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多民族玻利維亞國之間的關係。1919-198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曾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但相繼關閉,目前對玻利維亞的有關事務由駐秘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兼轄。[1][2]
![]() 中華民國 |
![]() 玻利维亚 |
---|
政治
外交

1919年12月3日,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於實際上的首都拉巴斯設立中華民國駐玻利維亞共和國公使館,並派駐公使。
1947年5月10日,公使館升格為中華民國駐玻利維亞共和國大使館,並派駐大使。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兩國繼續維持邦交。
1985年7月11日,玻利維亞與中華民國斷交。[3]
兩國斷交後,雙方於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1990年12月26日,設立中華民國駐玻利維亞商務及領務辦事處(西班牙文:),享有與國際組織駐玻利維亞機構同等的地位與待遇。2004年11月11日,更名為駐玻利維亞臺灣商務辦事處(西班牙文:)。現已關閉,自2009年7月28日起改由駐秘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兼轄。[3][4][2]
1992年4月29日,設立玻利維亞駐華商務暨金融代表處(英文:)。自2002年9月起未再派代表,現已關閉。[3][5]
1991年5月9日,玻利維亞參議院議長巴爾達(Gonzalo Valda Cárdenas)率領多位議員抵台訪問。期間會見立法院長梁肅戎、外交部長錢復、外交部政務次長房金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享能等人士。[6]
1999年7月3日,玻利維亞參議院副議長魏賈維仙修夫婦等人抵台訪問。期間會見考試院長許水德、外交部長胡志強、外交部政務次長李大維等人士。[7]
經濟
僑民
在玻利維亞的僑民於1980年前後曾達1,300人左右,90%以上來自台灣,後因該國政經情況不佳,相繼轉赴他國發展。目前持中華民國護照的僑民約200人,其中50%集中定居在第1大城聖克魯斯,其餘則分居實際上的首都拉巴斯及第3大城科恰班巴,各約40人及60人。這三座城市也先後成立「中華總會」、「中華商會」及「華夏促進會」。僑民多經營餐飲業、商店、旅館、旅行社等,也有開設塑膠工廠及麵粉廠者。聖克魯斯目前設有華人的基督教會與教堂,另有民間集資興建的祐海宮以供奉媽祖。[14][15]
協定
日期 | 簽署 | 備註 |
---|---|---|
1966年7月29日 | 《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共和國友好條約》 | 以下簡稱中玻 |
1969年7月15日 | 《中玻文化專約》 | |
1971年9月28日 | 《中玻經濟技術合作議定書》 | |
1971年12月16日 | 《中華民國政府與玻利維亞共和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 | |
1971年12月16日 | 《中玻農工技術合作換文》 | 1974年7月31日、1976年9月16日、 1980年9月17日、1982年9月27日延期換文 |
1981年6月1日 | 《中玻昆蟲醫學技術合作協定換文》 | 1983年9月30日延期換文 |
1989年5月5日 | 《中玻郵政國際快捷郵件協定》 | |
1993年4月28日 |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玻利維亞國家科學院科技合作協定》 |
交通
航空
資料截至2019年12月5日[註 1]
注釋
- 有鑑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暫停更新。
參考資料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領事事務局.
- .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8-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8).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0年10月30日 [2015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1日).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1年5月8日 [2019年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9年7月2日 [2020年5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3).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9).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5-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