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沙漠上空成功引爆。中国于1984年参加《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在1996年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于1997年批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中国對外宣稱是五大有核国家中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少的;截至2009年,美国科学家联盟估计其拥有180枚常备核弹头和240枚核弹头总量。

東風-2彈道飛彈

化学武器

中国于1993年1月13日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并于1996年12月30日批准,是该公约的原始缔约国之一[1]。在提交给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英語:的官方声明中,中国政府声明自己虽在过去曾保有少量的化学武器,但已在批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前尽数销毁完毕。该声明同时亦指出,中国境内仅有两家原用于化学制剂生产的工厂或制造过芥子气路易氏剂化学武器[2]

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在冷战期间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曾提供给阿尔巴尼亚少部分化学武器[3]。1993年,美國声称中國籍貨輪“銀河號”秘密將化學武器原料運往中東。美方派人上船檢查,但最後未檢出任何違禁物品。事件令中美矛盾激化。

生物武器

中国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签署国之一,虽然中国政府官员表示,中国从未有过生物武器化的意图,但仍有报道指出中国曾在20世纪80年代对生物武器有过积极研究[4]

根据前苏联细菌战项目原负责人之一的卡納展·阿里貝可夫哈薩克語的说法,在中国的一个生物武器制造厂附近曾於20世纪80年代晚期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事故。阿里貝可夫称苏联的侦查卫星在中国的核弹头试验场附近,发现并确认一個生物武器实验室和制造厂的存在。由于该实验室主要用于将病毒性疾病武器化,因此苏联怀疑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该地区爆发两次不同的出血热疫情之起因与该实验室发生的事故有關聯[5]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在一封信中表达过,对中国可能将生物武器输送至伊朗和其他国家的行为表示过担忧[6]。奥尔布赖特說道,自己曾收到关于中国企业将军民两用物资输出给伊朗政府的报告且引起她的关注,因此奥尔布赖特称美国政府须使中国采用全面的出口控制措施,从而停止对伊朗的生物武器研究协助。有鉴于此,美国于2002年1月16日采取行动,对被指控为伊朗提供生化武器制造原料的三家中国公司提出制裁。迫于此事件,中国在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7]

核武器

中国
首次核弹试验1964年10月16日
最后一次核试1996年7月29日
测试的最大当量地上 - 4 Mt(1976年11月17日)
地下 - 660 Kt(1992年5月21日)
核试总数45
核弹头当前贮量200-1500
导弹最远射程15,000 km (DF-5)
NPT签署国(1992年批准,五个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有核国家之一)

核武研发简史

解放軍第一顆自由落体原子彈
解放軍第一顆自由落体氫彈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67年6月17日第六次核試驗中引爆自行研發的類似泰勒-烏拉姆設計方案的多級熱核炸彈,與第一次引爆裂變彈相距僅32個月,是從裂變到聚變核彈發展最快的國家。引爆的核彈當量331萬噸。有一些中文資料中的片言隻語顯示,中國當時採用同泰勒-烏拉姆設計方案略有區別的于敏設計方案,這個方案的要點在於使用X射線透鏡而非X射線反射鏡來實現從初級到次級的能量傳送,即「球柱球結構」。

  •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屬於兩彈一星成果。
  •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1980年10月16日,最后一次大气核爆炸。
  • 1986年3月21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 1996年7月29日,成功进行一次地底核试验,[8]中国政府声明从7月30日起开始暂停核试验。

核政策

中国是《核不扩散条约》中的五个“有核国家”之一(1992年江泽民任内批准该条约),也是五国中唯一一个做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承诺的国家。“中国恪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承诺。”[9]

2005年白皮书

在2005年,中国外交部公布的一份白皮书中声称,该国政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将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此外,文件中还表示,这“不首先使用”的政策将保持不变;并在未来,中国将不会对任何非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2012年美国国防部年度军力报告

以下据美国国防部2012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评估报告[10]

中国的导弹库存

(分類总计)

发射器/

导弹

估计射程
洲際彈道飛彈(ICBM) 50-75/50-75 5500+ km
遠程彈道飛彈(IRBM) 5-20/5-20 3000-5400+ km
中程彈道飛彈(MRBM) 75-100/75-100 1000-3000+ km
短程彈道飛彈(SRBM) 200-250/1200+ <1000 km
陸基巡弋飛彈(GLCM) 40-55/200-500 1500+ km

已知型號总计(2016年資料)

中国的导弹库存

(已知型號总计)

发射器/

导弹

估计射程
东风-5A/B 20/20 13,000+ km
东风-31A 60 / 60 11,200+ km
东风-31 12 / 12 7,200+ km
东风-4 10/10 5,400+ km
东风-26 30/120 6,000+ km
东风-21C/D 126/400+ 1,750+ km
东风-21A 40/60-80 1,750+ km
东风-15A/B/C 168/1000~1200 600~900 km
东风-11A 84/500~600 300~500 km
東風-10(对地巡航导弹) 80-100/300-600 2,000+ km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 ? / 12+ 1,770+ km
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 ? / 48+ 8,000+ km
东风-16 40~50/200+ 1000~1500km

早期針對中国的核讹诈或核威胁

来自美国

  • 朝鲜战争中的核讹诈及核威胁
    • 1950年7月下旬朝鲜战局对美极为不利,美国为防止中国参战,派遣10架B-29轰炸机部署到关岛,并将消息通过《纽约时报》广泛传播开来,对华进行核讹诈,但最后美国因国内外压力将B-29轰炸机调回国。[11]
    • 1950年10月1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建议着手研究对朝鲜、中国实施核打击的目标问题。11月30日,杜鲁门总统在记者会上声明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12月初,美国飞机对北朝鲜首都平壤进行模拟核袭击。1951年4月,9架B-29轰炸机携带核弹头派往关岛、继而飞至冲绳岛,并举行公开的核战演习。6月初,美军侦察机侵入中国东北和山东上空,收集关于空袭目标的情报。[11]
    • 1952年,刚刚入主白宫艾森豪威尔又一次对华进行核讹诈,声称为结束战争不惜扩大战争和使用核武器。[11]
    • 1953年2月11日,美国开始计划对朝鲜开城地区进行核打击。最终由于朝鲜战争结束而未实施。[11]
  • 台海危机中的核讹诈及核威胁

随着中国在1964年成功试爆核武器以及中美关系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得以改善,中美两国间也不再出现类似的核讹诈事件。

来自英国

根据2006年6月30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一批1957年到1961年间的绝密档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曾为了防止中国武力收回香港而计划对中国进行核打击。195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再加上国际两大阵营的对峙,对英国来说,香港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性提高。而且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虽然当时中国政府没有武力夺取香港的计划,但英国依然担心中国会武力夺取香港。鉴于在朝鲜战场上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力的认知,英国认为常规战争的方式不足以在香港与中国抗衡,决定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在必要时对中国进行核打击。[13]

1952年英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后,英国就明确提出使用核武器遏制对手,核讹诈政策并非突发奇想。1956年时,英国就有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计划。之后,又多次讨论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可能性。在1961年2月22日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姆致信首相麦克米伦的信中就有提到,假如中国武力收复香港,只有利用核武器才能解决。英国在新加坡部署核轰炸机,计划秘密储存48枚核弹。为满足携带核弹轰炸机的起降需求,英国还在东南亚不断提升军用机场品质。同时派遣携带有核弹的航母在东南亚海域巡逻,并曾计划装备核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部署到东南亚。[13]

另外,英国还多次表示会配合美国对华核打击,并曾多次与美国对使用核打击保住香港方面秘密接洽,甚至敲定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细节问题。然而,在东南亚殖民地存放核武器的计划遭到当地人民的反对,并且中国于1964年成功试爆原子弹,致使英国对华核打击计划无法实施。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英之间的核危机才算结束。

来自苏联

珍寶島事件中以苏联国防部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副部長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認為要動用核武,苏联还秘密地与美国联系,试探性地提出对中国核力量实施摧毁性地打击。但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幕僚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苏联对中国的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可能导致全世界的战争,于是美国迅速地将这一秘密内容公开。毛澤東迅速採取政治和軍事方面多重策略,包含在北京修築地下防核炸隧道,最終蘇聯沒有使用核武,1991年俄罗斯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14]

参考文献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查阅于2009年7月7日
  2. . [200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5).
  3. Albania's Chemical Cache Raises Fears About Others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5-30 - Washington Post, Monday 10 January 2005, Page A01
  4. Roland Everett Langford, Introduction to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Radiolog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iley-IEEE, 2004
  5. William J Broad, Soviet Defector Says China Had Accident at a Germ Plant, New York Times, April 5, 1999
  6. Leonard Spector, Chinese Assistance to Iran'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nd Missile Progra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September 12, 1996
  7.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Country Profile: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8. . [2016-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9. 《2008年中国的国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更新2009年1月/访问2009年7月11日
  10. (PDF). [2014-0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9-20).
  11. .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9).
  12. .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1).
  13. 刘作奎. . 中国广播网. 2006-07-06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14. А.Елизаветин, Переговоры А.Н.Косыгина и Чжоу Эньлая в Пекинском Аэропорту,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2,№5,44-6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