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切

黑白切台灣小吃之一,在台灣各地攤販可見。黑白一詞取自臺語「烏白(oo-pe̍h)」,意指「隨意」,是指顧客在沒有明確想吃的菜色和不知曉店家有哪些好吃的小菜時,在告知預算或人數的前提下,請店家隨意切些招牌菜的吃法。黑白切這種可以快速端上桌並能完整利用食材的料理,很受消費者青睞,在電影電視中或是在夜市、路邊攤販、小吃店都頻頻出現。這項處處可見的小吃成為了台灣的飲食文化一環。

黑白切
表記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菜色

黑白切可選擇相當多樣的食材,舉凡:豬肉類(整隻任何可食部位,像是肝連肉、嘴邊肉、腿肉、五花肉,到豬肝、豬心、豬肺、豬大腸等臟器,或比較特殊的「軟管」——豬的食道、天梯——豬的牙齦)及豬肉的再製品類(各種香腸、肉腸等),雞鴨鵝類(整隻、半隻、局部/秤重、內臟/下水),海鮮類(魚肉、魚卵、蝦類、蟹類、蚌殼類、小卷、花枝、魷魚等)。食材也包含豆製品類(豆腐、豆干、豆皮、豆包、素雞等)、燙蔬菜類(各種葉菜類青菜、蘿蔔、筍類、花菜、四季豆、玉米筍、海帶、根莖類蔬菜、各種菇類等)皆可入菜。

作法

黑白切有四種常用作法:

  1. 將食材放進滾水中汆燙,熟透後撈起放置。
  2. 將食材放進加有滷包的湯汁中滾煮,讓食材帶上滷汁的香氣,也有上色的效果。
  3. 燒烤。(常見於海鮮類,如:烤魚、烤蝦、烤蚵、烤烏魚子等)
  4. 油炸。(比較少見,如:炸魚、炸蚵、炸花枝、炸甜不辣、炸紅燒肉、炸豆腐、炸韭菜等)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