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主力之争

抗战主力之争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对谁领导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争议。沿续至今,仍是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主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间的争议,两方[1]及其支持者皆宣称己方领导了抗日战争,带领全国民众取得胜利,对方则是消极抗战[lower-alpha 1]。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在抗战的领导地位,被视为其执政合法性基础之一[lower-alpha 2]

除有国共两党领导抗战胜利的说法外,还存在苏联出兵(东北亚)决定中国抗战胜利[5],以及美国依靠自身强大国力赢得对日军事胜利,客观上决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观点。

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政府的前身国民政府(以下简称国府)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视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蒋介石作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是国府最高领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早已走上武装革命之路。国共双方本已势同水火,但日本侵华逐步扩大的现实和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国共谈判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接受国府改编,成为中华民国国军(简称国军)的一部分,是为八路军新四军。红军改编后仅名义上归属国军,仍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亦拥有了合法地位。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本宣战,与中国成为盟友。1943年时,同盟国在战场上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太平洋战场上,以美军为主力的盟军节节胜利,消灭了日本大部分有生军力,而在中国战场,国府却在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中溃败,声望受挫。亦与中共军队于1944、45年在中国北方取得的战果形成鲜明对比。在华北等地的中共军队此时已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山东根据地1944年对日大反攻中,胶东军区部队在8月底9月初秋季攻势作战中,收复文登县荣成县两县县城,是全国沦陷区中,中国军队最早彻底收复[lower-alpha 3]的县城。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经过一百多天苦战,收复腾冲县,是为国军第一个彻底光复的县城。

1945年,随着盟军逼近日本本土,国军开始进入反攻,在广西发动桂柳戰役,收复失土。但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之时,国府仍未能收复此前沦陷于日军之手的大城市,如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前首都——南京等。同时,进入反攻阶段后,国军战绩仍较为欠佳。有“在194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在江西、福建等地不断有县城沦陷于日军之手[lower-alpha 4]。同一时间,中共在北方则不断收复沦陷区与县城[6]。” 一説。

初始

抗战期间,国共双方虽有共同目标,但因各自利益而摩擦不断。1938年武汉会战后,中日双方进入战争相持阶段,国共摩擦更为加剧。其后,国民政府指责中国共产党消积抗战的说法开始出现,即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或称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是“游而不击”[2]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共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提出: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9]。8月13日,毛泽东发文,指抗战胜利属于人民,蒋介石在抗战时期“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抗战胜利,从峨眉山下山摘桃[3]。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国共摩擦随即演变为国共冲突,后升级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国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军事失败致使国府迁台,两岸分治。取得战争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则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政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共产党主政中国大陆后,一直沿袭毛泽东的论点——中国共产党为抗战主力,即所谓“抗战中流砥柱”,更将中国国民党及国府定位于积极剿共、消极抗日[9]。中国大陆学界长期将蒋介石的安內攘外主张归为“不抵抗政策”,视为“只剿共,不抗日”的妥协、投降政策[10]。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即与美国长期对立的缘故,在政治宣传中,较少提及美国及美军在对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以致过分夸大中国共产党及军队在抗日敌后战场的作用。195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会见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时,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lower-alpha 5]。”但这一观点并未被过多的宣扬[11]

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国府抗战“下山摘桃”的评价持续到文革结束[9]。1978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改革开放,政治氛围日渐宽松,对中国国民党暨中华民国的抗战历程给予一定肯定。但有指一些大陆媒体沿袭中华民国(台湾)方面资料,对中华民国战绩过于夸大[11]

至今,中国大陆学界和政府说法,指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功劳为国共所有,不分主次[1]。中国大陆民间舆论观点大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同,进入网络时代后,中文网络上开始发出不同声音。国府(国军)抗战主力论在中文网络和中国大陆民间舆论[12]获得部分认同。亦有指国军战绩被中文网络过度神话,钓鱼文国军52军浴血诺曼底》被视为批驳国军神话的例子[13]。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背景下,贬损中国共产党及中共军队抗战战绩的论点在网络上不断出现。即使中共支持者撰文反驳后,各类伪史、谣言仍被中文网络舆论引为信史[14]

2015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除9月3月在北京天安門举办大閱兵外,此间更展开一系列政治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抗战胜利这一论点被不断重申,于是台海两岸之间关于抗战主力之争论战再起。中华民国陆军退役上将郝柏村围绕抗战主力之争发表言论,重申中华民国政府领导正面战场抗战。其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发文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亦有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发表文章,展开讨论,重申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主力的观点[9]。外界亦有评论将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抗战纪念活动称为“荒谬”[1]

中华民国国防部在8月28日发表声明,指:八年抗战是中华民国政府主导,由蒋介石委员长领导全国军民浴血奋战,其历史真相绝不能以任何方式扭曲与篡改。劝诫国军退役袍泽不要前往中国大陆参加中国纪念抗战活动,维护国家及历史的尊严[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九三阅兵讲话时,只是笼统提到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取得抗战胜利,未如前例提及中共为抗战中流砥柱,更未涉及国共抗战功劳。9月5日,鲍彤表示,指抗战真实的历史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和不接受或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军民一样,全体都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进行着英勇的斗争。“毛(毛泽东)单独给一部分人戴上‘中流砥柱’的桂冠,意味着对大多数人的敌视、违反事实,分裂了抗日力量。他认为习近平此次讲话,没有随声附和前人的错误论断,发人遐思。错而能改,理应成为新的开端[9]

201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宣布,将教科书上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动,被中华民国方面媒体视为争夺抗战话语权[15]

2019年7月6日,代表共青團的官方帳號在內地的多個社區平台上再次發表文章,駁斥有關"八路軍消極抗日"的說法,並在文章的結尾強調:"无论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的22次会战,还是共产党军队深入敌后的规模不大但数以万计的游击战,都值得我们铭记。"[16]

其他观点:苏联或美国决定了对日胜利

有舆论观点认为,1945年时,苏联出兵(东北亚)、美国核打击(广岛核爆长崎核爆)对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有重要意义。2014年时,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周永生教授表示,即使没有苏联出兵,即使没有美国对日本扔下核武器,中国的抗日战争仍然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毫无疑问,只不过获得胜利的时间要进一步延长[5]

2015年8月美国之音网站登载,由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连潮撰写的文章[17]指,基于美国战胜日本的历史事实,“美国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他指美国在最终战胜日本起到关键作用,美国对日本的军事打击,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格局。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表示认同[11],指在以往的政治宣传中,否定美国贡献,夸大中国方面战果。认为中国必须正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力、军力远逊于日本的事实,客观看待历史。

相关

备注

  1. 中国国民党及其支持者指中国共产党消极抗战,即七二一方針、“游而不击[2]”。中国共产党及其支持者指中国国民党消极抗战,即安內攘外、“下山摘桃[3]”。
  2. 赵开开、郑曙村文章[4]原文: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与构成……(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与构成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来源:源自历史……(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抗日,带领全国人民将入侵者赶出中国。
  3.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于日军之手的县城中亦有被中国军队(包括中共军队)光复后,再度沦陷的情况。如山东省掖县
  4. 环球视野网的文章提及沦陷于日军的县城顺序:7月15日福建省云霄县城,7月15日浙江省金华县(洗劫),7月19日江西省万安县城,7月20日福建省诏安县城,7月21日江西省吉水县城,7月23日江西省泰和县城(江西省政府所在地),7月24日广西省凭祥县城和镇南关,7月27日江西省万载县城,7月29日江西省吉安县城,7月30日江西省上高县城,8月1日江西省奉新县城、高安县城,8月2日江西省峡江县城,8月3日江西省新淦县城,8月6日江西省清江县樟树镇(今樟树市前身),8月7日江西省清江县全境,8月8日江西省丰城县[6]。有指[7]1945年7、8月间,日军在江西境内的攻势实际上仅是日军第3440师团(日本陆军乙种师团)的行军转进。第40师团所参加的即是赣江追击战。另,广西省全县(全州)在8月14日的二度沦陷于日军之说,有争议。有观点认为仅是国军反攻全县失败,而非全县沦陷[8]
  5. 来源于《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1]

注释

  1. . 美国之音网站. 2015-08-28 [2019-05-04] (简体中文).
  2. . 新华网. 2015-08-27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简体中文).
  3. 毛泽东. . 腾讯网,原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3—1134页。. 2011-0-422 [2019-05-05] (简体中文).
  4. 赵开开、郑曙村. . 宁夏党校学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学院). 2016, (2016年第1期): 44–47. ISSN 1008-2921 (简体中文).
  5. . 编辑:王浩成. 中国新闻网. 2014-02-26 [2019-07-06] (简体中文).
  6. . 环球视野网. 2015-06-30 [2019-05-09] (简体中文).
  7. 黄力民. . 在线报道网站. 2005-08-18 [2019-05-09] (简体中文).
  8. . 凤凰网. 2018-08-14 [2019-05-09] (简体中文).
  9. . 美国之音网站. 2015-09-07 [2019-05-04] (简体中文).
  10. 李松林. . 史学月刊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大学、河南省历史学会). 1989, (1989年第1期): 64–69. ISSN 0583-0214 (简体中文).
  11. 徐焰. .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网易,来源:人民网(北京),原载于《同舟共进》. 2014-10-28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简体中文).
  12. 王立华. . 搜狐网,来源:环球网. 2015-04-14 [2019-05-04] (简体中文).
  13. . 观察者网. [2019-05-04] (简体中文).
  14. 卞修跃. . 察网,原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内部资料2017年. 2018-08-16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 (简体中文).
  15. 许剑虹. . 中时电子报. 2017-01-10 [2019-05-04] (简体中文).
  16. 關山遠. . 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 共青團中央. 2019-07-06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8) (简体中文).
  17. 韩连潮. . 美国之音网站. 2015-08-25 [2019-05-04] (简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