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

鄒族
Cou
總人口
6,711人(2021年1月)[1]
分佈地區
臺灣嘉義縣阿里山鄉高雄市那瑪夏區
語言
鄒語中華民國國語、臺灣閩南語
宗教信仰
基督宗教鄒族神靈信仰
相关族群

鄒族鄒語:),日治時期戰後初期稱為曹族[2]:104,為臺灣南島語族的一支。

族群分類

鳥居龍藏所攝臺南縣鄒族獵人,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與粟野傳之烝合撰的《臺灣蕃人事情》中,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七族與平埔族,並首先以「ツオオ」為鄒族族名[2]:78。四十四年(1911年)臺灣總督府蕃務本署在其出版的《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報告書中,使用「Tsuou」作為鄒族的官方族群名稱[2]:79

昭和十四年(1939年)鹿野忠雄提出將鄒族分為北鄒亞族與南鄒亞族,其中北鄒亞族分為魯富都蕃(luhtu)、達郡蕃(tapangu)、圖富雅蕃(tfuya)與伊姆茲蕃(imucu);南鄒亞族分為四社蕃(Hla'alua)與簡仔霧蕃(kanakanavu)。[2]:85、87

社會組織

鄒族人的觀念裡擁有會所、能夠舉行全部落性祭儀的社群才有資格稱為大社,也才是一個完整的政治實體。其社會組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1. 大社(hosa):由幾個氏族聯合組成。旗下包含數個小社(denohiyu)。
  2. 氏族(aemana):由幾個聯合家族組成。可能有血緣關係,也可能沒有血緣關係,同一氏族之間禁止通婚。
  3. 聯合家族(ongo-no-emo):由幾個單一姓氏的家族組成,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漁區、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稱粟祭屋)。 

鄒族並沒有階級制度,卻有幾個特殊地位的人物:

  • 頭目: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襲。
  • 征帥:爭戰、獵首的指揮官,有時可能是頭目。如果戰事頻繁,會有好幾個征帥。
  • 勇士:在戰場上有特殊功勳的族人。

鄒族的集會場所稱為「Kuba(庫巴)」,但僅該部落之男性可以進入,非該部落者及女性皆不得進入。 拉阿魯哇族的男子聚會所稱為「Tapuhlaihlia」,卡那卡那富族的男子集會所稱為「Cakʉrʉ」。

歲時祭儀

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儀為「播種祭」、「homeyaya (小米收穫祭)」與「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三大祭儀。鄒族一年一度的mayasvi (瑪雅士比、戰祭),目前分由達邦及特富野分別舉行祭典儀式。

知名人物

神話傳說

人類始祖

皮袖套(中央研究院藏)
達邦社女子上衣(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藏)

樹生說

相傳上古時代,哈莫(Hamo)神降臨至大地。哈莫神用力搖動著楓樹,楓樹的葉子掉落後變成人類,成為鄒族與馬雅族(Maya,居於嘉義平原的原住民)的祖先;後哈莫神又搖動茄苳樹,樹葉落地亦變成人類,成為漢族的祖先(一說葉子為果實)。[3]:29、30

蛇生說

古時平地有一青年入山打獵,遇到一頭大鹿,青年放射鹿,鹿負傷而逃,後青年尾隨其後,不知不覺天色已晚,青年不小心失足落入山谷,昏迷不醒。翌日清醒後,青年發現身旁有一大正為己療傷,為感念蛇的救命之恩,遂與其結為夫婦。一年後兩者生下許多子女,皆為人形,數年後青年厭倦山中生活,且不願以蛇為妻,故藉口打獵逃回平地。蛇為了報復青年,便將子女吞食,這時其中恰好有男女各一人離母親較遠,得以乘機逃跑,成為鄒族的祖先[3]:36

茅生說

古時候由天上降下,居住於草原。一日,製造出兩個茅草人,兩個茅草人隨即變成一男一女。後這對男女繁衍子孫,成為鄒族的始祖。[2]:150

統計

縣市別鄒族人口 (2000年)[4]
縣市 鄒族人口 總人口 比率
嘉義縣 3,542 552,749 0.64%
高雄縣 775 1,262,969 0.06%
嘉義市 397 266,126 0.15%
南投縣 236 487,398 0.05%
新北市 218 3,722,082 0.01%
桃園市 179 1,808,833 0.01%
臺北市 101 2,624,257 0.00%
高雄市 96 1,493,806 0.01%
屏東縣 87 872,902 0.01%
臺中縣 82 1,510,480 0.01%
臺南縣 74 1,120,394 0.01%
花蓮縣 66 327,064 0.02%
臺中市 60 989,047 0.01%
彰化縣 53 1,255,332 0.00%
宜蘭縣 39 444,950 0.01%
臺東縣 30 204,919 0.01%
基隆市 27 387,504 0.01%
新竹縣 24 451,316 0.01%
臺南市 23 725,985 0.00%
苗栗縣 15 534,366 0.00%
雲林縣 14 705,440 0.00%
新竹市 13 395,746 0.00%
澎湖縣 8 83,214 0.01%
金門縣 7 56,275 0.01%
連江縣 3 17,775 0.02%
總計 6,169 22,300,929 0.03%
鄉鎮市區別鄒族人口 (2000年)[4]
鄉鎮市區 鄒族人口 總人口 比率
嘉義縣阿里山鄉 3,206 5,729 55.96%
高雄市那瑪夏區 445 2,998 14.84%

聚落

  • 嘉義縣
    • 達邦部落(Tapangʉ):阿里山鄉達邦村
    • 山美部落(Saviki):阿里山鄉山美村
    • 特富野部落(Tfuya):阿里山鄉達邦村
    • 里佳部落(Niae’ucna):阿里山鄉里佳村
    • 來吉部落(Pnguu):阿里山鄉來吉村
    • 茶山部落(Cayamavana):阿里山鄉茶山村
    • 新美部落(Sinvi):阿里山鄉新美村
    • 樂野部落(Lalauya):阿里山鄉樂野村
    • 得恩亞納社區(Toe'uana):阿里山鄉十字村152林班地
    • 逐鹿部落(Veoveoana):番路鄉觸口村八八水災後新社區)
  • 南投縣
    • 久美部落 (Mahavun / Mamahavunna) :信義鄉望美村

參考資料

  1. "鄒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2021年2月11日查閱.
  2. 潘英. . 臺原出版社. 1998. ISBN 9579261857.
  3.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03. ISBN 9574554570.
  4. 行政院主計處編. . 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20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