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坪靈光殿

火燒坪靈光殿臺灣話),台灣澎湖縣廟宇,位於馬公市光榮(火燒坪),主祀朱府王爺文衡帝君。該廟舊稱紫稜殿,興建於昭和七年(1932年)。因地處媽宮北隅火燒坪(今馬公市光榮、光明一帶),故俗稱火燒坪宮,屬於角頭公廟性質[1],法師流派為「普庵派」。[2]:60–62

火燒坪靈光殿
火燒坪靈光殿
火燒坪靈光殿
台羅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光榮文光路35巷7號
創建年份 日治臺灣 昭和七年(1932)
廟格 角頭廟
主神 朱府王爺
文衡帝君(關聖帝君)
福德正神
註生娘娘
李太子爺(哪吒

沿革

在靈光殿於昭和七年(1932年)興建之前,火燒坪的居民若要朝拜廟宇,大多遠赴數里之外、位於馬公市區的北甲北辰宮東甲北極殿,是以當地人有倡建地方角頭公廟之議。[3]

據傳在明末清初之際,火燒坪居民在海濱發現三名溺水的屍首,分別是來自福建金門的朱姓、邱姓和姓等三位男性,便將之埋葬於今廟址左側,居民凡有事膜拜皆十分應驗,「諸靈公」之名不脛而走。

進入日治時代後,曾有村民八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但倡議者卻罹病遭難。昭和四年(1929年),當時保正陳江成於家中設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一日神明透過鸞手陳江成扶乩指示:邱、二位尊靈因庇護里民有功,現已高陞為神,另調他處,而仍在火燒坪鎮守的朱氏尊靈陞為將軍,修為尚未達到配享廟宇香火的爵位。由於此段指示,建廟之議暫且擱置。[4][3]

直到昭和七年(1932年)正月十五,神明透過陳江成再次指示:朱將軍荷沬天恩晉升為朱府王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甲民奔走集資,於同年十一月初二動土開工建立新廟,十二月初九落成。新廟以「紫稜」為名[4],主祀朱府王爺。又由於建廟與鸞堂(善堂)饒有淵源,遂將鸞堂主祀的文衡帝君(關聖帝君)添塑入廟,與朱府王爺並肩鎮殿。[1]

紫稜殿落成之後,媽宮周遭五甲頭(角頭)咸來慶祝,往後每當西衛宸威殿重光威靈殿、北甲北辰宮、東甲北極殿與南甲海靈殿舉辦慶典活動時,其他廟宇亦會相互助陣(交陪)。昭和九年(1934年),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3]

根據2018年4月2日與廟方人員訪談,該廟最近準備向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申請登記為「歷史建築」。

圖輯

建築

靈光殿最初建築樣式僅有正殿與左廂房,昭和八年(1933年)增建四垂亭與右廂房。[3]

今日三開三進落、四垂亭與屋頂的樣式乃出自一代鑿花、大木名匠葉根壯民國58年(1969年)的設計,建築主體雖採鋼筋混凝土結構[5],但廟內斗栱彩繪、神龕向楣木雕等依然採用傳統工法,葉根壯本人亦製作廟舍屋頂下緣的數幅老虎圖騰(其他匠師亦有參與)。[6]

民國107年(2018年)靈光殿的修復工程,更是邀請名匠蔡嘉生參與。[7]蔡嘉生的師祖黃良,即是參與過澎湖天后宮大正年間大修建工程的名匠之一。[8]

靈光殿內外廟柱的對聯則由當時名士落款,如紀雙抱、爾後主導一新社起廟事宜的吳克文(吳藻卿)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火燒坪靈光殿
  1. 靈光殿委員會.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8-04-02].
  2. 甘, 村吉. . 澎湖縣: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台灣)‎).
  3. 石碑記載(靈光殿委員會立)
  4. 許玉河,2003,〈澎湖鸞堂之研究(1853-2001)〉。臺南:國立臺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5. 林, 世超; 張, 宇彤. . 臺中市: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8: 169. ISBN 9789860561944.
  6. 許逸民、陳威廷. . 蘋果日報. [2014/07/25] [2018-04-13] (中文(台灣)‎).
  7. 由靈光殿委員會成員口述(2018/04/03)
  8. 李, 乾朗. . 台北市: 遠流. 2003: 164. ISBN 957324957X.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