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纪
千纪: | 前1千纪 | 1千纪 | 2千纪 |
世纪: | 前3世纪 | 前2世纪 | 前1世纪 | 1世纪 | 2世纪 | 3世纪 | 4世纪 |
年代: | 0年代 | 10年代 | 20年代 | 30年代 | 40年代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重要事件、发展与成就

100年的世界
- 战争与政治
- 貴霜政治上統一大月氏,定都為喀布爾,並且吞併了印度西北部,國勢轉盛,康居則逐漸衰敗。
- 無名王時期,使康居、大宛臣服於貴霜。
- 罗马帝国扩张,圖拉真時期達至顛峰。
- 1年,王莽加爵“安汉公”。
- 4年,罗马派遣军队征服易北河与多瑙河流域日耳曼人。
- 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代行皇帝職務。6年,王莽立劉嬰為西漢皇帝。9年,王莽廢孺子嬰,建立新朝。
- 6年,班諾尼亞和達爾馬提亞爆發大起義,屋大維調提贝里乌斯去征討。9年,達爾馬提亞等地起義被平定。
- 9年,王莽建立新朝。
- 9年,条顿堡森林战役,羅馬敗於日耳曼人,指揮官瓦魯斯自殺;萊茵河成為拉丁與日耳曼人的邊界。
- 約10年,阿斯佩格斯建立博斯普魯斯的阿斯佩格斯王朝。
- 13年,農曆十一月,扶餘國攻擊高句麗,被高句麗王子無恤於鶴盤嶺(朝鮮語:학반령)擊敗。
- 14年,提贝里乌斯繼承屋大維成為羅馬皇帝。日耳曼人起義,提贝里乌斯派侄子日耳曼尼库斯去征討。
- 17年,綠林軍在中國湖北綠林山發動起義。
- 18年,赤眉軍兵起。
- 23年,王莽死,新朝滅亡。
- 25年,劉秀正式稱帝,是為東漢光武帝,定都於洛陽。
- 26年,羅馬皇帝提贝里乌斯從羅馬遷到卡普里島。
- 31年,羅馬禁衛軍長官塞亞奴篡位陰謀被揭露,本人被處死。
- 37年,帕提亞帝国滅大阿美尼亞亞爾塔西亞茲王朝,47年羅馬使復辟,仍為羅馬附庸國。
- 40年,徵氏姐妹在今天的越南北部武裝反抗中國東漢政權。
- 41年,羅馬皇帝卡利古拉被殺,其叔父克勞狄烏斯一世在禁衛軍擁立下即位。
- 43年,交州征氏姐妹起義被漢朝馬援鎮壓。
- 43年,羅馬將軍普勞提烏斯(?)(副将领是韦斯巴芗)率兵征服不列顛。
- 46年,匈奴內部分裂,烏桓擊匈奴,迫使匈奴北遷。
- 48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 47年,相單程在中國湖南反漢,劉尚率兵鎮壓,全軍覆滅。
- 約54年,帕提亞王子建立大阿美尼亞王國亞爾薩西茲王朝。
- 57年,日本派使臣赴中國,漢光武帝授予倭奴國王印。
- 63年,羅馬與安息締結條約:大阿美尼亞王國國王由安息王族出任,但須得羅馬同意且由羅馬加冕。
- 66年-73年,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猶太人起義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
- 67年,首次反對尼祿的政變爆發。次年,羅馬皇帝尼祿自殺。
- 67年,耶路撒冷聖殿被羅馬人焚毀,只餘羅馬人135年重建的西牆(哭牆)。
- 69年,罗马帝国发生了四帝之年(这四位皇帝就是罗马皇帝加尔巴(Galba)、奥托(Otho)、维特里乌斯(Vitellius)和韦斯伯芗(Vespasian)),直到69年7月1日韦斯伯芗登基而结束。
- 70年,羅馬人拆毀耶路撒冷第二聖殿。
- 約70年,柳葉建立扶南王國 。
- 約70年,沙哈拉塔從薩塔瓦哈納割據西印度,建立政權。
- 74年,班超出使疏勒。同年農曆十一月,耿秉、竇固與劉張率1.4萬騎進軍西域。
- 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幾十年後北匈奴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 92年,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鏟除外戚竇憲。漢和帝親政。
- 約95年,阿克蘇姆的所羅門王朝為亞高人所滅。
- 97年,東漢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界而還。
- 科学技术
- 文化娱乐
- 社會與經濟
- 疾病与医学
- 宗教與哲學
其他
各地主要政權
政權名稱 | 朝代/時期 | 領導 | 備註 |
日本 | 彌生時代 | 御間城入彥五十瓊殖尊 活目入彥五十狹茅尊 | |
新羅 | 王朝 | 赫居世 南解 儒理 昔脫解 婆娑 | |
高句麗 | 高王朝 | 高類利 高無恤 高解邑朱 高解憂 高宮 | |
百濟 | 扶餘王朝 | 溫祚王 多婁王 己婁王 | |
中國 | 西漢 | 劉欣 劉衎 劉嬰 | 8年王莽正式稱帝,改漢為新,西漢亡。 25年漢朝宗室劉秀復辟漢朝,史稱東漢。 |
新朝 | 王莽 | ||
玄漢 | 劉玄 | ||
東漢 | 劉秀 劉莊 劉炟 劉肇 | ||
匈奴 | 烏珠留若鞮單于 烏累若鞮單于 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 烏達鞮侯單于 | 48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 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 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 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 從此幾十年後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 |
南匈奴 | 醢落尸逐鞮單于 丘浮尤鞮單于 伊伐於慮鞮單于 醢童尸逐侯鞮單于 丘除車林鞮單于 湖斜尸逐侯鞮單于 伊屠於閭鞮單于 休蘭尸逐侯鞮單于 安國單于 亭獨逐侯鞮單于 萬氏尸逐侯鞮單于 | ||
北匈奴 | 蒲奴單于 優留單于 北單于 於除犍單于 逢侯單于 | ||
焉耆 | 約11世紀初為黑汗所滅 | ||
龜茲 | 約11世紀初為黑汗所滅 | ||
鄯善 | |||
闐 | 約1006年為黑汗所滅 | ||
疏勒 | 約11世紀初為黑汗所滅 | ||
烏孫 | 到漢哀帝年間,大小昆彌之間矛盾不斷。 | ||
康居 | 1世紀中葉,隨著貴霜統一大月氏,其國勢轉盛, 康居則逐漸衰敗。 | ||
扶南 | 柳葉 | 約70年柳葉建立本政權。 | |
直通 | 1057年為蒲甘所滅。[3] | ||
尼泊爾 | 李查維王朝 | ||
沙哈拉塔 | 普默卡 | 約70年從薩塔瓦哈納割據建立政權。 位於西印度。 | |
薩塔瓦哈納 | Hāla Gautamiputra Sātakarni Vasisthiputra Sri Pulamavi | 約225年國亡 | |
潘地亞 | 約920年為朱羅所滅 | ||
朱羅 | 約前2世紀泰米爾人建立本政權(中國古稱注輦)。 | ||
哲羅 | 早期君主 | 約前270年泰米爾人在喀拉拉地區建立哲羅王國。 | |
阿努拉德普勒 | 位於斯里蘭卡。 | ||
貴霜 (大月氏人) | 卡德菲茲王朝 | 丘就卻 無名王 閻膏珍 | 丘就卻政治上統一大月氏,定都為喀布爾, 並且吞併了印度西北部。 無名王時期,使康居、大宛臣服於貴霜。 |
費爾干納(大宛) | 約820年代為薩曼所滅。 | ||
帕提亞帝國(安息) | 阿薩息斯王朝 | 弗拉特斯五世 穆薩 奧羅德三世 沃諾奈斯一世 阿爾達班三世 梯里達底三世 瓦爾達內斯一世 戈塔爾澤斯二世 沃諾奈斯二世 沃洛吉斯一世 瓦爾達內斯二世 沃洛吉斯二世 帕科羅斯二世 阿爾達班四世 帕科羅斯二世 | |
高加索伊比利亞 | 涅姆羅德王朝 | 阿德列基 米爾達特一世 法斯曼一世 卡塔姆 卡奧斯 阿佐克 | 北高加索 |
阿特羅巴特那 | 前66年成為帕提亞附庸國。 | ||
高加索·阿爾巴尼亞 | 位於阿塞拜疆北部。 | ||
大亚美尼亞 | 亞爾塔西亞兹王朝 | 提格蘭四世 | 37年帕提亞滅本政權,47年羅馬使復辟, 仍為羅馬附庸國。 約54年帕提亞王子建立亞爾薩西茲王朝。 63年羅馬與安息締結條約:國王由安息王族出任, 但須得羅馬同意且由羅馬加冕。 |
攝政 | 阿爾沙克一世 米爾達特 | ||
亞爾薩西茲王朝 | 提爾達特一世 提格蘭六世 阿克西達瑞斯 | ||
猶太-犹地亚 | 希羅德王朝 | 希羅德一世 | |
本都 | 波列蒙王朝 | 皮托多斯 波列蒙二世 | 64年併歸羅馬。 |
科馬基尼 | 安條克三世 安條克四世 | 17年為羅馬吞併。 | |
拿巴太 | Aretas Philopatris Malichus Rabbel Soter | 位於阿拉伯北部。 | |
希木葉爾 | 南阿拉伯,今日也门一带 | ||
博斯普魯斯 | 米特拉達梯王朝 | ||
阿斯佩格斯王朝 | 阿斯佩格斯 | 約10年阿斯佩格斯建立本王朝。 | |
斯基泰 | 3世紀為哥特人所滅。 | ||
羅馬帝國 |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 提比略 卡古拉 克勞狄烏斯 尼祿 | |
四帝內亂期 | 加爾巴 奧索 維特里烏斯 | ||
弗拉維王朝 | 韋帕薌 提圖斯 圖密善 | ||
安敦寧王朝 (五賢帝時代) | 涅爾瓦 圖拉真 | ||
毛里塔尼亞 | 前25年成為羅馬附庸國。 | ||
東毛里塔尼亞 | 朱巴二世 | ||
阿克蘇姆 | 所羅門王朝 | 約950年為亞高人所滅。 | |
庫施 | 麥羅埃政府 | 約355年為阿克蘇姆所滅。 | |
提奧提華坎 | 位於墨西哥。在750年時滅亡。 |
參考
- 《后漢書》卷三一
- .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世界歷史政權概覽》86頁 周家發編 (ISBN 962-8853-1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