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
臺灣軍,是指臺灣日治時期臺灣軍司令官轄下常駐臺灣的各部隊,成立於1919年,是由1907年成立的臺灣守備隊擴充而成,而更早之前則為1896年-1897年編成的臺灣守備混成旅團。海軍則是另外於澎湖馬公設置了馬公要港部。
臺灣軍 | |
---|---|
臺灣軍司令部 | |
存在時期 | 1919年(大正8年)8月20日 - 1944年(昭和19年)9月22日 |
國家或地區 | 大日本帝國 |
效忠於 | 天皇 |
部門 | 大日本帝国陆军 |
種類 | 步兵/炮队/飞行聯隊 |
駐軍/總部 | 日治臺灣台北市 |
參與戰役 | 中国抗日战争、二战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
日語舊字體 |
編制
- 台灣軍司令部
- 幕僚
- 兵器部
- 經理部
- 派出所
- 軍醫部(1930年設)
- 獸醫部
- 法務部
- 軍法會議裁判部
- 檢察部
- 台北衛戍刑務所
- 台灣守備隊司令部(台北)
- 台灣山砲兵大隊(台北)
- 第一中隊、第二中隊(台南,位於台南兵工廠,於1925年終止)
- 台灣高射砲第八聯隊(屏東)
- 基隆要塞司令部
- 基隆重砲兵大隊
- 第一中隊、第二中隊
- 基隆重砲兵大隊
- 澎湖島要塞司令部(馬公)
- 馬公重砲兵大隊
- 第一中隊、第二中隊
- 馬公重砲兵大隊
- 飛行第八聯隊→ 飛行第8戰隊(屏東)
- 第一中隊、第二中隊、材料廠
- 台灣憲兵隊本部(台北)
- 台北分隊、台南分隊、基隆分隊、澎湖島分隊
- 運輸部基隆出張所
- 湖口演習場、嘉義演習場(1930年廢止)
- 陸軍病院(1936年衛戍條例廢止,衛戍病院均改稱陸軍病院)
- 基隆陸軍病院
- 台北陸軍病院
- 台中分院、宜蘭分院、北投分院
- 台南陸軍病院(今 成功大學台文系館)
- 屏東分院、花蓮港分院、玉里分院、台東分院
- 高雄陸軍病院(1941年自分院獨立)
- 澎湖島陸軍病院
第10方面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昭和19年(1944年),沖繩守備隊(第32軍)劃歸台灣軍管轄,台灣軍擴充改組為「第10方面軍」,統轄沖繩、台灣、澎湖的防衛作戰任務,所轄第32軍後來於美軍登陸沖繩島時全滅。日本投降時,台灣的陸軍之兵力為165,219人、海軍約為38,397人。
陸軍人數一覽
第十方面軍台灣陸軍各部隊實有人員一覽表[1]
區分 | 編制定員 | 投降時人員 | 1945年9月下旬時實有人員 |
---|---|---|---|
台灣軍管區司令部 | 1,625 | 2,145 | 1,814 |
第九師團 | 15,549 | 16,335 | 10,959 |
第十二師團 | 14,062 | 14,941 | 10,525 |
第五十師團 | 15,730 | 16,490 | 8,166 |
第六十六師團 | 12,665 | 13,815 | 9,451 |
第七十一師團 | 9,644 | 13,309 | 7,809 |
獨立混成第七十五旅團 | 7,757 | 5,500 | 3,594 |
獨立混成第七十六旅團 | 3,852 | 3,997 | 2,809 |
獨立混成第一00旅團 | 3,893 | 4,633 | 3,808 |
獨立混成第一0二旅團 | 3,834 | 3,782 | 1,582 |
獨立混成第一0三旅團 | 3,709 | 3,164 | 2,683 |
獨立混成第一一二旅團 | 4,931 | 5,119 | 3,525 |
第八飛行旅團 | 16,958 | 16,754 | 27,727 |
小 計 | 114,209 | 119,982 | 94,452 |
軍直轄隊 | 38,174 | 43,843 | 22,492 |
軍直轄憲兵隊 | 1,883 | 1,393 | 16,367 |
小 計 | 40,057 | 45,236 | 38,859 |
合 計 | 154,266 | 165,219 | 133,311 |
海軍人數一覽
第十方面軍台灣海軍各部隊實有人員一覽表[2]
地區分 | 部隊(廳)名 | 軍人 | 軍屬 |
---|---|---|---|
台北 | 高雄警備府司令部 | 127 | 60 |
台北 | 高雄海軍通信隊 | 50 | 5 |
台北 | 北台海軍航空隊台北派遣隊 | 400 | 70 |
台北 | 高雄海軍經理部 | 25 | 70 |
台北 | 高雄海軍軍需部 | 30 | 150 |
台北 | 第六十一海軍航空隊 | 10 | 1200 |
台北 | 高雄海軍病院草山分院 | 50 | 80 |
台北 | 高雄海軍人事部 | 10 | 10 |
台北 | 高雄海軍施設部 | 15 | 580 |
淡水 | 北台海軍航空隊淡水派遣隊 | 120 | 0 |
基隆 | 基隆防備隊 | 516 | 10 |
基隆 | 基隆在勤海軍武官府 | 80 | 250 |
基隆 | 高雄海軍軍需部基隆支部 | 50 | 20 |
新竹 | 第六十一海軍航空隊 | 35 | 1001 |
新竹 | 北台海軍航空隊 | 2997 | 0 |
新竹 | 第三五魚雷調整班 | 92 | 0 |
新竹 | 高雄海軍施設部 | 14 | 105 |
新竹 | 第六海軍燃料廠( 廠本部 ) | 44 | 314 |
宜蘭 | 北台海軍航空隊宜蘭派遣隊 | 466 | 1 |
宜蘭 | 基隆防備隊宜蘭派遣隊 | 258 | 1 |
台中 | 第二九航空戰隊司令部 | 232 | 1 |
台中 | 第二0五海軍航空隊 | 90 | 0 |
台中 | 北台海軍航空隊台中派遣隊 | 3112 | 3 |
台中 | 高雄海軍施設部 | 14 | 156 |
台中 | 第六海軍補充部 | 30 | 0 |
台中 | 基隆防備隊 | 485 | 0 |
新高(清水) | 第六海軍燃料廠 | 10 | 286 |
新高(清水) | 北台海軍航空隊新高派遣隊 | 1,994 | 0 |
南投 | 高雄海軍警備隊南投派遣隊 | 291 | 0 |
南投 | 高雄海兵團 | 654 | 0 |
虎尾 | 第一三二海軍航空隊 | 194 | 0 |
虎尾 | 南台海軍航空隊虎尾派遣隊 | 2,182 | 2 |
虎尾(大林) | 南台海軍航空隊大林派遣隊 | 983 | 1 |
台南(歸仁) | 南台海軍航空隊 | 2,719 | 8 |
台南(仁德) | 高雄海軍施設部 | 14 | 81 |
岡山 | 第七五六海軍航空隊 | 277 | 0 |
岡山 | 南台海軍航空隊岡山派遣隊 | 3,322 | 10 |
岡山 | 第三十四魚雷調整班 | 189 | 0 |
岡山 | 第六十一海軍航空隊 | 46 | 1,551 |
高雄 | 高雄方面根據地隊司令部 | 147 | 7 |
高雄 | 高雄海軍警備隊 | 6,297 | 0 |
高雄 | 高雄海軍港務部 | 116 | 7 |
高雄 | 高雄海軍通信隊 | 580 | 4 |
高雄 | 高雄海軍施設部 | 61 | 883 |
高雄 | 高雄海軍設營部 | 222 | 0 |
高雄 | 高雄海軍軍需部 | 90 | 628 |
高雄 | 高雄海軍病院 | 135 | 100 |
高雄 | 第六海軍燃料廠 | 36 | 637 |
高雄 | 高雄海軍工作部 | 18 | 978 |
高雄 | 高雄海軍經理部 | 17 | 60 |
高雄 | 基隆海軍運輸部高雄支部 | 39 | 92 |
高雄 | 高雄海軍人事部 | 27 | 0 |
東港 | 南台海軍航空隊東港派遣隊 | 573 | 0 |
東港 | 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東港派遣隊 | 396 | 0 |
東港 | 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恆春派遣隊 | 219 | 0 |
東港 | 南台海軍航空隊恆春派遣隊 | 15 | 0 |
台東 | 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台東派遣隊 | 454 | 0 |
台東 | 基隆防備隊台東派遣隊 | 154 | 0 |
台東 | 南台海軍航空隊台東派遣隊 | 63 | 0 |
花蓮港 | 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花蓮港派遣隊 | 184 | 0 |
花蓮港 | 北台空高警備基防 | 55 | 0 |
馬公 | 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 | 865 | 113 |
馬公 | 高雄海軍工作部馬公支部 | 3 | 771 |
馬公 | 高雄海軍施設部馬公出張所 | 4 | 28 |
馬公 | 高雄海軍軍需部馬公出張所 | 9 | 28 |
石垣 | 石垣海軍警備部 | 2,279 | 11 |
石垣 | 北台海軍航空隊石垣派遣隊 | 288 | 0 |
宮古 | 宮古海軍警備隊 | 1,441 | 61 |
宮古 | 北台海軍航空隊宮古派遣隊 | 494 | 0 |
員林 | 第六十一海軍航空廠 | 15 | 494 |
合計 | (軍人+軍屬=49,768) | 38,397 | 11,371 |
有關歌曲
臺灣軍之歌(1940年)
這首「臺灣軍之歌」是日本勝利留聲機公司(日语:)於1940年10月發行的「國民歌」曲盤,由臺灣軍司令本間雅晴作詞,山田榮一作曲,灰田勝彥唱。
這首歌第一段描述位處西太平洋要衝、日本南侵管鑰的台灣,由臺灣軍鎮守。第二段歌頌乙未戰爭期間在台灣病故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身後五十年間一直被奉為臺灣軍的「精神楷模」。第三段歷數中日開戰後,台灣軍被派往上海、南京、武漢、海南島與南寧時的武勇。第四段自負在「建設遠東新秩序」時,臺灣軍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註 1]。
1943年7月推出的電影「莎勇之鐘」,有應臺灣總督府的請求,在歡送軍人出征的篝火會,由女主角李香蘭兩度率眾齊唱「台灣軍之歌」。李香蘭以她精湛的古典聲樂造詣,將此歌詮釋得波瀾壯闊、氣吞牛斗,隱然重現大航海時代以台灣為基地的艦隊馳騁大洋、七海爭霸的海國雄風。
戰前以臺灣軍為主題的歌曲,還有1932年的「」(白坂義道作詞,長保征夫作曲)以及「」。
- 日語原詞
Youtube原音聯結:YouTube上的台湾軍の歌(軍歌)
作詞:本間雅晴;作曲:山田榮一;唱:灰田勝彦;曲盤發售日: 1940年10月
臺灣軍之歌 臺語譯詞:李雲騰 | |
-{
|
註釋
- 據李雲騰先生的解說增補。
- 上海・南京戰
參考文獻
引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