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荃橋

青荃橋英語:),亦稱青衣北橋英語:),是一條位於香港的跨海大橋,顧名思義,大橋連接青衣島荃灣,大橋的正式道路名稱為青荃路英語:),跨越藍巴勒海峽,為雙線雙程分隔道路,淨高度為17米[5],曾為全港最長跨海大橋[6]。由於此橋位於青衣島第一條跨海橋青衣大橋的北面,故也稱為青衣北橋[7]。青荃橋在青衣的一面連接担杆山交匯處,通往青衣北岸公路,而荃灣一面則連接到荃青交匯處,通往荃灣路德士古道等道路。此橋亦是新界的士可途經道路之一[8]。大橋車速原為每小時50公里,現已放寬為每小時70公里[9]

青荃橋
青衣島攝青荃橋全景,遠望荃灣葵涌一帶
22°21′36″N 114°6′37″E
承載雙向四行車線
跨越藍巴勒海峽
地點 香港荃灣區荃灣葵青區青衣島
官方名稱青荃路
其他名稱青衣北橋
特性
全长1.5公里[註 1]
寬度14.6米[註 2]
最大跨度160米[1]
桥下净空17米
历史
工程设计斯科特·威爾遜集團
施工單位前田建設
开工日1984年9月24日
开通日1987年12月10日
统计
日交通量2018年:41440車輛架次[4]
通行费免費
地圖

青荃路 (2016年)
基本資料
總長度1.5公里
車速限制70公里每小時
行車線數目4線雙程(每個方向2線)
所在地區新界西
起點葵青區青衣
終點荃灣區荃灣
收費免費
歷史資料
動工日期1984年9月24日
通車日期1987年12月10日
地圖
青荃路地圖,走綫以紅色表示。

簡介

青荃橋夜景

青荃橋為一條全長1.5公里[註 1],寬14.6米[註 2],高度為17米[5],最大跨度為160米的高架道路[1],能容納4線雙程的行車線,而行車線兩側各有一條行人路[11],車速為每小時70公里[9]

大橋總造價為兩億港元[3],由史葛惠柳新設計,並交由前田建設建造[12]。由於容量較青衣大橋高,亦直接連接到荃青交匯處,可經荃灣路通往九龍或經德士古道通往城門隧道前往沙田,因此北橋開通後,原有的青衣大橋的交通壓力得以減低[13]

歷史

青衣大橋於1974年通車後,由於只有雙線行車的大橋是青衣島唯一對外聯繫的道路,適逢島上正大興土木發展成新市鎮,故汽車流量已迅速飽和,經常出現擠塞情況,當發生意外時更往往令整個青衣島交通癱瘓[14],因此港英政府早於1981年荃灣路首階段通車時,已有興建第二條行車橋樑連接荃灣和青衣島的構想。[15]

此橋建築工程於1983年9月敲定[16],當時大橋名稱擬定為「青衣北橋」,估計的造價為3億元[7],經拓展署批出合約後,於1984年9月24日正式展開[17],造價下調為2億元[3]

在1987年,葵青區議會曾討論有關此橋的命名,建議以「尤德爵士紀念大橋」來命名此橋[18]。大橋其後正名為「青荃橋」,於1987年12月10日由港督衛奕信主持啟用儀式[19],並於翌日下午5時正式開放通車[20]。大橋通車後,九龍巴士41M線九龍巴士43B線成為首批使用此橋的公共交通路線[21]。大橋的通車更令往返荃灣碼頭青衣碼頭渡輪的客量大減,最終在大橋通車後不足一年便停止服務[22]

2002年2月1日,青衣北岸公路通車,青衣及荃灣的車輛,可以直接取道青荃橋來往青嶼幹線[23]

走線

全長1.5公里的青荃橋[註 1]始於荃青交匯處,向西延伸600米後便會到離開荃灣區範圍,到達藍巴勒海峽,跨海的路段長約300米,然後便會到達青衣島,跨越青衣海濱公園上方,並在機場快綫青衣站北面掠過,再跨越青敬路上方後,在担杆山交匯處作結。[2]

主要交匯處

位置 距離(公里)[2] 目的地[2] 附註
荃灣 0.0 德士古道 5號幹線荃灣路
荃青交匯處
迴旋處。5號幹線西行往 9號幹線屯門公路,東行往葵涌道
0.28 德士古道天橋 可通往石崗 城門隧道
青衣 1.0 青衣站停車場 只限由西行駛出
1.2 青衣北岸公路 青馬管制區範圍,可通往樟樹頭 青衣西北交匯處
1.5 担杆山路青敬路、青衣北岸公路、楓樹窩路
担杆山交匯處
迴旋處

現況

年平均每日流量

在2019年,青荃路自荃青交匯處至杆山交匯處的路段(即青荃橋的路段)的年平均每日交通流量()為41,330車輛架次,而全段青荃橋皆被香港運輸署界定為「區域幹路」()。[4]

隔音屏障加建工程

在未有興建隔音屏障前,青衣長安邨和荃灣海濱花園合共約2000個住宅持續受到來自此橋高達79分貝的交通噪音影響[24]。因此政府早於2002年4月計劃在青荃橋展開加設隔音屏障的工程,並預計於2007年12月竣工。但直至2004年6月,當局仍在檢討工程的動工及完工日期[25]

政府其後在2006年6月1日就隔音屏障工程刊憲[26],並於2007年2月26日將項目交由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審議[24]路政署再於2007年9月28日就隔音屏障工程刊憲招標承投,並預計於同年12月動工[27][28],但工程最後延至2008年1月動工,並於2010年10月竣工,工程費用為1.73億港元[29]。當局估計工程完成後,隔音屏障可為長安邨海濱花園的居民減少來自此橋的交通噪音約1至21分貝[24]

行人通道

青荃橋上的行人路

青荃橋是香港僅有三條能讓行人步行的跨海大橋之一[註 3],四條行車線左右兩旁各有一條行人道,因此吸引了一些荃灣和青衣的居民經此橋步行往返兩地[11]。可是大橋車流量高,產生噪音和污染,加上大橋的欄杆有1.5米高,而橋樑主跨道部分更加上1.6米高的鐵網圍欄,行在橋上視覺全被圍欄擋着,難以欣賞風景或拍照。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指出,天橋上建上高的圍欄令行人彷彿在監獄內行走,顯得不安心[30]。再者大橋兩端的入口隱蔽,尤其是長安邨安潮樓附近的入口樓梯被垃圾房擋在後面,令行人平日難以發現,減少市民使用北橋步行的意欲[30]

荃灣區議會曾討論有關此橋行人路與青衣站之間的行人連接路工程,該工程原本預計於2012年完工,但當時有葵青區議員建議在行人通道中加設無障礙通道,使有關工程需要延至2014年8月1日開始動工[31],並於2016年10月3日開放予公眾使用[32]。葵青區安灝區前區議員譚惠珍指,在連接路落成之前,如從荃灣途經青荃橋步行前往青衣,要先繞路才能到達青衣城,新入口開通後,令行人步行往返北橋更為清晰方便[30]

政府亦透過「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建議為青荃橋的高架行人道提供無障礙設施,包括分別在近青衣海濱公園及近永順街的位置各建一部升降機,並於2016年5月20日就建議刊憲[33]。直至2021年2月,有關工程仍在施工中[34]。不過有網民認為青衣北橋平日人流甚少,興建升降機之舉是浪費資源[30]

未來發展

香港政府曾計劃進行「荃灣繞道、擴闊荃青交匯處與葵青交匯處一段荃灣路、以及相關路口改善工程」[35][36],其中會在青荃路東行近荃青交匯處興建新的連接路連接荃灣路南行,屆時車輛由青衣往荃灣路南行及九龍將無需繞經橋下的迴旋處,減少受交通擠塞的影響[37]。惟由於荃灣路於2006年至2012年之間的車流量下降25%,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3年決定擱置擴建工程[38]

相關條目

註釋

  1. 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指出大橋長度為1.015公里[1],但無論是根據Google地图的數據[2],還是《大公报》在1984年9月13日的報導中,皆指大橋長度為1.5公里[3]
  2. 工商日報》在1983年9月14日的報導中,指大橋兩個方向的寬度各為7.3米[10],因此總寬度應為14.6米。
  3. 另外兩條為青衣大橋鴨脷洲大橋[30]

參考資料

  1. Denton-Cox, R.A.; Weir, K.L.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June 1989, 86 (3): 471–489.
  2. (Map). Cartography by Google Inc. Google Inc. [2020-05-08].
  3. . 大公報. 1984-09-13 (中文(香港)‎).
  4. (PDF). 運輸署: C-48. 2020 [2020-1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0-19).
  5. (PDF). 香港海事處.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5).
  6. . 華僑日報. 1987-12-07 (中文(香港)‎).
  7. . 大公報. 1983-09-14 (中文(香港)‎).
  8. . 電子版香港法例. 2019-12-30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9. . 蘋果日報. 2004-02-25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10. . 香港工商日報. 1983-09-14 (中文(香港)‎).
  11. 呂嘉麗. . 香港01. 2016-11-23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12. 鄭寶鴻. .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28. ISBN 9789620418938.
  13.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14. . 大公報. 1981-06-17 (中文(香港)‎).
  15. . 工商晚報. 1983-09-14 (中文(香港)‎).
  16. McKenna, B.R.; Palmer, G.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June 1989, 86 (3): 491–511.
  17. . 大公報. 1987-01-09 (中文(香港)‎).
  18. . 華僑日報. 1987-12-10 (中文(香港)‎).
  19. . 大公報. 1987-12-07 (中文(香港)‎).
  20. . 華僑日報. 1988-02-12 (中文(香港)‎).
  21. . 華僑日報. 1988-08-24 (中文(香港)‎).
  22. . 蘋果日報 (Hong Kong). 2002-02-02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23. (PDF). 討論文件第CB(1) 972/06-07(03)號. 2007-02-26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0).
  24.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04-12-01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4).
  25.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0卷第24期. 2006-06-01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26.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1卷第39期. 2007-09-28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27.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07-09-28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28. . 路政署.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9).
  29. 呂嘉麗. . 香港01. 2016-11-26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30. (PDF). 2014-10-16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31. (PDF). 葵青區議會規劃及地區設施管理文件第45/I/2016/號: 12. 2016-10-18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9).
  32.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20卷第20期. 2016-05-20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33. (PDF). 路政署: 3. [2020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年5月1日).
  34. . 土木工程拓展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35. (PDF). 土木工程拓展署.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0-17).
  36. (PDF). 土木工程拓展署.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1).
  37. 鄭治祖. . 文匯報. 2013-07-01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7).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青荃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