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和

李建和1911年-1971年),字子平台灣臺北縣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上天山人。家中排行第六,么子,成淵中學畢業,專修國學多年,曾任台灣省議員、瑞三礦業董事,也經營瑞和、合成、文山、窗嶺等公司,亦與兄弟合營「海山煤礦」、「建基煤礦」兩礦,是台灣煤礦鉅子。父親李百祿,長兄是創立瑞三礦業的李建興。李建和一家,是為瑞芳李家,與基隆顏家並稱,礦業界稱為「愛生理,找顏李」(要生意,找顏李)[1]。李氏篤信佛教道教,曾作《閭山徐真人記》。

貓纜指南宮站前的李建和胸像,蒲添生作品,1972年立。

生平

李建和祖籍閩南泉州安溪縣廣孝鄉,髮賊作亂,其先祖因而遷居臺灣。

台灣日治時期,明治44年(1911年)4月3日生,建和少年魁梧壯碩、豪闊多友,尚意任俠。長兄李建興冶礦頗效,立「瑞三礦業」,遂召建和同事。

昭和15年(1940年)5月27日,因得罪日本人,與諸兄弟、職員百餘人於瑞芳事件中,受誣叛亂罪,被捕。建興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建和三兄李建炎等廿人歿於獄中;五兄李建川則因拷打而失聰。父親李百祿聽聞消息,憂心不已,猝然辭世。李家努力之下,日方允許建和、建川可請假兩小時,參與父親葬禮,但兩人需以草帽斗笠遮面,以示服刑之辱。

昭和17年(1942年)7月,李建和先獲釋歸家代管家業。(《治鑛五十年》,頁2)李建興《紹唐詩集》有〈獄中寄六弟建和〉詩:「手復音書第一翰,萱堂賴汝慰心歡。荊妻子女來相會,述汝經營更樂觀。」(頁51)

昭和20年(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李建和除本身瑞三礦業董事外,也經營了瑞和礦業、合成煤礦、文山煤礦、窗嶺煤礦等公司;同時,建和亦與兄李建成、李建川合營海山煤礦、建基煤礦兩礦,並出任萬山礦業公司董事長。最高統計:李建和所屬的各礦產,總年產量,佔全台灣總產量的六分之一。

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李家被意圖不軌的外省官吏指為叛亂分子,險些被害。後白崇禧將軍巡按臺灣,查明真相,李家才免於其難。

1948年李建興、李建和兄弟等資助「三重工業職業學校」遷徙至瑞芳,今稱瑞芳高工

1950年11月,李建和擔任首屆臨時台灣省議會議員;1954年、1957年,當選連任;1959年省議員改制民選,李建和又連續當選四屆省議員。

此外,李建和身兼多職,曾經擔任台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基隆區煤礦公會理事長、台灣工礦董事、台灣礦工醫院董事長、台灣省煤礦礦工委員會委員、臺北縣紅十字會會長、指南客運董事長、基隆客運董事長、海山海洋企業董事長、第一產物保險董事長、大眾日報社長等等,事業之盛,不勝枚舉。

李建和也熱心慈善:基隆八堵瑞芳的102號公路、瑞芳往平溪的新闢公路、瑞芳車站的人行地下道等工程,李建和皆捐助三分之一的工程費。此外,李建和篤信釋教道教,也布施瑞芳祖師廟新莊媽祖廟木柵指南宮寺廟大筆香油錢甚至土地。

1971年9月2日,李建和去世,享壽六十一歲。指南宮後山停車場(今貓空纜車指南宮站前),有廟方所立的李建和紀念碑、銅像。

李建和長子李儒謙、四子李儒將,均曾任基隆客運董事長。1992年5月1日,大有巴士董事長吳東瀛接手經營基隆客運,吳東瀛接任基隆客運董事長,李建和家族退出基隆客運。

參考

《瑞芳鎮志》人物篇

  1. 黃申如.《淺論閩臺民間故事與俗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