勝、固陽3縣部分地置包頭設治局[3],民國14年(1925年)1月改制縣[4]
23006二等武川縣可可以力鎮(今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駐地可可以力更鎮綏遠道清代為武川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07四等固陽縣廣義奎(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駐地金山鎮綏遠道民國8年(1920年)5月分五原縣烏拉特三公旗一部及武川縣茂明安旗置固陽設治局[5],1923年3月改制縣[6]
23018二等薩拉齊縣薩拉齊(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駐地薩拉齊鎮綏遠道清代為薩拉齊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第二區 集寧縣 23009二等豐鎮縣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駐地舊城區街道察哈爾興和道清代為豐鎮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0三等涼城縣新堂(今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駐地岱海鎮察哈爾興和道清代為寧遠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稱寧遠縣,因與湖南、奉天、甘肅、新疆4省縣名重名,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1月易名,以北魏涼城郡名得名[7]。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1三等興和縣三道河子(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駐地城關鎮察哈爾興和道清代為'興和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2三等集寧縣平地泉(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平地泉鎮察哈爾興和道民國11年(1922年)2月析豐鎮、涼城、興和3縣地置集寧招墾設治局[8],民國12年(1923年)12月改制縣。[9]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23013四等陶林縣康堡(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駐地科布爾鎮察哈爾興和道清代為陶林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民國3年(1914年)6月改屬察哈爾特別區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劃歸綏遠省。
第三區 東勝縣 23008五等東勝縣羊腸壕(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綏遠道清代為東勝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19五等清水河縣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駐地城關鎮綏遠道清代為清水河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20三等托克托縣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駐地雙河鎮綏遠道清代為托克托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21四等和林格爾縣二十家子(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駐地城關鎮綏遠道清代為和林格爾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第四區 陝壩市 23004四等五原縣隆興長(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駐地隆興昌鎮綏遠道清代為五原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5月改制縣。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11月改屬綏遠特別區域。
23005四等臨河縣強油房(今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駐地解放街道綏遠道民國14年(1925年)6月分五原縣後套豐濟渠以西析置臨河設治局[10],民國18年(1929年)1月改制縣[11]
23014五等安北縣大佘太(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北大佘太鎮
東槐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西北西小召鎮
綏遠道民國14年(1925年)7月分五原縣東界及包頭設治局和固陽縣各一部析置大佘太設治局{[12],民國20年(1931年)6月易名安北設治局[13],民國31年(1942年)4月改制縣[14]
23015五等米倉縣三道橋(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西三道橋鎮綏遠道民國31年(1942年)4月分臨河縣部分析置縣[15]
23016五等狼山縣永安堡(今內蒙古自治區臨河區狼山鎮綏遠道民國31年(1942年)4月分臨河縣北部析置狼山設治局[16],民國33年(1944年)4月改制縣[17]
23017五等晏江縣劉長鎮(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西南)
塔爾湖(今五原縣西塔爾湖鎮
綏遠道民國31年(1942年)4月分五原縣西部析置晏江設治局[18],民國33年(1944年)4月改制縣[19]
23022不適用陝壩市陝壩(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駐地陝壩鎮綏遠道民國32年(1943年)10月分臨河縣陝壩地區析置[20],因駐地得名。
察哈爾盟 23101不適用察哈爾右翼正黃旗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東北綏遠道
23102不適用察哈爾右翼正紅旗大土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
紅旗廟(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西南紅旗廟)
綏遠道
23103不適用察哈爾右翼鑲紅旗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綏遠道
23104不適用察哈爾右翼鑲藍旗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卓資山鎮綏遠道
烏蘭察布盟 23201不適用四子部落旗八王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查干補力格蘇木綏遠道俗稱四子王旗
23202不適用喀爾喀右翼旗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綏遠道俗稱達爾罕貝勒旗
23203不適用茂明安旗白靈淖(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東北懷朔鎮綏遠道
23204不適用烏拉特前旗哈拉干補隆(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南白彥花鎮綏遠道俗稱西公旗
23205不適用烏拉特中旗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西北巴彥杭蓋蘇木綏遠道俗稱中公旗
23206不適用烏拉特後旗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東北與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交界處綏遠道俗稱東公旗
伊克昭盟 23301不適用鄂爾多斯左翼前旗西營子(今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南暖水鎮
沙圪堵(今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沙圪堵鎮
綏遠道俗稱準噶旗
23302不適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駐地阿勒騰席熱鎮綏遠道俗稱郡王旗
23303不適用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西北大樹灣一帶
樹林召(今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樹林召鎮
綏遠道俗稱達拉特旗
23304不適用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烏審召(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東北巴吉代附近)
(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駐地嘎魯圖鎮
綏遠道俗稱烏審旗
23305不適用鄂爾多斯右翼中旗[21]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駐地烏蘭鎮綏遠道
23306不適用鄂爾多斯右翼後旗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綏遠道俗稱杭錦旗
23307不適用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新街(今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鎮綏遠道俗稱札薩克旗
特別旗 23400不適用土默特特別旗[22]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南綏遠道

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設3行政督察區。抗戰結束後,改劃為4區,歸綏縣市由省府直轄,中華民國行政院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

綏遠省政府直轄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領包頭1市。抗戰結束後,第一區歸綏縣劃為省政府直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核准歸綏市設市,計轄1市1縣。
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專署駐歸綏縣,轄歸綏、武川、薩拉齊、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6縣。抗戰結束後,綏縣縣劃屬省政府直轄;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3縣劃屬新組建的第三區,自舊第三區劃入包頭、固陽2縣,原省政府直轄的包頭市劃屬本區,計轄1市4縣,專署改駐武川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專署駐豐鎮縣,轄豐鎮、集寧、涼城、興和、陶林5縣。抗戰結束後,專署改駐集寧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
抗戰結束後,以第一區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3縣及舊第三區東勝縣組成新「綏遠省第三行政督察區」,計轄4縣,專署駐東勝縣。
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綏遠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署駐五原縣,轄五原、臨河、包頭、固陽、東勝5縣及安北設治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增領米倉縣;4月改安北設治局為縣,增領狼山、晏江2設治局(後均升為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增領陝壩市。抗戰結束後,改稱「綏遠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包頭、固陽2縣劃屬第一區,東勝劃屬新第三區,計轄1市6縣,專署改駐陝壩市。

行政區劃年表

綏遠省行政區劃年表
說明:「?」表示不能確定其發生年份或月份,故放於最有可能的一年內,詳見注釋
西元民國紀元其他行政區劃變更
1913年 民國2年 12
  • 山西省歸化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武川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薩拉齊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豐鎮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寧遠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興和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陶林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東勝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清水河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托克托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和林格爾縣來隸(11月)
  • 山西省五原縣來隸(11月)
1914年 民國3年 8
  • 歸化縣改名歸綏縣(1月)
  • 寧遠縣改名涼城縣(1月)
  • 豐鎮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 涼城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 興和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 陶林縣移屬察哈爾特別區域(6月)
1915年 民國4年 8
1916年 民國5年 8
1917年 民國6年 8
1918年 民國7年 8
1919年 民國8年 8
1920年 民國9年 8 1
  • 析五原、武川二縣置固陽設治局(5月)
1921年 民國10年 8 1
1922年 民國11年 8 1
1923年 民國12年 9 1
  • 改固陽設治局為固陽縣(3月)
  • 析薩拉齊、五原、東勝、固陽置包頭設治局(11月)
1924年 民國13年 9 1
1925年 民國14年 10 2
  • 改包頭設治局為包頭縣(1月)
  • 析五原縣置臨河設治局(6月)
  • 析五原、包頭、固陽三縣置大佘太設治局(7月)
1926年 民國15年 10 2
1927年 民國16年 10 2
1928年 民國17年 15 2
  • 察哈爾特別區域豐鎮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涼城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興和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集寧縣歸屬綏遠省(9月)
  • 察哈爾特別區域陶林縣歸屬綏遠省(9月)
1929年 民國18年 16 1
  • 改臨河設治局為臨河縣(1月)
1930年 民國19年 16 1
1931年 民國20年 16 1
  • 大佘太設治局改名安北設治局(6月)
1932年 民國21年 16 1
1933年 民國22年 16 1 1
  • 析包頭縣置包頭市(4月)
1934年 民國23年 16 1 1
1935年 民國24年 16 1 1
1936年 民國25年 16 1 1
1937年 民國26年 16 1 1
1938年 民國27年 16 1 1
1939年 民國28年 16 1 1
1940年 民國29年 16 1 1
1941年 民國30年 16 1 1
1942年 民國31年 18 1 2
  • 改安北設治局為安北縣(4月)
  • 析臨河縣置米倉縣(4月)
  • 析臨河縣置狼山設治局(4月)
  • 析臨河縣置晏江設治局(4月)
1943年 民國32年 18 2 2
  • 析臨河縣置陝壩市(10月)
1944年 民國33年 20 2
  • 改狼山設治局為狼山縣(4月)
  • 改晏江設治局為晏江縣(4月)
1945年 民國34年 20 2
1946年 民國35年 20 2
1947年 民國36年 20 3
  • 析歸綏縣置歸綏市(11月)
1948年 民國37年 20 3
1949年 民國38年 20 3

政府

省會

治歸綏縣,抗戰時期一度遷往臨河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因析臨河縣陝壩地區置陝壩市而改為此地。抗戰結束後遷回歸綏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設置歸綏市,省會改為此地。

構成

民國元年(1912年)4月,中華民國政府沿襲清朝制度,設綏遠城將軍,並將原清朝綏遠城將軍衙門改為綏遠將軍府。民國3年(1914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設綏遠特別行政區,與山西正式分治。同年7月,綏遠城將軍改為綏遠都統,綏遠將軍府改稱綏遠特別行政區都統署。此「綏遠特別行政區」即後來成立的綏遠省之前身。[23]

歷任軍政長官、省政府主席

綏遠城將軍
綏遠都統
綏遠省政府主席

参考文献

  1. 內務部職方司第一科:《全國行政區劃表》(1914年,第137頁)載:“(民國)元年五月將歸化、綏遠兩廳改稱為縣。二年四月,因兩縣置於同一區域內,併縣,定名歸化。”按:一說1912年5月已合併為一縣,內務部職方司第一科:《山西省區域沿革一覽表》(《政府公報》第491號,民國2年9月16日,第17冊,第532頁)僅有歸化縣、無綏遠縣。謝觀《各省區域沿革一覽表》(第107頁)同,作“民國元年五月改歸化、綏遠兩廳為歸化縣”。
  2. 《國民政府公報》第1113號,民國22年4月24日,第9頁。
  3. 《政府公報》第2880號,民國13年3月28日,第143冊,第1313頁。又,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卷下,第63頁。
  4. 《政府公報》第3464號,民國14年11月25日,第163冊,第5735頁。
  5. 《政府公報》第1544號,民國9年6月1日,第98冊,第4頁。又,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卷下,第62頁。
  6. 《政府公報》第2529號,民國12年3月27日,第131冊,第1518頁。
  7. 《內務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
  8. 《政府公報》第2129號,民國11年2月4日,第118冊,第514頁。
  9. 《政府公報》第2807號,民國13年1月13日,第141冊,第141頁。又,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卷下,第62頁。按:內政部方域司《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第11版,第161頁)作1921年10月置設治局,1922年12月改縣。當誤。
  10. 《政府公報》第3392號,民國14年9月10日,第161冊,第4386頁。
  11. 《國民政府公報》第120號,民國18年3月20日,第5頁。
  12. 《政府公報》第3334號,民國14年7月14日,第159冊,第3381頁。
  13. 吳承湜:《近六十年全國郡縣增建志要》附錄,第73頁。又,《內政部整理各省行政區劃之統計》,《內政公報》第8卷第14期。
  14.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458號,民國31年4月18日,第25頁。
  15.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458號,民國31年4月18日,第25頁。
  16.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458號,民國31年4月18日,第25頁。
  17.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665號,民國33年4月12日,第14頁。
  18.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458號,民國31年4月18日,第25頁。
  19. 《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665號,民國33年4月12日,第14頁。
  20. 內政部方域司:《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第11版),第162頁。按:《杭錦後旗志》(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1989年,第17頁)謂置於1942年夏。
  21. 傅林祥,鄭寶恆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中華民國卷》將此旗歸入寧夏省。
  22. 傅林祥,鄭寶恆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中華民國卷》作「歸化土默特旗」,屬伊克昭盟。
  23. 內蒙古自治區志,第一章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地方政府 第一節 綏遠特別行政區都統署主官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