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音

R音日音(Rhotic consonant或R-Sounds),是一类依照家族相似性分类的辅音,这类辅音在各类文字或者拉丁转写中通常可以使用拉丁字母r表示。R音最早是一个书写上的概念,泛指欧洲语言中使用拉丁字母r表示的音素。这些音的调音方式和调音位置各不相同,但是均有类似的听感。大多数语言只有一个R音音位,汉语普通话中的r/ㄖ、英语中的r均属于日音。

氣流機制
參見

特点

R音并非严格的语音学概念,因而在语音学上主要的R音音素之间没有共同的声学特征或生理特征[1][2]:1,在发声方式上,R音种类有颤音、近音闪音及拍音;在发声位置上,R音可以为齿龈音卷舌音甚至是小舌音[3]:165-166。虽然小舌颤音/ʀ/和齿龈闪音/ɾ/均为R音,但两者的调音部位调音方式均不相同。

R音仍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在语音学上,R音均为响音[4]、听感浑厚,且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R音的第三共振峰都较低。在历时音位学上,R音音位的音素在演变过程中容易相互演化,在共时音系学上则容易发生交替[3]:166

类型

常见的R音
IPA 名称 发音示例
ɾ 齿龈闪音
ɺ 齿龈边闪音
ɽ 卷舌闪音
r 齿龈颤音
ʀ 小舌顫音
ɹ 齒齦近音
ɻ 捲舌近音
ʁ 小舌擦音

出现于语言中

R音是较为常见的音位,世界上有七成以上的语言存在有至少一个R音音位[2]:1。多数有R音存在的语言只有一个R音音位。现代标准汉语中的声母r/ㄖ可以發卷舌近音/ɻ/[lower-alpha 1][2]:2英语中的r为R音,在不同口音中发音也不同,在英国英语澳洲英语中为齿龈近音/ɹ/、在美国英语中为卷舌近音/ɻ/[lower-alpha 2]。日语中的ら行假名的音节首辅音一般读齿龈边近音/ɺ/颤音也是一种常见的R音音位,大舌颤音/r/见于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蒙古语满语等,小舌颤音/ʀ/见于法语标准德语[3]:172-173

西班牙语[lower-alpha 3]、一些非洲语言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R音音位[3]:166,在马拉雅拉姆语中存在有齿龈前颤音、齿龈后颤音两个R音音位[3]:172。有的语言则没有R音,如台湾话广州话

注释

  1. 现代标准汉语的r/ㄖ也可发浊卷舌擦音/ʐ/
  2. 英语中的R音有唇音化色彩,有时记为ɹʷɻʷ
  3. 例如pero/ˈpeɾo/「但是」與perro/ˈpero/「狗」

参考资料

  1. Lindau, Mona. . Language. 1978, 54 (3): 541–63. JSTOR 412786. doi:10.2307/412786.
  2. 王祥灿. . 延边大学. 2013.
  3. 朱晓农.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03. ISBN 978-7-100-06681-5.
  4. Wiese, Richard. . T Alan Hall (编). .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1. ISBN 3-11-017033-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