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廈社屋

望廈平民新邨葡萄牙語:),又稱望廈新邨,但重建後則統一稱為望廈社屋,望廈社屋分佈位於澳門半島慕拉士大馬路俾利喇街黑沙環斜路社會房屋

歷史

原址本來陸軍球場,場內除擁有一個眞草足球場外,四周有泥沙地質的田徑跑道環繞,場邊亦設有軍人作體能及戰爭技術訓練的設備。主要供駐澳葡國軍隊,用以訓練軍人,或借予體育團體及學校練習及比賽之用。

1979年林茂塘木屋區大火,澳葡政府在望廈陸軍球場設置臨時收容所安置數千火災居民。數年後,收容所改建為望廈平民新邨,共有650個單位,可容納2,000人,當時房屋租金由澳門幣19至850圓不等。部分地段開闢為馬路,以延長俾利喇街,使之與慕拉士大馬路相連。

球場部分地段在1980年代建成望廈體育館,為澳門第一個公衆室內體育館。1993年,澳門理工學院體育暨運動高等學校遷入。

2010年7月澳門政府宣布啟動望廈社屋二期的重建計劃,納望廈體育館入擴建計劃,並把它拆除。

興建

望廈社屋重建第一期-望善樓

望廈社屋-望善樓
概要
類型社屋
地點 澳門慕拉士大馬路一幅廠房地段
竣工日2010年6月
 澳門特別行政區房屋局
技术细节
层数33層

為協助居民紓解住屋困難,澳門特區政府利用位於慕拉士大馬路一幅廠房地段興建一幢樓高33層,共提供308個T1一房單位、196個T2兩房單位及84個T3三房單位,合共588個社屋單位的望善樓 ,並已在2010年6月落成[1]

望廈社屋俾利喇街公屋項目-望賢樓

望廈社屋-望賢樓
概要
類型社屋
地點 澳門慕拉士大馬路一幅廠房地段
竣工日2012年8月30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房屋局
技术细节
层数33層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陳浩軍建築師

位於俾利喇街的望賢樓原址為望廈兵營,於2012年8月30日落成,樓高33層,地下為房屋局辦公室及舖位,1-2樓為停車場,共提供385個泊車位,3樓為平台花園,4至33樓為社屋,共提供346個T2兩房的社屋單位。

望廈社屋重建第二期

2010年7月2日,澳門房屋局土地工務運輸局建設發展辦公室體育發展局舉行聯合記者會,介紹望廈社屋二期的重建計劃。重建後的望廈社屋,樓高37層,由裙樓及兩座塔樓組成,將提供不少於750個單位。另外,地下三層會設有公共停車場,提供500個汽車泊位;亦在地面層設置公共巴士轉乘站。同時,望廈體育館會納入重建計劃,將一併拆卸重建,而重建後的望廈體育館面積會比現時大5倍。[2][3]

望廈社屋二期原址的租戶會由2010年9月開始陸續安排遷到新建的望廈社屋一期,而望廈社屋二期的重建工程將於租戶完成調遷後動工興建。

交通資訊

站點 停靠該站路線及方向 方向 站點位置
慕拉士馬路/望廈
1A 筷子基街/廣大中學 望廈社屋-望善樓Ⅰ門口
26A 永寧廣場
10 關閘
28B29 青洲
34 青洲坊

H2

筷子基社屋
望賢樓
7 城市日大馬路/波爾圖街 望廈社屋-望賢樓門口
12 外港碼頭
19 新馬路

22

柯維納馬路(輕軌馬會站)

註釋

  1. . 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
  2. . 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
  3. . 澳門日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