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心理学 |
---|
![]() |
|
|
神經心理學 |
---|
学习是透過外界教授或从自身經驗提高能力的過程。
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词源
學習最早可追溯至孔子在《論語》中所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与模仿,是获得信息、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官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及触觉味觉等等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想的含义。“学”是自学或有人教你学。“习”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行为,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学”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获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學是指知識和經驗的累積,習是指知識和經驗的實踐。學屬知,習屬行。中國大儒王陽明曾提倡知行合一。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一定要持之以恒。
学习过程模型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执行控制系统对信息、表征形式和加工策略的选择都具有指导和监控作用。预期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认知目的引导着加工方式的选择。认知加工活动的实现和预期目的的达到会带来情感的满足,由此进一步激励新的认知活动。
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成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动作阶段,(8)反馈阶段。加涅指出,与各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梅耶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简化的知识学习过程模型,该模型比较简捷地描述了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从外部看,学习过程的两端是外部刺激(新知识)和可观察或可测量的行为反应。从内部看,学习过程始于学习者的注意(A),注意使学习者的经验指向于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外界信息并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B);新知识进入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当新知识进入工作记忆以后,学习者找出新知识各部分的内部联系(C);然后学习者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D);最后,新学习的知识进入长时记忆(E)。
有效学习的条件
根据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为: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
内部条件
- 适当的知识准备
- 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
- 明確的學習目標
外部条件
- 獎勵與回饋
- 反覆練習
学习技巧
参考 學習技巧。
註釋
参考文獻
![]() |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学习 |
- Holt, John. . UK: Penguin Books. 1983 [2012-12-27]. ISBN 0-14-0225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 Mayer, R.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12-12-27]. ISBN 0-521-7874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4).
- Paivio, A. .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1 [2012-12-27]. ISBN 978-0-03-08517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4).
- Vosniadou, Stella. (PDF). UK: UNESCO. [2012-1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5-12).
Schacter, Daniel (2011). “Pscyhology, Second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