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維

俞大維1897年12月2日-1993年7月8日[lower-alpha 1]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交通部部長、國防部部長等職,在國防部長任內發生一江山島戰役、大陳島撤退、等重大事件。[3]

俞大維
俞大維,國防部長任內
 中華民國第6、8任 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50年4月1日-1951年3月1日
前任郭寄嶠
继任蔣經國
任期
1954年5月27日-1965年1月13日
前任郭寄嶠
继任蔣經國
 中華民國第1任交通部部長
任期
1948年5月31日-1949年2月8日
前任首任
继任凌鴻勛(代理)
端木傑(正任)
 中華民國第8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
任期
1946年5月16日-1948年5月31日
前任俞飛鵬
继任行憲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7年12月2日[lower-alpha 1]
 大清
逝世1993年7月8日(1993歲-07歲-08)(95歲)[lower-alpha 1]
 中華民國臺北市
籍贯浙江紹興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 中國國民黨
配偶妻 陈新午(1929年起)
伴侣(德国钢琴教师)(1924年前后)
儿女俞揚和俞方济俞小济
父母俞明頤(父)
曾廣珊(母)
获奖青天白日勳章[1][3]
國光勳章[1][3]
军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 中華民國陸軍
军衔 中將

經歷

求學

1918年10月,俞大維赴美入哈佛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至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博士後 Sheldon traveling prize)[6][7][8],專攻數理邏輯與哲學。留德期間,聆聽過愛因斯坦教授的相對論課程,1925年,俞大维写了1篇论文,题为《数学逻辑问题之探讨》(),刊登在爱因斯坦主编的德国数学杂志数学现况》上[9][lower-alpha 2],成为在这本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个中国人[1]而在该期刊发表论文的第2个中国人是华罗庚[lower-alpha 3],2人日后成为好友。因興趣逐漸轉向彈道研究,嗣成為彈道學專家,也由此奠定對兵學之深厚基礎。[1]

自德歸國

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國民政府開始著手軍經建設,俞大維出任新設立「駐德使館商務調查部」主任。1929年6月返國,任軍政部參事。1930年5月,再度赴德,負責採購軍備,並續習德國參謀教育[lower-alpha 4]。有一次政府命其採購大砲,按值計量,可買12門,但運回中國時,卻為15門,詢其緣故,僅輕描淡寫謂:「是送的」。實其將所得佣金,另購砲3門,俞大維先生的熱血報國之心不言而喻。[11]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德國的學生很氣憤,都要回國抗戰,與桂永清徐培根李忍濤陳介生胡靖安等6人『滴血結盟』,還登了報,宣誓要回國抗戰。[1]1932年派任參謀本部少將主任秘書,但俞大維婉拒而自願至中央訓練團任兵器總教官。1933年1月,調軍政部兵工署長,並晉升陸軍中將,積極從事兵工整建與成本會計分析,以落實合乎時代之軍事工業,對當時兵工現代化做出許多貢獻。[1]

對日抗戰

1937年抗戰爆發,俞大維指揮將沿海30餘座兵工廠、鋼鐵廠、材料廠、及兵工技術單位以有限之人力、物力與獸力搬運,陸續西遷內陸繼續生產,為抗戰中國國防工業生產貢獻卓越,1944年12月,調軍政部常務次長,並兼中美聯合參謀部中國代表,負責與美方代表魏德邁將軍協商,爭取美國軍援,當時「阿爾發部隊裝備方案」,使國軍36個師換裝美式裝備,即為此達成之建議。[1]

1946年4月,參加國府、中共、美國代表之3人小組會議,協商戰後還都事宜;5月,獲國民政府頒授青天白日勳章。5月16日,繼俞飛鵬出任交通部部長,任內建立交通資料中心,全國鐵道狀況之自動化,以及郵政開辦24小時服務等事績尤為人稱道。[1]1947年4月23日,國民政府准免交通部部長俞大維本職;特任俞大維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交通部部長。[12]:8340

臺灣時期

俞大維(右二)於國防部長任內偕同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上將、美國大使藍欽美軍協防台灣司令竇亦樂中將視察馬祖防務,1957年

1948年1月4日,國民政府決定派交通部長俞大維及前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貽赴美國商討援華事。[12]:84821949年3月28日,蔣介石約見俞大維,「商談組織與技術問題」[13]。1950年1月,赴美養病。1954年,出任國防部長達10年[lower-alpha 5],任內積極整軍建設,促使國軍成為一支現代化之部隊。1958年8月23日,經歷[18],險些殞命。1965年初,因病辭任國防部長、轉任總統府資政,國防部長一職由蔣經國接任。[1]

1993年7月8日,俞大維病逝,享耆壽96歲,並於台灣海峽完成海葬[14][15][19]。1993年7月14日,俞大維獲頒褒揚令

俞大維褒揚令

家庭

俞大維家世十分顯赫,名人眾多,還跟許多知名家族結為姻親。

好學不倦

俞大維一生喜歡讀書求知。自幼從《公羊传》入手,退休後以佛學為主,當他晚年,視力變差,已無法看書時,決定「讀了一輩子書,現在要收攤了!」收攤就是不再讀書了,但收攤可是有一套嚇人的程序:他決定把以前唸過的書,溫習一遍,之後才不讀書。俞大維決定每個月溫習一學問,「邀請各類學問極有成就的老朋友,相互討論」,他計畫先溫習天主教神學,請羅光主教陪他溫課,接著還計畫請物理學家吳大猷溫課,之後還有音樂、美術、哲學、數學、美學……,他不溫習軍事,因為那不是高深學問。[1]

著述

  • 俞大維. 初版. 臺灣: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灣)‎).197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魏汝霖; 俞大維(口述). 初版. 臺灣: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294頁 [19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灣)‎).
  • 高天倫; 俞大維(口述). 初版. 臺灣: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294頁 [19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灣)‎).
  • 魏汝霖; 俞大維(口述). 初版. 臺灣: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208頁 [19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灣)‎).
其他

參考

腳注
  1. 根據史政編譯局〈俞大維先生年譜資料初編〉及李元平《俞大維傳》,俞氏為『民國前15年(1897年)12月2日生』,[1]查為『清德宗光緒23年11月』(1897-11-24~1897-12-23)[2]。;根據「國軍歷史文物館」,俞氏為『1897年/清德宗光緒22年生』。[3][4]
  2. 张申府《所思》:“自余后起数理名家数美人蛇斐(Dr.H.M. Sheffer)最有成就,也久不见其新著。……友人俞大维博士,昔在美学于蛇斐。前岁在德著名的《数学纪录》杂志,曾一见其新著,精进不息,必是足为中国光的。”Henry M. Sheffer[10],導論谢费尔竖线
  3. 接著為趙元任博士,但是其題目非屬數理邏輯,下一位是王浩研究題目則屬數理邏輯類。[1]
  4. 於公使館內自請德國教官學習,由马克斯·鲍尔退役中校聯繫推薦。俞氏自傳,提及所學無法與其異性兄弟桂永清徐培根等人正規指參教育相提並論。
  5. 司徒林.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輯印. 1981-06-15.[14][15][16][17]
引用
  1. 《俞大維傳》,李元平 1992
  2. 清德宗光緒23年11月 (1897-01-03~1897-02-01),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
  3. 俞大維生平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軍歷史文物館
  4. 清德宗光緒22年12月 (1897-01-03~1897-02-01),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
  5. .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中文).
  6. .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7. .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6).
  8. .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9. David Yule. . Mathematische Annalen. December 1926, 95 (1) [1926]. ISSN: 0025-5831; 1432-1807/e pp.446-452
  10. 客座講師席佛(Visiting Lecturer Henry M.Sheffer)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覺得他講的課值得「徹底享受」(1912年2月12日 ...,第三部分 在美十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趙元任博士,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11. 李元平 1992.
  1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13. 蔣經國:〈危急存亡之秋〉,載《風雨中的寧靜》,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第173頁。
  14. 司徒林. .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北美世界日報). 2012-04-13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8) (中文).2014-09-18
  15. 司徒林. .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北美世界日報). 2012-04-14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8) (中文).2014-09-18
  16. 汪國禎 2002.
  17. 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作者:林博文,時報出版
  18. China (Republic : 1949- ). 國防部. 史政編譯局 & 1996b2, pp. 1073-1101.
  19. . 臺北市: 華視新聞. 1993-07-15 [2017-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歷史上的今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YouTube上的【歷史上的今天】199307150010014c_俞大維資政海葬(中文)
  20. 郑培蒂. . 原载洛杉矶星岛日报.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21. 吕智敏. . 中国网(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2008年2月2日 [2014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22. 曾宁、曾卫. . 中国报业网(文章来源:2011年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 2011年9月13日 [2014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13日).
  23. 林博文. . 台灣: 中國時報. 2015-06-17 [2015-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24. 陳運璞. . 舊金山報導: 北美世界日報. 2011年8月18日 [2013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4日).
  25. 周长源. . 哈工大新闻网. 2007-10-08 [2014-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2). 他和俞大维是共高祖的族兄弟。
書目
  • 李元平. 初版. 臺灣: 臺灣日報社. 1992年1月5日: 392頁 [19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22日) (中文(台灣)‎).,存檔:0102增訂版03
  • 汪國禎. 初版(平裝). 臺灣: 中華戰略學會. : 434頁 [2002]. ISBN 957986845X (中文(台灣)‎). 余伯泉,Biography of General Yu Pak-Chuan Lib Stacks; 782.886 3163 , by 中將汪國禎,存檔:01-unisbn02-isbn03-lib- 精裝本( ISBN 957-986-844-1 )ncl
  • 李吉安; 李元平. 勒巴克, 哈用 , 编. . 銘閎實業有限公司. 2015-11-12 [2015]. ISBN 978-986-910-133-2 (中文).(繁體中文)
  • 陳漢廷; 羅順德. . 「傳記學粹」 (傳記文學出版社). 2016-01-13: 303頁 [2016]. ISBN 978-957-850-678-7.
文獻
  • 〈國士風範,智者行誼:俞大維先生紀念專輯〉,林光美(台大圖書館),俞大維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編輯委員會,57頁,高雄復文出版社,2003,ISBN 978-957-41-1135-0,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03NC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ntu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一)」,8月號/2013,第615期,條碼:9771234567003,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ISSN 1234567910,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二)」,9月號/2013,第616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三)」,10月號/2013,第617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四)」,11月號/2013,第618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四之一)」,12月號/2013,第619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四之二)」,1月號/2014,第620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四之三)」,2月號/2014,第621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四之四)」,3月號/2014,第622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陳漢廷
  • 《傳記文學》- 「國防部部長 俞大維(五)」,4月號/2014,第623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陳漢廷

外部連結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參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首任 交通部部長
第一任
1946年6月1日-1949年3月21日
繼任:
端木傑
前任:
顧祝同
國防部部長(首次)
第六任
1950年4月1日-1951年3月1日
繼任:
郭寄嶠
(代理,後真除)
前任:
郭寄嶠
國防部部長(再次)
第八任
1954年5月27日-1965年1月13日
繼任:
蔣經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