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通稱國父紀念館)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綜合性文化紀念設施,是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百年誕辰而興建,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館區總面積達三萬五千坪(約11萬5702.48平方公尺)。除了具紀念功能外,建築本體周圍則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2018年12月28日審議國父紀念館文資價值,通過指定為古蹟。[3]
國立國父紀念館 National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基本資訊 | |
所屬部門 | 文化部 |
授權法源 | 文化部組織法[1] 國立國父紀念館組織法[2] |
主要官員 | |
館 長 | 王蘭生 |
副館長 | 楊同慧 |
任命者 | 文化部部長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72年5月16日 |
聯絡資訊 | |
國父紀念館正面景觀 | |
地址 | 11073 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5號 |
電話 | +886 2 2758-8008 |
網站 | www |
國立國父紀念館 National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 |
---|---|
經緯度 | 25°02′N 121°34′E |
位置 | 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5號 |
设计者 | 王大閎 |
类型 | 紀念館 |
材料 |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
高度 | 29.6米(97英尺) |
完工日期 | 1972年5月16日 |
纪念 | 孫中山 |
國父紀念館 | |
---|---|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入口大廳孫文銅像 | |
其他名稱 | 國父紀念館 |
登錄等級 | 台北市市定古蹟 |
登錄類別 | 紀念館 |
登錄公告日期 | 2019年5月3日 |
位置 | 臺灣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5號 |
建成年代 | 1972年 |
詳細登錄資料 |
歷史
- 1964年,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
- 196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建築師王大閎之設計圖樣入選,由於建築設計過於現代化,無法融合當時蔣中正政府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政策,在蔣中正的壓力下建築設計僵持一年,最後又在外型上加強中國建築特色而修正設計。1972年由毅成建設承造[4]完成主要工程,舉行落成典禮,並由蔣中正親書「國父紀念館」五個大字做成黑底金字的橫匾懸掛於館之正門上方,橫匾右側抬頭為「中華民國六十一年」,橫匾左側落款為「蔣中正敬題」與凹刻印鑑。
- 1975年,蔣中正總統病逝,喪禮在此舉行。
- 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 1986年7月,國父紀念館的所屬機關從臺北市政府改為教育部,並將陽明山中山樓納入管轄;管理機構名稱則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名為「國立國父紀念館」。
- 1987年5月19日,519綠色行動一週年,館區湧入約三萬名民眾,準備遊行至總統府抗議,但遭警方封鎖於館區四周,部分突破封鎖民眾至仁愛路遊行。
- 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 2012年5月20日,國父紀念館改隸文化部管理,陽明山中山樓改由教育部所屬的國立臺灣圖書館管理。
歷任館長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
第一任 | 施俊文 | 民國61年9月5日至民國67年10月4日 |
第二任 | 童啟祥 | 民國67年10月5日至民國76年10月31日 |
第三任 | 王清波 | 民國76年11月1日至民國80年4月2日 |
代理 | 鄭吉男 | 民國80年4月3日至民國80年8月17日 |
第四任 | 高崇雲 | 民國80年9月12日至民國86年4月30日 |
第五任 | 曾江源 | 民國86年5月1日至民國88年7月15日 |
第六任 | 張瑞濱 | 民國88年7月16日至民國96年2月28日 |
第七任 | 鄭乃文 | 民國96年3月1日至民國100年2月28日 |
第八任 | 曾坤地 | 民國100年3月1日至民國101年5月2日 |
第九任 | 王福林 | 民國101年5月3日至民國104年7月5日 |
第十任 | 林國章 | 民國104年7月6日至民國107年9月24日 |
第十一任 | 梁永斐 | 民國107年9月25日至民國109年11月2日 |
第十二任 | 王蘭生 | 現任 |
組織
- 行政院
- 文化部部長
-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
- 副館長
- 研究員
- 副館長
-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
- 文化部部長
內部單位
- 綜合發展組
- 館務創新發展計畫之研訂。
- 中長程計畫、先期作業與重要會議決議事項之追蹤、管制、考核及評估。
- 綜合性法規之研擬、訂修與資料之蒐集、彙整、建置、出版及推動。
- 安全維護、工友(含技工、駕駛)及駐警隊之管理。
- 文書、檔案、印信、出納、庶務、採購、財產管理。
- 不屬其他各組、室事項。
- 研究典藏組
- 國父紀念文物史料之蒐集、研究、典藏、維護、管理。
- 國父事蹟、思想之推廣。
- 館藏文物與藝文作品之典藏、維護及管理。
- 孫逸仙博士圖書館之管理、閱覽服務。
- 學術合作及交流。
- 其他有關研究典藏事項。
- 展覽企劃組
- 國父紀念文物史料之規劃、展示及執行。
- 藝文展示業務之規劃及執行。
- 展覽場地、設施之維護及管理。
- 服務人員與志工之訓練、調派、管理及考核。
- 其他有關展覽企劃事項。
- 劇場管理組
- 年度演出計畫之擬定。
- 節目演出現場舞台監督及觀眾服務。
- 節目演出之舞台機械、燈光與音響之維護、管理及操作。
- 表演活動之規劃製作及演出執行。
- 其他有關劇場管理事項。
- 推廣服務組
- 媒體公關及形象整合行銷。
- 外賓接待及安排導覽服務。
- 館際聯誼、交流及合作。
- 終身學習活動之規劃執行及其場地設施之管理。
- 中山公園場地之使用管理及執行。
- 中山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環境綠美化之管理及維護。
- 其他有關推廣服務事項。
- 工務機電組
- 營繕工程之規劃、採購、履約管理及績效評估。
- 大會堂機電、空調設備維護、技術服務及支援。
- 中山公園機電設備維護及管理。
- 機電、空調、消防、給水、管路、電信等設備之規劃、維護及管理。
- 數位服務及維護管理。
- 節能措施、水電負載之管制、規劃及執行。
- 其他有關工務機電事項。
- 人事室:掌理本館人事事項。
- 主計室:掌理本館歲計、會計及統計事項。
建築
本體建築
國父紀念館由名設計師王大閎設計,為唐朝風格的宮殿式建築,線條簡鍊,結合傳統與現代。主要特色為其飛簷與正面入口。該本體建築未完全仿古,例如並未採用斗拱,以小樑取代簷椽。屋頂也放棄傳統瓦頂,而使用釉面。該建築曾獲美國教育部「最佳建築獎」獎勵。民國94年(2005年)在台北市政府舉辦之市民票選「北市十大建築」活動中,獲選第六名。前五名是台北101大樓、美麗華摩天輪、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總統府。
國父紀念館高30.4公尺,每邊長100公尺,由每邊14支灰色大柱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黃色大屋頂,安靜地座落在十萬公尺見方的平地中央,四周叢林、花草、廣場圍繞:突顯建築物和環境的對比,引人注目;且給人們第一個感覺是宏偉,很有氣勢,且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粗獷、剛強,樸素中又不失應有的細緻;所以國父紀念館外觀宏偉、高雄、簡潔、明爽、有力,不但使人產生景仰,也令人感到力與美的結合。
入口大廳的國父孫文銅像,本體高5.8公尺,總高8.9公尺,重16.7噸,為美術家陳一帆教授作品。銅像前方由中華民國國軍三軍儀隊站崗保衛,每小時執行衛兵交接儀式,成為台北觀光的重要景觀,近年來中國大陸人士來台交流、旅遊,多安排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此地參觀。銅像基座刻有孫中山先生以毛筆親自書寫的《禮記·禮運·大同》篇內容,第一句為「大道之行也」,最後一句為「是謂大同」。
由於當年設計材料老化等因素,該館本體建築屋頂長年有漏水問題。近年中華民國政府投下鉅資招標,以樹脂塗料改善,漏水問題得以解決,且得以試行「屋頂雨水收集再利用」計畫。
此項工程獲頒獎狀及發行紀念郵票,稍後並在亞洲暨太平洋地區營造業國際聯合會(亞太營聯會)第十二屆大會(民國六十二年)獲得中華民國建築工程之銀牌獎。因本工程工期緊迫施工艱難,承造人由日本引進台灣第一部混凝土幫浦車。
以下是國父紀念館本體建築的資料數據:
- 總樓地板面積:29,464m2
- 層數:地下一層,地上五層
- 高度:30.4公尺
- 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大會堂
國父紀念館內除了中山藝廊外,主要廳室為大會堂。大會堂面積2,844平方公尺,座席35排共2,518席。在1970-80年代,是台北最大室內集會場所。
在位於中正紀念堂園區的兩廳院(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完工前,大會堂為國內最大型的室內國家級表演場地。場地座位有35排,2,518席,提供各界人士及演藝團體演出高水準的芭蕾舞、戲劇、音樂等節目;並用於重要慶期及大型頒獎典禮。
孫逸仙博士圖書館
為強化蒐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功能,特於館內設置「孫逸仙博士圖書館」,作為有關中山思想與近現代史研究之專業圖書館。
2004年4月完成內部空間改造,並陸續擴充圖書及相關設施,以建構成為孫學研究之專業圖書館為目標。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為開放式的庭園,占地逾十一萬平方公尺。園內有翠湖,湖內種植睡蓮,湖畔楊柳青青,並有香山橋蜿蜒其中。綠地植有樟樹、鳳凰木和成排的白千層;每季更換的草花更將中山公園襯托得生氣盎然,使遊客享有稱心如意之遊憩體驗。此外還有健康步道,吸引重視健身養生的民眾。
翠湖
位於中山公園西南側,湖面積約有8000平方公尺,其湖上之設施有香山橋與翠亨亭;翠亨亭由台北市山而獅子會獻建,民國七十年三月十二日落成,連接翠亨亭南北各有一座曲橋相通,兩座曲橋原名山而橋,後為配合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出生地,改名為香山橋。
中山碑林
國立國父紀念館及臺灣工商界、文化界人士出於紀念孫文及中華民國開國先烈先賢而建造的,第一期工程完成於1994年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內容包含1座日晷及23座刻有先烈先賢墨寶之花崗石碑。
植物
以下依照開花時節分:
廣場噴泉
近年來許多大型公共空間皆設置噴泉或水舞來增加空間的趣味性及流動性,國父紀念館正門之噴水池,於當初規劃設計時就有先見之明,如今成為中山公園重要景觀之一。噴水池由直立式、旋轉式、扇型等噴頭及驅動馬達組成,表現各種式樣之噴水,一次循環約12分鐘,夜間搭配燈光效果,提昇中山公園之人氣。
事件
- 1975年4月9日,蔣中正於逝世後,遺體移靈大會堂供國人瞻仰至4月15日。
- 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 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 1992年9月1日,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訪台,蒞臨國父紀念館大會堂作專題演講。
- 1994年3月11日,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訪台專題演講,在大會堂舉行。
- 遺失國父墨寶案件
- 1997年11月12日,國父紀念館為舉辦「中山文物真蹟大展」與「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文物史料陳列展」,向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黨史會)借出一百七十多件文物展出。
- 1998年5月31日,國父紀念館展覽結束後,準備將文物交還黨史會;但當時黨史會正在搬家,於是委託該館繼續保管這批文物。8月4日國父紀念館重新清點該批文物時,才發現短缺19件文物,其中13件是國父墨寶、6件是革命先烈陳少白的手稿真跡;清點數日後,仍未尋獲,遂於8月18日晚間向警方報案。
参考文献
- 文化部組織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國法規資料庫
- 國立國父紀念館組織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國法規資料庫
- . 中央社. 2018-12-28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中文(台灣)).
- 代表性工程介紹.地標性建築.國父紀念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毅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歷任館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父紀念館
- 館長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父紀念館
- 組織架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立國父紀念館
- 《中山公園四季之美》折頁/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國立國父紀念館處務規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國法規資料庫
- 國父紀念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