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舊字體:;新字體:; Tōjō Hideki1884年7月30日(户籍上報稱為12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是一名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将大政翼贊會總裁,並在1941年10月17日至1944年7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時間,擔任第40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統制派最高領袖。他是二戰的軸心國軍政領袖之一,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次位公開支持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的日本政治人物。他在內閣總理大臣任內最著名的行動,像是負責下令珍珠港事件和許多戰爭罪行,引發了美日太平洋戰爭,雖然這些行動於1941年4月他上任之前就開始計劃了。戰爭結束後日本投降,東條也被同盟國成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逮捕,認定為二戰甲级戰犯,因為戰爭罪行被譴責並判處死刑,於1948年12月23日執行絞刑

东条 英机
1947年東京大審期間拍攝
第40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任期
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
君主昭和天皇
前任近衛文麿
继任小磯國昭
第52任日本陸軍大臣
任期
1940年7月22日-1944年7月22日
君主昭和天皇
前任畑俊六
继任杉山元
第21任日本參謀總長
任期
1944年2月21日-1944年7月18日
总理本人
前任杉山元
继任梅津美治郎
大政翼贊會總裁
任期
1941年10月22日-1944年7月22日
国家元首昭和天皇
副职安藤紀三郎
後藤文夫
前任近衞文麿
继任鈴木貫太郎
个人资料
出生1884年7月30日[註 1]
 大日本帝國東京府东京市麹町区
(現東京都千代田區
逝世1948年12月23日(1948歲-12歲-23)(63歲)
日本东京都豐島區巢鸭监狱
墓地雜司谷靈園
殉國七士廟
政党大政翼赞会(1940年 - 1945年)
其他政党无党籍(1940年前)
配偶东条胜子(1909年-1948年結婚)
儿女3子,4女
母校
  • 陸軍士官学校
  • 陆军大学校
宗教信仰佛教
获奖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大日本帝国
服役 大日本帝国陆军
军衔陸軍大将
指挥關東軍(1932年 - 1934年)
憲兵隊(1935年 - 1937年)
駐蒙軍(1937年8月 - 1937年9月)
参战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日語舊字體

生平

童年

1884年7月30日(户籍上12月30日),東條英機生于東京市山手地区的一所普通宅院中,是陆军中将东条英教与其妻子東條千歲的三子,但是两个哥哥夭折,他作为长子来继承家督[1]:1

曾入番町小学四谷小学青山小学[1]:1学习院初等科东京府城北寻常中学校学习,1899年9月1日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1]:6,1902年9月1日升入中央陆军幼年学校[1]:9

进入陆军

1904年,东条英机入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3月,陆军士官学校第17期毕业[1]:11,同年4月21日授阶陆军步兵少尉[1]:11,参加日俄战争时日本胜局已定,故东条并未有机会参与实质性作战行动,1907年12月晋升为陆军步兵中尉

1909年,东条英机与东条胜子结婚。

1912年,东条英机入陆军大学校,1915年(大正4年)陆军大学校第27期毕业,晉升為陸軍步兵大尉[1]:11,並就任近衛歩兵第3連隊中隊長

大女兒出生後,1919年8月,以武官身份單身赴任瑞士。1922年担任陆军大学校的教官,次年转到陆军省副官[1]:11。1924年晉升為陸軍步兵中校。1933年3月晋升为陆军步兵少将,同年11月被任命为陆军省军事调查部部长[1]:17

關東軍

1935年9月21日,东条英机升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兼关东军警务长[1]:17。他在任期间,逮捕了大批從事共產國際活動的關東軍軍官[1]:17;并加强东北各地区的特务组织和伪满军警的監視与控制,成立军事顾问团和中心保安局[1]:18。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事件爆發時,逮捕關東軍内部混亂的參與者,其實是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藉機清理敵對的皇道派軍人的政治勢力。皇道派勢微後,統制派掌握國政,成功控制內閣。因为他的殘忍和嗜殺成性,所以被稱為“剃刀將軍”[1]:20。同年12月1日晉升為陸軍中將。1937年3月,繼任關東軍參謀長[1]:22。中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東條英機被派任為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負責人,指挥日军参与平绥铁路沿线作战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後,日軍中出現了擴大和不擴大戰爭的兩派爭論,其中,不擴大戰爭由石原莞爾提出,時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麿在兩派的爭論中舉棋不定,既想向中國繼續增兵,又不想讓事態擴大到難以收拾的地步。此時關東軍這一當時重要力量的地位就顯現出來了,作為參謀長的東條英機給大本營寫了一封信,旗幟鮮明地認為擴大对華戰爭才是上策。為了讓大本營最後下定決心,東條英機在1937年8月自作主張組建了關東軍東條兵團,用閃電戰術擊潰中國軍隊,迅速攻占南口、張家口及大同、包頭等地。這一行動在日本國內一片叫好,大本營還為東條英機頒發了七七事變之後的第一枚勳章。這一戰不僅表現出了東條英機的軍事才能,也展現出了他一意孤行的領袖氣質。在當時日本人的生活中,這種人很容易得到一些人狂熱的支持。除了這次進攻之外,這期間東條英機在東北建立了惡名昭彰的731部隊。1940年下半年,東條英機下令在中國東北成立一支特種部隊,其下又分為四個支隊每支隊30人,同時配備醫學專家拿活人做細菌試驗、進行活體解剖等一系列慘無人道的試驗,人們將731部隊稱為「死亡工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11月5日参加大東亚会議的各国首脑。左起:巴莫、張景惠、汪兆銘東條英機旺·威泰耶康何塞·帕西亞諾·勞威爾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東條英機是1930年代主戰的軍閥之一。在1940年,東條作為軍事大臣代表日本與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同盟成為軸心國

到1941年,東條英機已經是整個日本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出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內務大臣,并担任执政党大政翼赞会第2任总裁,實際上開始「東條獨裁」支配整個日本。1941年12月7日,他下令日本艦隊攻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4年7月18日,東條在帝國海軍於菲律賓海海戰中被擊潰後下台。戰爭結束後,東條英機在美军抓捕时自殺未遂(使用柯尔特.32口径手枪近距離射擊胸膛,该枪现陈列在麦克阿瑟纪念馆),後在醫院康復,然後被捕入獄,開始其戰爭罪行審訊。

東條英機自殺未遂

東條英機被囚在獄中期間,引用孟子的話「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2]

行刑及后事

東條英機年少時

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同盟國東京軍事法庭甲級戰犯的身分判處絞首死刑,并押送到东京都丰岛区东部的巢鸭监狱[1]:130。1948年12月23日零时10分30秒,绞刑执行[1]:134。屍體被送到橫濱的久保山火葬場火化。其後部分骨灰被甲級戰犯小磯國昭的辯護律師、久保山興禪寺住持和尚及火葬場場長偷運到熱海市伊豆山興亞觀音並隱藏。1960年8月,其骨灰被移到愛知縣西尾市三根山的山頂並樹起墓碑,與另外6名甲級戰犯同葬於殉國七士廟。1978年,東條英機與其他甲級戰犯一起被供奉在靖國神社

由於日本的戰爭罪行大多是由東條英機授權的,對於在亞洲戰爭死亡的千萬平民、被虐待的上萬盟軍戰俘、以及研究使用生化武器等情況,他被認為負有最高責任。

评价

日本民众对自杀未遂的东条普遍持耻笑态度。山田风太郎曾说「他为何不像阿南惟幾一样用刀自杀,而去学外国人用手枪,还落得个自杀不成?对于曾经发布过『宁死也不当敌虏』战训的他,日本人只有抱以苦笑。」但是山田也提到东条在日本人心中并非希特勒一样的怪物,而是败战牺牲品的象征。[3]

中華民國前代總統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總結日本在二戰中失敗的原因時認為「東條英機是集中了日本軍國教育培訓體制下所有弊端的一個代表:無知、愚昧、短視、膽大......而唯一的優點只有外在儀表舉止端正這一項。」[4]

家庭背景

東條英機

長子東條英隆與東條英機不和,未受到父親的照顧,戰後東條英機從巢鴨監獄致電東條英隆,希望能夠再見一面,英隆說道:「還有什麼能夠留戀的嗎」。

東條英機的次子東條輝雄在戰時參與戰機的設計和戰後的運輸機和汽車設計,1980年代曾任三菱重工業的副社長、社長和會長。

東條英機的長孫女東條由布子出生於漢城,為日本非營利性組織「保護環境機構」前理事長。2007年5月,她宣布以獨立參選人的身分參加日本參議員選舉,並在2007年7月落選,而後於2013年2月15日病逝。

轶事

  • 东条英机在青山小学就读时,曾在练兵场与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发生争执,被按倒在地却一直不服输,最后高年级的学生先松手走开了。这件事以后,东条英机因为其倔强而被称为“打架王东条”。[1]:3

參考文獻與註釋

  1. 何以多. .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2.
  2. . 蘋果日報(香港). 2004年5月9日.
  3. (『戦中派不戦日記』9月17日)
  4.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斷犯短視錯誤
  1. 戸籍上は12月30日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東條英機
官衔
前任:
近衛文麿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1941年-1944年
繼任:
小矶国昭
政府职务
前任:
畑俊六
日本陸軍大臣
1940年-1944年
繼任:
杉山元
前任:
田辺治通
日本內務大臣
1941年-1942年
繼任:
湯沢三千男
政党职务
前任:
近衞文麿
大政翼贊會總裁
1941年-1944年
繼任:
鈴木貫太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