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禪

曹溪禪,是佛教禪宗宗派之一,又稱為南宗,為曹溪惠能禪師所開創。曹溪禪所谓「一花開五葉,结果自然成」,晚唐北宋初期,共分临济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沩仰宗五宗,再加上臨濟門下分出的黃龍派楊岐派兩派,合稱五家七派,为唐朝以后的禪宗主流。但宋朝后,以临济曹洞二宗,較有影響。

法門

禅宗达摩始,百餘年之间皆以《楞伽经》印証弟子的修為,故禪師亦称为楞伽師。达摩的三传弟子道信开始兼以《金刚经》等经为典据,道信徒孫弘忍較看重《金刚经》,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了《楞伽经》,其目的在于摆脱名相烦琐的思想束缚,而单刀直入求得开悟。[1]

惠能禅法以定慧为本。定與慧犹如灯光,有灯即有光,这是所谓定慧一体观。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2]。惠能曾告戒僧侶法達,不要錯解《法華經》中意義。[3]神秀把佛教理論“戒、定、慧”解釋為:“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4]而惠能則另有不同解說:“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5][6]然而,惠能亦一再強調「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所以認為頓漸只是假名,佛法只為一乘,「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7]

惠能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裏,也可体会禅的境界。[8]又曰“先立无念为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9]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10]

源流

中國禪宗由始祖達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一脈相傳。五祖弘忍有惠能神秀兩大弟子,而神秀早年博覽五經,學通三藏,人稱為上座,擔任「教授阿闍梨」;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一偈呈現,但沒有得到弘忍的讚許。惠能文盲,但了悟佛心,見了神秀的詩,直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喜,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認為惠能已經覺悟了,傳給惠能衣缽。

弘忍圓寂後,神秀在北方大開禪法,人稱北宗,教義傳遍西京長安東京洛邑,並曾獲得武后中宗睿宗三帝之皈依,有「两京法主、三帝門師[11]之尊號。得到衣缽的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法,主張「頓悟」,影响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曹溪禪),當時惠能與與神秀並駕齊驅,人稱南能北秀

唐明皇時,惠能之徒荷澤神會在「明定南北總是非大會」(滑臺大會)中與北宗辯論勝利,使曹溪禪後來居上,成為了中國禪宗的主流,後世禪宗大多出自此系統,從此禪宗以曹溪禪為正宗,尊惠能為六祖。六祖完成了禪的中國化道路,使禪宗成為了中國佛教的主流[12]。因为惠能之后不再传衣钵,並無明定七祖是何人,雖然唐德宗追贈荷澤神會為禪宗七祖,並親撰《七祖贊》,但其實曹溪禪已經各開枝散葉。

隨著曹溪禪影響的擴大,禪宗也開始產生了分流,六祖慧能門下分為荷澤神會南岳懷讓青原行思等宗系[13]。南岳懷讓的弟子馬祖道一播化江西。馬祖的弟子百丈懷海制訂叢林清規,建立禪院組織制度。懷海門下又分出溈仰臨濟二宗。

青原行思的弟子石頭希遷湖南弘法,大闡宗風。石頭希遷從「本體無相,即休即用」進行發揮,提倡隨順自然的修行方法,以「心體靈昭,湛然圓滿,一源含萬派,萬象現心中」為法門大要。石頭希遷門下有藥山惟儼天皇道悟[註 1],惟儼再傳弟子洞山良价與三傳弟子曹山本寂曹洞宗。道悟三傳至雪峰義存,義存門下雲門文偃創立雲門宗。義存另一弟子玄沙師備羅漢桂琛,桂琛傳清涼文益,文益弟子廣布,創立法眼宗[14]

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宗的出現,被禪宗稱之為「一花開五葉,道果自然成」。禪門五宗均出於曹溪禪法,思想上並無不同,但在接引方式方面各有特色[15]

支系

曹溪禪后分为曹溪北宗、曹溪南宗、保唐宗。曹溪北宗即為荷澤宗,曹溪南宗分化出石頭宗洪州宗、保唐宗三支,而以石頭、洪州為禪門正宗。

文字注释

  1. 道悟的法統歸屬至宋代起開始出現爭端,有道悟出於南岳下一說,或有天皇道悟與天王道悟二道悟之說,該爭議一直持續到清初。

參考資料

  1.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林子青
  2. 《佛教人物传》,中华佛典宝库编,
  3. 六祖壇經》載:「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4. 法华经·寿量品》
  5. 六祖坛经·偈》
  6. 吉州志诚禅师《五灯严统》
  7. 《六祖坛经》
  8. 法海集记《法宝坛经
  9. 坛经·智论》
  10. 坛经·智论》
  11. .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12. 印順著:《中國禪宗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13. 麻天祥著:《中國禪宗思想發展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頁
  14. 釋道原撰:《景德傳燈錄》,CBETA, T10, no. 279
  15. 麻天祥著:《中國禪宗思想發展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0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