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辛頓大道-63街車站

萊辛頓大道-63街車站英語:),曾名「萊辛頓大道車站」(英語:[4],是紐約地鐵一個位於曼哈頓萊諾克斯山的地鐵站,由IND和BMT63街線共用。車站位於萊辛頓大道和63街交界,設有F線(任何時候停站)、Q線(任何時候停站)及N線(僅繁忙時段停站)列車服務。車站設有兩個月台層,南行往下城和布魯克林的列車使用上層,北行往上城和皇后區的列車使用下層。這是地鐵系統需要若干長電梯的車站之一。

萊辛頓大道-63街
F Q
上層月台
其他名称萊辛頓大道
位置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區萊辛頓大道及東63街
镇区曼哈頓
区域上東城萊諾克斯山
地理坐标40.764649°N 73.966398°W / 40.764649; -73.966398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F  F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IND/BMT 63街線
系統B系統BMTIND
2個島式月台(每層1個)
跨月台轉乘
股道4條(每層2條)
交通 NYCT巴士:M101、M102、M103
MTA巴士:BxM1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深度100英尺(30)
车站层数2層
方式只限使用MetroCard
萊辛頓大道/59街
(轉乘站不可無障礙通行)
无障碍车站 無障礙通行
其他
车站代码223[1]
历史
启用日期1989年10月29日1989-10-29[2]
重建日期2011年1月13日2011-01-13至2017年1月1日2017-01-01(第二大道線)
营运
乘客數量
(2016)
5,033,950[3] 6.7%
排行93/422
下一站
北向羅斯福島 (63街):F 
72街 (第二大道):N  Q 
南向57街 (第六大道):F 
57街-第七大道 (百老匯):N  Q 


北向 羅斯福島 (63街):F 
72街 (第二大道):N  Q 
南向 47-50街-洛克斐勒中心 (第六大道):F 
時報廣場-42街 (百老匯):N  Q 
位置

此站的工程在1969年開工,但受到城市的財政危機影響,車站直至1989年才開放。起初車站是作為第六大道-皇后區列車和百老匯-第二大道列車之間的轉乘,故此設計成可改建為跨月台轉乘。然而1975年車站興建時,第二大道線的工程遭到擱置。因此,第二大道線側即BMT側,以橘色磚牆封起。另外,第三大道預留的出口也未有使用。當第六大道線側在1989年開放時,另一側只用於儲存百老匯線列車。車站看起來就像每層只有一個側式月台。

不過2007年第二大道地鐵的工程復工,作為路線工程的一部分,車站的BMT側終於可以使用。橘色牆予以拆除,並以臨時圍板取代。從未開放的第三大道出口重新編配若干升降機,車站的假天花也予以拆除。第二大道線開始營運前,臨時圍板也拆除展現車站的BMT側。2017年1月1日,第二大道線一期啟用,Q線和部分繁忙時段N線列車服務BMT側車站。第三大道出口啟用以及Q線列車通車後,乘客量明顯上升,許多乘客開始使用此站跨月台轉乘F線和Q線。

車站結構

軌道配置圖
(IND 63街線)
未來第3期
兩層在此處
以下分開
72街(第二大道線)
重疊軌道段
(左側軌道在右側軌道上方)
57街-第七大道(BMT 63街)
57街-第六大道(IND 63街)
G 街道層 出入口、MetroCard出站轉乘4 5 6 6 N R W 萊辛頓大道/59街
6M 萊辛頓大道夾層 閘機、車站詢問處、MetroCard自動售票機、往月台升降機(在分開的閘區)
第三大道夾層 閘機、車站詢問處、MetroCard自動售票機、往月台升降機
5M - 扶手電梯/樓梯降落層
4M - 扶手電梯/樓梯降落層、月台轉乘層
UP 南行 布萊頓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尖峰時段海灘往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57街-第七大道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南行 卡爾弗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57街
LP 北行 (尖峰時段) 往96街72街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北行 牙買加-179街羅斯福島
下層 1號軌道 長島鐵路東城連接線(興建中)
2號軌道 長島鐵路東城連接線(興建中)

萊辛頓大道入口西北角設有兩條短扶手電梯和一條樓梯;西南角設有一條樓梯;升降機群轉角還有一部隱藏的短升降機[5]。閘機區設有兩條長扶手電梯和樓梯到達中間層,然後再兩條短扶手電梯和一對樓梯到達下夾層。此處,管頭分開,各有兩條扶手電梯和樓梯前往各自的月台。月台升降機本身設有自己的閘機,並停夾層、上層月台和下層月台。

車站的上層和下層分別位於地面以下140英呎和155英呎,成為紐約地鐵最深的車站之一。車站建得如此之深是因為需要下穿IRT萊辛頓大道線以及其他已有的基礎建設,另外IND隧道還要在東面下穿東河[6]。萊辛頓大道的原初夾層設有8條扶手電梯、4條樓梯和兩部升降機連接月台。同時還有內建兩條扶手電梯以及一條樓梯,還有只有一條樓梯的出入口,由地面到萊辛頓大道的閘機夾層。月台層之間東端升降機後方還有兩條額外的樓梯。月台層之間已開始興建第三條樓梯[7]

第三大道的東夾層連同月台的樓梯井,在1980年代已經部分完工,但未有與車站其餘部分一同啟用。與萊辛頓大道側相同的竪井設有一個樓梯井,以及預計將支撐扶手電梯的若干支柱。樓梯上升至上夾層,但其街道入口已經封鎖[8]。此部分在第二大道線工程時翻新,而竪井則予以拆除 [9]。第二大道線兩個新的入口將增加兩條樓梯和兩條扶手電梯,以及五部升降機(一部地面到夾層,四部夾層到月台)[10][11][12]。第三大道入口和夾層在2016年12月30日開放[5]

參考資料

  1.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13].
  2. Lorch, Donatella. .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9, 1989 [September 26, 2009].
  3.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5-31 [2017-06-01].
    • , loc.gov (New York City Transit Authority), 1997 [May 12, 2017], Lexington Avenue
    • , New York City Transit Authority, 1998, Lexington Avenue
  4. .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December 30, 2016 [December 31, 2016].
  5. Brennan, Joseph. . 2002 [October 20, 2011].
  6.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February 2012.
  7. . ltvsquad.com. [April 29, 2016].
  8. . [July 26,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June 2015.
  10.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April 2016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02).
  11. Kennedy, Randy. .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9, 2016 [December 19, 2016]. ISSN 0362-4331.

延伸閱讀

  • . The Launch Box. October 21,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20, 2016).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萊辛頓大道-63街車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