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人
江淮人,一般指以江淮官话(淮语)为母语的汉族人,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文化上,江淮文化是南方文化中最靠近北方文化区域的,兼有南北的文化特征。淮语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外源性層次。江淮人近现代平均身高较高,在中国汉族各族群中仅次于东北人。[2]
江淮人 | |
---|---|
![]() ![]() ![]() ![]() ![]() ![]() ![]() ![]() ![]() | |
總人口 | |
约7700万人[1] | |
分佈地區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国大陸、香港) (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美国 澳大利亚 | |
語言 | |
江淮官话、徽语 | |
宗教信仰 | |
佛教(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儒教、中国民间信仰,少部分基督宗教 | |
相关族群 | |
中原民系、吴越民系、江右民系、闽民系 |
江淮人分支
政區沿革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秦朝
西漢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十六國
南北朝
- 北朝:海州、淮州、泗州、東廣州、合州、霍州、南譙州、涇州、和州、西楚州、揚州、衡州、南定州、北江州、羅州
- 南朝:揚州、徐州(北徐州)、安州、北兗州、南兗州、豫州(北豫州)、南豫州、合州、霍州、譙州(南譙州)、涇州、北江州、郢州
隋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 淮南東路:揚州、楚州、泗州、海州、泰州、真州、通州(南通州)、滁州、安東州
- 淮南西路:壽春(安丰軍)、安慶(安慶軍)、廬州、和州、濠州、蘄州、黃州
- 江南東路:建康(建康軍)、池州
- 荊湖北路:德安(安遠軍)、鄂州
- 山東東路(金朝):海州
- 南京路(金朝):泗州
註:今江蘇鎮江南宋屬两浙西路鎮江府,當時仍屬吳方言區,故未列出。 元朝
明朝
清朝
著名人物
元代:施耐庵
清代:關天培、鄧廷楨、李鴻章、丁汝昌、劉銘傳、鄭板橋、李汝珍、吳敬梓、方苞、姚鼐、劉大櫆、王念孫、王引之、阮元
近現代:段祺瑞、馮玉祥、孫立人、戴安瀾、顧祝同、張治中、周恩來、林彪、胡喬木、喬冠華、朱自清、朱光潛、梅蘭芳、黃侃、李四光
江淮美食
參考文獻
- Brown, David.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1).
- 中国哪里的人最高,山东大汉只排第六名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