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鄉
阿里山鄉(鄒語:Psoseongana;臺灣話:)位於臺灣嘉義縣東部,北鄰南投縣竹山鎮,東鄰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西鄰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南接大埔鄉與高雄市那瑪夏區,是嘉義縣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鄉鎮,其面積約佔全縣的1/5,也是嘉義縣唯一的山地鄉。
阿里山鄉 Alishan Township ![]() | |
---|---|
山地鄉 | |
上級行政區劃 | 嘉義縣 |
舊稱 | 吳鳳鄉 |
區劃 | 12村78鄰 |
地方語言 | 鄒語 |
政府 | |
– 鄉長 | 杜力泉(阿里山鄉鄉長列表) |
– 行政機關 | 阿里山鄉公所 |
– 立法機關 | 阿里山鄉民代表會 |
總面積 | 427.8471平方公里 |
平均海拔 | 1,462 米 |
人口 | |
– 總數 | 5,508人(2021年1月) |
– 排名 | 17 |
– 戶數 | 1,880戶 |
郵政編碼 | 605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10180 |
毗鄰 | 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大埔鄉;南投縣竹山鎮、信義鄉;雲林縣古坑鄉;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 |
網站 | http://www.alishan.gov.tw/ |
![]() 阿里山鄉位置圖 |


歷史
阿里山鄉舊時一直為鄒族原住民之固有領土,分屬許多部落,部分部落曾向遠在屏東的排灣族達悟族納貢,與布農族時有紛爭。乾隆年間,嘉義地區的漢人自竹崎、梅山一帶侵入阿里山,欲侵佔鄒族領土,便與傳統居住的鄒族原住民發生武裝衝突,漢人在此時建立了奮起湖、瑞里等聚落,鄒族被迫退往更高的山區居住,「吳鳳神話」也是在此時期發生。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開採此地的檜木林,自嘉義市興建了阿里山森林鐵路,進入山區大量採伐林木,再經由鐵路運往山下,同時也將阿里山開發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1909年嘉義廳長津田義一編纂《吳鳳傳》,1913年日本當局興建吳鳳廟,由當時的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主祭,同時吳鳳事蹟也編入小學教科書。吳鳳遂成為日本統治者「理蕃」的論述基礎,成功的宣達原住民的行為是「野蠻落後」的,是應該被「教化」與「開化」的,而吳鳳則是「寬大」、「仁慈」,以自我犧牲弭平紛爭的「義士」。 1946年,國民政府延續日人政策,並基於漢人沙文主義,以為「紀念」吳鳳「捨身取義」的「義舉」為由,將本鄉命名為「吳鳳鄉」,並將吳鳳神話編入小學國語課本與生活與倫理課本,且課文幾乎是直接翻譯日治時期的國語讀本。 1987年(民國76年),發生湯英伸事件,學界開始討論吳鳳神話對鄒族人的歧視。同年9月9日,鄒族人發起遊行,要求把吳鳳鄉更名。 1988年(民國77年)因發生吳鳳銅像破壞事件,1989年(民國78年)3月1日內政部正式將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教育部長毛高文於同年9月12日同意將吳鳳故事由課本中刪除。
行政區劃
歷年所屬行政區列表
起訖年份 | 行政區 |
1920~1945 | 臺南州嘉義郡番地 |
1945~1950 | 臺南縣嘉義區吳鳳鄉 |
1950~1989 | 嘉義縣吳鳳鄉 |
1989~ | 嘉義縣阿里山鄉 |
阿里山鄉劃分為十二村。阿里山鄉公所位於樂野村(原鄉治位於鄒族最大部落達邦村,為各村聯絡洽公方便,遷至鄰近阿里山公路的樂野村)。
1973年9月1日,中山村、秀峰村、香林村、中正村四村調整劃分為中山村、香林村、中正村三村[1];由於提煉樟腦的沒落及對外交通極度的不便,「白雪村」因戶數過少而撤村,將白雪、雪峰等二村合併為雪峰村。[2]
1978年,「雪峰村」又因戶數太少而被撤村,併入中山村。
2003年11月,鄉公所由達邦村達邦23號之1(現為鄉立圖書館)遷至樂野村現址。
北九村:
- 豐山村(漢人為主村落。石鼓盤,米贊)
- 來吉村(Pnguu/pungu)(鄒族為主村落。內來吉,外來吉)
- 香林村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西、北部,眠月)
- 中正村(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中部,沼平,祝山)
- 中山村(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東、南部,自忠)
- 十字村(阿里山森林鐵路經過。十字路,多林,科子林,得恩亞納)
- 樂野村(Lalauya)(緊鄰竹崎鄉石棹地區,鄒族為主村落。樂野,湖底,頂湖,福山,米洋,石壁,竹腳,日野賀)
- 達邦村(Tapangu)(鄒族最大部落。達邦,特富野,巴沙娜,蕃薯寮,達德安,尼亞湖,伊斯基安那)
- 里佳村(Niaeucna/Nia-ucna)(鄒族為主村落。里佳,古比匣娜,斯北北亞,亞那柵那,約富霓)
南三村:
- 山美村(Saviki/Tanayiku)(鄒族為主村落。山美,札札亞,亞瑪高雅,小巴亞依,大巴亞依,達娜伊谷)
- 新美村(Sinvi/Nia-hosa)(鄒族為主村落。新美,布拉社,余拜班,亞依撒那,尼亞后薩)
- 茶山村(Cayamavana)(鄒族為主村落。茶山,亞米阿那,木瓜寮)
阿里山鄉行政區劃 |
中山村
來吉村
樂野村
里佳村
山美村
十字村
新美村
茶山村
豐山村
香林村
達邦村
中正村
|
村名 | 總人口(2013年1月) | 簡介 |
---|---|---|
達邦村 | 1034 | 由兩大社區-達邦社區、特富野社區-集合而成之大村落,為鄒族文化發源中心,各擁有一座KUBA(男子集會所),每年的mayasvi(戰祭)都會在這兩社區輪流舉行。
此重地對鄒族部落組織和重要祭儀的維護上,保留得極為完整。KUBA是鄒族部落最重要的教育、訓練、議事的場所,更是鄒族族人命脈所繫之地。 |
樂野村 | 1164 | 此地鄒語地名為lalauya(拉拉吾雅),意指美麗的楓香林地,此處長滿楓香的林地,純靜幽雅的猶如人間仙境。樂野位於石桌附近,交通便利,近年來積極拓展觀光休閒產業及咖啡自產自銷,尤其頗具規模的蘭花栽培-蝴蝶蘭-更是年節爭相購買、炙手可熱的花材。 |
里佳村 | 267 | 位於中海拔1,000至1,800公尺之間的山林中,是氣溫最舒適的生活場域。由於還未經大量開發與破壞,乃此鄉最具有自然生態與原始森林的村落。因為村落遠離塵囂,沒有都市空的的污染。大空呈現的是清徹透明,村落中光害極少是觀星愛好者的最佳地點。 |
來吉村 | 376 | 擁有豐富的溪谷瀑布及森林生態,挑戰性的山嶽地形、峭壁戀崖,近日聞名的「鐵達尼」就在此地,多處美景令人咋舌。 |
豐山村 | 383 | 最早被稱為「奇冷岸社」之地,其地形四周高山林立,形成一盆地,狀似碗盤低而平坦,然而平坦地面上雜草叢生、巨石遍地,故舊名「石鼓盤」。此地為本鄉聚落較偏遠的村落,與世隔絕般,座茖在山水間,這裡隔離了都市的污染,富饒的山野蔬菜是村民用心努力下的豐富產物,遠離叨擾、超脫凡塵、悠然市外,不妨來享受杜絕塵囂的知性之旅。 |
十字村 | 353 | 位於阿里山公路旁,昔日阿里山森林鐵路之交通發達時代,十字村為阿里山鄉重要的交通樞紐:經由鐵路東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西達嘉義市,另有古步道南至鄒族文化中心達邦村,北往來吉村,故名十字路。另外,科仔林地區位於十字村轄內,地勢平坦,阿里山溪及其支流貫穿其間,內有楓樹林、古道等景點。 |
山美村 | 620 | 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自然生態保育相當完整。村內的達娜伊谷溪為曾文溪上支流,溪中巨石燐峋,溪水清澈見底,村民同心協力保育溪中魚,讓溪中魚得以繁延豐碩。由於保育生能有嘉,於民國84年成立「達娜伊谷自然生態保育公園」。 |
新美村 | 357 | 擁有許多的歷史淵源及人文資產,同時在村內步道中更有豐沛的動植物自然生態,其鄒族傳統手工藝品及服飾創作最具特色。 |
茶山村 | 283 | 村內村民對於文化的保存,有著慎終追遠的精神。獨特的涼亭文化讓茶山村內擁有將近60座涼亭。好客的茶山村民皆有一顆熱情的心,不妨有空去感受村內熱鬧的氣氛。 |
香林村 中山村 中正村 |
220 428 220 |
這三個村座落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佔地1,400公頃的森林遊樂區,蘊有豐富森林生態及遠近馳名之日出、雲海、晚霞…等盛景,聞名的櫻花季、百花爭豔帶來的珍稀山鳥及昆蟲,國寶級的一葉蘭與復育的台灣杉森,盡收納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 |
人口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81 | 6,236 | — |
1986 | 6,026 | −3.4% |
1991 | 6,224 | +3.3% |
1996 | 6,447 | +3.6% |
2001 | 6,122 | −5.0% |
2006 | 6,151 | +0.5% |
2011 | 6,157 | +0.1% |
2016 | 5,664 | −8.0% |
來源: .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歷屆鄉長
任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高一生 | |
2 | 汪文理 | |
3 | 汪文理 | |
4 | 武野仁 | |
5 | 莊野秋 | |
6 | 江有義 | |
7 | 江有義 | |
8 | 武野仁 | |
9 | 武野仁 | |
10 | 莊安然 | |
11 | 石信忠 | |
12 | 石信忠 | 1989年3月1日由吳鳳鄉 改名為阿里山鄉 |
13 | 湯保富 | |
14 | 湯保富 | |
15 | 陳明利 | |
16 | 陳明利 | |
17 | 杜力泉 | |
18 | 杜力泉 | 現任 |
交通
鐵路
公車資訊
警政治安
- 森林暨自然保育警察隊 02-23512968
- 嘉義縣警察局竹崎分局 05-2611089
- 樂野分駐所:樂野村樂野43號 05-2561325(因新建辦公廳舍及鄉公所所在地,原為樂野派出所。)
- 山美派出所:山美村山美39號 05-2586154
- 來吉派出所:來吉村來吉47號 05-2661185
- 達邦派出所:達邦村達邦25號 05-2511006 (原為達邦分駐所,因鄉公所遷移至樂野村而改制為派出所。)
- 雪峰派出所:現址為日治時期兒玉車站,地處於中山村自忠則常慣稱「自忠派出所」,現已裁撤,目前建物由阿里山派出所管理。
- 十字派出所:十字村1鄰254號 05-2511223
- 里佳派出所:里佳村佳50號 05-2511124
- 阿里山派出所:中正村32號 05-2679975
- 新美派出所:新美村新美36號 05-2513079
旅遊
出身人物
- 高一生:日治時期警察、蕃童教育所教師,首任吳鳳鄉鄉長,為阿里山鄒族經濟發展、教育、傳統文化保存與現代化重要推手,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
- 湯守仁:關東軍少尉,中華民國少校,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嘉義縣議員湯進賢之父。
- 杜孝生(博尤 特士庫):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專班畢業,為鄒族第一位西醫,嘉義縣第一屆議員,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歌手杜銘哲之父。
- 浦忠成(Pasuya e Poiconʉ 巴蘇亞·博伊哲努):現任考試院第十一屆考試委員。
- 高慧君:歌手。
- 高蕾雅:歌手。
- 湯蘭花:藝人。
- 田麗:藝人。
- 石志偉:前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球員,現任中信兄弟隊二軍助理打擊教練。
- 方克偉:中華職棒富邦悍將隊捕手。
- 汪竣泰:前中華職棒兄弟象隊捕手。
- 鄭衛青:前台灣大聯盟嘉南勇士隊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