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方

西藏地方中華民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設置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后,蒙古地方与西藏地方同为中华民国同以「地方」为名的特别行政区划单位,该行政区为直属中央的中国一级行政区,與同级。

西藏地方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

1928年-1959年
 

 

西藏地方位置
首府 拉薩
歷史
 - 成立 1928年
 - 1959年西藏暴动平息 1959年3月28日
現隸屬於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區中印边界争议
 印度阿魯納恰爾邦查谟-克什米尔邦中印边界争议
西藏历史
藏区 · “西藏”名称
历史年表吐蕃

1912年12月中旬,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拉薩,重掌西藏地方政府噶廈,实际掌管西藏地方和西康省的大部地区。行政院也設置蒙藏委员会作為直接对口部会西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續沿用此行政區劃,直至1959年藏区骚乱后被解散。

範圍

行政區劃

1936年的西藏地方

根據主計處法規查詢網站所列,西藏地方所轄市縣如下: 拉薩桑昂曲昔孜[lower-alpha 1]工布則岡噶大克江孜江卡堆噶本協噶爾哈拉烏蘇納倉錯拉洛隆帕克哩角木定結打孜聶拉木桑葉濟嚨巴浪官覺仁本補仁仁孜博窩朗嶺工布碩卡宗喀絨轄爾撒喀達巴喀爾作崗乃東達爾宗瓊結江達貢噶爾古浪崙孜沃卡冷竹宗拉噶孜曲水突宗納布僧宗嶺喀爾雜仁、錯朗、茹拕羊八井鎖莊子麻爾江雅爾堆結登金東直谷拉嵗碩般多撒拉拉里浪蕩頗章沃隆札溪墨竹宮卡爾孜堆沖文札卡汪墊轄魯甲錯策堆得拉康達爾瑪瓊科爾結聶毋蔡里曲隆札稱折布嶺札什洛美嘉爾布朗茹哩烏業塘工布塘

以上各市縣之代號均已在2005年10月3日棄用。而中華民國亦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2017年裁撤蒙藏委員會。

政府

西藏地方掌握實權的政府是噶廈

中國政府駐藏職官

職銜 姓名 任期 備註
西藏辦事長官 鐘穎 1912年5月9日-1913年1月6日 被迫離藏
護理西藏辦事長官 陸興祺 1913年4月2日-1920年9月 未入藏
駐藏辦事長官 陸興祺 1920年9月-1930年 未入藏
專使行署留藏負責人 劉樸忱 1934年11月-1935年1月 隨致祭達頼專使行署入藏
專使行署留藏負責人 蔣致余 1935年1月-1938年7月
蒙藏委員會駐藏諮議 張威白 1938年8月-1940年3月
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處長 孔慶宗 1940年4月1日-1943年10月8日 蒙藏委員會於1940年4月1日成立駐藏辦事處[1]
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處長 沈宗濂 1943年10月8日-1946年1月
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處長 陳錫璋 1946年1月-1949年7月20日
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 张经武 1951年7月-1964年 隨解放軍入藏

英國政府駐藏職官

曾任駐錫金政務官(1908年–1918年)的查爾斯·貝爾

英屬印度駐錫金政務官負責大英帝國及印度與錫金王國不丹王國西藏的關係,維護大英帝國與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的利益,擔任該地區統治者的顧問,有時出任特使或大使。[2][3]他也管轄英國駐西藏亞東江孜噶大克的商務代辦處及英國駐拉薩使團[4]

英國駐拉薩使團使館

英國駐拉薩使團於1936年8月成立,首任團長是黎吉生,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後,使團改為印度驻拉萨使团,黎吉生繼續擔任團長,直到1950年8月(解放軍入藏前夕)离开西藏。[5]印度外交部於1952年9月16日宣布,將印度駐拉薩使團降格為總領事館,隸屬於印度駐北京大使館(駐拉薩使團先前並不隸屬於駐北京大使館)。[6]

現狀與爭議

目前,西藏地方的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部分。現印度共和国對原西藏地方轄區内的東部、中部和西部均有領土要求。並且有效控制麥克馬洪線以南的藏南地區,設有阿魯納恰爾邦此一行政區劃。

而西藏流亡政府亦宣稱擁有包括原西藏地方在內的整個藏區的主權,該政府連同十四世達賴喇嘛自1959年的騷亂後流亡至印度達蘭薩拉至今。依流亡政府與達賴本人的觀點,19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前的西藏為獨立狀態,不屬於中國。[7]而自1912年清帝國垮台後到1950年期間的西藏在國際法上之地位迄今仍是極具爭議的問題。

周邊地區

注释

  1. 原文日喀则与昔孜均有,但实际上昔孜与日喀则为一个地区不同译名

参考文献

引用

  1. .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2. A. C. McKay. .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Third Series. November 1992, Vol. 2 (No. 3): 399頁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3. Anna Balikci-Denjongpa, Namgyal Institute of Tibetology. (PDF). BULLETIN OF TIBETOLOGY. 2008年, 44 (No. 1 and 2): 171–172頁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7-05).(英文)
  4. 梁忠翠. . 南亞研究季刊. 2015年, (1期). doi:10.13252/j.cnki.sasq.2015.01.012.
  5. 胡岩. . 《中国西藏》. 2001年, (3期)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6. Claude Arpi. . Mittal Publications. 2004: 56–57. ISBN 978-81-7099-974-4.
  7. 我的故鄉與人民,第四章:西藏與鄰邦中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官方國際華文網站

来源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