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霑音樂作品列表

本條目介紹黃霑填詞作曲、參與配樂的作品及已發行的主唱歌曲。

概況

其詞作和曲作並無精確統計,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CASH音樂成就大獎」(黃霑)的小冊子)只給出一個籠統的數字:「筆下作品超過一千首(指歌詞)」[1]

填詞

黃霑在大學時期經口琴師父梁日昭引薦,開始涉足流行樂界,為呂紅、陳君能、許怡年、黃志恆等歌手填寫國語歌詞,初試啼聲[2]。畢業後他以業餘身份填詞(詳見「作曲、配樂」一節),作品多不流傳。

1972年,黃霑首次跟作、編曲家顧嘉煇合作 [3][4],為香港首齣原創華語音樂舞台劇《白孃孃》編寫部分歌詞[5]。1975年,黃霑受邀為迪士尼樂園表演團填寫多首香港巡演曲(包括《世界真細小》)的粵語版歌詞[6]。同年他亦開始以筆名「劉」(用了兩年多),為電視劇填詞或作曲,如無線電視劇《董小宛》和佳藝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主題曲。1978年,黃霑正式簽約無線[lower-alpha 1],隨著港產電視劇熱潮興起,與無線音樂總監顧嘉煇合作越來越頻密。

八十年代中期,顧嘉煇逐漸減產,其後移民加拿大[7]。此時起至九十年代初,黃霑亦把心力轉投於電影配樂界,多為自己的曲作填詞,名作有《上海之夜》的主題曲《晚風》、《倩女幽魂》的《黎明不要來》、《青蛇》的《流光飛舞》等。但顧黃仍時有合作,最後一次合作的電視歌是《金牌冰人》的主題曲《美麗緣份》(2003年)。

影視以外,繼《白孃孃》以後,黃霑曾數度接下舞台劇的填詞工作,共四齣,包括純粵語口語歌詞的香港首齣本地化百老匯音樂劇《夢斷城西》(80年)[8]、用詞較典雅的古裝劇《白蛇傳》(82年)和《柳毅傳書》(84年)[9],以及描寫香港精神和地道文化的舞台劇《酸酸甜甜香港地》(2004年),最後兩齣的作曲家是顧嘉煇。

除了顧嘉煇,黃霑亦不時其他作曲家合作,次數較多的有黎小田(《問我》、《人在風裡》)、徐嘉良(九十年代鄭少秋一系列的影視歌曲如《摘星》和《浪蕩江山》)、趙文海(《中國夢》、舞台劇《白蛇傳》歌曲)等。

類別

  • 黃詞按類別可粗分為[10]
  1. 哲理詞:配合《家變》、《強人》等以社會恩怨、人際角力為軸心的電視劇,主題曲經常帶出人生變幻無常,不應對過錯得失太過執著的訊息。與此同時,詞人亦寫下不少正面勵志,以自我期許、莊敬自強為主題的訊息,如《問我》、《命運》、《奮鬥》、《獅子山下》等。
  2. 武俠詞:一類描寫大俠豪傑(男女)的豪邁形象,如《萬水千山縱橫》、《射雕英雄傳》、《誓要入刀山》、《楊門女將》、《男兒當自強》等;一類描寫江湖間的恩情或仇怨,如《倚天屠龍記》、《倆忘煙水裡》、《世間始終你好》等。
  3. 一般化的情歌:如《心債》、《點解手牽手》、《明星》等。尚有友情和親情詞,如《當年情》和《真情細說》,但數量較愛情詞少。
  4. 家國情懷的詞:一類寫「中國」(廣義),如《中國夢》、《同途萬里人》、《勇敢的中國人》等;一類寫本土「香港」,如《獅子山下》、《美麗古怪島》等,還有一類六四相關的政治諷喻詞,如《又到聖誕》和《跳啦老豆》。
  5. 其他:「鬼馬歌」(如《點解娶老婆》和《道》)、兒歌(如《世界真細小》和《小飛俠》)等。

作曲、配樂

1965年,黃霑為華娃所寫的《謎》獲香港娛樂唱片公司老闆看中[11],他自始正式開展作曲家生涯[12](大多數時候曲詞兼辦)。作品有當時最流行的國語時代曲,也有粵語歌,如60年代後期《火情人(大情人)》、《青春玫瑰》、《歡樂滿人間》這三部電影的歌曲[13]。1974年9月,黃霑以英語歌《L-O-V-E Love》獲得無線電視「香港流行歌曲創作邀請賽」的亞軍[14]:453。翌年聖誕節其執導並負責音樂的電影《大家樂》上映,多首歌曲被視為繼《啼笑因緣》及《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這兩部電影的歌曲後,「粵語流行曲振興的第三波」[14]:132-133。此後黃霑作曲量逐漸增加,不時為歌手供曲,如羅文關正傑甄妮雷安娜葉蒨文葉德嫻等,有影視歌曲也有無商業搭配的專輯歌。

到了8、90年代,他則較活躍於電影歌曲和配樂的創作,當中以徐克電影的配樂最為人熟識,合作最多的是編曲家戴樂民和黃霑帶入行的雷頌德[lower-alpha 2]
這些作品在華語電影「工業獎」活動(如香港電影金像獎)和電影節(如金馬獎)中屢獲提名及得獎,惟大部分都沒有發行官方原聲專輯,如《倩女幽魂》、《人鬼神》、《畫中仙》、《六指琴魔》、《西楚霸王》等。

歌唱

唱歌是黃霑的業餘興趣,他從沒簽約唱片公司,偶爾在電視綜藝節目和演唱會現場表演,一生只發表過兩張個人歌唱專輯:1989年的概念專輯香港 X'mas》和1990年的《笑傲江湖 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其他作品則散見於合輯和原聲帶,詳見歌唱作品

音樂作品列表(不完全)

曲作及詞作

[15]

參與的配樂

年份 電視劇 擔當 合作者 備註
2000 楊貴妃 作曲(除了《妃舞》、《仙舞》、《蝶舞》)、填詞 方樹樑、張碩嵐(五首人聲歌曲的監製)、梁基爵(五首人聲歌曲的編曲)、丁菲飛(純音樂的編曲、監製及製作、二胡演奏) 詳見無綫電視劇楊貴妃主題曲原聲大碟

歌唱作品

註腳

  1. 1978年4月2日《明報》的娛樂消息:「黃霑簽約無線,獨家撰寫歌詞,惟電影與唱片則不在此限。」
  2. 這不代表合作者只負責編曲,作曲工作全由黃霑一人包攬:一方面大部分香港電影的工作人員名單頗為含糊,如94年的《西楚霸王之楚漢爭霸》就只寫著「原作音樂:黃霑、戴樂民」,沒有更詳細的分工;而已發行原聲專輯的,訊息也同樣含糊,如《青蛇》原聲的內頁就只提到雷頌德是人聲歌《人生如此》和純音樂《人間魔域》的唯一作曲者,除了後者,其他純音樂都沒有標示作曲者,故不排除他們可能以共同作曲的模式創作。然而在有清楚的說明下,創作人的張冠李戴仍時見於互聯網以至傳媒,如電視劇《情定少林寺》的配樂《斷情殤》常誤作黃霑手筆(劇集原聲專輯的內頁已標明黃霑只唱作了一首主題曲,其餘十首純音樂均為鮑比達制作和作曲)
  3. 文千歲李寶瑩的同名合唱曲是龐秋華鄭幗寶的《恭喜發財》(改編自廣東傳統小曲《十八麼(或作:摩/魔/么)》)重新填詞而成,非黃霑所作,太極樂隊後來也翻唱過此曲。
  4. 似專指人聲歌曲
  5. 跟荷里活電影界一樣,音樂編輯(Music Editor)懂音樂但不創作音樂,負責幫助導演跟配樂家溝通,並參與最終的混錄工作,使影音同步[31];Music Editor有時會以「配樂」一詞出現,見知乎專欄作家還珠哥哥《認識電影音樂》(2017年9月19日)一文:「配樂中的配字在電影製作的序列當中相當於音樂的剪輯」)

參考資料

  1. (PDF).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2000年 [2017-04-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0).
  2. . 黃霑書房.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8).
  3. 香港電台節目《真音樂》(黃霑訪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thk.org.hk.
  4. 亞洲電視節目《香港百人:顧嘉煇》.2011年7月15日.
  5. 專輯《白孃孃》曲目資料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14..easysearch.lib.cuhk.edu.hk.
  6. 黃志華.《兒歌經典四十年》.信報.2015-03-02.
  7. . 太陽報. 2002-06-14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8. . 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 市政局香港話劇團.
  9. .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10. 朱耀偉. . 亮光文化. 2011年10月.
  11. 藍祖蔚. . 台北: 麥田. 2002. ISBN 9574697517.
  12. 黃霑. . 南方都市報. 2004-10-19.黃霑書房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0).
  13. 黃志華.《何日重生此鬼才 ── 黃霑電影音樂談》.《香港電影》月刊.2009年12月.
  14. 黃志華. . 三聯書店(香港). 2014年9月1日. ISBN 9789620436598.
  15. 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委員會 (编). . 三聯書店(香港). 1998. ISBN 9620414586.
  16. . 香港: 非凡出版. 2018. ISBN 9789888513710.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17. 專輯《笑傲江湖: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編號:RD-1076;發行日期:1990年5月;發行公司:台灣滾石唱片)內頁上的資料
  18. . 華語金曲獎. 2010-12-12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19. . 新浪娛樂. 2011-07-27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0. 阮翠碧. . 星島日報. 1999-11-22.
  21. (TIF). 明報: 7. 1983-08-21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22. 黃湛森. . 2003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英语).
  23. . smg.cn. 2011年10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8).
  24. . YAMAHA MUSIC FOUNDATION.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25. 黃霑. . 聯合晚報. 17-7-1983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3).
  26. 林燕妮. (863). 壹週刊. 2006年9月21日.
  27. . 澳門日報. 2004-11-25.
  28. 《詞刊》2005年第0卷第1期:45-46頁(鄭南)的撮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lib.cqvip.com.
  29. 黃志華. . 南方都市報. 2011-03-12.
  30. 黃志華. . 《Cash Flow》第六十六期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2011年9月.
  31. 徐晨. . 音樂傳播季刊. 2012年, (2): 75-81.
  32. (PDF). 春天舞台.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2-14).
  33. . 明報 (2002-03-08).

相關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