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话

海丰话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中國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部、南部和沿海地区及城区,包括海城鲘门赤坑大湖汕尾马宫等地,以及惠州市惠東縣局部。属闽南语的泉漳片。海丰话使用者人数约占海丰县全境总人口的80%,当地人称之为學佬話福佬話鶴佬話

海丰话
Hak-lau-ue / 学佬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廣東省汕尾市惠州市
区域广东省汕尾市地区
惠州市惠东县
母语使用人数約72萬[1](2005年)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hife

海丰话以海丰县海城鎮口音为代表口音,与陆丰话存在较高地相似性,在广东省境内,这两种方言往往被合称为海陆丰话,为海陆丰人的母语。海豐縣在歷史上長期管轄陸豐一帶,直至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才析置陸豐縣,因此某些語境下,海豐話就是海陸豐話的代名詞。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汕尾市海陸豐)都有早期的漳泉移民,他們使用的閩南語發音為極偏漳州音的漳泉濫,讀音及用字仍與漳州地區有着極高的相似度,能夠順利溝通。

釋名、別稱

惠東縣的母語者自稱「福佬話」,惠州客家人稱之「學佬話」,兩個稱呼都用以區別陸豐以東潮汕一帶通行的潮汕話[2]

臺湾客家語有「海陸腔」,其代代相傳的歷史為來自海豐、陸豐地區的客家人及客家話,而不是海陆丰閩南話。

古代人口史、方言史

元末明初,海豐全縣8都僅有3,330戶11,248人,每平方公里未滿2人(海豐縣誌編撰委員會2003:53);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縣8都僅4,850戶19,600人,每平方公里僅3.3人(海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5:156)。[3]2010年潘家懿、鄭守治寫道「元明之際的「海豐縣」還幾乎是一片蠻荒。它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在明初至清初的三百年間從閩南、閩西和贛南等地輾轉遷入的。由於入粵時間短,原鄉的方言就都還基本保存著。特別是在語音方面,惠博小片(註:惠州福佬話)的全部和陸海小片(註:海陸豐話)的近一半地域,至今仍是漳州腔閩南語,與入粵歷史悠久的潮汕話口音差異十分顯著。」[3]

方言片区

各地使用的海丰话大同小异,若从语音差别为标准,海丰话又分为以下几个方言片区:

  • 海城片:以城关话(海城话)为代表,通行海丰县中心的城东梅陇联安陶河,以及县城以西的鮜门赤石等地、县城东南的可塘赤坑等地。使用者最多、影响力最大。
  • 汕尾片:以汕尾话为代表,通行于汕尾沿海的马宫田墘捷胜东涌大湖红草的大部分地方。
  • 公平片:通行于海丰县公平镇内及附近乡村的福佬话地区。

音韵体系

海丰话的海城口音中有18个声母(包括零声母)、72个韵母和8个单字声调。

声母

唇音 齿龈音 软颚音 声门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m
明门问
n
女农软
ŋ
阴牙五
塞音 不送氣 p
布白八
b
米马味
t
灯竹茶
k
古猴九
g
月牛玉
ʔ
有鸭安
送氣
皮片怕

天甜丑

溪开起
塞擦音 不送氣 ʦ
精纸十
dz
入而日
送氣 ʦʰ
秋草村
擦音 s
山心四
h
鱼海化
边音 l
柳路六

声调

海丰话声调表
標號 1 2 3 4 5 6 7 8
調類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音值 ˧˧ (33) ˥˥ (55) ˥˩ (51) ˧˥ (35) ˨˩ (21) ˧˩ (31) ˩˨ (12) ˥˥ (55)
例字

加下划线代表发音短促。


连读变调

连读变调,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读的时候,前字的声调受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海丰话连读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字发生变调,后字一概不变调。另一种是为了強調前字而使前字不变调,但后字读作轻声。

海丰话连读变调时,前字变调的规律如下表:

海豐話連讀變調規律表
前字調類 陰平 33 陽平 55 陰上 51 陽上 35 陰去 21 陽去 31 陰入 12 陽入 55
前字變調 低平 22 陽去 31 陰去 21 低平 22 陽平 55 低平 22 陽入 55 陰入 12
例詞 刚才 雷公 古典 近来 对立 树木 急忙 合作

连读时产生了一个新的调值22,被称为低平,往往被表记为第九调。

词汇

文白异读

海陆丰话有白读音及文读音二套完全不同语音系统,几乎每个文字均有白读音及文读音,而且其中的差别非常大,如:我(文读ngo2,白读wa2),香(文读hiang1,白读hiũ1及phang1(音韵上说应为“芳”字),臭(文读ngiu3,白读cao3)、数(文读sou3,白读xiao3)、东(文读dong1,白读dang1)等等。

保留大量古汉语成分

海陆丰话保留有较多古汉底层成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古汉语中不同韵但在普通话中同音的在海陆丰话中也有明显区别,如“冬”“东”在古汉语中不同韵,但在海丰话的文读中则不同。海陆丰话在日常用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如“擤”鼻、“刓”(“挖”的意思)、扁食(馄饨,臺灣河洛語也這樣說,中原官话部分地区亦保留此用法)、书房(音“珠房”,意指学校)、<茨>非厝(意指“家”, 臺灣河洛語也這樣說)等等

倒装词汇

海陆丰话有大量的倒装词汇,举例如下: 风台(台风)、鞋拖(拖鞋)、闹热(热闹)

海陆丰话与潮州话的异同

海陸豐雖與潮汕地區接壤,但海陆丰话与潮州话在语调及用语习惯上有不少的区别。对于海丰话應否列入潮汕话,还有很大争议。

海丰话和潮州话之间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大体相近,因此交流没有太大障碍。海陆丰話与潮州話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和韻母上。海丰话保留的韵尾比潮州话较为完整些。[4]

惠州市惠东县靠近海丰县的部分村镇,使用海丰學佬話

台灣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曾研究臺灣話洪惟仁對海陸豐話有「海陸豐境內的漳州話」的提法(洪惟仁,《台灣方言之旅》,前衛出版社,1994年,台北)。

海陆丰话、潮州话、廈門話臺灣話都同樣是閩南語系之漳州音和泉州音的混合,相對來說,海陆丰话有較多字音和漳州話相同,潮州话較多字音與泉州話相同。

海陆丰话、潮州话都和臺灣話、漳州話泉州话有大量相同和相似的語言狀況,许多字音和词汇高度相同,雙方可以通话。

与潮汕音区别举例

  • 潮汕音中的ir /ɯ/韵,海陆丰音为i /i/的:如
    • 你(潮汕音“lir”,海陆丰音“li”);
    • 去(潮汕音“khir”,海陆丰音“khi”);
    • 豬(潮汕音“tir”,海陆丰音“ti”)。
    • 魚(潮汕音“hir”,海陆丰音“hi”)。
  • 潮州音中的oi韵,海丰音为ei(海丰话没有oi韵),如
    • 鞋(潮汕音“oi”,海陆丰音“ei”);
    • 会(潮汕音“oi”,海陆丰音“ei”);
    • 买(潮汕音“boi”,音“bei”);
    • 细(潮汕音“soi”,海陆丰音“sei”)。
    • 第(潮汕音“toi”,海陆丰音“tei”)。
    • 齊(潮汕音“tsoi”,海陆丰音“tsei”)。
  • 不同的词汇:
    • 零细(潮汕为“物件”);
    • 住(海陆丰音“紮”,海陆丰常用“住”,也有人和潮汕一样);
    • 底地(意为“哪里”,潮汕为“底塊”);
    • 秀(意为“漂亮”,潮汕为“雅”);
    • 厝(意为“家”,潮汕为“内”)。

參考文獻

  1. 海丰县地方志编委会. 林秀钰; 黄永平 , 编.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019-12-07]. ISBN 7-218-0501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2. 潘家懿、鄭守治. 粵東閩南語的分布及方言片的劃分. 《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1期, 2010年. 頁146.
  3. 潘家懿、鄭守治. 粵東閩南語的分布及方言片的劃分. 《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1期, 2010年. 頁153.
  4. 海丰县地方志编委会. 林秀钰; 黄永平 , 编.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019-12-07]. ISBN 7-218-0501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