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龈颤音

齿龈颤音辅音的一种类型, 在很多语言中使用,如俄语藏语西班牙语亚美尼亚语波兰语意大利语瑞典语德语阿拉伯语挪威语冰岛语芬兰语马来语蒙古语土耳其语满语鄂伦春语锡伯语泰语维吾尔语邵語等。國際音標符號r反映了齒顫音齒齦顫音齒齦後顫音,其X-SAMPA符號也是r。在中文環境,齒齦顫音又稱為大舌音大舌顫音彈舌音,與小舌顫音相對。齿龈颤音是舌尖颤音中的最常见的一种。除了部分西南官话吴语宣州片等個別方言外,大部分地區的漢語變體現代標準漢語均无此音。

齒齦顫音
r
IPA編號122
編碼
HTML碼(十進制)r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072
X-SAMPA音標r
ASCII音標r
<trl>
IPA盲文
音頻範例
來源 · 幫助

特征

齿龈颤音特点:

  • 調音方法顫動,將氣流引導至發音器官處使其震動以調音
  • 調音部位齒齦,即舌尖抵住上齒齦脊調音
  • 本輔音是口腔輔音(口音),表示調音時空氣只從口裡流出。
  • 本輔音為中央輔音調音時氣流在口腔的中央流過舌面,而不從兩側流過。

主要语言

大部份斯拉夫语言都有齿龈颤音,如俄语波兰语,以及大部分罗曼语言,如西班牙语 (写成rr或在词首的r)、意大利语加泰罗尼亚语奥克语巴斯克语也有齿龈颤音。标准巴黎法语使用小舌颤音,标准德语使用齿龈颤音或者小舌颤音均可,实际使用中以小舌颤音居多,尤其在德国北部。法语的和德语的一些南方方言则用齿龈颤音。荷兰语、口语希伯莱语也有类似的现象。通俗及标准的阿拉伯语也有该颤音,字母是

在一些語言,例如捷克語斯洛伐克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齒齦顫音可以作為成節輔音 [r̩],例如捷克語 krk (頸)或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rt (海角)。成音節的[r̩]也可以讀成長音,例如斯洛伐克語 (加上變音符號表示;/ŕ/)和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的 [sr̩ːna] (歐洲雌性狍)。一些捷克人會以捷克語的特點做成繞口令,例如:“Strč prst skrz krk”(“用手指戳穿頸”)。整句話只有[r̩](音節化的[r])是元音。

該音尚有一清輔音版本,符號為[r̥]威爾士語有此音,寫作rh布列塔尼語保留了其齒齦顫音。蘇格蘭蓋爾語愛爾蘭語一些方言有齒齦顫音,但齒齦閃音更為普遍。齒齦顫音也在冰島語的音節末出現。在古典希臘語,清和濁齒齦顫音可能是音位變體

馬拉雅拉姆語的一些使用者,會將其語言的兩個R音都讀成顫音。他們區分齒齦前 (類似齒音)和齒齦后顫音,即是[r̟]相對于[r̠]

唱英語歌也會用到這個音。特別是歌劇等的古典音樂也會經常用到這個音。

漢語中,在漢江流域,包括襄陽荊門荊州等地的官话方言中,也有這個音。

該音見於漢語

多数的漢語變體都沒有此音,但吴语宣州片部分方言点以及湖北的中北部的一部分中原官话区和西南官话区里(即当阳江陵钟祥京山一带)直至神农架北部地区,存在有颤音/r/。

宣州吴语中的/r/来自中古定母[d],而官话中则多半是由词尾“子”演变而来[1]。另外,某些标准官话官话方言的民歌如鳳陽花鼓裡,歌詞「叮噹飄一飄」裡,如果讀時舌肌放鬆,就會讀出清齒齦顫音。

另外江陵部分地区存在着zh这个翘舌音发音的字语速变快时此发音向舌尖颤音靠拢的现象。

该音见于英语

绝大多数的英语方言都没有齿龈颤音。最突出的例外是苏格兰英语方言。对于母语中没有该音的人们来说,要发出颤音是很具挑战性的,不過只要抓到訣竅就非常簡單。

该音见于日语

日语的共通語中并无齿龈颤音,但是在日本的某些海港城市的方言中,或是辱骂他人的时候「ら行」会读成齿龈颤音。

标音

在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的词典中,符号[r]通常作为这些语言的R辅音之统一符号(即R音位),而不管字母R在这种语言里实际发音是否确是[r]所标记的颤音。例如英语中的齿龈卷舌无擦通音(IPA符号应为:[ɹ][ɻ]),和德语的小舌颤音(IPA符号: [ʀ]),均在字典內用[r]标记。

齿颤音

语言词汇国际音标意义注释
匈牙利语[2][ɒr̪ːɒ]那样参见匈牙利语音系
马绍尔语[3][4][r̪ʲik]变小颚化。该语言另两种R音/rˠ/ (软腭化)和/rʷ/ (唇化)都是龈后音。
罗马尼亚语[5][ˈr̪e̞pe̞d̪e̞]舌尖音。参见罗马尼亚语音系
俄语[6]//r'yanyy[ˈr̪ʲjän̪ɨ̞j]热心颚化舌尖音。常只振动一下,大概是因为颚化。[6] 它和龈后颤音对立。参见俄语音系

齿龈颤音

语言词汇国际音标意义注释
南非语标准音[7][roːi̯]可能是闪音[ɾ][7]参见南非语音系
阿拉伯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raːʔ]Resh埃及阿拉伯语中是[ɾ]
亚美尼亚语东亚美尼亚语[8]/[rumb] 炮弹
孟加拉语/[rat̪]其他方言里和[ɾ ~ ɹ]对立。可能只出现在词首;词中和词尾是[ɾ]。参见孟加拉语音系
布列塔尼语[ruːe]菲尼斯泰尔省和附近莫尔比昂省占主导。其他方言基本上演化为浊小舌擦音。参见布列塔尼语音系
汉语[9][10]襄阳话 (一种西南官话)被子[pei r̩]被子
捷克语[11][xlɔ̝ːr]/r̝/对立;可能成音节。参见捷克語音系
丹麦语少数日德兰语使用者[12]和标准音中更靠后的[ʁ ~ ʕ]对应。参见丹麦语音系
荷兰语标准音[raːm]窗户参见荷兰语音系
英语苏格兰英语curd[kʌrd]凝乳只在部分方言出现。和其他方言[ɾ ~ ɹ]对应。参见英语音系
威尔士英语[13]bright[braɪt]威尔士语影响下的某些方言。和其他方言[ɾ ~ ɹ]对应。
世界语[espeˈranto]谁希望常是闪音[ɾ]。参见世界语音系
芬兰语[ˈrɑːkɑ] 参见芬兰語音系
现代希腊语标准音[14]/[ˈartos]圣餐/r/的同位异音。常在复辅音中出现,其他时候是闪音或近音。[14]参见现代希腊语音系
塞浦路斯希腊语[15][16]/[voˈrːas]/ɾ/对立。
希伯来语萨法迪希伯来语/[ˈreʃ]Resh
印度斯坦语 / /[pət̪t̪ʰər]石头参见印度斯坦语音系
印度尼西亚语[gətar]颤动参见印度尼西亚语音系
爱尔兰语[fʲaɾˠ]参见爱尔兰语音系
意大利语[17][ˈt̪ɛrːä] 土地参见意大利語音系
Kele[18][ⁿrikei]
柯尔克孜语[19]/[ɯr]
拉脱维亚语[20][räks̪]参见拉脱维亚语音系
立陶宛语[ɪr]参见立陶宛语音系
马来语[kuräŋ]更少
尼泊尔语/gharrā[ɡʱʌrːä]抽屉参见尼泊尔语音系
波兰语[21][krɔk] 参见波兰语音系
葡萄牙语[ratu]/ɾ/对立。主要的北葡萄牙语方言保持了齿龈颤音,且颤音仍在农村保持优势。参见葡萄牙語音系喉音R
苏格兰语[brɪçt]
苏格兰盖尔语[kʲarˠʃd]在词首发成颤音rr,或在辅音d, t, l, n, s之后;otherwise a 齿龈闪音。和/ɾʲ/ and /ɾ/对立intervocally and word-finally。参见苏格兰盖尔语音系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22][23] / [r̩t]可能成音节。[24]参见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音系
斯洛伐克语[25][kr̩k]脖子可能是齿龈闪音,特别是不成音节时。
斯洛文尼亚语[26][ríːʃ]也被描述为闪音[ɾ][27]和介于颤音[r]闪音[ɾ]之间的变体。[28]参见斯洛文尼亚语音系
西班牙语[29][ˈpe̞ro̞] /ɾ/对立。参见西班牙語音系
瑞典语一些西部滨海方言[brɑː]参见瑞典語音系
他加禄语[rɐmbuˈtan]红毛丹特别是老派口音中更普遍的[ɾ]的同位异音。[30]参见他加禄语音系
泰米尔语 / [paraʋaɪ̯] 参见泰米尔语音系
泰语标准音/[tɕ͡ʰōn.bū.rīː] 春武里府曼谷话里和齿龈近音[ɹ]对立。
Titan[18][ⁿrakeiʔin]女孩
乌克兰语/[rux]动作参见乌克兰語音系
威尔士语[ˈr̥aɡvɨr]十二月清齿龈颤音/r̥/对立。参见威尔士语音系
意第绪语标准音[31]/brik[brɪk]更多时候是闪音[ɾ];可以是小舌音[ɢ̆ ~ ʀ][31]参见意第绪语音系
萨波特克语蒂尔基亚潘[32][rɘˀɘ](习惯性地)走出去底层为两个/ɾ/音素。

龈后颤音

语言词汇国际音标意义注释
加泰罗尼亚语[33][ˈr̠ɔβ̞ə]衣服/ɾ/对立。参见加泰罗尼亚语音系
Gokana[34][bēr̠ē]我们/l/的同位异音,出现在语素中的元音间和语素结尾且跟着一个相同的元音。它可以是龈后闪音[l][34]
马绍尔语[35][36][r̠ˠɑtʲ]软腭化/rˠ/唇化/rʷ/。另一个R音音素是颚化齿音/rʲ/
[37][r̠ʷɔtʲ]退潮
俄语[6]/igrat'[ɪˈɡr̠ätʲ]和颚化齿颤音对立。参见俄语音系

变体

语言词汇国际音标意义注释
德语标准德语[38][ʃmarn]胡话舌尖齿音和舌尖齿龈音间的变体;可能是齿龈闪音[38]参见标准德语音系


清齿龈颤音

清齒齦顫音
IPA編號122 402A
編碼
X-SAMPA音標r_0
音頻範例
來源 · 幫助

有些语言还有清齿龈颤音,就是一种声带不震动的发音。通常伴随于之相似的音位和音素出现。有学者认为此音曾在古希腊语中出现,写作⟨⟩,而在现代希腊语中并入/r/

特征

清齿龈颤音的特征有:

  • 調音方法顫動,將氣流引導至發音器官處使其震動以調音
  • 發聲類型是清音,意味着發音時聲帶並不顫動。
  • 本輔音是口腔輔音(口音),表示調音時空氣只從口裡流出。
  • 本輔音為中央輔音調音時氣流在口腔的中央流過舌面,而不從兩側流過。

见于

齿龈音

语言 词汇 国际音标 意义 注释
Dharumbal[40] [ˈbar̥i] /r/对立。
爱沙尼亚语[41] /r//t, s, h/后且在词尾时的同位异音。[41]参见爱沙尼亚语音系
冰岛语 [ˈr̥apn̥] /r/对立。对于部分使用者,它可能是清齿龈闪音[n̥]。参见冰岛语音系
列兹金语[42] /krčar [ˈkʰr̥t͡ʃar] /r/在两个清阻塞音间的同位异音
林堡语 哈瑟尔特[43] [ɣeːr̥] 气味 可能是/r/的词尾同位异音;可能是小舌音[ʀ̥][44]
莫克沙语 нархне/närhn'e [ˈnar̥nʲæ] 那些草 /r/}}对立: нарня [ˈnarnʲæ] "短草"。有颚化变体:/r̥ʲ/: марьхне [ˈmar̥ʲnʲæ] "那些苹果", 但марьня [ˈmarʲnʲæ] "小苹果"
尼夫赫语 黑龙江方言 р̌ы/řy [r̥ɨ] /r/对立。在萨哈林方言中特别地擦化为r̝̊
北部羌语 /r/对立
波兰语 [ˈkr̥täɲ̟] /r/被清辅音环绕或清辅音后词尾时的同位异音。参见波兰语音系
乌克兰语[45] /tsentr [t̪͡s̪ɛn̪t̪r̥] 中心 /r//t/后且在词尾的同位异音。[45]参见乌克兰語音系
威尔士语 [ˈr̥aɡvɨr] 十二月 /r/对立。参见威尔士语音系
萨波特克语 Quiegolani[46] [r̥sil] /r/的同位异音。[46]

浊齒齦擦顫音

濁齒齦擦顫音
IPA編號122 429
編碼
X-SAMPA音標r_r
音頻範例
來源 · 幫助

捷克語有一個獨特的音素,與齒齦顫音不同。其發音方法雷同,但舌頭抬起,而且有擦音的特徵。此音在捷克語以字母<ř>表示,國際音標符號是 []。此音一般的發聲類型是濁音,也有相應的清音[r̝˚],但並非獨立音素,只作為音位變體。此音在詞語 (單數漁夫)中是清音,在 (眾數漁夫)卻是濁音。

此音[]不是響音,不能作為音節核心

音位變體

在大部分印歐語言,齒齦顫音偶爾和濁齒齦閃音作為音位變體,尤其在非重音的音節。西班牙語阿爾巴尼亞語卻是例外,兩個輔音都是獨立音素。

瑞典語中齒齦顫音的音位變體通常是濁齒齦無擦通音 [ɹ]

特征

抬齒齦顫音的特征有:

  • 它的调音方法是擦颤音,意味着它是无咝擦音且同时是颤音。
  • 它的调音部位舌叶 齿龈音,意味着它通过舌缘抵住/靠近齿龈脊
  • 本輔音是口腔輔音(口音),表示調音時空氣只從口裡流出。
  • 本輔音為中央輔音調音時氣流在口腔的中央流過舌面,而不從兩側流過。

见于

语言词汇国际音标意义注释
捷克语[47][48][49][50][ˈt͡ʃtɪr̝ɪ] 可能是浊齿龈无咝擦音[48]/r//ʒ/对立。参见捷克語音系
卡舒比语[51]rzéka[r̝ɛka] 北部和西北部方言中有出现。[51]
柯本语擦音连续变体的一个音值。也可能是擦闪音
波兰语部分方言[52][r̝ɛka]/r/ \/ʐ/对应。出现在格但斯克旧城-马尔堡[52]和南、西、西北部,[52]卢巴瓦-阿伦施泰因-奥莱茨科-贾乌多沃的区域,[52]维伦以东、以南,[52]沃沃明周边,[52]马佐夫舍地区奥斯特鲁夫的东南[52]谢德尔采以西,[52]布热格奥波莱和其北部,[52] 还有拉齐布日新塔尔格[52]多数使用者。标准波兰语中和/ʐ/合流,[52]且保持这一对立的使用者(主要是老人)偶尔也会发生。[52]参见波兰语音系
葡萄牙语[53]欧洲葡萄牙语[u ˈr̝ĩʃ]组合/sr/可能的实现之一,出现在将/r/实现为[r]的使用者。[53]参见葡萄牙語音系
西里西亚语切申县[54][ˈumr̝iw](他)死了/r//ʒ/对立。主要的葡萄牙语方言中和/ʐ/合流。
亚布伦科夫[54]
斯洛伐克语北部方言[52][55][ˈr̝ɪkä]只在少数几个靠近波兰边境的方言中出现。[52]参见斯洛伐克语音系

清齿龈擦颤音

清齿龈擦颤音
r̝̊
IPA編號122 402A 429
編碼
X-SAMPA音標r_0_r

清齿龈擦颤音不在任何已知语言中作为单独的音位存在,除了尼夫赫语的东萨哈林方言。它作为同位异音出现在捷克语。

特征

清齿龈擦颤音的特征有:

  • 它的调音方法是擦颤音,意味着它同时是无咝擦音和颤音。
  • 它的调音部位舌叶齿龈音,意味着它通过舌缘抵住/靠近齿龈脊调音。
  • 發聲類型是清音,意味着發音時聲帶並不顫動。
  • 本輔音是口腔輔音(口音),表示調音時空氣只從口裡流出。
  • 本輔音為中央輔音調音時氣流在口腔的中央流過舌面,而不從兩側流過。

见于

语言 词汇 国际音标 意义 注释
捷克语[56][50] [ˈt̪r̝̊ɪs̪t̪ä] 三百 /r̝/在清辅音后的同位异音;[57][50]可能是浊齿龈闪擦音[50]参见捷克语音系
挪威语 纳尔维克附近[58] [nɔr̝̊k] 挪威语 组合/ɾs/在清辅音前的实现。[58]
特伦德拉格郡的部分次方言[58]
尼夫赫语 (东) 萨哈林方言 р̌ы [r̝̊ɨ] /r/对立。在黑龙江方言区别地实现为
波兰语 部分方言 [ˈpr̝̊ɘjɕt͡ɕ] /r̝/在清辅音后不和/ʐ/混同的使用者的同位异音。出现在格但斯克旧城-马尔堡和其南、西、北部,卢巴瓦-阿伦施泰因-奥莱茨科-贾乌多沃的区域,[维伦_(波兰)|维伦]]以东、以南,沃沃明周边,马佐夫舍地区奥斯特鲁夫的东南和谢德尔采以西,从布热格奥波莱和其北部,还有拉齐布日新塔尔格的多数使用者。包括标准波兰语在内的多数使用者将其和/ʂ/混同,且保持这一对立的使用者(主要是老人)偶尔也会发生。
西里西亚语 切申县 /r̝/在清辅音后的同位异音。主要的波兰语方言中和/ʂ/混同
亚布伦科夫


參考文獻

  1. 李宇明《鄂豫方言的颤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84
  2. Siptár & Törkenczy (2000), pp. 75–76, Szende (1999), p. 104
  3. Bender (1969), p. xv
  4. http://www.trussel2.com/MOD/MED2D.htm#dik
  5. Ovidiu Drăghici, (PDF), [April 19, 2013]
  6. Skalozub (1963), p. ?; cited in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p. 221
  7. Lass (1987), p. 117.
  8. Dum-Tragut (2009), p. 19.
  9. , 1984 [26 December 2020]
  10. Pultrová (2013), p. 22.
  11. Torp (2001), p. 78.
  12. Garrett, Peter; Coupland, Nikola; Williams, Angie (编). .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15 July 2003: 73. ISBN 9781783162086.
  13. Arvaniti (2007), pp. 14–18
  14. Arvaniti (2010), pp. 3–4.
  15. , Cypriot Greek Lexicographic Database (Ερευνητικό Πρόγραμμα Συντυσές), 2011 [5 March 2014]
  16. Rogers & d'Arcangeli (2004), p. 117.
  17. Ladefoged (2005), p. 165
  18. Kara (2003), p. 11.
  19. Nau (1998), p. 6.
  20. Jassem (2003), p. 103.
  21. Kordić (2006), p. 5.
  22. Landau et al. (1999), p. 66.
  23. Kordić (2006), p. 4.
  24. Hanulíková & Hamann (2010), p. 374.
  25. Pretnar & Tokarz (1980), p. 21.
  26. Šuštaršič, Komar & Petek (1999), p. 135.
  27. Greenberg (2006), pp. 17 and 20.
  28. Martínez-Celdrán, Fernández-Planas & Carrera-Sabaté (2003), p. 255.
  29. Schachter and Reid (2008)
  30. Kleine (2003), p. 263
  31. Merrill (2008), p. 109.
  32. Recasens & Pallarès (1995), p. 288.
  33. L.F. Brosnahan, (PDF), [2013-11-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4-03)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34. Bender (1969), p. xvii-xviii
  35. http://www.trussel2.com/MOD/MED2R.htm#raj
  36. http://www.trussel2.com/MOD/MED2R.htm#roj
  37. Mangold (2005), p. 53
  38.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228)
  39. Terrill (2002), p. 4.
  40. Asu & Teras (2009), p. 368.
  41. Haspelmath (1993:35)
  42. Peters (2006)
  43. While Peters (2006) does not state that explicitly, he uses the symbol for many instances of the word-final /r/.
  44. Danyenko & Vakulenko (1995:8)
  45. Regnier (1993:11)
  46. Dankovičová (1999), pp. 70–71
  47.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pp. 228–230 and 233
  48. Lodge (2009), p. 46.
  49. Šimáčková,Podlipský & Chládková (2012), p. 226
  50. Jerzy Treder.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51. , Gwarypolskie.uw.edu.pl, [201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3)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52. Grønnum (2005), p. 157
  53. Dąbrowska (2004), p. ?
  54. Dudášová-Kriššáková (1995), pp. 98.
  55. Dankovičová (1999:70-71)
  56. Dankovičová (1999:70)
  57. Fabiánová (2011:34-35)
  • Carbonell, Joan F.; Llisterri, Joaquim,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2, 22 (1-2): 53–56, doi:10.1017/S0025100300004618
  • Hanulíková, Adriana; Hamann, Silke,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10, 40 (3): 373–378, doi:10.1017/S0025100310000162
  • Jassem, Wiktor,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3, 33 (1): 103–107, doi:10.1017/S0025100303001191
  • Ladefoged, Peter, Second, Blackwell, 2005
  • Ladefoged, Peter; Maddieson, Ian, ,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6, ISBN 0-631-19815-6
  • Martínez-Celdrán, Eugenio; Fernández-Planas, Ana Ma.; Carrera-Sabaté, Josefina,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3, 33 (2): 255–259, doi:10.1017/S0025100303001373
  • Merrill, Elizabeth,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8, 38 (1): 107–114
  • Rogers, Derek; d'Arcangeli, Luciana,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4, 34 (1): 117–121, doi:10.1017/S0025100304001628
  • Skalozub, Larisa, , Izdatelstvo Kievskogo Universiteta, 1963

外部連結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國際音標/齒齦顫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