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政爭

二月政爭是指中華民國在1988年1月13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逝世後的一連串中國國民黨黨內及臺灣政治圈權力鬥爭。主角為以當時繼任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為首、本省人為主的「主流派」,以及外省人為主的「非主流派」。由於兩派的政治角力在1990年2月以後逐漸白熱化,因而稱作二月政爭,又稱主流與非主流之爭[1]。此次政爭也影響到後來中國國民黨的分裂。二月政爭也突顯蔣介石家族外省人勢力在蔣經國逝世僅兩年便失去大局的影響力,本土力量自此主導台灣政治

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於二月政爭最後獲勝,此後長期主導台灣政局。

李登輝代理黨魁案

1988年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主席蔣經國逝世,時任中華民國副總統李登輝因而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繼任總統。執政黨國民黨內部對於李登輝是否接任黨魁,則出現了討論,擁李派以擁護李登輝擔任總統兼國民黨代理主席為主,當時仍屬擁護李登輝派的李煥規劃於1月20日由行政院院長俞國華領銜提案李登輝代理主席,待七月十三全大會正式真除。[2]:63-64

然而此時黨內卻出現雜音。1月19日,在美國的蔣宋美齡寫信給黨秘書長李煥,主張應仿照國民黨總理孫文逝世的先例,由中常委舉行中常會。由於被要求暫緩代理主席案,最後為了緩和事態,李煥在與俞國華、沈昌煥討論後,向李登輝報告事情變化,代理主席案計劃被延至一周後的1月27日進行。[2]:64蔣宋美齡的態度也被視為介入政爭。

同時發生所謂合眾國際社報導中常會全體支持李登輝接任主席的事件,經過《自由時報》披露後引起矚目,但最後所謂「合眾社的報導」卻查無源頭,此事件被稱為「合眾社報導事件」;有意見認為此事是在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行政院院長俞國華、中時報系董事長余紀忠主導下發生。[3]

1月27日,國民黨舉行中央常務委員會議,預定通過李登輝為代理黨主席。然而在俞國華提案前,當時只有列席資格的黨副祕書長宋楚瑜忽然起身要求通過代理主席案,在慷慨激昂的表達意見後,便立刻離席。宋楚瑜的「起義」被外界形容為「臨門一腳」,使李登輝代理主席案終能成行,而宋楚瑜也被歸為擁李人馬。也有意見認為就算沒有宋楚瑜的「臨門一腳」,代理主席案也會通過。

雙李結盟到破裂

郝柏村成功動員軍系國代中的多數靠攏,意圖拉下李登輝,但最後功敗垂成,日後雖被李登輝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以作權力平衡,但實際上是被李登輝拔去軍權。

蔣經國過世前一天曾召見李煥並長談2小時,二月政爭期間初期李煥支持李登輝,後又突轉向非主流派,其詳細原因始終成謎,只有部分傳言與外界分析不一而論,但種下日後國民黨分裂並影響台灣政局的遠因。

7月中國國民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李登輝當選黨主席,然而此時十三全會期間掌握黨機器權力的秘書長李煥在選舉中進行動員,以第一高票當選中央委員,而時任行政院院長俞國華卻只屈居35名。雖然李登輝當選黨主席,但會議期間李登輝完全沒有權力發揮的空間,全由李煥掌握。而俞國華則在立法院中受到李煥勢力的強烈攻擊,隔年5月提出辭呈。[4]

1989年6月,李登輝任命李煥接任俞國華任行政院長,引起部分輿論質疑此為李煥的安排,為了順帶逼退俞國華讓自己掌握黨、政大權,進而逼退李登輝。但也有人認為是李登輝為了防止李煥在黨內持續坐大,提升副秘書長宋楚瑜出任黨秘書長以架空李煥在黨內的地位。

1989年年底,李登輝正在尋找副總統搭檔人選,外界一般預測李煥會被提名,李煥也曾傳來有意更上層樓的消息,然而李登輝不希望從權力中心找人。[2]:72面對李煥勢力的造勢,李登輝也出現不滿。1990年新春過後,李登輝透過文工會主任祝基瀅提出著名的副總統「五條件說」分別是

  • 在政界及學界有相當地位和歷練;也有良好成就
  • 能全心全意輔弼總統,而且曾與總統有共事經驗,能得到總統的相處
  • 將來無意競逐第九屆總統職位
  • 外省籍
  • 年齡略高於中生代。

最後李登輝選出了無政治班底的李元簇。李登輝希望副總統人選是謹守分際不多話的人,而李元簇除了具備上述外,其法學素養是李登輝認為在對推動政治改革中憲政與法制奠基上有幫助,因此得以出線。[2]:72此時李煥突然向黨內「非主流派」靠攏,並希望非主流派能運作另外提出正副總統人選向李登輝的主流派對抗。在前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穿針引線下,2月9日「非主流派」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四巨頭會商,決議提出票選副總統、推舉林蔣搭配。[5]:203

國民黨臨中全會

李登輝原先打算在1990年2月11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委員全體會議(臨中全會)上,提名李元簇為副手,然而李煥卻已私下與時任國防部長的郝柏村運作,打算撤換副總統人選。2月10日,李登輝陣營接獲國民黨副秘書長鄭心雄傳來消息,表示他到行政院時看到郝柏村剛離開,李煥並對他說「我們是自己人,這是絕對機密,明天的提名要改變」。鄭心雄即向李元簇報告,聽到李元簇轉述後的李登輝開始警惕。[2]:73而李登輝祕書蘇志誠也收到李煥到總統府找郝柏村的消息,得知對方已展開動員的李登輝陣營,遂透過蘇志誠向媒體曝光副總統人選可能換人的消息,最好明天到中山樓會場圍堵這些當事人即可得到答案。李陣營認為此舉使消息曝光的壓力使「非主流派」產生內部信心問題,也製造欺敵效果。[2]:74

最後在2月11日臨中全會中正式通過李登輝、李元簇代表國民黨參選正副總統。[2]:75在提名後,李煥隨即舉手表示反對全體舉手鼓掌,應採取票選決定。隨後林洋港亦發言要求主席休會,現在去印選票,然後在下午投票表決「起立鼓掌」或「無記名投票」表決。李煥與林洋港的發言被視為與李登輝的公開決裂。[5]:201而會議主席謝東閔並未休會,迅速進行表決。由於李煥、林洋港、郝柏村的公開發言支持票選,以帶動聲勢。暴露出「非主流派」確實有意將李登輝拉下台,亦導致許多中央委員因害怕「不可知的嚴重後果」,不敢反對李登輝。[6]:155最後在國民黨180名中央委員中,票選派獲得70票、而贊成起立有99票。[5]:201決定以起立鼓掌形式決定由李登輝、李元簇代表國民黨參選,「非主流派」的翻案功敗垂成。


出身來源 贊成以起立方式決定 反對以起立方式決定
政府行政系統出身李國鼎邱創煥吳伯雄施啟揚毛高文許水德張建邦郭婉容蘇南成簡又新丁懋時余玉賢黃大洲劉景義梁國樹林振國林豐正瞿韶華錢復連戰孫運璿俞國華沈昌煥林洋港陳履安曾廣順王建煊馬英九錢純李煥
民意代表黃尊秋何宜武趙自齊陳田錨謝深山陳健治潘維剛洪冬桂林秋山朱安雄廖福本李海天蔡友土郁慕明梁肅戎周書府鄭逢時陳炯松谷家華張文獻馬克任
黨務系統宋楚瑜章孝嚴李鍾桂蕭萬長徐立德馬鎮方鍾榮吉吳敦義吳俊才許文志黃澤青黃鏡峰魏鏞關中秦孝儀
軍系鄭為元宋心濂郝柏村許歷農羅張宋長志王昇溫哈熊言百謙武士嵩黃幸強葉昌桐楊亭雲陳燊齡[6]:157-158
其他倪文亞辜振甫高育仁許勝發蕭天讚林基源張京育陳治世鍾湖濱吳建國楊日旭蔣孝勇王家驊周曉天段宏俊章孝慈朱堅章梁尚勇張豫生高惠宇沈蓉
姓名不詳43人25人
合計99人70人

外界曾有謂翻案消息走漏是源自於國家安全局宋心濂的監聽,[5]:203然而根據李登輝的回憶,宋心濂在事前並未提供有價值的情報。而當時李登輝方面其實對情治單位仍未信任,甚至李陣營還提防遭情治單位監聽。[2]:78不過「非主流派」仍將宋心濂歸於擁李陣營,甚至將宋心濂與宋楚瑜蘇志誠歸於擁李派的「兩宋一蘇」。

表面上,親李登輝的起立派主宰臨全會,然而親李陣營傳出總統選舉後將「秋後算帳」的傳聞亦使「非主流派」決議將戰線延至3月21日的國民大會選舉。[6]:155而國民黨的鬥爭至此檯面化,開始出現所謂「主流派」、「非主流派」。[5]:204

日後李登輝曾回憶,1990年春節前後這段時間。他因為精神壓力大,而在許多夜晚都無法安心睡不著覺。想起了埃及總統沙達特的故事——沙達特繼任總統之初經常睡不著,三更半夜仍在寢室走來走去不睡。沙達特的妻子看了就問:「你怎麼了?」沙達特回答:「我想起納瑟這二十年所發生的事,睡不著。」沙達特的妻子說:「忘掉納瑟,想想你自己的事。」李登輝以此故事,比擬當時他的心境。[2]:76-77

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雖然最後在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的壓制下仍以起立方式提名,但這場「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戰爭卻延續到國民大會。「主流派」與「非主流派」隨著增額立委選舉亦延燒到立法院,形成以本省籍立委黃主文陳哲男領導的「集思會」及外省籍立委趙少康郁慕明主導的「新國民黨連線」。[7]

2月底,未經改選已逾42年之久第一屆國大代表滕傑突然結合少數國大代表宣佈推選司法院長林洋港蔣緯國參加該任正副總統選舉,3月4日,部分國代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組成「林洋港、蔣緯國參選誓師大會」,並在現場散發傳單指控李登輝是中國共產黨員,陰謀毀滅國民黨。並有署名「愛國的大眾」傳單指責「集團」執政已使中華民國面臨亡國的時刻;更有署名資深國代的傳單呼籲三軍將士拿出東征北伐的精神阻止「暴徒」(民進黨)的暴行,保護他們這群年邁力衰的革命老鬥士生命安全[8]。而林洋港與蔣緯國則態度曖昧不明,林洋港先是表態「候選而不競選」,如果國代連署提名他為總統候選人,他不會拒絕[9]

對此總統府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勸林洋港退選,包括請出國民黨內「八大老」勸退[10]。最終在3月9日林洋港發表「不候選聲明」宣佈退選,並支持李登輝連任總統,隨後蔣緯國也宣稱「與林洋港共進退」,該連署行動告終。形成只有李登輝及李元簇參選的同額選舉。然而這使得林洋港與李登輝關係逐漸生變,也使得林洋港表示「徐圖三年之後發展」。之後李登輝任命李煥內閣的時任國防部部長郝柏村出面組閣接下行政院長職務,以防止李煥的反彈,此舉被認為是是間接削去郝柏村的軍權,由李登輝正式以總統及三軍統帥身份掌握軍權(體現至1991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在日後消除外界對於政變的質疑。

臺灣各界對國大代表一連串擴權牟利及國民黨保守派的反撲,感到不耐並展開抗議,「罷課、罷稅、抗稅」的呼聲四起。由於民進黨主席黃信介及國代赴總統府請願,遭抬離毆辱而有升高抗爭強度的趨勢。1990年3月16日,9名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抗議,拉出寫著「我們怎能再容忍七百個皇帝的壓榨」的白布條,為「野百合學運」揭開了序幕。[11]

3月21日早上9時30分,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選舉開始舉行,752名國大代表有668名參加投票。經唱票後,時任總統李登輝在下午1點3分以641票獲得連任。與他搭檔的時任總統府秘書長李元簇,也於隔日的副總統選舉中獲得當選。

1993年林洋港辭去司法院院長一職,按照不成文規定司法院長請辭禮貌性須向總統報告,傳聞林洋港辭職當日和總統府約下午5點到總統府與李登輝總統會面,林提早到總統府等李登輝,但李登輝卻遲至5點40分才出現,會面不到10分鐘李登輝隨即就離去。

後續發展及影響

  • 二月政爭「非主流派」的失敗導致「非主流派」的出走,並且之後成立了新黨,與李登輝抗衡。1996年,「非主流派」集結起來提名兩張名單林洋港陳履安參加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最後皆敗於李登輝。之後該派的政治人物便逐漸淡出台灣政壇。
  • 雖然臨中全會票選派無力反轉,然而在郝柏村的運作下,臨全會上21席軍系中央委員出現12位倒戈支持票選、7票棄權,李登輝僅獲2票支持的局面:曾遭郝逼下台的溫哈熊支持「票選」;被視為李登輝親信的蔣仲苓郭汝霖(空軍二級上將,時任戰略顧問)、郭宗清未如預期支持李,而是投棄權票維持中立;僅堅定支持李登輝的鄭為元宋心濂投票支持「起立」。[6]:155-157然而軍系的倒戈也使李發覺傳統國民黨軍教育的軍系人馬介入政爭對自己不利。此事後也調整戰略格局,整頓軍系權力結構。日後涉入政爭的人皆被逐出權力核心:如羅張原本內定接宋心濂出任國安局局長,遭到李登輝否決;言百謙王昇原本可望任中華電視公司董事長,被李裁示出局;受郝培植的葉昌桐因有「倒戈」之蹟,無望繼陳燊齡為參謀總長,反而是因在臨全會上非中央委員而無從表態的劉和謙被升任參謀總長,日後成為李登輝制郝的一著活棋。[6]:159
  • 由於鄭心雄在此次政爭中押寶主流派成功,也使得其歸屬的派系海工會從原本只是國民黨中的小派系得以獲得提拔。

其他

  • 據國民黨特務谷正文指出,政爭其間當滕傑等人於中山堂召集「反李大會」時,當時會中軍旅出身且在特務機構活躍相當活躍者曾主張利用「武力制裁」幹掉李登輝。但因為在港臺兩地只募得美金五百元跟臺幣五千元,根本無法給付槍手酬勞,遑論槍手安家費而作罷。[12]

主要人物

參考文獻

  1. .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2. 鄒景雯. . 印刻出版. 2001年5月.
  3.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遠見出版,2000年,44頁。
  4. 若林正丈,《戰後台灣政治史》,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217頁。
  5. 陳明通. . 月旦出版. 1995年10月.
  6. 張友驊. . 新高地出版社. 1992年12月.
  7.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17頁。
  8. 民眾日報》,1990年3月5日,二版
  9. 民眾日報》,1990年3月10日,三版
  10. 原指黃少谷謝東閔倪文亞李國鼎蔣彥士袁守謙辜振甫等「七大老」,後加上陳立夫,共為「八大老」。
  11. 林美挪,《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記實》,1990,35,圖片頁
  12. 陳奕齊,《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察》,臺北:前衛出版社。2015年5月初版,頁236-237。

相關書籍

  • 林美挪編,1990,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記實。台北:前衛出版社。
  • 李登輝受訪,鄒景雯採訪紀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5月初版。
  • 張友驊,《李登輝兵法-李、郝軍權爭霸戰》。台北:新高地出版社出版。1992年12月初版二刷。

外部連結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二月政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