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中的瑪妮

回憶中的瑪妮》(日语:英語:)為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改編自英國女性作家瓊安·G·羅賓森()的同名著作、於2014年夏季推出的動畫電影。[3]臺灣、香港片名皆表記「」。

回憶中的瑪妮

2014年吉卜力工作室動畫《回憶中的瑪妮》海報

假名
類型 友情、親情
电影:回憶中的瑪妮
原作 瓊安·G·羅賓森
導演 米林宏昌
編劇 米林宏昌
丹羽圭子
安藤雅司
音樂 村松崇繼
音樂製作 Smile Company Ltd.
製作 吉卜力工作室
星野康二
影片發行 東寶
博偉
洲立影片
代理發行 華特迪士尼公司
上映日期 2014年7月19日
2014年10月9日(日語)、2014年10月24日(國語)
2015年1月14日
2015年1月28日
2015年2月11日
2015年4月2日
2015年4月4日
2015年4月16日[1]
2015年5月14日
2015年5月22日[2]
2015年5月29日
2015年9月12日
影片長度 103分
版权信息 ©2014 GNDHDDTK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劇情概要

從小父母身亡而由養親帶大的少女杏奈,因怕生的性格沒有任何朋友。某一日,為了讓罹患氣喘的杏奈能夠獲得休養,杏奈的養母讓她搭車來到靠近海邊小村莊的親戚家居住。[4]在新環境裡的杏奈,一天在出自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來到靠近海灣溼地一帶的洋房裡探索。而在洋房裡頭,杏奈遇見了一名叫做瑪妮的金髮女孩......[4]

隨後杏奈與瑪妮成了親密的朋友,[4]而不可思議的是,瑪妮是在無人居留的洋房出現於杏奈前。

登場人物

佐佐木杏奈()

一名年齡12歲、淡藍黑瞳、褐色短髮、性格封閉害羞而沒有知己的女孩。[5]個人私下的喜好是素描繪圖。[6]患有氣喘,暑假期間以療養為目的到居於北海道的大岩夫婦家中居住。
角色名稱的日語發音「」;與原作小說主角安娜名字的英語發音「Anna」相同。[7][8]是瑪妮的外孫女。

瑪妮()

住在溼地裡多年未有人居住的洋房,外型留著金发的神秘少女,有著杏奈內心嚮往的外貌。[9]
是鼓勵杏奈、陪伴她的朋友,但心中另藏有著令她悲傷的事情。[5]
在製作初期曾有考慮將瑪妮改成日本人、且把原作瑪妮的英語名字「Marnie」以發音類似的日文名字「麻理子」作為名稱的設定。[8]

佐佐木赖子()

杏奈的養母。起初對於和養女杏奈之間是否能互相坦然接受感到疑慮,最後則與杏奈達成情感上的交流。[10]
對應原作小說角色是安娜的養母普瑞斯頓夫人(Mrs Preston)。

大岩清正()

賴子的親戚。接待瀨子與杏奈於北海道居住、樂觀爽朗的中年人。[11]擅長木工、手工藝品的製作。[12]

大岩节()

清正的妻子,外型有些肥胖、性格和藹的婦人。有想為性格害羞的杏奈介紹與她年齡相仿的信子給她認識。[13]
與大岩清正為對應原作小說裡普雷斯頓夫人的親友佩格(Pegg)夫婦。

信子()

比杏奈大上一歲、胖身材的女孩。因對於杏奈有著外國人般的瞳孔顏色指指點點而與杏奈起摩擦,之後被不高興的杏奈失言稱呼是「胖豬」()[14]
是以原作小說裡珊卓菈·史塔布斯(Sandra)改編的角色。[15]

角屋夫人()

信子的母親。對於女兒信子被杏奈失言諷刺一事感到憤怒,而前往待在大岩家的杏奈理論。[16]
是以原作小說裡珊卓菈的母親史塔布斯夫人改編的角色,會改名為「角屋」是以原作小說日語譯本裡對於史塔布斯夫人的居所描述字詞「」所改編引用。[15]

彩香()

從東京搬來北海道居住、戴著大眼鏡的女孩。對於在新家裡發現一本由被稱作瑪妮之少女所寫下的日記感到好奇、而想查出背後的秘密。[17]

()

彩香的哥哥,與彩香一同是以原作小說裡林賽家族(Lindsay)5兄妹所改編的角色。[18]

园田久子()

常出現在溼地岸邊、對著房子寫生素描的中年女子;是瑪妮小時候的好朋友,將瑪妮的人生講述予杏奈和彩香。[19]
以原作小說人物潘妮洛普·吉爾(Penelope Gill)改編的角色。[20]

瑪妮的父親()

外國人,因事業繁忙少有回家的機會。[21]

瑪妮的母親()

喜歡豪華生活、華麗打扮的女性,對於女兒瑪妮一事並未花上心思去照顧。[21]

老妇人(年老的瑪妮)()

久子的回想中登場人物。杏奈的外祖母,在女兒繪美里死後養育杏奈。[22]於杏奈2歲時離世。[23]

和彥()

杏奈的外公,瑪妮小時的青梅竹馬,成年後與瑪妮結婚,但因染病而早逝。[23]

繪美里()

杏奈的親生母親。體弱的瑪妮在其小時候送往住宿制的學校就讀,長大後仍對此事耿耿於懷而離家出走,在產下杏奈後因事故死去。[23]

老婆婆()

湿地小屋的佣人,性格強勢較不親切,和雙胞胎女傭姊妹不時會欺負瑪妮。[24]
對應原作小說的角色是對瑪妮態度不好的管家姆姆(Nan)。

雙胞胎女傭姊妹()

在老婆婆身旁服侍工作的雙胞胎女性。[20]
對應原作小說的角色瑪妮家的女傭莉莉(Lily)與艾蒂(Etti)。

山下医師()

杏奈的主治医生,向杏奈建議至郊外居住養病。[25]

十一()

常在小鎮河岸旁垂釣的一名極端沉默、被周遭人稱為十年裡才開口講一次话的男人,而在剧中只说了三句對白。[26]
是以原作小說裡孤獨老人萬特曼尼(Wuntermenny)所改編的角色。[15]在小說中是家族裡排名第11位最小的孩子,名字是被家族中長輩稱為是太多餘的成員(One Too Many)所變化而來。[27]

頑童三人組()

喜歡隨心所欲行動的三名頑童,對於十一以「不說話的十一」()來稱呼。[16]

製作

由來

此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家米林宏昌繼2010年的《借物少女艾莉緹》後,生涯第二次執導的動畫電影。[28][29]內容改自於英國小說家瓊安·G·羅賓森發表的同名兒童文學《回憶中的瑪妮》。動畫創作契機是米林宏昌在拍攝完《借物少女艾莉緹》時、曾表示想再嘗試製作一部動畫,之後吉卜力工作室影片製作人鈴木敏夫便將他所中意的《回憶中的瑪妮》原著小說帶來到米林宏昌面前,表示希望米林宏昌將此改編成動畫。[30]

之後鈴木敏夫詢問當時在吉卜力另一動畫導演高畑勳拍攝的《輝耀姬物語》中首次擔任製作人的年輕人西村義明,是否有意之後接下這份片的製作人職務、作為個人第二部挑戰的作品時;西村義明想起先前高畑勳在觀看米林宏昌的《借物少女艾莉緹》後表示著「這部片感覺少了一個能拼上性命把作品弄好的製作人」()以及「感覺製作人不存在這部片的拍攝現場」()等看法,[31][32]以及《借物少女艾莉緹》在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後隔天的酒會裡,當時西村義明在與米林宏昌對談時,西村義明順勢聊到關於《輝耀姬物語》製作時的種種不順狀況,米林宏昌聽完西村義明的話隨後說出「真羨慕,高畑先生真是幸福」並訴苦自己在執導《借物少女艾莉緹》時得一個人扛下多方面事務;並且也不清楚自己是作得好還是不好等等反應。在聽完高畑勳與米林宏昌的一些發言、以及鈴木敏夫的提議後,西村義明便決定接下這份任務。[32]

劇本、背景

作為場景參考來源之一的釧路溼地

劇本的撰寫除導演米林宏昌本人外,包括先前參與過吉卜力《海潮之聲》、《來自紅花坂》等作品劇本的丹羽圭子,以及曾在《魔法公主》、《神隱少女》擔任作畫監督的安藤雅司[29]最初安藤是在製作《輝耀姬物語》時抽空閱讀原作小說。[33]而安藤有在故事的開頭及結尾處有提出一些認為要變更的地方,像開頭處讓一直是「圈外人」的安奈被老師看見在一個人繪圖的部份、或是結尾處增加讓十一和杏奈與彩香之間的互動。[34]

在場景部份與先前米林宏昌執導的《借物少女艾莉緹》相同,皆將原作英國文學作品的內容改為日本當地場景,[35]因鈴木敏夫對於此改編動畫的故事背景要求,有列出希望能改以讓當地觀眾熟悉的本國日本為場景;以及在大眾通訊行動上網尚未普及、距離現今稍有一些年份的現代社會。[36]而為了表現出原作小說所描述類似珍珠白的天空景色,米林宏昌選擇至北海道一帶取景。[37]包括當地的釧路厚岸根室[38]以及位於釧路的釧路溼地厚岸郡靠近海岸一帶的藻散布沼等地方景點。[39][40]其中為了寫出符合女主角瑪妮來自日洋混血的劇情設定,也對作為日本對海外貿易的釧路一帶歷史做了較多的考察。[36]而原著中的一些重要橋段有以風車為場景,之後考慮到風車並非日本特別常見的建物,而以北海道農地裡易見的圓柱狀筒倉採用為替代方案。[41]

在敲定背景地點過程時,較喜愛懷舊風氣、吉卜力的另一導演宮崎駿曾向米林宏昌提議「要不要試試看用瀨戶內海一帶當場景?」,[8]隨後宮崎駿提出了以大正時代、面臨瀨戶內海的明石港為作品舞台的提案、且在白板上繪製雛型架構給予米林宏昌參考,而米林宏昌也嘗試以宮崎駿的提議及給予之關於明石港的書籍資料製作了幾張草圖,[42]之後米林宏昌感到此提案的風格類似《崖上的波妞[43](同樣面臨瀨戶內海的鞆之浦港口為背景之動畫),[44],並想到一來吉卜力在此之前還未有以北海道當場景的作品、二來作品中要強調神秘氣氛,與瀨戶內海一帶溫暖氣候、懷舊的味道不合而保留採用北海道的提案。[8]而西村義明也認為只有北海道能表現出原作小說的冷清風格。[7]

美術

在北海道農園裡常見的筒倉成為此篇動畫的重要場景。

在作品美術方面,則未以動畫業界的人員來擔任,而是邀請曾在《追殺比爾》、《賽德克·巴萊》、《金陵十三钗》等真人電影裡參與美術場景設計的種田陽平負責。[45]因先前種田陽平曾舉辦過將米林宏昌所執導的《借物少女艾莉緹》中;把動畫場景以實物模型呈現的美術展,[46]而與吉卜力美術人員武重洋二吉田昇等人有往來關係、隨後觸發有參與此篇作品的機會。[47]

方法上與一般動畫美術製作過程比較起來,種田陽平是採用先前他在真人電影製作的方法──為擬定採用的場景塑造一份實體模型,這在一般動畫美術製作過程中是較少見的作風。[45]之後米林宏昌便以種田陽平做出的模型為背景,作為繪製分鏡圖時的參考來源。[45]在一些場景的形式概念上;如劇情裡來自札幌的杏奈所前往郊外居住之大岩家,為了添增出都會環境裡所沒有的奇幻風格,而參考了吉卜力美術館的樣式。[48]而作為動畫裡重要場景的筒倉為因應劇情的需求,在外型上將頂端給弄成損壞的模樣以增加令人不安的感覺;並在內部設計一些虛構的樣式、不同於現實生活裡筒倉之內部純粹為放置牧草的空間。[49]

種田陽平本次除了擔任《回憶中的瑪妮》的美術監督外,另在電影於日本上映時也同樣在江戶東京博物館舉辦關於此作品相關的美術巡迴展覽。[50]

作畫

《回憶中的瑪妮》原作小說有提到「安娜臉上有著『正常』的表情」(Anna's ordinary look),[51]之而負責作畫部份的安藤雅司認為若要讓主角杏奈弄出一個給人感覺普通正常的角色,最好的方法還是讓她面部不會刻意去透露情緒。[52]而劇情上杏奈雖是來自日洋混血的家族,不過外貌上未特意讓她有著像西洋人的造型,但在一些背景較明亮的場面中、會靠著增強的光線隱約透露出她那雙帶著青色的瞳孔。[33]

動畫裡另一重點要求的場景為在杏奈以光腳踩入水底的場景時,要讓觀眾能感到冰冷的感覺,[53]而負責畫面拍攝的奧井敦則認為與同樣擁有大量水面畫面的先前《崖上的波妞》作品比較之下,《崖上的波妞》中出現的波浪要求的是隨意韻動表現,此回則要講究水面踐踏時實際的振動狀態。[54]另外因製作群認為依不同的季節點水面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此回作品則著重在初夏一段的時間。[54]

配音

《回憶中的瑪妮》是吉卜力首次採用雙女主角戲份的作品,[55]負責瑪妮配音部份的有村架纯先前曾於吉卜力作品《輝耀姬物語》中參加配音的面試、但後續遭到淘汰,而此回再次挑戰則成功入選。[56]而製作人西村義明對此表示雖然對方是飾演熱門影集《小海女》的演員、但因忙於製作動畫而尚未看過這部作品,會將有村架純屏選純粹中意對方的聲音而非名氣。[55]而負責杏奈配音的高月彩良則是從300位配音面試者裡、於二次面試後成功入選,[55][56]西村義明採用高月彩良原因則是對方聲音有著「內心抱持著疑惑」的感覺。[57]

在高月彩良與有村架純的對手戲段落為花費兩天工作日錄製,[57]而過程中兩人為了緩和心情是採用不穿鞋方式來光腳進行配音。[58]之後高月與有村在劇中互動橋段的配音,也讓米林宏昌感到「的確是杏奈與瑪妮哪。」[8]

另因此片是以北海道為背景,有特別邀請由大泉洋森崎博之等五位當地出身的藝人所組成之戲劇表演團體「TEAM NACS」、為劇中出現的五名角色配音。[59][60]

配樂、主題曲

因西村義明欣賞音樂家村松崇繼先前在影片《誰都不保護》、《超越巔峰》中配樂的風格,而邀請村松崇繼能替《回憶中的瑪妮》處理配樂事務。[53]而村松崇繼事後表示著雖然個人平時沒看太多動畫,但米林宏昌執導的《借物少女艾莉緹》恰巧為他少數喜愛的動畫作品之一。[61]

村松崇繼在製作配樂上是先以六首草創的主題曲,作為改編往後原聲音樂的曲目,[61]草創曲目包括以杏奈、瑪妮和大岩一家與小女孩彩香的角色配樂。[62]在配樂要求上米林宏昌表示因劇情裡杏奈是從原先內心封閉、改變成開放情感的女孩,因此希望配樂風格能以配合杏奈的心情慢慢作出變化。[62]片中另有一幕是杏奈與瑪妮共舞的橋段,米林宏昌當時特別想到用19世紀末的西班牙吉他演奏曲〈阿蘭布拉宮的回憶〉來作配樂,鈴木敏夫得知後也贊同米林宏昌的提議,[63]之後便請求村松崇繼將此曲以華爾茲的拍子節奏來改編。[64]

在動畫主題曲〈Fine On The Outside〉方面,是由韓裔美國歌手也是吉卜力宮崎駿頭號影迷的普莉西雅·安所演唱。此曲是普莉西雅是在20歲期間時以在高中學生時期;對於內心感到孤獨、想要尋找愛的感受下所創作歌曲,因頗能符合劇中女主角杏奈的處境而採用。[65][66]最初是西村義明在吉卜力美術館館長的推薦下得知這名女歌手,隨後西村義明對普莉西雅·安的2008年單曲《Dream》、以及翻唱曲〈再會色彩〉()頗有印象,而西村義明在處理《輝耀姬物語》的工作時也常聽〈再會色彩〉來提昇精神。[67]隨後西村義明將〈Dream〉推薦給米林宏昌試聽後,米林宏昌也覺得對方可行而與普莉西雅·安聯繫洽談、促成合作的機會。[67]

作品成員名單

聲演

配音 角色
日本 台灣 香港 美國
高月彩良 楊凱凱 麥智鈞 海莉·史坦菲德 佐佐木杏奈(佐々木 杏奈)
有村架純 馬君珮 黃紫嫻 琪兒南·西普卡
泰勒·秋·博克曼(幼年)
瑪妮(マーニー)
松嶋菜菜子 石采薇 潘麗芳 吉娜·戴维斯 佐佐木賴子(佐々木 頼子)
大泉洋 康殿宏 鮑勃·伯根 山下醫生(山下医師)
森崎博之 美術老師(美術教師)
白石晴香 林美秀 美代子(みよ子)
寺島進 孙中台 约翰·C·赖利 大岩清正(大岩 清正)
根岸季衣 崔幗夫 格蕾·德莱勒 大岩節(大岩 セツ)
杉咲花 陈贞伃 愛娃·阿克斯 彩香(彩香)
石井マーク 武(武)
黑木瞳 凡妮莎·威廉斯
米拉·本爾勒(幼年)
久子(久子)
頼経明子 吳貴竹 芮妮·羅德里格茲 信子(信子)
陳季霞 凱西·貝茲 角屋夫人(角屋夫人)
安田顕 康殿宏 弗雷德·塔塔斯科 十一(十一)
音尾琢真 城鎮裡的會役員(町内会役員)
森山良子 凯瑟琳·奥哈拉 老婦人(老婦人)
吉行和子 艾倫·鮑絲汀 傭人(ばあや)
甲斐田裕子 吳貴竹 瑪妮的母親(マーニーの母)
戸次重幸 夏治世 瑪妮的父親(マーニーの父)
劉傑 和彥(和彦)
石山蓮華 絵美里(絵美里)

製作人員

主要

插入曲

  • 阿蘭布拉宮的回憶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改編:村松崇繼

主題曲

作詞、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作品文宣

  • 這世界存在著無法目睹的魔法之輪。()[68]
  • 喜歡著妳。()──由鈴木敏夫提供。[69]
  • 我會在那海口等著妳。永遠……。()──由三浦紫苑提供。[70]
※日本方面其它考慮過的文宣另有「兩人的秘密事項」()、和「兩人的秘密遊戲」()等。[69]
  • 相遇在那不可思議的夏天。──臺灣上映主要文宣。
  • 謎樣的金髮少女、夢中見過的神秘別墅,在這個不可思議的夏天,一起揭開最寶貴的秘密。──香港上映主要文宣。
  • 不能說的秘密。──臺灣、香港上映皆使用文宣。

反應

票房

此作品在日本上映的當週週末,票房成績為3億7900萬日圓左右、約28萬多人次觀看,是當週票房的第3名。[71]

後續在上映四週内,累積的成績則是約20億日圓,[72]最後上映結束的票房成績是35.3億日圓,[73][74]在2014年度日本國產電影的票房排行為第9名。[74]

評價

女校背景的作家三浦紫苑對於《回憶中的瑪妮》認為「雖然原作小說裡的安娜與瑪妮有明白指出是很好的朋友,但動畫版中的杏奈與瑪妮對照起來不會僅只如此。」,[75]而動畫的劇情也令她不時想回到過去像杏奈那樣年齡的時代。[76]三浦紫苑除表示著這是一部她個人相當喜愛的動畫外;並說出只要個人能為這部影片幫上一些忙、即使是一些小事也開心的聲明,之後吉卜力則邀請三浦紫苑替《回憶中的瑪妮》構思一些額外的上映用廣告文宣。[77]

評論家前田有一則認為《回憶中的瑪妮》雖然與稍早在日本上映的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題材方面都有著即使努力活者、但覺得在世上沒有得到任何回饋的女性,而以影片長度時間來看,結尾前杏奈的內心成長幅度過大造成欠缺說服力,在影片長度限制下吉卜力又不能像迪士尼那樣採用像《Let it go》之類的歌舞方式來方便表現劇情,[78]並被認為《回憶中的瑪妮》若能製作成像《世界名作劇場》般的數十回電視動畫集或許是較好的方式。[79]

日本花式溜冰選手高橋大輔則表示因自身小時是個不擅長融入團體的孩子,而對於影片內容頗能共鳴,[80]並在影片結束前忍不住想落淚。[81]

在日本海外方面澳洲雪梨晨鋒報認為在劇中生動地呈現出以杏奈角度所表現出的意象,不過摻雜著些通俗劇的元素,整體給予中上的評價。[82]土耳其線上傳媒部份給予五顆星中三顆半水準,[83]加拿大的線上新聞Our Windsor及多倫多的國家郵報與則皆給予《回憶中的瑪妮》四顆星中三顆星的水準之上評分。[84][85]而美國的洛杉磯時報表示欣賞著導演米林宏昌在這部片中於現實與虛幻場景裡所運用的豐富豔麗色彩、以及不急不緩地慢慢揭露結局的說故事手法。[86]佛羅里達州的地方報Sun-Sentinel方面認為《回憶中的瑪妮》故事敘述方法對於較幼齡層的觀眾可能不會很清楚,但片中帶著令人聯想到像是哥德式的美術風格、以及類似靈異故事的劇情等成份;整體仍是個值得一試的影片。[87]明尼蘇達地方報Star Tribune反應若這部片是市面上所流傳的吉卜力工作室告別之作;則是一個很好的結束。[88]

提名獎項

入圍 獎項 揭曉 結果
第38屆日本電影金像獎 優秀動畫作品獎[89] 2015年2月27日 提名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动画长片 2015年2月29日 提名

海外展出.上映

荷蘭2015年1月期間的鹿特丹影展;以及美國2月底的紐約國際兒童影展及5月中的西雅圖國際電影節等,皆有將《回憶中的瑪妮》列於會場內展出作品之一。[90][91][92]

而在法國首映當週的成績;是五萬多名觀眾入場。[93]另在香港上映時則有於德福廣場內擺置影片中的場景、及主角杏奈與瑪妮的1:1比例模型,做為電影檔期前的宣傳話題活動。[94]

週邊產品

單曲

普莉西雅·安演唱的動畫單曲《Fine On The Outside》,於電影上映前的7月2日發行。[95]

原聲帶

回憶中的瑪妮原聲帶
村松崇繼原声带
发行日期 2014年7月16日
2014年10月24日
格式CD
數位音樂下載
录制时间Crescent Studio
Avaco Creative Studio
类型原聲音樂
时长21分46秒(第一張)
49分13秒(第二張)
唱片公司 德間日本傳播
豐華唱片

原聲帶中包含兩張CD,其中一張內容共6首曲目的音樂盤是作為在正式製作電影配樂前的印象曲目。另電影配樂裡曲目最長的《兩人的告白》();是創作者村松崇繼自身也感動滿意的作品。[96]

在專輯中關於吉他伴奏的部份,則有另請來自於東南歐蒙特內哥羅的男性樂手米洛許·卡拉達格利奇協助。[97]

曲序曲名原曲名創作
1. 大岩家 作曲、編曲:村松崇繼
2. 漲潮退潮
3. 杏奈
4. 瑪妮
5. 彩香的夢
6. 杏奈(鋼琴伴奏版)
曲序曲名原曲名創作/演唱
1. 普通的臉 作曲、編曲:村松崇繼
2. 杏奈的旅程
3. 去寄明信片
4. 溼地大宅
5. 開著燈!
6. 青色窗戶中的少女
7. 在船上寫生
8. 少女站起身來了!
9. 我就是我
10. 抱著人偶的那時
11. 不是夢!
12. 船上的兩人
13. 各問3個問題
14. 派對會場
15. 和彥與瑪妮的舞
16. 我們也來跳舞吧! 原作品:阿蘭布拉宮的回憶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改編:村松崇繼
17. 邊切削著蕃茄 作曲、編曲:村松崇繼
18. 久子的畫
19. 藍色日記
20. 香菇森林
21. 兩人的告白
22. 好像對調了呢!
23. 杏奈、在暴風雨中奔跑
24. 最後的請求
25. 久子的話①
26. 久子的話②
27. 回憶中的瑪妮 原作品:阿蘭布拉宮的回憶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改編:村松崇繼 吟唱:森山良子
28. Fine On The Outside Fine On The Outside 作詞、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歌曲集

相遇在那不可思議的夏天。
普莉西雅·安录音室专辑
发行日期 2014年7月16日
2014年10月17日(數位)
格式CD
數位音樂下載
类型專輯
时长36分
唱片公司 Yamaha Music Communications
豐華唱片

歌曲集專輯除包含電影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外,另收錄普莉西雅·安受此動畫所激發靈感創作的歌曲。[98]

其中如《我內心深處》(Deep Inside My Heart)的歌曲名是來自導演米林宏昌寫給普莉西雅·安的交代信息裡曾提到的英文字句,而《華爾茲回憶》(Waltzing Memories)則是受動畫中採用的《阿蘭布拉宮的回憶》所改編的作品。[99]另村松崇繼也特別與普莉西雅·安共同合作出專輯的末尾曲《我並不孤單》(I Am Not Alone)。[99][100]

在海外該專輯以數位音樂下載,中文命名「相遇在那不可思議的夏天。」[101],英文為「Just Know That I Love You.」[102]

曲序曲名原曲名創作/演唱
1. Fine On The Outside Fine On The Outside 作詞、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2. 我內心深處 Deep Inside My Heart 作詞:普莉西雅·安&米林宏昌 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3. 美麗衣裳 Pretty Dress 作詞、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4. 感受到妳 I See You
5. 瑪妮 Marnie
6. 舊房子 This Old House
7. 與妳一起 With You
8. 妳是那盞星 You're A Star
9. 華爾茲回憶 Waltzing Memories 原作品:阿蘭布拉宮的回憶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作詞:普莉西雅·安 演唱:普莉西雅·安
10. 我並不孤單 I Am Not Alone 作詞:普莉西雅·安 作曲:村松崇繼 演唱:普莉西雅·安

影碟

日版藍光BD影碟在2015年3月18日發行前,特別與溜冰選手高橋大輔合作一段廣告。內容為讓高橋大輔在打上《回憶中的瑪妮》片段投影的溜冰場上、配合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音樂旋律下表現數分鐘長的花式溜冰演出。[81][103]另日版BD收錄中文字幕及國語配音。

藍光影碟在日本發售當週;在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旗下TSUTAYA娛樂影音租賃連鎖店的出租成績是當週第十名。[104]

美術設定集

德間書店 台灣東販
The Art of When Marnie Was There
The Art of When Marnie Was There
回憶中的瑪妮
初版發售日期ISBN初版發售日期ISBN
2014年7月31日ISBN 978-4-19-810017-92014年10月8日ISBN 978-986-331-493-6

製作訪談

角川書店
初版發售日期ISBN
2014年7月19日ISBN 978-4-04-101978-8
德間書店
初版發售日期ISBN
2014年9月5日ISBN 978-4-19-720396-3

其它

JR北海道Kiha 283系柴聯車車款的超級大空號,在片中由杏奈搭乘著。
  • 杏奈給賴子明信片上的地址是札幌市青葉區,實際上並不存在青葉區,只有札幌市厚別區青葉町
  • 影片前段裡的青色列車是往來札幌釧路之間、於根室本線行駛的特別急行列車超級大空號[105]岸崎別車站()則是故事裡純粹虛構的車站。從地形和周圍景物來看應該是參照了厚岸車站。
  • 片中出現過的北海道當地野鳥包含有白鶺鴒羅文鴨赤足鷸等。[106][107]
  • 在森林中杏奈與瑪妮採集的野生菇為在北海道東北一帶存有的金頂側耳[108]而杏奈在披頭巾打扮時手上籃子裡的花卉是屬於生長在溼原環境青蘭屬武佐龍膽[109]
  • 杏奈替瑪妮繪製的素描圖像,是出自於此動畫美術監督種田陽平本人之手。[110]
  • 瑪妮在日記上提到個人所喜歡的紅茶牌子「Queen Mary」;於現實裡英國茶商唐寧有販售過同名稱的紅茶品牌。[108]

參考資料

  1. . YAKIMAYO Co.,Ltd. 2015年3月2日 [2015年3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4日).
  2. . Cinema Today. 2015年3月6日 [2015年3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9日).
  3. . .COM. 2014年4月16日 [2014年10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4. . .COM. [2013年1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6日).
  5. . 吉卜力工作室.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8日).
  6.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98頁. ISBN 978-4-19-720396-3.
  7. Ryo Uchida. . Cinema Cafe. 2014年4月24日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8日).
  8.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57頁. ISBN 978-4-04-101978-8.
  9.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03頁. ISBN 978-4-19-720396-3.
  10.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1頁. ISBN 978-4-04-101978-8.
  11.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2頁. ISBN 978-4-04-101978-8.
  12.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10頁. ISBN 978-4-19-720396-3.
  13.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3頁. ISBN 978-4-04-101978-8.
  14.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12頁. ISBN 978-4-19-720396-3.
  15.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35頁. ISBN 978-4-19-720396-3.
  16.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13頁. ISBN 978-4-19-720396-3.
  17.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4頁. ISBN 978-4-04-101978-8.
  18.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24頁. ISBN 978-4-19-720396-3.
  19.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7頁. ISBN 978-4-04-101978-8.
  20.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15頁. ISBN 978-4-19-720396-3.
  21.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14頁. ISBN 978-4-19-720396-3.
  22.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5頁. ISBN 978-4-04-101978-8.
  23.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17頁. ISBN 978-4-19-720396-3.
  24.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6頁. ISBN 978-4-04-101978-8.
  25.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50頁. ISBN 978-4-04-101978-8.
  26.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9頁. ISBN 978-4-04-101978-8.
  27. 安藤聰. (pdf). 大妻女子大學: 10頁. [2014年9月20日].
  28. . 朝日新聞. 2013年12月12日 [2013年1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3日).
  29. . AnimeAnime. 2013年12月13日 [2013年1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8日).
  30. 橫田泉. . 朝日新聞. 2014年7月18日 [2014年7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1日).
  31. . 活力門. 2014年7月29日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3日).
  32.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75頁. ISBN 978-4-04-101978-8.
  33.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66頁. ISBN 978-4-04-101978-8.
  34.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37頁. ISBN 978-4-19-720396-3.
  35. . . 2013年12月13日 [2013年1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5日).
  36.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74頁. ISBN 978-4-04-101978-8.
  37. . 產經新聞. 2014年7月18日 [2014年7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8日).
  38. . 北海道新聞. 2014年6月24日 [2014年7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3日).
  39. 渡邊貴由. . 讀賣新聞. 2014年7月9日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40. . 豆知識Press.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41.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23頁. ISBN 978-4-19-720396-3.
  42.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25頁. ISBN 978-4-19-720396-3.
  43.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22頁. ISBN 978-4-19-720396-3.
  44. . Hiroshima prefecture.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45.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68頁. ISBN 978-4-04-101978-8.
  46. .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2014年7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6日).
  47.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38頁. ISBN 978-4-19-720396-3.
  48.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40頁. ISBN 978-4-19-720396-3.
  49.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42頁. ISBN 978-4-19-720396-3.
  50. . 讀賣新聞. [2014年7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4日).
  51.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32頁. ISBN 978-4-19-720396-3.
  52.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36頁. ISBN 978-4-19-720396-3.
  53.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66頁. ISBN 978-4-04-101978-8.
  54.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50頁. ISBN 978-4-19-720396-3.
  55. . .COM. 2014年4月16日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9日).
  56.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34頁. ISBN 978-4-04-101978-8.
  57.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53頁. ISBN 978-4-19-720396-3.
  58. . TV Dogatch. [2014年10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59.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48頁. ISBN 978-4-04-101978-8.
  60. . MyNavi. 2014年6月14日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26日).
  61.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70頁. ISBN 978-4-04-101978-8.
  62.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54頁. ISBN 978-4-19-720396-3.
  63.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26頁. ISBN 978-4-19-720396-3.
  64.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27頁. ISBN 978-4-19-720396-3.
  65.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56頁. ISBN 978-4-19-720396-3.
  66. . 讀賣新聞. 2014年4月16日 [2014年7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5日).
  67. . 角川書店. 2014年7月19日: 77頁. ISBN 978-4-04-101978-8.
  68. . ITmedia Inc. 2013年12月12日 [2013年1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4日).
  69. 横田泉. . dot. 2014年7月18日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6日).
  70. . 雅虎日本. 2014年8月26日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71. . MyNavi. 2014年7月22日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26日).
  72. Kevin Ma. . Film Business Asia Limited. 2014年8月12日 [2014年8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21日).
  73. Kevin Ma. . Film Business Asia Limited. 2014年8月26日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29日).
  74. .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ssociation of Japan, Inc. 2015年1月 [2015年3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2日).
  75. 田口. . Cyzo inc Limited. 2014年7月26日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76. 依田謙一. . 讀賣新聞. 2014年8月19日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77. . ANAP. 2014年8月26日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78. 前田有一. . . [2014年9月20日].
  79. . . 2014年7月24日 [2014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4日).
  80. 宮崎新之. . My Navi. 2015年3月18日 [2015年3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21日).
  81. . RBB Today. 2015年3月4日 [2015年3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7日).
  82. Philippa Hawker. . 雪梨晨鋒報. 2015年5月13日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83. . . .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5日).
  84. Linda Barnard. . Our Windsor. 2015年5月28日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日).
  85. Special to National Post. . National Post. 2015年5月28日 [2015年6月12日].
  86. Kenneth Turan. . 洛杉磯時報. 2015年5月22日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1日).
  87. Sandie Angulo Chen. . Sun-Sentinel. 2015年6月1日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4日).
  88. Colin Covert. . Star Tribune. 2015年6月4日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1日).
  89. . 日本電影金像獎. [2015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4日).
  90. . 鹿特丹影展. [2015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91. Scott Green. . Crunchyroll. 2015年1月30日 [2015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1日).
  92. . SIFF.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4日).
  93. Georgeslechameau. . . 2015年1月24日 [2015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94. .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3月27日 [2015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30日).
  95. . Oricon. [2014年10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96.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55頁. ISBN 978-4-19-720396-3.
  97. . Pacific Concert Management, Inc. [2014年1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8日).
  98. Lynzee Lamb. . Anime News Network. 2014年7月31日 [2014年10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8日).
  99.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57頁. ISBN 978-4-19-720396-3.
  100. 倉嶌孝彦、小坂茂雄. . Natalie. [2014年10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101. . myMusic. [2015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102. . iTunes Preview. [2015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103. . .COM. 2015年2月16日 [2015年3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19日).
  104. . Cinema Today. 2015年3月24日 [2015年6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5日).
  105.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24頁. ISBN 978-4-19-720396-3.
  106.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49頁. ISBN 978-4-19-720396-3.
  107.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25頁. ISBN 978-4-19-720396-3.
  108.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72頁. ISBN 978-4-19-720396-3.
  109.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48頁. ISBN 978-4-19-720396-3.
  110. . 德間書店. 2014年9月5日: 145頁. ISBN 978-4-19-720396-3.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回憶中的瑪妮

原作

動畫電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