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

1701年1月1日1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8世纪。這個世紀注重的是“穩定”與“和諧”,卻也是人們對自然探索的萌芽期。民主思潮逐渐燃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千纪 1千纪 | 2千纪 | 3千纪
世纪 15世纪 | 16世纪 |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年代 1700年代 | 1710年代 | 1720年代 | 1730年代 | 1740年代 | 1750年代 | 1760年代 | 1770年代 | 1780年代 | 1790年代
美国革命
法国革命

政治上,歐洲各國開始與中國印度土耳其進行小規模的通商貿易,並持續在東南亞大洋州建立殖民據點。此時多數的君主制國家(如大清帝国蒙兀兒帝國法蘭西帝國奥斯曼帝国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但民主思潮卻逐漸燃起,並以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影響最深。

學術上,在西歐興起的啟蒙運動開始挑戰基督教教會的思想體系,使科學的成果感染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歐洲以外的地區也透過傳教貿易的方式接觸這思潮,進而產生小規模的學術復興運動。

另外,由於商業上的需要,部分技術孕育而生,成為工業革命之濫觴。而在技術外,生產與管理方式在西歐逐漸發生改變:傳統世襲的學徒制逐漸被破壞,分工與工廠生產方式開始抬頭。

藝術與文化上,追尋希臘古羅馬風格的新古典主義盛行西方世界,並影響印度與中國的宮廷藝術。但同樣的,中國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歐洲,使西方世界的上流社會吹起十分表面的異國風。

重要事件、发展与成就

战争与政治

社會與經濟

科学技术

  • 蒸汽機技術被改良及廣泛應用。
  • 氧氣被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正式命名於1775年

宗教與哲學

文化娱乐

18世紀在西洋音樂史經歷了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其中巴洛克的代表為巴赫,古典主義的代表為莫扎特貝多芬

疾病与医學

  • 1735年,卡尔·林奈发表了对自然世界的基本分类方法,而在1750年代为他发现的所有物种都使用了双名法

天灾人祸

重要人物

美國(總統)

亚洲

清聖祖康熙皇帝
中國(清朝)
日本(天皇)

德川幕府将军

朝鮮
廣南國
鄭主
後黎朝
西山朝
法國
英國
俄国
普魯士
奧地利
鄂圖曼土耳其

科學家

  • 瓦特,蘇格蘭著名的發明家和機械工程師。
  • 瑪麗亞·加埃塔納·阿涅西 ,義大利數學家,著有《分析講義》。
  • 達朗貝爾,法國物理學家。
  • 約瑟夫·班克斯,英國探險家和博物學家,曾長期擔任皇家學會會長。
  • 蘿拉·巴斯,義大利科學家,為歐洲第一位女教授。
  • 白努利,著名數學家,流體力學中的白努利定律即由他所提出。
  • 魯傑羅·朱塞佩·博斯科維奇,物理、天文學家。
  • 布豐,法國博物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啟蒙時代著名作家。布豐的思想影響了之後兩代的博物學家,包括達爾文拉馬克。。
  • 安德斯·攝爾修斯,瑞典天文學家。
  • 亞歷克西斯·克勞德·克萊羅,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
  • 詹姆斯·庫克,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
  • 尤拉,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近代數學先驅之一。
  • 丹尼爾·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德國物理學家,華氏溫標的創立者。
  • 喬治•福代斯,英國物理學家。
  • 高斯,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 愛德華·詹納,英國醫生,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聞名,被稱為免疫學之父。
  • 約瑟夫·拉格朗日,法國籍義大利裔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 拉馬克,法國生物學家。
  • 拉普拉斯,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 拉瓦節,法國化學家、生物學家,後世尊稱拉瓦節為近代化學之父。
  • 勒讓德,法國數學家。
  • 林奈,瑞典植物學家、動物學家和醫生,他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礎,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也被認為是現代生態學之父之。
  •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俄國化學家、哲學家。
  • 皮埃爾·莫佩爾蒂,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
  • 彼得·西蒙·帕拉斯,德國博物學家。
  • 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英國化學家。
  • 瑞尼·瑞歐莫,法國科學家。
  • 安東尼奧·烏略亞,西班牙將軍、探險家、作家、天文學家,因發現鉑元素而聞名。
  • 約翰·懷賀斯,英國著名製鐘專家、科學家、工程學家、地理學家,為月光社重要成員。
  • 戴震,清代著名學者。
  • 卡爾·威廉·舍勒,瑞典屬波美拉尼亞藥劑師及化學家。
  • 卡文迪西,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
  • 約瑟夫·布拉克,英國籍的醫生和化學家。

哲學家

軍事領袖

藝術家

参考文献

  1. Miyazawa, M.; Mori J. (PDF). Annal of Disas.Prev.Res.Inst., Kyoto Univ. 48C. 2005 [2010-01-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2).
  2. Sun, Ping; Li, Rongjian; Jiang, Hao; Igwe, Ogbonnaya; Shi, Jusong. .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7-11-01, 76 (4): 1281–1295. ISSN 1435-9537. doi:10.1007/s10064-016-0949-4 (英语).
  3. Lin, Aiming; Hu, Jianmin; Gong, Wangbin. .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Active Tectonics and Meso-Cenozoic Intraplate Deformation in North China Block. 2015-12-15, 114: 155–173. ISSN 1367-9120. doi:10.1016/j.jseaes.2015.04.036 (英语).
  4. . 新浪. 2010-02-20 [201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中文(中国大陆)‎).
  5. . lisbonlisboaportugal.com.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6. . xw.qq.com.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7. . www.astro.com. [2020-05-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