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所创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話、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等。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汉人南迁时自身所保留的時期的華夏文化中原文化[1][2]

崇文重教,耕讀傳家是客家文化的特點,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質是儒家文化[3][4]

戏剧音乐

工艺项目

  • 客家土紙

表演藝術

  • 客家鋰魚燈-魚化龍,龍化魚
  • 客家布馬舞-一朵絢麗山花
  • 客家走古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客家添丁燈-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 客家夜嫁-古代昏禮的傳承
  • 客家郎名-唐宋古風遺存
  • 客家擂茶-已近失傳的古茶藝
  • 客家粄食-承載厚重的文化內涵
  • 客家擂茶飯-源於古代的一抹風情
  • 客家犁春牛-生動熱鬧的春耕圖
  • 客家舞火龍-激情飛揚的傳統
  • 客家打船燈-漁家樂
  • 客家遊大龍-天下第一龍,聞名遐邇
  • 舞麒麟
  • 採茶戲(三腳採茶戲)
  • 平安戲(收冬戲)
  • 木偶戏
  • 广东汉剧
  • 山歌剧
  • 客家布袋戲以客語發音的布袋戲,其中台灣雲林縣為最著名
  • 詔安客家開口獅
  • 九腔十八調
  • 客家嗩吶
  •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 广州客家猫舞
  • 客家傩舞

客家建築

客家民居营造技艺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龙岩市
福建省南靖县华安县
江西省龙南县
分类传统技艺
序号378
编号项目Ⅷ—28
登录2006年
2011年
2014年
  • 客家土樓:又稱為圍樓。客家人所居住的大型民居。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主要分布地为闽、粤、赣边境。
  • 圍屋(围龙屋):围龙屋,由中间上、中、下殿堂及左右对称半圆型分布围屋组成,外围最多的有十几围,前面为半圆型鱼塘与围龙屋形成一个圆形。主要分布在广东,现保存最好规模较大的在香港新界
  • 伙房(夥房):夥房為「ㄇ」字型設計,正中央則是「廳下」﹙祭祀祖先的廳堂﹚,以屋頂高低作為輩份之區分,廚房共用,共用一口灶,一起伙食。
  • 家廟(公廳):祭祀共同祖先的建築物。
  • 走马楼:分布于闽、粤、赣山区,
  • 五凤楼:分布于闽、粤、赣山区,為土樓的一種形式,其樓依山形而建,呈层层高姿态,一般有五个层次,故称“五凤楼”。
  • 四点金:主要特点为房屋四角升建有如近代炮台楼式的高层建筑,楼四角均有枪眼。
  • 混合式:这是客家侨乡民居建筑形式的一种特殊风格,是将客家传统的房屋结构结合西洋的建筑艺术装饰建造的混合型民居建筑。较突出的有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程江镇的“万秋楼”等。
  • 敬字亭

饮食文化

客家族群多遷徙且居住在客家地區,勞動出汗多,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並且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如酸菜梅乾菜、大葉品種的芥菜)、作為食材入菜。

客家飲食文化也傳承了部份中原文化,例如粄條米篩目、艾粄是客家人利用製作麵食的方法來製作米食,而客家擂茶是唐朝中原人飲茶的模式,擂茶也影響了日本的抹茶。

客家人勤儉刻苦,平時省吃儉用,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為了不浪費食材,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演變至今,已形成「四炆四炒」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

節日

天穿日(客家日)

中华民国客家委員會在廣徵客家人士意見後,宣布將具客家獨特性的「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訂為中華民國全國客家日[5]

義民節

義民爺臺灣民間信仰,祭祀在械鬥民變戰爭中,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每年農曆七月二十為「義民節」。

入年架和出年架[6]

年二十五稱“入年架”。從此人們開始像打扮新娘出嫁一樣打扮過年。人們開始購買年貨、宰豬、蒸甜米反等。村中小孩開始敲鑼打鼓。屋旁屬於自己的竹木要貼上紅紙,以示喜慶。要到自己家祖的墳地上燒香卦紙紀念。掛紙一般是紅紙,但也有掛“旺子紙”的。 “旺子紙”是由草紙滴上雞血而成,因雞血在當地稱“雞旺子”故稱為“旺子紙”,表示保佑子孫財丁興旺。掛紙必須在年二十七前完成,傳說陰間最後一次墟日是年二十七,過了這一天,有錢也買不到東西了。這可能與本地水口墟逢一、四、七墟期有關,而年二十七便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墟日。初五又稱“出年架”,表示年已過完了。俗諺云“年過初三四,各人打主意”,從這天起,人們開始投入生產或出門謀生了。

三重日、月忌日

江西省寧都縣的客家人則認為正月初三俗稱「三重日」,正月初五俗稱「月忌日」,亦說是「米穀神生日」,所以這兩天都忌做「始發飯」,也不宜出門。

民間信仰

客家花

桐花大都生長在丘陵地區,不論在中國大陸還是台灣,客家人都以油桐樹為經濟作物,所以油桐樹與客家人的淵源深厚,而油桐花生命力强,也被用來描述性格節儉、堅毅的客家人。近年來,台灣地區舉辦許多客家桐花季,作為振興客家地區觀光方法之一。

推廣場所

參考文獻

  1. . [201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0).
  2. 客家文化與中原文化之比較:http://www.hakka.com/article-4065-1.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 談客家人“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4aa98301018zje.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客家文化與中原文化之關係研究:http://john380920.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_82.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5. . [201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4).
  6. . new.qq.com.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外部链接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