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國家或地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
種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兵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撤销的战斗兵种

沿革

红军时期

1928年4月,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第一支骑兵部队[1][2]

1933年9月21日,在陕西省耀县薛家寨,红二十六军第四团改编为骑兵团[3][4]。团长黄于祥,政委杨森(后为张秀山[5]。1935年9月18日,中央驻北方代表团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召开中共西北工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决定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分别改编为七十五师、七十八师、八十一师。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骑兵团编为红十五军团骑兵团,团长康健民,政委高锦纯。1935年11月上旬,红十五军团骑兵团调归中央军委直属,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一团,康健民留任团长,张爱萍接任政委[6]。1936年2月,骑兵第一团划归刘伯承领导的援西军指挥[5]

1935年11月,红十五军团骑兵团调归中央军委后,留下的原骑兵团第2连编为红十五军团直属骑兵连。1936年6月27日,75师会同73师攻占了宁夏豫旺县城,歼灭马鸿逵骑兵旅一个营以及地方民团一部,缴获战马600多匹。骑兵连与红十五军团手枪团在豫旺县王家团庄合编为新的红十五军团骑兵团。1936年7月1日,中央军委授予该团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6]。团长田维扬(1936年9月韦杰接任团长),政委夏云廷(后改名夏云飞),副团长曹子学,政治处主任汪家道

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骑兵师组建,红四军军长许世友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兼骑兵师师长,秦贤道任政委。1936年5月,红四方面军骑兵师成立庆祝大会在甘孜举行。走出草地后,由马良骏任师长,张荣任政委;不久,由董俊彦任师长,秦贤道任政委,李庆雍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骑兵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改称西路军骑兵师。1937年1月,在高台战斗中,西路军骑兵师大部受损,师长董俊彦、政委秦贤道、政治部主任李庆雍、第二团团长张子英等200多名指战员牺牲。1937年2月上旬,西路军总部决定,重新组建西路军骑兵师,杜义德任师长,刘庆南任政委,李彩云任参谋长。3月12日,在梨园口战斗中,西路军骑兵师被歼灭[7][8]

1936年11月,红五军骑兵团组建,团长吕仁礼,政委温玉成。1937年1月,在高台战斗中,红五军骑兵团被歼灭[9][10]

1936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骑兵团成立于陕北保安县[11]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1937年8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129师。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一团(中央军委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营。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骑兵营[6]。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骑兵营[11]

  • 八路军第115师骑兵营(后改为晋察冀军区骑兵团):
115师骑兵营成立后,营长刘云彪,政委萧锋(1937年底蔡顺礼接任政委)、总支书记何能彬。1937年8月22日,115师骑兵营在织田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1937年9月23日,115师骑兵营在倒马关击毙日军二三十人,倒马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师对日作战取得的首次胜利,拉开了平型关战斗的序幕。1937年10月18日至11月11日,骑兵营配合其他部队接连收复曲阳县唐县、完县(今顺平县)、满城县4座县城,为开辟晋察冀边区北岳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骑兵营归属晋察冀军区指挥。此后骑兵营向保定活动,深入平汉铁路以东游击,破坏铁路,制止敌南进。骑兵营先后袭击保定西关车站、于家庄站方顺桥站望都站。1940年初,骑兵营扩建为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刘云彪任团长,蔡顺礼任政委,范昌标任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包镇任参谋长,下辖4个营,共计5000余人。1940年8月百团大战爆发后,骑兵团发动群众开展了数十次破路战斗。1941年初,因日军推进据点及封锁沟,骑兵活动受限,马匹补充困难,晋察冀军区骑兵团改编为一营步兵、一营骑兵及团直等3个单位。1941年5月、7月、11月,日军3次实施“强化治安”运动,修建三道防线,晋察冀军区骑兵团相应建立三道防线。1942年4月12日,团长刘云彪病逝。1942年1月,政委蔡顺礼调离,曾海亭接任政委。范昌标调抗大学习,包镇接任副团长,钟天发接任参谋长。1942年7月,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委王平到骑兵团团部驻地北店头村传达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将骑兵团骑兵改为步兵,番号不变。团长李钟奇,政委曾海亭。全团编为两个营,每营3个连,加上团部特务连、侦察连,合计11个连约两千余人。1943年1月,为粉碎日军“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决定把大团改为小团,部队分散活动。骑兵团取消营,改编成4个步兵连,一个侦察连,一个特务连,加上团部,合计1225人,李钟奇调任抗大二分校总队长,唐子安接任团长。1943年初,骑兵团转至完县山前活动。1943年5月初,日军包围晋察冀军区三分区驻地,骑兵团完成保护三分区机关突围任务后,于5月7日在完县马耳山同日军3个团遭遇,政委曾海亭等400多人牺牲。1943年10月,范昌标自抗大调回骑兵团任团长,熊光焰任政委,苏洪道任参谋长。1944年3月,骑兵团在唐县杨家会整编,与四十一团合编成1个团,并与5个兄弟团组成野战旅,4月调到陕北参加保卫延安战斗[11][12]
  • 八路军第129师骑兵营(后改为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直属骑兵团):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山西省阳泉,随后以部分兵力进犯八路军129师师部驻地和顺县城,师长刘伯承命129师骑兵营阻击。和顺阻击战是骑兵营第一次单独同日军交战,歼敌100多人,成功完成了掩护129师师部转移的任务。193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129师进入依托太行山区的晋冀豫地区开创抗日根据地。129师骑兵营进入冀西后,先后在赞皇县元氏县临城县歼俘土匪1000多人,歼灭伪军200多人。1937年11月30日,日军为保障平汉铁路安全,调集日军200多人,分乘18辆汽车,计划围歼129师骑兵营。129师骑兵营主力在北马村设伏,夜战歼灭日军140多人,烧毁敌汽车18辆。129师师长刘伯承称赞“北马村战斗是一次诱敌深入的歼灭战”[6]
1938年2月初,129师骑兵营自冯村、田家口之间地域跨越铁路,占领宁晋县城,歼灭伪军100多人,俘虏汉奸王怀庆。2月8日,129师骑兵营扩编为129师骑兵团[6]。团长夏云飞(1938年2月中旬由王振祥继任团长),政委邓永耀(1938年4月邓永耀升任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由赵青山代理政委),副团长梁俊亭。(邓永耀升任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后,团长梁俊亭,政委王振祥,副团长黄家景。)[13]1938年,129师骑兵团参谋长为何正文,政治处主任为况玉纯。3月25日,骑兵团在司令员陈再道指挥下,在郑家庄等地全歼日军任命的保安司令刘魔头,毙俘敌900余人,毙日军50多人。5月到6月,骑兵团陆续攻克永年县成安县魏县等十座县城,毙伤日军130多人,击毁敌汽车27辆,毙俘伪军2500多人。7月,129师政委邓小平抵达永年县,到骑兵团看望了指战员。1939年1月,日军第10师团等部3万多人,分成11路大规模“扫荡”冀南根据地,计划消灭八路军129师师部及主力部队。129师骑兵团掩护129师机关转移后,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配合冀南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进行战斗100多次,毙伤日军、伪军3000多人,粉碎了日军控制冀南平原的计划[6]
1943年,该骑兵团在河南省新乡县城东台头村全歼贺兰亭部1个团,创造出骑兵团单独全歼一个步兵团的战例。1945年10月,该骑兵团配合冀鲁豫军区发动邯郸战役,毙俘敌3000多人。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直属骑兵团[6]
全面内战爆发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豫东。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直属骑兵团随主力部队参加了陇海路战役定陶战役。1947年1月15日,骑兵团在定陶截击敌增援巨金鱼战役的整编68师、55师各一部,歼俘敌2000多人。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第七纵队合编为第一纵队,骑兵团改隶第一纵队,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直属骑兵团。此后,骑兵团参加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1947年7月14日,在鲁西南战役围歼敌32师、70师共计3个半旅的六营集战斗中,仅仅骑兵团2营便全歼敌70师1个团,俘敌团长李金成以下550多人。1947年8月11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开始挺进大别山,骑兵团被编为右路军后卫。1947年8月17日,骑兵团通过黄泛区,多次打退敌骑兵一旅的进攻,掩护主力部队成功进入大别山[6]
1948年底,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骑兵团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新蔡、埠阳等地牵制侧击敌12兵团黄维部,以迟滞敌行动。1948年12月5日,敌黄维兵团被歼灭后,骑兵团调赴淮阴县承担晋冀鲁豫野战军机关警卫任务,直到淮海战役结束[6]
  • 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营(后改为五县河防警备司令部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后与塞北军分区骑兵第2、3团合编为绥蒙军区骑兵旅):
1937年8月20日到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中央军委骑兵团奉命进驻冯家村周边承担会议警戒任务。此后,中央军委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营。9月3日,骑兵营脱离120师建制,暂编为绥德米脂等五县河防警备司令部骑兵团。12月,中央军委将八路军延安总部留守处改编成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骑兵团调归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建制,番号为留守兵团骑兵团。1943年3月,为贯彻中共中央的“精兵简政”指示,留守兵团骑兵团、保安骑兵团、359旅骑兵大队的1、2中队,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5月,骑兵旅赴富县待命,粉碎了胡宗南兵分九路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计划。1945年4月上旬,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自南泥湾启程东渡黄河,开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6]
  • 大青山骑兵支队(撤编后部队改为塞北军分区骑兵第1、2、3团。后骑兵第2、3团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合编为绥蒙军区骑兵旅):
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决策及八路军总部的决定,120师以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连,组成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李井泉任支队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彭德大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6月,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大青山骑兵支队,下辖三个骑兵营。李井泉任司令员(1940年5月姚喆接任司令员),姚喆任副司令员。1940年4月到12月,日军连续11次大规模“扫荡”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大青山骑兵支队同日军、伪军战斗95次,毙敌794人,俘敌193人。1940年底,根据毛泽东朱德给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关于将大青山骑兵支队营建制改为团的建制的请示》的批复,大青山骑兵支队下辖的三个骑兵营分别改成骑兵团。1942年春夏,日军连续“扫荡”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大青山骑兵支队对日军、伪军昼夜轮番游击作战。7月,日军调集2万多兵力,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秋季大“扫荡”,大青山骑兵支队分批分期转战至绥西、绥中。1942年底,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及晋绥军区为统一对绥远、雁北工作的领导,取消大青山骑兵支队番号,原骑兵1、2、3团番号不变,转隶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1944年到1945年,日军被迫从绥远省不少据点撤出,中国国民党军队趁机抢占战略要地,并且向大青山地区增派军队以控制大青山地区。塞北军分区骑兵第2、3团进行反击。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后,姚喆奉命集中原大青山骑兵支队兵力,配合晋绥军区主力及晋察冀军区一部,截断平绥铁路,收复沿线的丰镇集宁等等城镇。1945年9月,绥蒙军区组建,司令员姚喆、政委张达志。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塞北军分区骑兵2、3团在商都地区合编为绥蒙军区骑兵旅[6][14]
  • 平北骑兵大队:
1942年1月,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创建骑兵大队,晋察冀军区领导聂荣臻很关心这支骑兵大队。根据平北军分区的报告,聂荣臻指示晋察冀骑兵团抽调干部到平北骑兵大队[6]
  • 察北骑兵:
1945年9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察北军分区,下辖三个骑兵团。1946年到1948年,察北三个骑兵团在察北坚持斗争的同时,先后参加热西战役察南绥东战役,大量歼敌,保证了隆化战斗的胜利,受到冀热察军区记大功一次[6]
  • 绥蒙军区骑兵旅:
1945年9月,绥蒙军区组建,司令员姚喆、政委张达志。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塞北军分区骑兵2、3团在商都地区合编为绥蒙军区骑兵旅。政委王再兴、参谋长王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的5个骑兵连,编为第一团;活动在绥中的塞北军分区第二团仍为骑兵旅第二团(后为骑二师四团、陆军第二十师五十九团);在绥西活动和发展的塞北军分区第三团,编入骑兵旅后仍为第三团;活动在绥南蛮汉山一带的塞北军分区第一团编为骑兵旅第四团(后为骑二师五团、陆军第二十师六十团);陶集大队编为骑兵旅第五团。骑兵旅先后参加了晋北战役、大同战役集宁保卫战,以及两次出击绥北、保卫绥南解放区等战斗。1945年11月30日,绥蒙军区骑兵旅在武川县蒙克寺大东滩经13个小时战斗,毙敌657人,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全旅荣记大功一次。1947年10月骑2团、骑4团调归陕北。1948年1月14日,绥蒙军区趁傅作义部主力东调的机会,西渡黄河,击溃河曲县朱玉美部。1948年3月20日到4月上旬,绥蒙军区骑兵旅配合晋察冀野战军发动察南绥东战役,歼敌18000多人[6]
1948年7月,绥蒙军区骑兵旅编为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骑兵旅。在配合辽沈战役发动的察绥战役中,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骑兵旅、察北骑兵团先后作战16次,歼敌1484人。1948年11月底,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骑兵旅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12月8日,骑兵旅越过平绥铁路,在怀来县以南十八家一带,抗击了敌2个旅攻击。12月18日,骑兵旅参与围追堵截张家口之敌,此战除敌第11兵团司令孙兰峰率少数骑兵逃脱外,敌54000多人被全歼[6]
1949年2月12日,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骑兵旅、察北军区3个骑兵团以及蒙骑一部,奉命开入绥北发动围剿绥北敌骑战役。1949年2月15日至20日,歼灭了自张北县开到绥北乌兰花、武川一带的敌骑第12旅及敌第11兵团司令孙兰峰残部,歼敌900多人。1949年3月,刚改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南下雁北,协同察哈尔军区围歼大同守敌。4月上旬,配合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指挥的太原战役。4月24日太原战役结束,大同守敌万余人于4月29日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整编,大同和平解放[6]
  •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骑兵第二旅:
1948年6月,绥蒙军区骑兵旅第二团和第四团与陕甘骑兵支队,在甘肃省合水县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骑兵第二旅,旅长王智,政治委员王再兴,副旅长兼参谋长李振海,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惠志高,辖3个团,原骑兵二、四团番号不变,陕甘骑兵支队编为骑兵第二旅第六团(其前身是1943年5月组建的靖边骑兵大队。1945年8月,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骑兵团,1946年3月,缩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营。1947年6月,改编为三边军分区骑兵团,后改编为陕甘骑兵支队)。
1940年6月1日,新四军第六支队(后来改成新四军第四师)集中八个团以及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分校等在司令部驻地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召开大会时,宿县西部各据点的日军、伪军乘坐汽车奔袭至会场附近。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经与参谋长张震等商议后,决定新四军第六支队成立骑兵连,各旅、团先后成立骑兵排、班。1941年4月,新四军第四师与汤恩伯节制的青海骑兵第八师在津浦铁路以西地区战斗,新四军第四师伤亡惨重。战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决定将师部骑兵连扩充为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号称“红色哥萨克”[7]黎同新为第一任团长兼政委。不久,周纯麟接任团长,康步云姚运良先后任政委[15][16]。1941年冬,彭雪枫决定骑兵团开展短期突击训练。1942年,为保卫洪泽湖地区夏收,骑兵团奉命消灭在沙山集抢粮的日军,仅用9分钟便将300多名日军砍倒大半,俘虏80多人[7]。1942年11月13日,骑兵团参加了为期33天的反“扫荡”作战,参加战斗1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200余人。1943年,日伪军对新四军根据地开展“蚕食”和“伪化”,新四军进袭日伪军薄弱据点,扩大津浦铁路以东抗日根据地,这时骑兵团已扩为4个大队,1000多人马[17]
1944年8月19日,骑兵团随彭雪枫师长西进收复失地。首先进攻敌据点小朱庄(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内)。步兵攻入小朱庄后,伪司令王传绶率600余人突围,被埋伏在庄外的骑兵团全歼,王传绶被骑兵团战士消灭。随后,彭雪枫师长率骑兵团追击叛军刘子仁部,打开了津浦路西的局面。9月11日,彭雪枫师长率部攻歼灭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的顽军李光明部,歼敌千余,突围之敌被埋伏的骑兵团全歼,李光明被生擒。彭雪枫在战斗中牺牲。10月7日,骑兵团参加了砀(山)南清剿战,配合兄弟部队进剿顽军胡塞如杨昆山部,歼灭杨昆山部,生擒“挺进军纵队司令”胡塞如,俘敌700多人[17]
1944年10月,中国国民党的第19集团军将新四军第四师围困在河南、安徽交界处,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与老对手青海骑兵第八师再次相遇,只有600余骑的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最终歼灭、击溃青海骑兵第八师2000余骑,创造了骑兵团击败骑兵师的范例[18][17]
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先后成为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唯一的建制骑兵团,先后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华东野战军教导师、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和华东军区皖北军区序列,并且扩编成5个大队,2000余人马。1952年5月20日,骑兵团改编为华东军区战车独立第6团,成为装甲兵部队[17]
  •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骑兵营

1949年整编

1949年3月至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番号,骑兵部队共编成八个师。不久国民党起义部队又陆续改编为若干个骑兵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1949年3月,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骑兵旅改编而成,隶属绥远军区[6]。师长康健民,政委李佐玉。1952年5月,解放军骑兵第1师、骑兵第3师、河南省军区骑兵团3支骑兵部队于察哈尔省万全县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师,1962年入疆,1964年按甲种步兵师整编,1969年改番号为步兵第8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二师:绥蒙军区骑兵第2旅。前身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1948年9月,骑二旅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称西北野战军骑兵第二旅,所属二团与陇东部队一起肃清当地反动地方武装、保甲团,牵制马鸿逵部,配合主力作战。二团赴蒲城县高绕镇配合一、四军在铜川、耀县一带活动。1948年底,骑二旅参加了渭北战役。1949年2月16日,骑兵第二旅改称骑兵第二师,习惯上仍称“骑二旅”,辖3个团,原骑二团改称骑四团(后来的五十九团),原骑四团改称骑五团(后来的六十团),原骑六团番号未变。师长王智,政治委员王再兴/惠志高,副师长李振海,参谋长陈寿亭,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惠志高。7月4月,骑二师随十九兵团进入甘肃,参加了解放宁县、镇原。作为西北军区的机动部队,活动于甘肃宁夏之间。1950年春夏,进入平凉、固原平定叛乱。1950年11月,在甘肃固原县撤销骑兵第二师建制,以师部为基础组建西北军区骑兵司令部,苏鳌任司令员,骑二师师长王智任副司令员。所辖第四团改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团(1952年6月改称西北独立骑兵第四团驻宁夏),第五团与第六团合并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六团(l952年6月改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一团),移防甘肃康乐、临潭一带执行剿匪任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三师:1949年5月,原东北军区下属的冀察热辽军区(二级军区)下属的冀热察军区(三级军区)的察北军分区司政后机关和所属的3个骑兵团组建而成。隶属1948年12月15日成立的察哈尔军区[6]。师长胡德力,政委梁正中。1952年5月,解放军骑兵第1师、骑兵第3师、河南省军区骑兵团3支骑兵部队于察哈尔省万全县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师,1962年入疆,1964年按甲种步兵师整编,1969年改番号为步兵第8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四师:1950年2月,绥远起义的原国民党整编骑兵第12旅鄂友三部改编而成,师长鄂友三,政治委员白正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骑兵第一师,师长何能彬/田维扬/王明贵/卜云龙,政委林茂源,副师长钟明彪,政治部主任刘克。前身是冀察热辽军区朱德骑兵师。1946年11月30日上午,冀热辽分局、冀热辽军区、热河省政府在林西旧戏园召开了千余人参加的庆祝朱德60寿辰大会。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宣布成立朱德骑兵旅。后骑兵旅被改为骑兵师,程子华发布命令,决定从热中(乌丹地区)、热西(隆化地区)、热北(林西地区)军分区各抽调一个骑兵团,组建冀热辽军区朱德骑兵师。各团下属只有4个连队,四五百人不等。各骑兵团统归第二十二军分区领导,各团分散活动约有八九个月时间。一团在桥头、初头郎等地区打游击;二团先期从经棚出发,护送热西地委和县政府重返热西,返回后在乌丹休整数日,12月份,随同赤西县、围北县政府返回大庙,在新拨一带打游击,配合两县政府开辟赤西、围北根据地;骑兵三团仍留热北地区,在林西、林东、天山、大板各旗县执行剿匪任务。1947年9月,朱德骑兵师在阴河一带经过短时间的纪律教育,补充了装备,发放了马刀,各团成立了机炮连。1947年10月初从集结地出发,经老府、宁城向东北前线进发。1947年10月中旬,部队抵达朝阳地区待命,配合九纵队、十一纵队攻打朝阳。10月23日,朝阳县城解放之后,朱德骑兵师奉命向义县前进。1947年11月2日,骑兵师在义县的九宫、台门、(朝阳西南山区)李家沟一线,与敌增援部队九十二军侯镜如部遭遇,步兵部队与92军激战彻夜后,92军在飞机掩护下东撤,骑兵第一、第三团抓住战机以波浪式向敌冲击,拦腰截断敌人行军纵队,第9、第8纵队也合围上来,迫使千余敌军缴枪投降,敌军长侯镜如乘车逃跑外,其余步兵、炮兵几乎全被俘;缴获各种车辆80余台,其中野炮、榴弹炮车以及运载重型武器的各种车辆就有二三十台。这是朱德骑兵师出师东北战场的第一仗。随后在义县战役中,前卫骑兵第3团用了90分钟的时间,就把从义县撤逃锦州的敌军第一七四师在余家屯车站彻底打垮,除敌师长于大川逃跑外,其他全部作了骑兵师的俘虏。东野总部向各部通电:“我朱德骑兵师一部,一个半小时歼敌一七四师全部,特予通令嘉奖。”骑兵师在东北秋季攻势朝阳、义县的战斗中,不仅消灭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友军,而且从大兵团作战的意义上讲,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提高。后朱德骑兵师又在海苏庙、乌丹、林西等地区进行剿匪。1948年4月2日,骑兵师从林西出发,取道围场参加解放多伦战斗。1948年8月28日突袭并解放了丰润县城。此后,便在遵化、宝坻、蓟县一带与唐山、天津、北平之敌往来周旋。1948年9月上旬,骑兵师又从宝坻县回兵,配合东北战场参加了攻打锦州的战役,首先在北宁线以北的魏峰山抗击唐山敌62军试图增援东北,掩护彻底破坏山海关至昌黎、滦县的100多公里铁路,后参加了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战役。1948年11月29日隶属于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后又和其他部队一起参加了平津战役,突袭了京东的牛栏山。北平解放后,1949年2月3日参加了北平入城式。1949年6月3日,奉命南下到中南地区。1950年2月24日,骑兵师从河南省漯河等地区挥师北上良乡。继续北上到吉林省梨树县垦荒3000亩。1951年2月骑兵师改编为步兵第一六六师,军马调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1952年5月第166师撤销,师直补入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所属3个步兵团改编为东北军区独立第7、8、9团。后独立第7团入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六师: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新编骑兵4师,1949年2月先称独立骑兵第五师,师长刘春方,政委李赤然/刘光裕/刘兴畴/王功学。1949年7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六师,隶属第十九兵团进军西北,驻宁夏中宁、吴忠等地。师长何能彬,政委谢志群(后因病调出)、林茂源,副师长卜云龙(兼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刘克。后并入西北军区司令部防空处。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七师:1949年12月20日新疆起义部队原国民党整编骑兵第1师改编为骑兵第7师,驻奇台,师长韩有文,政治委员于春山,第一副师长韩荣福,第二副师长郭全梁,第三副师长马全吉,参谋长李纲,政治部主任杨贯之。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八师:1949年12月20日新疆起义部队原国民党整编第42师骑兵部队改编为骑兵第8师,驻莎车,师长马平林,政治委员张献奎,第一副师长李朝弻,第二副师长刘抡元,参谋长祝源开,政治部主任杨烈光。
  • 西北军区骑兵司令部:司令员苏鳌
  •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1950年4月,新疆军区抽调骑兵8师23团、第2军骑兵大队和2军5师独立团,组建独立骑兵师,进驻于田,准备进军西藏阿里。师长兼政委何家产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师:由兴安盟蒙古族武装组建,参加了西满解放战争的剿匪、围困长春、辽沈战役。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二师:哲里木盟蒙古族武装组建,参加了西满解放战争的剿匪、围困长春、辽沈战役。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三师:冀察热辽军区(二级军区)下属的昭乌达盟骑兵第4师与卓索图盟纵队于48年9月合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0师,1949年5月改称内蒙古骑兵第3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四师:锡察解放区,1949年5月由骑兵11师改称。原日伪蒙疆政府的骑兵部队在1945年8月起义部队发展。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五师:锡察解放区,1949年5月由骑兵16师改称。 1945年11月,华林泰率领察哈尔盟镶蓝旗四支蒙古族地方武装300余人脱离国府宣布起义,被八路军绥蒙军区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华林泰为司令员。与此同时,伪蒙军第18团等部被国民党收编为第10路军第九师,因不堪民族压迫而宣布起义,被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司令员云继珍,参谋长李秀山伊克昭盟达拉特旗保安队被国民党编为新10路军伊盟暂编保安师第2旅第1团,计300余人,在绥远战役期间宣布起义,被绥蒙军区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1945年12月中旬,绥蒙军区将这3个支队调往集宁整训。这时,李森杨秀奇奇俊山等分别带领大青山蒙古游击队、绥东游击队、绥西游击队赶往集宁。在这三个支队和三个游击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一批农牧民和青年学生,以及从延安民族学院抽掉回绥蒙工作的蒙古族学员,共1000多人,于1946年1月1日在集宁玫瑰营子成立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编为3个骑兵团,1个警卫连。旅长李秀山,副旅长李森兼党总支书记,政治部主任寒峰,参谋长云麟,供给部长锐军。这是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蒙古族革命武装力量。 刚刚组建的这支队伍,人员成份复杂,装备更差,人多马少,枪弹不足,绥蒙军区决定该部开到张北大囫囵一带整训。不久,在察哈尔开辟根据地的工作队遇到了两股反共武装,一股盘踞在哈巴嘎,另一股盘踞在宝昌。旅长带队长途奔袭哈巴嘎的土围子迅速解决。接着进攻宝昌龙王庙村全歼。1946年4月剿匪归来开到张家口,一部分老弱病残复员,一部分抽调到地方工作队,保留了300多人精干队伍进入内蒙古军政学院军事部整训。经过4个多月的整训,从张家口开赴锡察草原后,有300多农牧民积极报名参军,扩充到600多人。1946年10月,国共内战中傅作义部攻占张家口,驻张家口的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向南撤到阜平乌兰夫率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骑兵独立旅北撤锡察草原,保卫锡察解放区(东西1000多里,南北500多里,生活着10万多牧民),策应东北解放战争。1946年12月,乌兰夫在贝子庙主持召开锡察工委会议,会议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锡察解放区,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和扩大革命武装,同时决定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16师”,李秀山担任师长,王铎担任政委,刘景平寒峰担任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墨志清,参谋长云麟,副参谋长葛瓦。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后来发展到2000多人,仅察哈尔籍指战员就达1300余人。总人口不足9000人的正白旗有900余人参军,牺牲143人;蒙古族人口不足1万人的正蓝旗,有1200余人参军,牺牲200余人。到1948年秋转到外线参加察绥战役,在锡察地区整整战斗了两年,粉碎敌人5次大规模进犯:
    • 第一次是1946年11月中旬,1团3连和4连分别击退察盟的封建上层的400多骑兵和蓝旗嘎亚匪帮及国民党多伦保安团300多骑兵,掩护赛汗淖后方供应基地干部家属和锡察根据地大批军需和生活用品转移;保卫正蓝旗政府和正在参加旗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安全撤退。
    • 第二次是1947年春,阻击敌人分南北两路对锡察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贝子庙的进犯。正在多伦南部休整的师部及1、2团,赶在锡察门户哈巴嘎胡鲁斯台,迎战南路进攻,打退了察哈尔省省长、军长孙兰峰指挥的由50多辆汽车2000人组成的摩托化部队和500多骑兵的进攻:北路在经棚剿匪的3团,一天一夜赶到大王庙,与从克什克腾出发进犯贝子庙的敌一个骑兵旅遭遇,激战一天,敌军撤退。
    • 第三次是1947年秋天,国军出动70辆汽车,3000多人的摩托化部队,在哈巴嘎附近的肃亲王府,包围了第2团,寡不敌众,100多人牺牲,仅有60多人突围。敌得手后继续进犯,由于1、3团在外线作战,师部组织2团余部约一个连,第80团和商都康宝化德县大队共400余人,继续抗敌。骑兵11师接到命令后,火速驰援,在南骆驼山,打退敌人进攻。
    • 第四次是1947年11月底,察北剿共指挥部组织60多辆汽车,2000余人袭击第5团。在八佐山,与第11师遭遇,第11师和16师5团并肩战斗,打退进攻。2连连长乌尼巴图率领一个班的战士在完成阻击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孤身一人抵抗,牺牲时年仅24岁。中共锡察工委批准将八佐山命名为乌尼巴图山
    • 第五次是1948年7月初,国军骑兵11旅及宝贵廷、温盖、鲁布桑葛根土匪武装1000多人,进攻根据地,抢走牧民牛羊四五千只。第61团骑兵打头、切中、钳尾,击败数倍于己的敌军,虎口夺食,将被敌人抢走的牛羊全部夺回。自此以后,敌人再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龟缩在几个孤立的县城内,不敢轻易出动。
    • 1948年7月初,“内蒙古自卫军骑兵第16师”进行了短期整训,补充了人员、马匹和装备,改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6师”,李秀山、寒峰先后任师长,政委刘景平。全师整编为2个团。1948年7月中旬,进入察北地区,与察北骑兵第3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1师协同作战,积极出击,牵制察北敌军,相继解放了多座县城。华北野战军为牵制华北敌军主力,不使其出关,隔断华北、东北敌军的联系,于7月末发起察绥战役准备。7月30日,16师与察北3师协同,攻打高山堡,以很少的伤亡歼敌800多人。1948年冬平津战役打响。内蒙古骑兵16师奉命和内蒙古骑兵11师、察北骑兵3师相互配合,进攻张北、宝昌、康保、商都等重镇,进而解放全部察北地区,从北面堵截傅军窜入草地或西进绥远。1948年11月中旬全师集结在张盖湾一带准备打宝昌。突接内蒙古军区电示:由东北辽西逃窜的苏和巴特尔匪部,已窜到锡察盟地区,16师立即北返贝子庙截击这股敌人。就在16师整装待发准备北返之际,胡图林嘎、温盖残部两千余人突然窜到骆驼山、羊群滩一带,距先头部队61团只有两三公里。16师立即人出击,追了十多公里,敌人逃进宝昌。之后,16师返草地截击苏和巴特尔部。击溃后,配合解放张家口,16师又挥师向南,解了宝昌。12月24日,张家口解放,从张家口逃出的一股敌人会同宝昌康保张北等地残部向西狂逃。16师追击中收复了康保。至此,察北地区及锡察全境解放。16师在康保休整了近一个月,投入了绥北战役(1949年2月12日至27日)经历了4次战斗。第1次是西河子战斗;第2次是乌兰花战斗;第3次是二分子战斗;第4次是召河战斗。1949年4月,16师参加解放大同任务。到达大同外围时,大同守敌投诚。16师旋即奉命由大同经丰镇进至集宁的玫瑰营子休整。1949年5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16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5师”,师长吴广义刘景平任政委。辖第13、14、15团。全师于1950年1月中旬从玫瑰营子出发,行军700余里,于2月12日进入伊克昭盟剿匪。1950年6月,骑5师和伊盟军区合并组成伊克昭盟军分区,并保留骑5师番号。1952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内蒙古军区的5个骑兵师整编为1个国防骑兵师,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5师。1969年,骑5师改编为内蒙古军区守备第2师。

此外,一些部队还下辖骑兵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骑兵团:解放青海省之后由于剿匪需要,于1950年由第1军军直侦察连、第1、2、3师侦察连为基础组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骑兵团:和平解放新疆进驻南疆需要。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骑兵大队:解放河西走廊后,由军直侦察连和各师侦察连为基础组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骆驼骑兵团:收编起义部队国民党西北行营独立骆驼兵团。团长贺新民。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骑兵团:解放陇南后剿匪需要。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骑兵支队:第一野战军组建的部队,从青海进军西藏,参加了昌都战役的大迂回。转隶第18军领导。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教导师骑兵第二十五团(原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团长程朝先、政委郭萍、副团长朱传贤、副政委席华亭,参谋长孟昭贤、政治处主任王开一。留在皖北剿匪。

l952年6月,第一军骑兵团与第四军骑兵团合并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二团;第三军骑兵大队、驼兵团、辎重营等单位合编为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三团(驻河西走廊,归张掖军分区代管)

1952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整编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骑兵第三师、河南省军区骑兵团(原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骑兵团)3支骑兵部队于察哈尔省万全县合编为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1952年11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骑兵第一师转隶西北军区建制,开赴甘、青、川边执行剿匪任务。1953年,骑兵第一师等部队全歼马良马元祥部,击毙马元祥,活捉马良。5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表彰了甘、青、川边剿匪部队。1959年3月26日至10月底,骑兵第一师等部队参加西藏平叛。1962年,中央军委命令骑兵第一师进驻新疆担负战备防御任务。1964年8月11日,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复编制调整,骑兵第一师除留骑兵第3团外,其他部队按照陆军步兵南方甲种师编制,使骑兵第一师从单一的骑兵部队扩编成步、骑混编的骑兵师。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1969年9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骑兵第一师改番号为陆军第八师[6]

195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改编为步兵第166师,军马调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

1950年11月,撤销了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建制,成立了东蒙的6个军分区。

1952年5月,撤销了内蒙古骑兵第四师和第五师,并从6个军分区所辖独立骑兵团中各抽调一部分,重新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骑兵第五师,归华北军区建制。

1955年5月,西北军区析分为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区,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划归兰州军区建制,分别改称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l957年秋,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四团编入骑一师,仍为四团。l961年11月,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一团也编入骑一师,改称第五团。1962年2月,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二团改称兰州军区骑兵第六团,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三团改称兰州军区骑兵第七团。

1962年8月,骑兵第一师奉命率一、二、三团移防新疆,代管的四团和五团留原驻地未动。1962年9月22日,总参谋部发出电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二师”师部,师领导、机关和直属队从兰州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天水步兵学校、骑兵第一师、甘南军分区等11个单位抽调配备,驻临夏蝴蝶楼,辖第四、五、六、七团4个骑兵团。1969年10月改编为陆军第20师;骑兵第七团划出改称兰州军区独立骑兵团。

兵种撤销

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不再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兵种,仅象征性地在中国西部的内蒙古新疆甘肃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仅有的两个骑兵营是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驻巴彦淖尔盟五原县阴山脚下)、骑兵第二营(驻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2][19][20]

在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二营的驻地锡林郭勒盟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博物馆[2]

军马生产管理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依据伪满洲时期日军撤退后遗留下的一些马政基础,1947年3月1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建立起第一个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首任场长郑新潮。相继成立了肇东军马场、扎兰屯军马场等。隶属于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

中央军委马政局最初由军委炮兵代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局长杨宗胜,副局长卜云龙。1950年6月,载涛作为特邀人士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改良马种以利军用”的提案。1950年8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委任令,任命载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1951年7月以后,各大军区、军分区将各军区成立的马政局、马政处逐级上交中央军委总后勤部。1951年10月1日,马政局转隶总后勤部[21]。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成立“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马政局”,对全国各地军马场实行统一管理。1955年4月,“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马政局”改称“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简称“军马局”。管理局下设西北军区马政处、东北军区马政处、西南军区马政处三个办事处。后下设四个师级办事处:总后白城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总后青藏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总后西安办事处军马场管理局)、总后太原办事处马场局、总后重庆办事处马场管理局,各办事处直接管理所辖团级以上规模较大的军马场,部分规模较小的团级、营级军马场归所在军区、军分区管理。1960年前后,由于注重骡马驮载的徒步步兵团的建设,总后勤部将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各地军马场收回军队,并扩大规模,新建了一批军马场,军马场的数量从原来的不足30个发展为50余个。总后勤部设立军马部,全国各地军马场由军马部与农垦部进行生产与业务的双重管理,军马场生产再次调整为养马为主、其他产业为辅。从事军马事业的人员超过百万人,为国家培育军马、民马一千多万匹。1974年12月,按照中央军委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军马生产规模、改变马场管理体制的请求报告》的批复意见,军马事业开始大幅度收缩,部分军马场逐步移交地方政府。经过近两年的移交,原有50余个军马场减为26个。2001年军马事业结束。

参考文献

  1. . 中国民族宗教网. 2015-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2. . 第1赛马网.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3. 高锦纯. . 西北革命历史网.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4. . 中红网. 201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5. 水森,红军时期的骑兵部队有哪些?,社会科学1987年第05期
  6. . 中华网. 2014-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7. 陈辉. . 党史博览2009(12):2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8. 武卫国,西路军骑兵师的组建与发展,文艺生活旬刊2012(3):172-172
  9. . 中红网.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10. . 皖西日报. 2016-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11. 韩增寿,铁骑纵横晋察冀——记晋察冀军区骑兵团(营),党史博采:纪实版1997年第2期
  12.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13. 黄晓峰. . 西苑出版社. 2013年. ISBN 9787515103037.
  14. 晓何,情系大青山的骑兵司令姚喆,党史纵横2013年09期
  15. 曹鴻茂、孟秀玲、周善平. .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9年. ISBN 9787802372238.
  16. 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照片,档案与建设2015年第1期
  17. . 搜狐. 201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18. . 搜狐. 2016-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19. . 搜狐. 200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20. . 新华网. 200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21. . 澎湃新闻.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